龙氏治脊疗法与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龙氏治脊疗法与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与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龙氏治脊疗法和针灸治疗两组的疗效比较。
结果: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5)。
结论:龙氏正骨治脊疗法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颈性眩晕龙氏正骨治脊疗法针灸
the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ations of the long s chiropractic and acupuncture therapy on cervical vertigo treatment
wu yangfen weng wenshui luo xiaoying
abstract:objective:observ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long s chiropractic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methods:comparing the effect of the long s chiropractic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6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ig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se two therapy methods groups.results: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disease diagnosis and efficacy of standard”,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3%;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7% (p 6月~1年12例,1年以上9例。
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p < 0.05。
1.2 诊断标准。
①曾有猝倒史伴有颈性眩晕;②位置性眩晕试验
阳性;③x线片颈椎过伸过屈椎体不稳,或环枢椎位置有变化,颈椎退变性改变;④多伴有交感症状[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5~65岁;③治疗2周前未接受任何治疗方案。
1.4 排除标准。
排除:①美尼尔病;②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
③脑动脉硬化;④神经衰弱综合症;⑤肿瘤。
另外,还应排除心血管疾病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头部外伤后的眩晕,全身中毒性、代谢性及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2 治疗方法
2.1 龙氏治脊疗法。
常规推拿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肌肉,以拇指揉法为主,掌揉为辅,分别按揉风池、翳明、天鼎、缺盆、肩中俞、肩外俞等穴位,约5分钟;然后用滚法、指揉法施术于颈背和枕部,约10分钟。
然后根据颈椎不同的错位方式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法[3]:
仰头摇正,即患者体位:仰卧、低枕。
手法要领:术者一手托患者下颌,另一手托患者枕部,将患者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将头转达到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
作用部位:枕环、环枢关节。
低头摇正,即患者体位:侧卧、平枕、低头。
手法要领:术者一手轻拿患者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关节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
作用部位:2~
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侧头摇正,即患者体位:侧卧、低枕。
手法要领:术者一手托患者颈部,另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将头做侧屈并转动摇正。
作用部位:2~6颈椎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侧卧摇肩,即患者体位:侧卧、平枕。
手法要领:术者拇、食二指夹置于患椎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配合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作用部位:5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错位。
侧向搬按,即患者体位:仰卧、低枕。
手法要领:术者站于床头,一手拿患者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令患者以一侧手握床沿,术者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先牵引并渐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搬、按、牵联合“闪动力”。
作用部位:2~6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勾椎关节错位)。
复位结束后,重新触诊双侧横突或关节突,如关节复位不完全可
重复复位1次,以定点手拇指置于错位关节突后方,动点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紧贴其面部,双手同时用力向后做—颈椎手法平牵,同理
再做对侧。
以上关节复位的标准是症状好转、消除,触诊颈椎横突、小关节对位正常,切勿追求响声,甚至以响声为复位标准,以避免发生矫形过正而伤及患者。
2.2 针灸治疗。
取穴以颈夹脊穴和风池、完骨、天柱,肩中俞,百会为主。
结合中医辩证分型,痰湿上扰型加丰隆、阴陵泉;肝阳
上亢型加合谷、行间;肝肾阴虚型加复溜、太冲;气血不足型加足三里,曲泉、三阴交。
隔5分钟施平补平泻手法1次,留针30分钟。
发病时每日针刺1次,症状控制后隔日1次。
3 结果
本组病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
无变化。
二组均于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收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1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提示龙氏治脊疗法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针灸治疗组。
(见表1)
4 典型病例
郭某,男,33岁,伏案工作者,2007年05月10日初诊。
诉头晕、恶心呕吐伴耳鸣一年余,无外伤史,近几月发作频繁,卧床在家。
曾在其他医院“输液”、“口服药”等治疗无效。
查体:枢椎棘突右侧压痛明显并触及条索结节物,颈项部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尚可。
颈椎正侧位x线(图1):寰齿间隙右窄左宽,枢椎棘突中轴线与齿突中轴线不重叠、棘突偏向右侧,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呈反弧。
诊断为寰枢关节错位、颈性眩晕。
给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3周后症状消失,摄片复查(图2)示:寰齿间隙相等,枢椎棘突中轴线与齿突中轴线重叠,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
5 讨论
5.1 祖国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属于“眩晕”的范畴,虚证多由肝肾阴虚,脑髓失充;实证多由痰浊阻遏或痰气上逆,上犯清窍。
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多与环枢关节紊乱、上颈段炎症、颈椎间盘突出及过度劳损、睡眠姿势不当、退变、外伤等因素有关。
其病理机制主要有椎动脉供血不足、交感神经易化、本体感觉功能紊乱等三个方面[6]。
5.2 针灸疗法根据“循经取穴”和“以痛为腧”的原则取夹脊穴配合风池、完骨、天柱,肩中俞等可起到调整督脉气血、振奋阳气、开窍醒神而止晕,单纯的针灸疗法可以缓解眩晕症状,但由于无法纠正“错骨缝”与“筋出槽”,故起效慢且疗效不持久。
5.3 龙氏正骨治脊疗法通过三步定位诊断明确病变部位,并根据诊断得出的错位方式选择相对应的正骨手法运用治疗脊柱软组织
损伤,纠正脊椎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能够纠正“错骨缝”与“筋出槽”,缓解和消除椎动脉、交感神经的受压,改善颈部本体觉感受器功能,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并从根本上治疗颈性眩晕[4],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静宜,颈椎病知识问答[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3,1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9
[3]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26—328
[4]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纪念版) [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108-110
[5]张清,孙树椿,佟大伟.椎动脉ⅱ段周围神经的显微解剖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3):30~32
[6]连宝领,严隽陶.颈源性眩晕及手法治疗研究进展上[j],按摩与导引杂志1999,4(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