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防治消毒技术指导原则(全文)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15
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消毒隔离流程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一级防护对象: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要求: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
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二级防护对象: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及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二级防护要求: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 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三级防护对象: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要求: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的消毒隔离防护参照二级防护要求实施谢谢!“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消毒隔离流程发热门诊流程患者门诊挂号处测体温发热门诊可疑患者发热患者发口罩发口罩导诊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发热患者血常规胸片可疑发热患者血常规(由检验科专人采血)胸片(发热门诊简易拍片室) 怀疑患者发热观察室排除费用由发热门诊护士专人代交专人专车发热门诊护士工作流程病人发热门诊测T、R、P填写病历封面,登记病人相关资料病人就诊护士联系检验科采血(护士代交费)就地拍片 (护士代交费) 怀疑病人收发热门诊观察室留观留观病人的隔离程序病人持门诊留观证、佩戴口罩病人专用通道隔离区医护人员穿隔离衣裤、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长筒胶靴当班护士为病人进行入室登记通知医生接诊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入院宣教(消毒隔离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不得随意串房、病室环境物品使用方法、作息时间等)按隔离要求执行医嘱使用一次性餐具提供饮食服务按观察指标要求,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作好详细记录高度疑似者经确认后转指定医院隔离治疗排除疑似者解除隔离,转相应专科治疗或办理出院手续终末消毒医务人员手消毒程序进入工作区时洗手接触病人时戴手套操作后泡手脱手套,置入盛消毒剂的加盖容器内流水冲洗双手再次消毒双手六步卫生洗手法 1、手掌对搓 2、手背与手背对搓 3、指缝对指缝搓 4、手指勾手指搓 5、搓洗大拇指 6、手指搓手心然后流动水冲洗10-20s 消毒工作指导原则(一)空气消毒有人情况下:做好人员防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1背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简称SARS)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迅速、病死率较高。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场众多,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十分频繁,存在着发生疫情的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指导各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扩散和蔓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制定本技术方案。
2疫情分级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的病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分级实施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控制效果。
2.1 W级疫情与我省通航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其他省、已有疫情发生,我存在疫情输入可能。
本已有疑似病例,但未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2.2川级疫情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有疫情或疫情骤增,本已检出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
2.3 n级疫情已出现继发感染的散发病例或局部性暴发(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在本传播。
2.4 I级疫情本发生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与分级响应3.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1)要确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承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预警,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疫情性质。
(3)负责疫情现场处置、控制和评价,做好疫点的卫生处理工作,指导村(居)委会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4)推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5)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
(6)做好技术与物资储备。
(7)对有关人员开展预防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8)对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分诊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措施进行指导。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第一章基本要求一、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当集中收治。
指定医院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院应当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院应当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和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有关工作的监督与监测。
第二章消毒技术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
(一)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负压病房。
(三)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如:在有人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静电吸附空气消毒机或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在无上述条件时,也可以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加反光罩反向照射消毒空气,照射时间为l小时,每间隔2小时照射1次; 在无人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紫外线灯(按1.5W/m3安装)照射1小时,对空气进行消毒。
(四)中央空调的使用:按照建设部、卫生部和科技部颁发的《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建科电[2003 ]17号)的文件进行,具体要求为:1.在空调通风系统启动之前,必须掌握系统自身的特点,明确每一系统所服务的楼层和房间的详细情况,制订出相应的预案,明确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
1 / 1 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
【法规类别】卫生防疫检疫
【发文字号】卫生部公告2003年第8号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03.05.07
【实施日期】2003.05.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
(2003年第8号)
为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地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保证预防效果,我部组织制定了《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现予发布。
二00三年五月七日
一、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即可,一般不需专门进行消毒。
附件5农村地区SARS防治指导原则为防止农村发生较大规模的SARS疫情传播,保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2003-2004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预防控制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采取以控制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建立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以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组织为依托,以村为基础的预防控制SARS疫情监测报告体系。
农村SARS防制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加强对返乡和外来人员的管理;发现SARS疑似病人,安全转运、集中救治,及早隔离传染源。
二、健康教育在平时,以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有关SARS的科普宣传,使群众了解SARS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在流行季节,向群众做好宣传,发现自己或家人发热,要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疫情监测和报告(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相结合,以村为基础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
1.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SARS疫情报告点;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疫情监测和报告(1)建立健全乡、村两级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开展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2)SARS疫情发出一般疫情预警时,村委会启动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措施,加强对返乡和外来人员(包括外出返乡的民工、学生、经商等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等)的管理,指定人员负责主动搜索、访视和信息上报工作。
发出重大疫情预警时,建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紧急情况随时报告。
发现返乡和外来人员出现发热,以及发现不明原因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的病人,必须立即向乡镇卫生院和乡镇政府报告。
(3)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应定期(1周1次)对发热门诊收治的病人,依据门诊日志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制订应对措施。
SARS防护:有效消毒与隔离措施一、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针对SARS病毒,选择针对性强的消毒剂,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碘制剂和酒精等。
2. 确定消毒剂浓度:依据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安全性,合理确定消毒剂浓度。
例如,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为500mg/L,过氧化物消毒剂常用浓度为1000mg/L,碘制剂常用浓度为100mg/L,酒精常用浓度为75%。
3. 采用适宜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物品和环境,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浸泡法、擦拭法和喷洒法等。
4. 注意消毒剂使用事项:使用消毒剂时,应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书,佩戴防护用品,避免对人体、物品和环境造成损害。
二、重点部位与场所消毒1. 医疗机构的消毒:定期对诊疗区、病房、卫生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
2. 交通工具的消毒:对公共交通工具内的空间、设施表面等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3. 社区及居民家庭的消毒:对公共区域、电梯、楼梯扶手等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消毒,保障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
4. 企事业单位的消毒:定期对办公室、会议室、员工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确保员工的健康。
5. 学校和幼儿园的消毒: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定期消毒,保障师生的健康。
三、隔离措施1. 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的隔离:采取严密隔离措施,确保病情不扩散,减少病毒传播。
2. 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定期检测体温,关注身体状况。
3. 隔离场所的设置:设立专门的隔离场所,如隔离病房、隔离酒店等,确保隔离措施的实施。
4. 隔离期间的管理:加强对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心理健康辅导,确保他们积极配合隔离措施。
5. 解除隔离的标准:根据相关规定和医学评估,符合条件的被隔离人员可解除隔离。
四、个人防护3. 积极参与疫苗接种:按照相关规定,积极接种SARS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4. 关注疫情动态:密切关注疫情信息,遵守政府发布的各项防控措施。
SARS防护:科学消毒、保卫健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SARS的传播途径。
SARS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患者或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都可能导致感染。
这一认知指导着我们的消毒工作,要求我们全面、彻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传播途径。
选择正确的消毒剂至关重要。
针对SARS病毒,常用的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碘酊等。
这些消毒剂都能有效杀灭病毒,但使用时要注意浓度和作用时间。
例如,含氯消毒剂在浓度为500mg/L时,作用时间为30分钟,可以有效杀灭SARS病毒。
制定合理的消毒方案也是必要的。
针对不同场所、不同物品,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消毒方案。
例如,对于医院等高风险场所,要进行定期、全面的消毒;对于家庭和个人,要重点消毒高频接触物品,如门把手、开关、手机等。
宣传教育也是关键一环。
要让更多的人了解SARS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新闻媒体、社交媒体、教育培训等,普及SARS防护知识。
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同样重要。
从政府到企业,从医院到家庭,都要积极参与到SARS防控工作中,形成联动机制,共同保卫我们的健康。
政府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完善应急预案;企业要落实防控措施,保障员工健康;医院要提升救治能力,做好防护工作;家庭和个人要增强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科研攻关也是必要的。
加强对SARS病毒的研究,不断优化消毒剂和防护用品,提高我们的防控能力。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疫苗和药物研发,为SARS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做好应急处置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旦发现SARS疫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包括但不限于: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对患者进行救治,防止病情恶化;加强消毒工作,防止病毒传播。
推动疫苗接种也是预防SARS的有效手段。
我们要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全民的免疫力。
同时,要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和指导,确保接种安全和效果。
SARS在养殖厂的病毒防控指南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人类与动物的接触不可避免地增加,因此动物疾病对人类的威胁也日益加剧。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作为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对养殖厂的病毒防控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将从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SARS在养殖厂的病毒防控指南。
传播途径:1. 养殖厂内部传播:SARS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和污染的环境。
养殖厂内的密集养殖环境容易造成病毒传播。
2. 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接触SARS病毒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经煮熟处理的受感染动物产品,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预防措施:1. 饲养环境的改善:保持养殖厂的通风良好,确保动物有充足的空气流通。
及时清理排泄物,减少环境中的病毒污染。
2. 加强卫生管理:养殖厂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饲养设施、水源和走廊等。
员工应该定期洗手,并且居住在养殖厂附近的工作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3. 防止动物间接接触:对于可能携带SARS病毒的动物,应该尽量限制人员接触,并确保员工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等。
4. 食物安全:严格对养殖厂内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安全。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避免因食用受感染的动物产品引起疾病传播。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养殖厂应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检测动物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紧急处理措施:1. 分离感染动物:一旦发现有动物患上SARS病毒感染,应立即将其与其他健康动物分离,避免病毒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
2. 加强隔离管理:对于有病情的动物,应将其隔离在指定的区域内,避免与其他动物或人接触。
隔离区域要有足够的饲养空间,确保动物能够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3. 病毒灭活处理:对于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和污染物,应严格执行彻底的病毒灭活处理,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杀菌消毒。
4. 员工防护:在处理感染动物或病毒污染物时,员工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病毒。
SARS防治消毒技术指导原则一、疫点消毒方案(一)消毒原则1.目的对于病原体抵抗力低,主要近距离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消毒对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意义有限。
但由于本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清楚,且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聚集现象,对空气及有关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是必要的,特别是必须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尤其是终末消毒.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其感染人群。
2。
对消毒人员的要求终末消毒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原则上直接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在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或病区安排专人进行.消毒人员开展消毒前应接受培训,合格后上岗。
终末消毒进行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就越好。
3.消毒范围与对象疫点终末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应由流行病学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
应包括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患者尸体等。
4.消毒时机终末消毒有较强的时效性,为保证消毒效果,接到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小时内,农村应在12小时内采取消毒措施.对于通风良好的场所,如果间隔时间较长,可以不进行空气消毒.5.消毒方法的选择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我国采取的是消毒剂审批管理制度(卫生部).在选购时,首先应检查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是否有卫生部的批准文号,然后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内。
并按说明书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应以使用说明书为准。
(二)非典型肺炎的终末消毒程序1。
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第九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隔离指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主要通过飞沫和污染气溶胶传播,传染性和致病性腔,人群普遍易感。
医护人员是高危人群。
因此,医院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工作,以科学的态度、严密的隔离技术和正确的消毒方法,才能避免该病的传播和蔓延,同时有效地阻止医务人员自身和其他病人之间的感染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精品文档
. 传染病的防范措施及消毒隔离
(SARS)
1.发现病区有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就地隔离。
2.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尽快联系转至SARS隔离病房。
3.医护人员在护理SARS病人或疑似SARS病人时,要戴帽子,口
罩,护目镜,手套,并穿隔离衣鞋套。
4.对病人的分泌物等用3~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5.病人转出后,病区内应用3%过氧化氢喷雾消毒,喷前关闭门窗,
两小时后开窗通风。
6.病人转出后住过的房间必须进行终末消毒,用过氧乙酸原液熏蒸
消毒两小时,用量为6.67ml/平方米原液,熏蒸两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后再收病人。
7.对有其他传染病的病人应根据其传染性质按照传染病法及时上
报。
8.对护理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应注意隔离和自我保护。
9.对感染的病人应注意交叉感染,做到床旁隔离,穿隔离衣,勤洗
手。
1.致病性:冠状病毒属内有20多种病毒。
主要为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其中能感染⼈的冠状病毒分为三个组别。
Ⅰ组: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及婴幼⼉间质性肺炎的病毒,代表毒株229E;Ⅱ组:引起新⽣⼉和婴幼⼉急性腹泻和胃肠炎的病毒,代表毒株OCA3株;III组,为2003年新发现并命名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具有流⾏性的严重疾病即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
SARS-CoV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亦可经⼿接触及其他密切接触传播,还有可能经粪-⼝传播。
潜伏期平均3~7⽇,主要侵犯肺、脾和淋巴组织细胞,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免疫⼒低下。
病死率约为14%。
2.防治原则:⽬前缺乏针对病原学的特异预防和治疗⽅法,预防性疫苗处于研究阶段。
预防SARS流⾏的关键是早期隔离患者及医学检疫可疑患者。
在医院应建⽴健全防控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对室内环境进⾏必要的消毒和灭菌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
SARS患者及可疑患者的标本,应专送⽣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检验与研究。
SARS疫情防控:消毒隔离全攻略一、消毒隔离的必要性SARS病毒,这种通过空气和密切接触传播的病毒,曾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它的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难以预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防控策略上下足功夫。
消毒隔离,是这其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治疗,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医疗机构等进行全面消毒,我们可以有效地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保护未被感染的人群。
二、消毒剂的选择与应用选择正确的消毒剂,是消毒工作的第一步。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消毒剂,它们的杀菌效果和适用范围各有不同。
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它们具有广泛的杀菌谱,对大多数细菌、病毒都有杀灭效果。
这类消毒剂适用于硬表面如桌面、地板的消毒。
过氧化物消毒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它们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破坏病毒的核酸,从而达到杀灭病毒的效果。
这类消毒剂适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等高卫生要求的环境。
酚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氯己定,这类消毒剂具有较快的杀菌速度,适用于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三、消毒方法的全攻略消毒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喷洒消毒剂,它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环境,采用不同的方法。
物体表面消毒:定期对家中的门把手、开关、桌面等高频接触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空气消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消毒机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每次至少1小时。
手部消毒:外出回家或接触污染物后,应及时用酒精消毒剂对手部进行消毒,时间至少30秒。
皮肤消毒:若皮肤有伤口或破损,应使用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以防感染。
食品消毒:食品在烹饪前应进行清洗和必要的消毒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四、隔离措施的实施隔离,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
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这是最基本的措施。
设立隔离区:在医疗机构、社区等地设立隔离区,对患者、疑似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和观察,防止交叉感染。
限制人员流动:在疫情严重地区,限制人员流动,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SARS防治消毒技术指导原则(全文)一、疫点消毒方案(一)消毒原则1.目的对于病原体抵抗力低,主要近距离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消毒对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意义有限。
但由于本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清楚,且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聚集现象,对空气及有关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是必要的,特别是必须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尤其是终末消毒。
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其感染人群。
2.对消毒人员的要求终末消毒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原则上直接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在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或病区安排专人进行。
消毒人员开展消毒前应接受培训,合格后上岗。
终末消毒进行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就越好。
3.消毒范围与对象疫点终末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应由流行病学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
应包括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患者尸体等。
4.消毒时机终末消毒有较强的时效性,为保证消毒效果,接到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 小时内,农村应在12 小时内采取消毒措施。
对于通风良好的场所,如果间隔时间较长,可以不进行空气消毒。
5.消毒方法的选择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我国采取的是消毒剂审批管理制度(卫生部)。
在选购时,首先应检查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是否有卫生部的批准文号,然后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内。
并按说明书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应以使用说明书为准。
(二)非典型肺炎的终末消毒程序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4.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6.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9.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10.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11.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2.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3.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
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
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14.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5.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6.离开病家前,嘱让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消毒人员应遵守下列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
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
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
具体参照《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指导原则》(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
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
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三)对各种污染对象,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消毒:1.地面、墙壁、门窗:同一(二)10。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 毫升(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器进行消毒,也可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薰蒸2 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
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对于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2%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毫升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防止爆发流行。
3.衣服、被褥、书报、纸张: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小时~2小时。
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小时~6小时;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溶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
将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放入消毒液中,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消毒后可直接倒入病房卫生间。
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30 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
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50mg/L~500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或用12毫克/升臭氧水冲洗60分钟~90分钟。
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或用20% 漂白粉乳剂、有效氯为5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 小时后处理。
也可焚烧处理。
7.家用物品、家俱:可用0.3%~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8.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 分钟~3 分钟。
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 分钟~3 分钟。
必要时,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 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9.病人尸体:对病人的尸体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10.运输工具:车、船内空间,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 分钟。
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 毫升(1克/米3),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毫升/米3 ,作用60分钟。
11.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分钟以上。
消毒后深埋。
12.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
每10 升污水加入有效氯为10000毫升/升的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 克。
混匀后作用1.5小时~2小时,余氯为4 mg/L~6 mg/L时即可排放。
为方便工作,将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消毒剂量等列于下表,现场消毒时可参照进行。
二、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案(一)消毒原则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消毒的意义有限。
非SARS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针对SARS开展消毒工作,按已有法规即可。
SARS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附表污染场所、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方法与剂量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对特定场所,在特定时间可以进行全方位消毒。
也可根据疫情警报的等级采取对应的的消毒处理。
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无法使用物理方法的,可采用化学的方法。
如进行空气消毒,应选择连续的物理消毒方法。
(二)消毒对象公共场所是指除公共交通工具以外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所有场所,包括餐馆、饭店;商务楼、商场;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洗浴、理发、美容场所;候诊室、候车(机、船)室等。
1.需要日常消毒的场所和物品宾馆、饭店的床单、被罩、浴巾、毛巾;卫生间的马桶、浴缸;厨房餐厅的餐饮具、厨具;服务人员的手等以及《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
对于大型公共设施如宾馆、商场、超市、影剧院和会议中心等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
2.需要日常清洁的场所和物品所有水平的物体表面,例如地板、电梯间、柜台、桌子、椅子、每天至少使用清洗剂和热水清洁一次。
3.不需要针对SARS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空气、墙面、下水道、书本、试卷。
(三)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
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对食饮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 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
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
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
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
衣服和被褥应勤洗、勤晒,消毒可用加热的方法,也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