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师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1018.50 KB
- 文档页数:22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懂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今天我拉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新课⒈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图a)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提问:如何求问题?b)小组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c)出示3*5=()*(),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
(2)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
a)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c)讨论: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4)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5)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12×17⒉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
(3)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
a)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
c)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d)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e)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⒊完成试一试三、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加法和减法,图形运动(二),统计,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等。
全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表: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游戏:找找我在哪?游戏说明: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
师: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
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结师: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二、新知探究(一)情境创设一提到位置与方向,老师就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连里开炮技术算是的一个,但就是判断不好目标的位置与方向。
咱们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吗?这就是小王演习的炮兵阵地。
(出示地图)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再来找一找他的训练目标……(出示目标1)让小王先开几炮咱们看看。
(开炮4下不准)(画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帮帮我,告诉我目标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发百中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分数的乘除法1.1 分数的乘法1.2 分数的除法2.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2 梯形的特征3. 第三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3.1 小数的乘法3.2 小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应用。
3. 学会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分数的乘除法,如让学生分组,每组有若干物品,要求平均分配,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好奇心。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以购物情境为例,引入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2. 新课:详细讲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深入讲解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并进行例题讲解。
3. 课堂练习:设计分数乘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和应用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回答。
设计小数乘除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关键信息和易错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识别和应用题。
小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分数、小数和几何图形,学以致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小数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化简方法,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简单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小数表示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等。
2.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物品的质量、长度等,用于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小数的性质,如“一件衣服的重量是2.5千克,如果把它分成5份,每份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让学生跟随讲解,理解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实例材料进行实践,如“一张纸的长度是2.5分米,如果把它切成5段,每段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44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中等生能积极学习,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的阿斗!总而言之,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5篇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二、展示目标1.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1.出示例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指一人板演。
算完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4.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四、质疑答疑五、专项练习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 × 19= 292× 46= 109 × 37=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一、情境的创设: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二、展示目标1.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1.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别计算选择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3.学生试着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选择的同学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本上。
交流计算的方法。
重点交流乘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四、质疑答疑五、专项练习:试一试。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口算。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七、综合练习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年级下册 P4-P5 例 1 、例 2(数学)四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分析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 6 天接待多少人”。
不要停留在“先用 987 ÷ 3 ,再乘 6”的描述方式上。
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 2 、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
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目标4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
、教学重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用递等式来运算两步式题。
重点教学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难点教学教材主题情图准备预设过程一、主题图引入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寒冷,下了大雪,今天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看看哪里的数学问题。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 )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 )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对简单问题迅速解决。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看。
二、新授课。
1 .教学教科书第 4 页的例题 1。
师:这里有补充的信息:滑冰场上午有 72 人,中午有 44 人离去,又有 85 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中午有 44 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 85 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 ?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二次备课1、根据已学知识列式。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202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策略:利用教材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等式仍然成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深入的情感体验,也体验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过程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出示91页的天平图: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
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回答说明什么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两边的质量仍然相等。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涵盖了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混合运算等内容。
本册教材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分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的性质还不是很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的特殊性质,数据的处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假设你去买水果,有一份水果是3个苹果和2个香蕉,你想要更多的苹果,你会怎么计算?”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圆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操练(15分钟)老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判断,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变化趋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能够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折线统计图的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
2.准备一些统计数据,用于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天气预报的温度变化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哪一种统计图。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线统计图。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折线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如线条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统计数据,让学生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
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绘制。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统计图,让学生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数据有什么变化趋势?2.图中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学会解简单的方程和等式。
3. 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
4.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第二单元:方程和等式1. 方程和等式的概念。
2. 解简单方程和等式。
第三单元:乘法和除法1.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3.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3. 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方程和等式的解法。
3.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4.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1.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解复杂方程和等式。
3. 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交流能力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正确与否、书写规范与否等。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全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教学时间安排,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等。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甚至它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示例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202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数字的认识和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等。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目。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和展示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研究。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建立自信心并乐于接受挑战。
-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友爱和互助意识。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和使用: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培养其正确使用数字的能力。
2. 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3.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图形、实物和实际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相关教材、教具和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
- 整理集体备课的内容,确定教学活动的流程和安排。
2. 课堂活动:- 通过游戏方式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示范性讲解和导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设计多种练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 分享集体备课的心得和经验,让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和提升教学水平。
- 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
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研究成果,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掌握情况。
2. 教师评估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根据学生的研究反馈和作业成绩进行评价。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一三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一三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一三4(页)4、拓展提高。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和简单的乘法法则。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自主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运用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3.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黑板、练习题等。
2.准备乘法分配律的相关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道计算题:25乘以30加25乘以20,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可能会直接计算出结果,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可以通过乘法分配律简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可以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灵活运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运用小数进行复杂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小数加减法的实例及解析。
2.工具:计算器、小数运算练习册。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摆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回顾一下小数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并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并纠正。
3. 练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一些小数计算题。
•老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经验。
4.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应用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小数的加减法展开,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数加减法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后续教学中,还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
形的内角和》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黑板、粉笔、教案、教具投影仪。
2. 学生:课本、练册、笔、橡皮。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例如四条边两两平行等。
3. 教师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告诉学生本节课将研究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内角和。
步骤二:知识讲解
1. 教师向学生解释平行四边形内角和的概念,即四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2. 教师提供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示意图,并解释每个内角的名称和度数。
3. 教师提醒学生平行四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为360度,并与学生一起计算示例问题中的内角和。
步骤三:练
1. 教师发放练册,并让学生独立完成练册中的相关题目。
2.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并进行讲解。
步骤四:巩固
1. 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
2. 教师随堂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如何计算平
行四边形的内角和。
通过练和讲解,学生掌握了计算内角和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作业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与平行四边形内角和相关的题目,并
在下节课上交。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设计
(学年第二学期)
2013.2
四则运算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练习一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0的运算
一、复习
l、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顺序,谁会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
书。
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
二、引入
l、口算(逐个出示)学生快速回答
(1) 100+0= (2) 0+568= (3) OX78=
(4) 154-0= (5)O÷23= (6) =
(7)0÷76=(8) 235+0= (9) 99-0=
(10) 49-49= (11) 0+319= (12)0×29=
2、揭题
三、展开
1、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互相交流想法
3、汇报:
任何数和O相加都得原数
关于O的运算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
O乘任何数都得O
O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 ‘
教师小结:O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
得到5.O÷O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O。
四、总结
l、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知道有关于0的
运算。
2、知道0的运算应
该注意的问题。
板书
设计
任何数和O相加都得原数
关于O的运算任何数和O相减都得原数 O乘任何数都得0
练习二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
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
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