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33
中考历史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的大发展。
②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对外开放过程:1980年,建立、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2)人物:伯利克里;(3)性质:奴隶制改革;(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1. 大化改新(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3)性质:封建制改革;(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①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1.中国古代的开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颁布一系列政策,使中国进入集权时代。
这些政策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货币、统一制度和文字,铸造统一的兵器等。
这一系列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英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次极其重大的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由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工业。
它引发了工业、交通、农业、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大规模变革,促进了英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3.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政治格局,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导致了后来苏联的建立,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旧制,建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并确立了民主制度。
法国大革命标志着现代民主政治的诞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冲击和影响。
5.美国的独立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进行了一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宣言成为美国独立革命的信条。
美国独立革命最终导致了美国的独立和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现代民主制度在美洲的确立。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公元605年,隋文帝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选拔官员机制从世袭制度转向了考试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经历了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
2.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美国的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即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属于不同的机构,相互制衡。
这一制度创新解决了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自由。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⑸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戊戌变法: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8、俄国1861年改革: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9、日本明治维新: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0、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苏俄新经济政策: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苏联改革: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15、中国的改革开放: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部编版2020届山东济南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封建性质的改革
关于改革的认识★★
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2、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将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3、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阻力重重,因此需要改革者周密布局。
4、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改革不当也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危机。
5、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是否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改革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泾河中心初中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专题综述: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忽必烈改制4、洋务运动5、戊戌变法6、土地改革7、改革开放【世界重大改革】1、日本大化改新2、俄国农奴制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4、美国罗斯福新政5、新经济政策6、斯大林模式7、戈尔巴乔夫改革古今中外改革的历史事件很多,让我们试着给它们分类,如按性质相同,哪些历史改革是一类?1、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洋务运动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3、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专题摘要:一、中国古代史的改革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2)人物:伯利克里;(3)性质:奴隶制改革;(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1. 大化改新(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3)性质:封建制改革;(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中国部分】一、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人物:孝文帝拓跋宏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5、采用汉姓;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人物:王安石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人物:张居正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一、梭伦改革1、时间:公元前594年2、背景:(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当选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
3、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4、内容:(1)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3)改革国家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5、特点:改革存在“中庸”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6、意义:(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
(4)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7、局限性:(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力。
(3)允许贵族报留祖传地产,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二、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2、背景:(1)战国时期,秦国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
(2)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4、指导思想:法家思想5、内容:(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上: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4)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5)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知识链接]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概况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历史中的重大政治变革知识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政治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政治变革的发生往往标志着社会的全面改变和历史的新篇章。
本文将以概述的形式,介绍历史中的几个重大政治变革的知识点,带领读者领略这些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1.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变革之一,也是现代政治的开端。
它彻底颠覆了法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建立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的新政权。
这一革命的核心事件包括巴士底监狱的被攻占、大革命开始、封建特权的废除、起义军对国王的行动、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等等。
法国大革命对于近代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束缚,为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国家的诞生之战。
这场战争起因于殖民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并确立了独立的政治制度。
战争中的几个关键事件包括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宣言、战争持续的战时状态等等。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也成为后来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榜样,为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3. 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变革之一,也是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共和制度的开端。
革命的核心事件是发生在武昌的护国运动,导致清朝的崩溃,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临时政府。
革命的重要标志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同一天,南京成为临时政府的首都并公布《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和民主运动提供了重要经验。
4. 苏联十月革命(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政治变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的核心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武装起义,最终成功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