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13.24 KB
- 文档页数:1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是值得学习的老师。
此话出自出自于《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优点的学习,同时也要反省自身是否也有和别人一样的缺点,果有,就改正。
”
现引申为:人要谦虚好学,主要向周围的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对于他人的缺陷和不足,对自己来说则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人行,必有我师
【原文】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 行:走路。
【翻译】
孔子说:“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评析】
孔子随时随地都用心观察别人的言行,以求进步。
他认为身边的人,必定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也就是说当看到别人的优点、良好的品德行为时,要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向内找找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或类似的行为,若有则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古今知识分子极力赞赏的座右铭之一,对于我们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增长知识,都是有指导作用的。
【类似语词】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延展】
1、如何在身边的人的身上找到可以为师的地方?
2、请举例说明,同侪中或亲友中值得学习的好表现。
3、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与缺点?
4、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是孔子说的一句话。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学习,如果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
从这句话得到的启发是:
第一,要敢于向他人学习。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资历比别人深、财富比别人多,就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目中无人,谁都看不上。
其实这个世界上,高人无处不在。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敢于向他人学习不代表自己能力弱、水平低。
第二,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向他人学习什么?孔子的这句话说得很好,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要找到和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好的方面,并且按照这种长处和好的方面去学习,使自己有所增益,对于不好的方面,则要引
以为戒加以改正。
个人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要向同行多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别的企业摔跤的地方自己也要注意避免自己也在这个地方摔倒。
小到个人、企业,大到民族、国家都要这样,才有进步,才有希望。
也就是要正反两方面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牢记牢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这句话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应该虚心好学,向别人的优点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自觉修养,对照别人的缺点来反省自己,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而”在这里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才”。
整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强调了我们应该随时随地保持学习的态度,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谦虚、虚心的态度,不要过于自负或自以为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成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谁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于《论语·述而》。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1、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拼音】:sān rén xíng bì yîu wǒ shī
【解释】: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于《论语·述而》。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
【近义词】: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处】:《论语·述而》。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造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2、果然是闻道没有先后,达者为先三人行必有我师。
两人各自闭关消化所得感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4、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还希望你们不要生气!三人行,必有我师。
5、你听过孔子曾经说过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原文翻译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路途又很遥远。
以‘仁’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的担当吗?直做到死才罢休,不也是路途遥远吗?”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践行?”孔子说:“只有恕道!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拼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简拼srxs 近义
词
反义词
感情
色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成语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例子王通讯《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但要善于从别人的成功里吸取营养,还要善于从别人的失败里领取教训。
”
英文
翻译
two heads are always better then one. 谜语徐先生
产生
年代
古代
常用
程度
常用。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多见而识之。
”(《论语·述而篇第七》)有一种人,不懂装懂,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
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多听多看,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即是这种学习态度的生动说明。
这种全面学习、随时学习的态度贯彻着他的一生,他常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里仁篇第四》)。
对孔子而言,无所谓固定的学校,也无所谓专门的老师,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众人就是自己的老师。
卫公孙朝曾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夫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孔夫子到处学习,哪里值得学习就从哪里学习,又何必有专门的老师呢!这就是“学无常师”。
事实确如子贡所云,孔子曾问官于郯子,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善于从别人那里学习知识,又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别人,正是凭着这种好学敏求、能者为师的精神,也正是凭着这种随时学习、随处学习、全面学习的态度,孔子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成为古往今来自学成材的典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应该选取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如果发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并加以改正。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出自《论语》述而篇。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论语》述而篇原文节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三人行必有我师成语的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一句名言,我很喜欢它。
读《论语》,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成语出自《论语·述而》,本句的意思是说:在道德修养方面,同样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其中每个人必定都能当我的老师。
这句成语提醒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它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不但要学会吸取别人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曾子曾向孔子请教过礼的问题,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说,实行仁德靠自己的力量,怎么能够借助别人呢?《论语》这部书共20篇,其中《里仁》、《公冶长》、《雍也》等10篇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另外8篇则是记载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述。
从这些文章中可看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师生情谊,以及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意思就是说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择善而交,因为朋友或许比你年龄小,经验少,却拥有丰富的阅历与智慧,如果选错了朋友,那将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甚至灾难。
所谓择善而交,即是寻找志趣相投、品格优秀的人做朋友,这样才能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只有远离损友,才能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肯定听过吧?孟子幼时,父亲就死了,家境贫寒,没有地方住,孟子和妈妈两个人睡觉的床铺,都搬了三次。
后来孟子学成了,就用自己的努力报答了母亲的恩情。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把握好自己的命运,扬帆远航。
古代圣贤的故事还有很多,像司马光砸缸救伙伴、孔融四岁让梨、车胤囊萤照读……都使我印象深刻。
同学们,让我们把书本打开,让思想插上翅膀,飞向广阔的天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以及出处还不清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什么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以及出处”,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什么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出处出自《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拓展阅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谁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这里的学习不是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向他人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句话虽然一直流传下来,但真正做得到的人较少。
人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很难去欣赏他们的优点并且向他们学习,更不要说再发现别人的缺点时能够及时反省自己。
人们总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造句有哪些1、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2、三人行必有我师使朋友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融交谈的愉悦与学习的益处于一炉。
多与善解人意之人交往,你的话别人听来会击节叫好,听别人的话你会受益匪浅。
3、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4、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5、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应该不耻下问。
6、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博者为师,长学识;以能者为师,增才干;以仁者为师,修德行;以善者为师,添爱心。
教师节,祝所有的良师益友收获多多、快乐多多!7、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而你长这么大,不只与三个人同行,而是与N个人同行,当然这也包括我,所以我也算你一个老师,快祝我教师节快乐吧!8、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俗话又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不耻下问,勇于向别人学习,才能够不断的获得成长!9、劝人,善恶就在一念间,多一点善举;劝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一点谦逊;劝世,广宇天涯若比邻,多一点和平;劝君,修身律己树正气,多一点贤德!10、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的深刻含义。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译文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本段的意思及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长处学习,将他们不足的地方作为借鉴而改正。
”
「解读」:孔子认为,真正好学之人从不拘于固定的老师,随处随时都可以向人请教,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要本着一颗谦虚的心向旁人请教,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同时,孔子也提醒人们,在求学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辨别能力去判断老师的长处和短处,并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不要盲目地崇拜。
阳明子曰丨三人行,必有我师
原文
yuan wen
善者固吾师,不善者亦吾师。
——《传习录拾遗》
今译
jin yi
好的行为、品质,固然是我的老师;而不好的行为、品质,也是我的老师。
解说
jie shuo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几乎家喻户晓。
孔子的意思是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努力去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而王阳明在指导自己的门人如何与人相处之时,略改孔子原话,并加以引申:“朋友相处,常见自家不是,方能点化得人之不是。
善者固吾师,不善者亦吾师。
且如见人多言,吾便自省亦多言否?见人好高,吾自省亦好高否?此便是相观而善,处处得益。
”
一言以蔽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朋友之间乃至师友之间就是种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的关系。
文字 |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阳明心学百句解读》吴光等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的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注意句中的“三”,并不是说数字里的3.而是一个虚数,泛指几个人.焉的意思为:在.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