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点要求】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活动1:根底知识梳理】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1〕特点:①特殊:吸引利用、对给予优惠和方便。
②内容特殊:着力开展经济③所有制特殊:实行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为主。
〔2〕概况:〔结合教材P59页地图〕①1980年:_______〔最早〕、_______、________〔广东省〕、________〔福建省〕;②1988年:_________〔3〕意义:翻开的大门,成为全国排头兵;对______地区实行________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________提供了珍贵经验。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结合教材P59页地图〕3、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1〕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和整个经济的新飞跃。
〔2〕有利条件: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根底;独特的优势、优势、和优势。
〔3〕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________和________。
二、特点:初步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设计时间数轴掌握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活动2:知识运用与思维训练】史学界有观点认为,1500年前后,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随着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50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既给带来了挑战和深重的民族灾难,也给带来开展的机遇。
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1.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面对经济全球化,同时期〔明清时期〕的实行怎样的对外?有何影响?2. 以后,近代被动卷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分析被动卷入的原因和表现。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4)掌握“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如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分析。
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中国地图,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学生自己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完成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的特点,从区域上讲,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它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的。
第 13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概括创立经济特区、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拓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剖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色。
学考要求: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识记);新期间对外开放格局的特色(识记)。
教课过程【基础过关】(一)步骤1、经济特区( 1980 年)(1)含义:由国家划出的推行与国内其余地方不一样的经济政策的必定范围(2)特色①国家赐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以汲取和利用外资为主③推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全部制形式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理为主⑤对外商投资赐予优惠和方便⑥主要发展外向型经济(3)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8 年)(4)意义①四个窗口: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②两个扇面:对外开放,对内辐射2、沿海开放城市( 1984 年):14 个3、沿海开放区( 1985 年):环渤海地域、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域、珠江三角洲等4、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 年此后)5、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浦东(1990 年)等6、沿边开放城镇7、内陆省会开放城市(二)特色:全方向、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研究】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春季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季,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兴起座座城,奇观般聚起座座金山。
”资料二自1990年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加速步伐,综合经济实现了亘古未有的高速增添。
国内生产总值( GDP)由 1990 年的 60 亿元起步,到 2002 年达 1251 亿元,保持了 19.6%的年均增添速度;全社会固定财产投资2002 年达 585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993 年的 5.53 亿元增添到 2002 年的 95 亿元;实质利用外资2002 年达 16 亿美元;外贸出口由1993 年的 12 亿美元增添到 2002 年的 136 亿美元。
2003 年浦东外贸出入口总数达581 亿美元,同比增添 58%,占到全市的半壁河山。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K学习目标兀1•掌握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及上海浦东开发的基本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感受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带来的变化。
K重点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1.创办经济特区(1)设立:我国将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作为经济特区。
(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________ 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_______ 为主。
(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__________ 作用。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沿海开放城市:_____ 年,国家开放_______ 、_____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____________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_____________ 。
3.经济技术开放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4.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 ______________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1)我国已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放体系。
(2)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⑴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
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走出去”战略;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三、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
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我们将在本课中继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推进新课]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合作探究:(多媒体打出邓小平的谈话)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
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
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师:上述材料表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倡议?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生:邓小平倡议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标志着邓小平的倡议开始付诸实施,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师:继深圳特区后,我国又先后创办了哪些经济特区?生:1980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生: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开放城市称为特区呢,能解释一下吗?师: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2 (人教版必修2)知识梳理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1.经济特区(1)建立: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2)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特殊政策的行政区域。
(3)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
(4)影响:特区的建设,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适宜场所;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
2.经济技术开发区(1)范围:在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中所划出的一定区域。
(2)经济特点:以引进外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3)影响: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改革试验、促进区域经济新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窗口、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1)建立: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
(3)地位: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1)建立: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
(2)扩展: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走出去”战略(1)背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
(2)目的: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建立: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目的: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迅速发展的原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以及独特的地理、交通、人才、产业优势。
4.影响: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的形成。
知识导学1.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纲课标解读】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考点知识梳理】1、经济特区的创办⑴)位置:、珠海、汕头、、海南。
(2)特点: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为主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为主,对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①特区在发展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②对沿海地区实行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①目的:加快利用、引进的步伐。
②名称:1 9 84年,国家决定开放、上海、福州、等 1 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①名称:三角洲、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②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①目的:引进外资,生产产品或产品。
②特点:具有的特点③地位: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商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3.浦东的开发与开放(1)目的:以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成就①浦东成为上海新兴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的重点和标志4.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难点突破】青岛是山东的重要城市,在山东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与青岛有关的问题:(1)在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青岛有一横幅,上写“同胞努力,挽救青岛”,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出的呼吁?该呼吁体现了什么精神?(2)改革开放后,青岛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占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战略意义?(3)2008年奥帆比赛在青岛举行,文明观赛是每一位观众的基本素养,请围绕“做文明观众”为题,针对山东青少年观众拟定几项倡议.(不少于三条)【考点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右图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
..专心. 高中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1、经济特区:①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在经济上给与优惠政策和更多自主权,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特殊区域。
②最早特区:1980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③1988.3,海南经济特区,我国最大的。
④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⑤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⑥以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突破口,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2、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些开放城市划出一定区域,而建立新型经济区。
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3、设立经济特区意义:①促进特区经济飞速发展②特区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③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④成为对外开放的支点。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1984.5,开放天津、大连、上海、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2、1985,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3、目的: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
4、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标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5、“走出去〞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三、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发展1、条件:依托上海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腹地广阔,辐射整个长江流域及全国;科技、人才优势明显,具有产业优势、资本雄厚等2、战略意义:1990.4,距定义浦东开放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导学案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特”的区别(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2)港澳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享有行政管辖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对外开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对外开放过程①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 、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② 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 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⑤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外开放格局 ①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②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点一:对外开放过程主干梳理 轻巧识记 易错提醒一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
史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史料二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理解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三、学习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年,、珠海、汕头、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城市(1)名称:天津、、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①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2)目的:引进外资,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意义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的重要窗口。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1)时间:。
(2)目的①尽快把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的新飞跃。
(3)条件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基础。
②凭借上海独特的、、。
(4)意义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2(人教版必修2)【课标解读】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知识梳理】1、经济特区的创办⑴)位置:、珠海、汕头、、海南。
(2)特点: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为主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为主,对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①特区在发展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②对沿海地区实行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①目的:加快利用、引进的步伐。
②名称:1 9 84年,国家决定开放、上海、福州、等1 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①名称:三角洲、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②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①目的:引进外资,生产产品或产品。
②特点:具有的特点③地位: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商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3.浦东的开发与开放(1)目的:以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成就①浦东成为上海新兴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的重点和标志4.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难点突破】青岛是山东的重要城市,在山东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与青岛有关的问题:(1)在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青岛有一横幅,上写“同胞努力,挽救青岛”,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出的呼吁?该呼吁体现了什么精神?(2)改革开放后,青岛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占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战略意义?(3)2008年奥帆比赛在青岛举行,文明观赛是每一位观众的基本素养,请围绕“做文明观众”为题,针对山东青少年观众拟定几项倡议.(不少于三条)【考点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江苏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知识梳理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过程(1)1980年,深圳、、、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殊政策: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重要影响:特区在发展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经济开放区(1)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
(3)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
2.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我国所建立的_,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1990年,我国以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2.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
3.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开放体系。
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突破1.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和条件原因:“文革”导致中国的经济、科技、管理水平、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明显落伍于世界,而当今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因此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以期与时俱进。
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拨乱反正并制订大政方针是政治条件;东南沿海多侨乡、侨胞是历史因素;优良港湾众多,毗邻港澳台是地理优势;国家给予的特殊条件则是政策保障。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1 (人教版必修2)庖丁巧解牛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1.对外开放的含义和必要性(1)含义: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2)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低层次的,或者说很长时期是封闭的,所以这也是造成我国长期以来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
邓小平一再强调“关起门来,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
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只有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才能适应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潮流。
2.经济特区的含义与建立的过程(1)经济特区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等方面,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
(2)建立的过程①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两地设置。
②1980年,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也是在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③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至此,五个经济特区建立起来。
3.经济特区的作用(1)国家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等方面给予优惠,从而使得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1992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工业产值比1980年增长60多倍。
(2)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经济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体制的特区,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实验的适宜场所。
4.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1)含义:是在经济特区建立后,中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它以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出口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
(2)作用:建设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改革实验、促进区域经济新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窗口、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3)建立:1988年,国务院在沿海开放城市,首批批准设立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闵行、虹桥、漕河泾、宁波、福州、广州、湛江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1993年,第二批批准设立营口、长春、沈阳、哈尔滨、威海、昆山、杭州、萧山、温州、融侨、东山、广州南沙、惠州大亚湾、芜湖、武汉、重庆、乌鲁木齐、北京等1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2002年,第三批批准设立合肥、郑州、西安、长沙、成都、昆明、贵阳、南昌、石河子、西宁、呼和浩特、南宁、太原、银川、拉萨、南京、兰州等17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外,国务院还先后批准了苏州工业园区等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二、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辟1.背景经济特区的开创性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引进技术、吸引外资、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试验的作用。
经济特区成为技术、知识、管理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2.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1)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大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它们将成为经济繁荣、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2)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走出去”战略(1)背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首先是以“引进来”为主。
通过积极引进大量国内急需的资金、设备、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引进国外的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已取得很好的成绩。
(2)目的: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和竞争,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
(3)内容: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深化升华对外开放的格局与特点:采取了分步骤、逐步推进的战略格局。
记住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沿海开放地带即可。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背景上海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与国际交往等方面都拥有较大的优势,都预示上海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重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
浦东是上海的一个行政区域,位于贯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外滩,与南京路一江之隔,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浦西。
2.决定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给予浦东新区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除实行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所实行的有关减免关税、所得税和进出口许可证等优惠政策外,国家还特许外商在浦东开办金融机构和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第三产业,并允许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以及扩大投资审批权和实行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3.改革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形成: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意义: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经典回顾例1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意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解析:题目中的“第二次革命”的本质含意并不是改革的本质含义。
B项涉及工作重心转移,但改革的内容远远超出“工作重心的转移”。
C项和D项只涉及改革的某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应看到改革开放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合理的因素,因此是一场社会经济领域的革命。
答案:A例2 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解析:对外开放格局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渐发展的过程。
答案:B例3 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成果不包括( )A.经济发展迅速B.人口已占上海市一半以上C.成为上海新的增长点D.城市面貌巨变解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高起点、重质量的过程,不是依靠增加人口取得成功的。
答案:B问题探究问题1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何不同?探究思路:可以从背景、目的、社会性质和影响几方面入手考虑。
探究结论:(1)背景:旧中国是在被列强侵略战败的情况下被迫开放口岸,是不平等的;新中国是在独立和平等的前提下为发展经济而主动开放的。
(2)目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列强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资本输出等侵略;新中国的开放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性质: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影响:旧中国的开放导致中国贸易入超,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新中国的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并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强国之路。
问题2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沿海地区近代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探究思路:要想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必须考虑到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历史因素等多方面内容。
探究结论:(1)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对经济活动承受力强。
(2)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
(3)交通通讯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
(4)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
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集中。
(5)近代以来,沿海地区文化教育发达,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集中,人们有较强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济活动的能力。
(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有利于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国际环境。
(7)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快。
(8)国家从改革的全局出发,制定了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种种政策。
(9)利用劳动力优势和侨乡的优势,抓住了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机遇。
活学巧用1.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这两省特殊的有利条件是()A.属于革命的老区B.物产丰富、人均产值高C.靠近港澳、华侨众多D.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解析:A、B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属于自然条件,但不属于特殊的有利条件,因为其他地区同样具有这些自然条件。
答案:C2.深圳能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主要得益于()A.引进了外资B.国家减免了税收C.位置优越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解析:深圳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
答案:D3.经济特区的设置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特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③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④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项的表述皆正确。
答案:D4.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全部位于沿海开放城市B.以引进外资为主C.人才、知识、技术密集D.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解析:A项表述错误,经济技术开放区的建立在向内陆扩展,已包括太原、银川等城市。
答案:A5.1984年,为加快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国务院作出的决策是()A.设海南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经济开发区解析:A项为1988年,B项始于1989年,D项时间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B6.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优势包括()①交通方便,资源丰富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③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④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据所学内容分析可知,①②③④皆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