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校本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9
校本课程教案【优秀10篇】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为您带来了10篇《校本课程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校本课程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满足学生运动技能,艺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形式“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
本学期校级共设置了越剧、车模、摄影、魔方、科幻画、石头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个校级社团,进行拔尖型的'教学;年级层面按照班级数设置了书画、棋类、动手做等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式的教学。
校级节日活动进行整体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届“补天阅读节”,四月份是首届“补天戏曲节”,五月份是“补天科技节”,六月份是“补天体育节”。
这些节日活动的安排纳入“选课走班”的内容,将整体占用半天的时间搞活动。
三、时间设置每周利用两个半天实施:周三下午第二课全校实施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越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已有层次选课;周三下午第三课全校实施年级和校级层面的兴趣活动走班。
周三下午第一课和周五下午三节课,分别实施阅读、思维、美文和主题活动社团,这些社团均能做到年级内同时(或部分同时),将在该学科的范畴内,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实施走班教学。
四、实施过程(一)全员参与走班课程的研发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我就是课程”意识。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积极主动地辅导社团、研发课程。
每位教师要无限相信卓越课程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研发卓越课程,积极倡导“学科+特色+人生导师”的创新思维,拥有属于自己、影响学生生命成长课程。
高中统编教材选修3教案
我们要明确教案的核心目标。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
定清晰、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不仅要涵盖知识点的传授,更要包括能力的培养,
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同时,教学目标还应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国
家教育方针保持一致。
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在选修三的课程中,教师应当精心挑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例如,如果是语文课程,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哲理的现代文阅读
材料,让学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数学课程则可
以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案编写中的重点。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当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
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
信息技
术的融入也能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比如使用多媒体课件、在线教育平台等。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
代教育的需求。
教案中应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过程性评价等,这些都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教案还应包含对教学反思的指导。
每堂课后,教师都应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
宝贵的经验。
英语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拓宽视野,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
1.3 课程内容第二章:教学方法2.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真实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自然地学习和使用英语。
2.3 交际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估3.1 形成性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2 终结性评估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英语教材,如《新概念英语》、《英语口语教程》等。
4.2 辅助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报纸杂志、英语电影等丰富教学内容。
4.3 教学设备使用投影仪、计算机、录音机、音响等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第一周至第四周:英语语音教学第五周至第八周:词汇和语法教学第九周至第十四周:听力口语教学第十五周至第十八周:阅读写作教学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英美文化介绍5.2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第一周至第四周:英语语音复习第五周至第八周:词汇和语法复习第九周至第十四周:听力口语复习第十五周至第十八周:阅读写作复习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跨文化交际实践第六章:课堂管理6.1 纪律管理6.2 情感管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3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分组,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热身活动通过歌曲、游戏、话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主体活动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
第 1 周教材篮球的球性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很熟练的完成动作。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双手接球以及触球的感觉柔和难点:接球时手腕和手指的协调发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练习次数开始准备部分一、常规一、1、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
2、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向学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5分一、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汇报人数。
组织:四列横队××××××××××××××××××××××××××××××○○○○○○○○○○○○○○○○○○○○○○○○○○○○○○△师生问好,认真听讲,明确要求。
二、学生按分组队形听教师口令进行练习。
基本部分基二、准备活动1)绕篮球场运球慢跑四圈2)球性练习:1、双手抛接球用力将球向上抛起,抛球时提踵,接球时顺势屈膝。
向上抛球后前后击掌。
2、身前两手相互传接球练习直立,两臂伸直。
用手指和指端将球从一手传向另一手。
3、单手托球经腋下、头上绕环右手持球,前臂托球。
绕环时,球经腋下至反托球,手迅速顺球的前侧和左后侧绕环举起,再将球向右下落××××××××××××××××××××××××××××××○○○○○○○○○○○○○○○○○○○○○○○○○○○○○○△1、教师口令指挥,学生认真练习。
校本课程教案一、引言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由学校自行开发的一种针对性强、具有特色的课程。
与传统的统一课程不同,校本课程着眼于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各方面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教案旨在介绍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和实施方法,以及评估和改进措施。
二、开发过程1. 确定开发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应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
通过分析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确定开发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例如,如果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开发的校本课程可以以创新理念为核心。
2. 制定课程框架根据开发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整体框架。
包括课程的主题、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确定这些要素有助于保证校本课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 收集教材和资源校本课程教材和资源的收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一步。
教材可以包括图书、网络资源、教学工具等。
收集的内容应与课程框架相一致,符合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和兴趣。
4.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框架和收集的教材和资源,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实施与改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以寻找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三、实施方法1. 多元教学法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结合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校本课程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项目任务,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进行研究和实践,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性化指导在校本课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保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
四、评估和改进1.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课堂观察、学习记录、作业评分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化学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定义理解;
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酒精灯等;
2. 实验材料:金属片、硝酸、铁锈等;
3. PPT演示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实际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 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并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三、示范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讨论(10分钟)
与学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取了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中文学选修5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掌握基本的文学分析技巧;- 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欣赏: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将深入体验和理解文学的魅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
2. 文学分析技巧:学生将研究文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主题分析、人物塑造分析、情感表达分析等,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阅读与写作:学生将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阅读。
同时,学生也将进行写作训练,如文章写作、读后感写作等,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4. 诗歌鉴赏:通过研究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学生将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三、教学方法针对上述教学内容,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阅读指导: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提供相关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本学期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态度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完成的阅读作业和相关写作作业。
3.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学期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包括投影仪、电脑等。
校本课程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校本课程的定义、意义和特点,并学会使用相关方法和手段进行课程设计。
教学重点:校本课程的定义、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校本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课程?校本课程是什么意思?2. 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课程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设计?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定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研究和开发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 讨论校本课程的意义:(1)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3)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 分析校本课程的特点:(1)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2)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参与性:学生、教师和学校可以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和研究。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组成小组,选择一个科目或者主题,设计一个校本课程,并用纸张和笔头将课程设计图画出来。
2. 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将自己设计的校本课程图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展示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讲解校本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五、课堂练习(20分钟)1.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继续在之前设计的校本课程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用PPT进行展示。
2. 展示演讲: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校本课程的展示和演讲。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总结: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校本课程的定义是什么?校本课程有哪些特点?2.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校本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意义。
校本课程教案校本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生活技能教育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和方式:1. 日常生活技能:如饮食、睡眠、个人卫生等。
- 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形式,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洗手、刷牙、洗脸等个人卫生习惯。
- 组织学生参与简单的烹饪、清洁、整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形式,教授学生基本的礼仪规范,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新实践,如改进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使用方式。
教学实施计划:第一节课: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1. 教师介绍个人卫生的重要性,讲解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方法。
2. 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模仿。
3. 组织学生进行洗手实践活动,检查学生的洗手质量。
4.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习惯。
第二节课: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1. 教师介绍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2. 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社交场合下的情景,让学生实践礼仪的运用。
3. 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合适的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
第三节课:合作与创新1. 引导学生提出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和寻找解决方法。
2.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解决问题。
3. 让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鼓励创新思维。
第四节课: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实践1. 分配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烹饪活动。
2.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简单的烹饪工具和器具。
3.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食物,并分享制作过程和体会。
《校本课程教案》word版一、课程概述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校本课程的内涵、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校本课程的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帮助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设置原则和实施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及其改进措施;(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适用对象:全校学生4.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0课时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校本课程简介(1)校本课程的定义与特点(2)校本课程的作用与意义(3)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2. 第二课时: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原则(1)校本课程设置的目标与内容(2)校本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方法(3)校本课程设置的注意事项3. 第三课时: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策略(1)校本课程的实施步骤与方法(2)校本课程的实施保障措施(3)校本课程的实施案例分析4. 第四课时:校本课程的评价与改进(1)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与方法(2)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3)校本课程评价的改进措施5. 第五课时:校本课程案例分享(1)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展示(2)学生互动讨论与启示(3)本节课时总结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校本课程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案例;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校本课程的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为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校本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校本课程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3. 案例资料:收集一批优秀校本课程案例,供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讨论使用;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校本课程教案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4.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5. 生物的环境与生态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组织实验、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观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授课:讲解生物知识点、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评估方式:1. 日常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4. 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教育部指定的高中生物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生物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4. 图书资料:生物相关图书、期刊和教育资源。
5. 网络资源:生物视频、实验案例等网络资源。
备注:本教案仅作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中生物选修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生物选修课
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物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
2.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节课:细胞生物学
- 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讲解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分裂过程;
- 探讨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第二节课:遗传学
- 解释基因和遗传的关系;
- 讲述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变异;
- 探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课:生态学
- 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讨论生态平衡和生态危机;
- 探讨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讲解与讨论: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2. 观察与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生物学书籍和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兴趣。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像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呈现生物学知识。
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验:对课堂内容进行简单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展示对生物学某一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能力。
4. 课程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注:教案模板仅作为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和教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第六节茼蒿的种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茼蒿的种植方法和各种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通过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习材料与用具
锄头、铲子、水壶、茼蒿种子
三、方法与步骤
本节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番茄的栽种。
1.选种。
挑选状态良好的小叶品种的茼蒿种子。
播种前3~5天,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小时,将已消毒的种子洗净后,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取出后用容器装好保湿,放在15~20℃条件下3~5天,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当20%种子萌芽露白时,即可播种。
校本课程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奥秘1. 活动目标:a.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c.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 活动内容:a. 观察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b.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火山爆发、溶解实验等。
c. 学习科学知识,如地球构造、人体生理等。
3. 活动步骤:a. 引入活动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b. 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鼓励学生提问和探讨。
4. 活动评价:a.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b. 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c. 搜集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活动主题:感受艺术魅力1. 活动目标:a.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b. 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技巧。
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2. 活动内容:a. 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b. 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演奏等。
c. 进行艺术表演,如戏剧表演、舞蹈展示等。
3. 活动步骤:a. 引入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
b. 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c. 展示学生作品和表演,进行评价和交流。
4. 活动评价:a. 观察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水平。
b.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c. 搜集学生作品和表演视频,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活动主题:体验团队合作1. 活动目标:a.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b. 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c.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
2. 活动内容:a.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拔河、接力赛等。
b. 进行团队讨论和决策,如策划活动、解决问题等。
3. 活动步骤:a. 引入活动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
c. 进行团队讨论和决策,引导学生表达意见和共同解决问题。
4. 活动评价:a. 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的关键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课程内容的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对学习的热情)。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 (课程内容的关键知识点或技能)教学难点:- (课程内容中较难理解或操作的部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教材、教学设计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程内容、准备相关资料、准备学习用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课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针对课程内容,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讲解重点:详细讲解教学重点,通过举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2.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问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引入: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介绍案例背景。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案例总结:总结案例中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课堂小结1. 回顾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重点。
2. 提出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延伸1. 课外拓展:推荐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或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高中化学教案教学内容:金属及非金属元素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和常见的代表性元素;3. 了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和代表性元素的理解;难点: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比及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锌、铜、铁、铝等金属片,硫粉、磷、碳等非金属物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讲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中的特点。
二、学习金属元素(20分钟)1. 分组讨论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并展示代表性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2. 展示一些金属元素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学习非金属元素(20分钟)1. 分组讨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并展示代表性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2. 展示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四、小结与评价(10分钟)1. 整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并进行知识回顾;2. 提问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1. 这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加深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认识;2. 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示了观察、推理和实验的能力,课堂氛围活跃。
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对比实验,加深理解;2. 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实验结果,总结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共同点和差异。
※实验内容需谨慎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物理高中选修科教案
年级:高中
课时:1
教学内容: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公式。
2. 掌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选修教材》。
2. 教具:实验器材、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个小车在平滑水平轨道上受到不同大小的作用力时的运动情况,引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二、讲解: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讨论和实验: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
五、总结: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
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和方法。
生物选修教案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掌握植物不同部位的特点和作用;
3. 能够描述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细胞组织结构。
教学难点:
1.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讲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盐水、吸水纸、酒精灯等;
3. 实验材料:向日葵种子、豌豆种子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
1. 引入:介绍植物的根部是植物从地下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部位。
2. 示范实验:观察向日葵的根部结构,并描述不同部位的特点和作用。
3. 练习: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豌豆根尖的细胞结构,并描述根尖细胞的特点。
第二课时:植物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1. 回顾:复习植物的根部结构和功能。
2. 示范实验:观察向日葵的茎叶结构,并描述不同部位的特点和作用。
3. 练习: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豌豆的叶片细胞结构,并描述叶片细胞的特点。
第三课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1. 引入: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营养吸收、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等过程。
2. 示范实验:用豌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观察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3. 练习:让学生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描述不同阶段的特点。
评价及作业:
1. 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布置作业:用图片或文字描述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学科: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波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波动光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3. 光的衍射现象及其应用。
4. 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波动光学原理的推导。
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光的本性,介绍波动光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波动光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a. 介绍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如波长、频率、相位等。
b. 推导波动光学的基本公式,如波动方程、干涉公式等。
2. 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a. 介绍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如相干光源、干涉条纹等。
b. 讲解干涉现象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c. 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探讨干涉现象的应用。
3. 光的衍射现象及其应用:a. 介绍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等。
b. 讲解衍射现象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c. 分析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探讨衍射现象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
二、新课讲解1. 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a. 介绍偏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偏振光、起偏器、检偏器等。
b. 讲解偏振现象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c. 分析偏振现象的应用,如偏振光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2. 综合应用:a. 结合所学知识,讲解波动光学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折纸蛇》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能运用折纸的方法制作漂亮的小动物。
教学准备:动物折纸作品、各种纸。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边检查学生学习用具,边在学生不注意的情况下在每个小组放一只做好的折纸动物。
)
一、故事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快乐森林有个聚会,你们想参加吗?生:想!
师:不过想参加有一个条件,必须带一个折纸小动物去,你们准备了好了吗?
生:没有。
师:这节课胡老师教你们用纸条折一个小动物,我们一起去快乐森林参加聚会吧。
生:好!
二、观察、探究、尝试。
1.观察你们小组桌子上折好的小动物,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
2.把折纸小动物拆开看一看,自己试着做一做。
3.请小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折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示范。
4.在折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5.学生开始创作,老师酌情指导。
(发现亮点给予鼓励,发现问题及时帮助。
)
四、作品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简单说说你创作的理由。
2.说说你喜欢的作品,说说喜欢的理由。
3.同学们:快乐森林的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带上你的小动物准备出发吧!要让快乐森林出来需要同学生配合下:闭上眼睛,数出1、2、3---(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背景图从黑板的一边拖出来。
)
4.把自己的作品贴到快乐森林里。
5.老师对作品进行点评。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折出的小动物真可爱,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很可爱,我们同学们应该怎么对待小动物呢?
学生齐答:保护小动物!
2.是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今天同学们都很棒,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可爱的小动物,只要你善于动手还会找到更多的乐趣。
《折纸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折豹进一步熟悉折纸方法,并初步学习使用剪刀剪纸。
2.学会折叠纸豹。
二、重点、难点:2、学会正确使用剪刀。
三、活动准备:方形折纸、双面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师出示豹图片),它的名字叫“嗒嗒”,一天,天气非常好,它和伙伴们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奔跑、玩耍,可开心啦,可是,由于嗒嗒太贪玩,跑得太远,和伙伴们失去了联系,它独自在大草原上痛苦地嘶叫,呜呜地哭着:“我的伙伴在哪里呀?我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
师:同学们咱们都是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看“嗒嗒”这么可怜,我们就一起折一些纸马和“嗒嗒”作伴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纸豹。
板书(折纸豹)
(二)复习旧知识
过渡:嗒嗒听说咱们相帮助它,非常高兴,不过它想先考考咱们大家以前学过的折纸的知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做一下对边折(师巡回指导:大家注意两条边一定要对齐,折痕要压平,谁做好了,就把它举起来,
大家做得棒极了!
2.把纸展平,再做一个对角折。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对边折、对角折,看到咱们小朋友做得这么棒,嗒嗒终于可以放心地让我们去折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了解折纸豹的方法、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折纸豹的步骤,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先看,要折成一匹纸马,需要什么形状的纸?(生:正方形)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需要几步?师:看起来这步骤还挺复杂,只要大家耳朵认真听、眼睛仔细看、小手勤快点儿,每位小朋友都能折出漂亮的纸豹来。
2.具体学习折纸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纸豹,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的纸,跟老师一块做。
现在老师跟同学们的心情一样,也是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因为我们终于可以帮助“嗒嗒”啦!
(三)学生练习,师指导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折纸。
(四)小结
师:现在“嗒嗒”又有这么多新朋友了,看!他可高兴啦!你们高兴吗?
《折千纸鹤》教案
一、导入。
1、看一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一只千纸鹤)你知道它有什么样的美好寓意吗?(生谈)师:是啊,“千纸鹤”寄托了人们不同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把愿望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你的愿望就能实现;把祝福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你祝福的人就会得到幸福。
千纸鹤承载了多么美好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千纸鹤,把我们对遇难同胞的祝福折进纸鹤里,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折千纸鹤。
1.千纸鹤的折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折成双正方形——折成双菱形——折成千纸鹤(一边出示实物,展示在黑板上)。
2.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玩闯关游戏,好不好?记住!你们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必须全部通过,才算过关,所以,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有没有信心?
(一)第一关:折双正方形。
(课件出示)
1.自学尝试
(1)对边折。
(2)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
(3)从中间向外拉,两角向里压折。
(4)完成。
(师:折完的同学把双正方形举起来,老师就知道你闯关成功。
)(二)第二关:我们一起折。
(课件出示)
(师:这一关难度比较大,认真学呀,过关有奖品的!
1.教师带领一步一步折。
(语速要慢,动作要慢,反复让学生看。
)
(1)、双正方形(2)、花瓣形(3)、双菱形。
(师:现在小组里的成员要体现互帮互助的精神,完成这关的同学帮助没完成的同学。
完成的同学举起手。
)
2.恭喜大家集体闯过第二关,想不想知道奖品是什么?好!组长打开神秘盒子,看看是什么?师:老师送给每人一只千纸鹤,祝福大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生:谢谢老师。
三、美图欣赏。
(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
)
1.师:人们赋予了千纸鹤生命的气息,摆出了各种富有情趣的画面。
挂在窗前,点燃绚丽的舞台;挂在枝头、树梢,甚至挂满整个城墙;做成窗帘、串成彩虹,摆出各种造型;人们还在千纸鹤的身上写满了祝福,装进漂亮的瓶子里,装进美丽的盒子里。
四、拓展作业:
1.下面我们就用心地为玉树受难同胞再折一只千纸鹤,把我们的祝福写在翅膀上,然后各小组将本组的纸鹤用线串联起来,让纸鹤将我们的祝福传达!
2.学生折纸鹤并串联。
(放音乐)
3.将各小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同学们表现不错。
我相信,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动手,就一定能在折纸方面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折纸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折出船的形状;
2.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根据图示折纸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折出船的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根据图示折纸的能力
教学准备:折纸示意图一张,折好的船一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范例作品,引起学生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坐过船吗?喜欢船吗?你们见到的船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船,你们想看吗?
3.出示范例作品,请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它是怎么折出来的呢?现在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折小船。
二、根据图示折纸。
1.出示折纸示意图,这些线表示什么?请幼儿仔细观察示意图并进行相应的讲解。
2.根据示意图,教师示范折船。
要求幼儿仔细观察。
3.首先沿对角线对折,要折痕。
4.再对折,这时候是一个长长的矩形。
5.沿着上面的三角折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平分,一共是两个边,
四个角。
6.两边再对折一次,这个是船帮,为的是压住刚才的四个角。
7.拿住两端,从里往外翻,把蓬拉起来。
小船就做好了。
三、小朋友们来折纸船。
教师讲解折纸常规,分发折纸材料,学生根据示意图折纸。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提醒学生注意折叠方向。
四、教师小结。
表扬学生的进步,并展示优秀作品。
驻操营小学选修校本课程
袭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