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畅游古典——论多媒体教学在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37.53 KB
- 文档页数:3
以趣为导,以美激智—浅析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姓名:李晓霞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权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
作为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
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阅历不足,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很难进入情境,很难体会到古诗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
常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古诗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被广泛运用,这为古诗教学模式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本文我以古诗文阅读教学为切点,就多媒体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优点——尤其是多媒体视听语言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所产生的优化效果等方面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巧用图画,激发学习兴趣。
宋代著名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人讲究诗画统一。
不少写景状物的诗文就是一幅幅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图画。
如我教《陋室铭》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
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
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
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例如:教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多媒体先放一段高山流水之曲,再展示陶渊明的形象,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再展示田园自然风光,展示的画面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风光:方宅、林园、远村、茅屋、鸡鸣、狗吠。
这些声画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体会到山水的魅力,但这还很不够,要想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还必须通过“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关键句子的喻意的理解,联系作者的个性、人生道路,才可以更深地明白:此诗表现的是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峻洁人格。
多媒体在古代文学教课中的运用一、多媒体在古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古代文学史不仅具有文学学科的特点,还具有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教学一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讲授。
古代文学史按照历史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的文学,即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以及近代文学。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学特点、造就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人物。
多媒体利用时间轴图、图表、声画并茂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所讲具体内容,学生会条理清晰地确定对文学的认知,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文学史的内容。
利用时间轴图附加文本框梳理古代文学史知识。
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内容包括每个时代的主要文学潮流、文学流派、文学家及代表作品、作品主题、艺术特色等内容,十分庞杂。
要使上述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面面俱到是做不到的,即使能够介绍和交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如采用PPT多媒体课件的丰富表现形式可有效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李白的一生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的重要活动及其代表作品,内容较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十分枯燥且不易掌握。
采用多媒体的具体做法是在PPT多媒体课件中画出5个时期的时间轴,对应5个时期在时间轴的上下部位分别用图框标出每个时期的重要活动及其代表作品,并对每个时期配以不同颜色。
采用这种形式可以给学生展示5个时期全貌,有相应的对应内容,画面直观生动,教师根据图示可选择性讲解,讲解时省时、省力,而且课件可留给学生作为复习和进一步学习的参考。
采用对比图表形式阐述有争议的观点和内容。
因时间久远、文献不足等问题,古代文学史中一些问题和事件在学界存有争议的内容较多,如对于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学界至今存有争议,学者观点颇多。
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PPT多媒体对比图表形式进行阐述。
如对于李白出生地,李白自述说:“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费青云上。
”(《赠张相镐二首》)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新唐书》本传,都说他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浅谈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中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利于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承优秀文化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肩负的责任。
教学古诗文通常是朗读、翻译、背诵三部曲,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越来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巧用多媒体可以使古诗文教学鲜活生动,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轻松愉悦。
一、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从生活中选取一些材料,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让学生有景可依,从而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如品析《蒹葭》时,教师从湖畔港汊拍一些学生熟悉的景物,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等句就容易理解了。
如《醉翁亭记》一课,教师创设一个旅游的情境,播放了一段琅琊山的风光片。
之后,我问:“大家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景色诱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接着,我归纳:“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他当时的心境。
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近琅琊山,走进醉翁亭,饱览秀美的山水,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位老人的心灵世界。
”如此导入,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多媒体帮助理解古诗文诗歌意境是“象”和“意”的组合。
“象”可以理解为客观景物,“意”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作者通过“象”来表达“意”,“意”又融入每一个“象”里。
因而,意、象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难解难分。
初中学生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表象储备贫乏,多媒体技术能突破时空限制,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
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了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诗句以色彩见长。
但这首诗也是因为浓重的色彩,让学生难以理解其中意象。
我便从影视剧中截取一些古代战争场面,播放出来,学生看着视频,读着诗句,也渐渐领悟到诗中所描述的那些色彩与肃杀、凝重,甚至残酷的情景相融合的内涵。
浅谈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多媒体已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的课堂,绽放姹紫嫣红的春光。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它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展现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创设与文本吻合的情境,使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显得轻松快乐。
我根据自己长期教学工作经验,通过四个方面——借助多媒体,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巧释学生疑惑之处,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以及指导朗读,来阐述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画龙点睛的妙处。
古诗是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是经典中的经典,具有短小、凝练的特点,饱有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和形象美。
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感受博大精深的内涵,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提高品位与情操,丰厚其精神世界,促进其鉴赏能力。
学生初学古诗,凝练的文字、意境的深远让他们犹如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学后收获甚微,似懂非懂。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能面临传统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这种问题了。
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教师在古诗与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支架——适时、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给予学生一个可靠而有力的拐杖,那么攀登古诗的高峰就不是难题,就有可能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甚至是“一览众山小”的成果。
一、激情引趣,未成曲调先有情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意境,但单调乏味地读,十遍如一遍,简单地重复。
初学一首古诗,一个页面,寥寥数语,学生观时简约明了。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读古诗,许多学生勉强“数字”,但问起古诗意蕴,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
我引导学生再读、多读,学生大多能朗朗上口,虽熟读却难知其意,虽熟背却不解其髓。
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因此,不懂因畏惧而生厌、久读因枯燥而生厌。
一厌,何不拒千里;一厌,何须再牵挂。
当学生对古诗没了热情、失去耐心的时候,何谈古诗的学习效果?何谈从古诗中汲取营养?所以,笔者借用多媒体技术,尝试着古诗词教学从“驻足”到“导读”的分步跨越。
多媒体技术在古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素质教育的实质运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古文教学中最令师生头痛的是枯燥乏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无从谈起。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融入课堂。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地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师生互动的崭新的教学方式。
本人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古文教学的效果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有利于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再次,生动灵活地呈现古文教学的枯燥内容,改善师生间的交互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电影电视以及图片引入课堂,形成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古文《出师表》,对文中的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故事,先播放《三国演义》片段,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了解故事的原貌,在愉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理解,从而理解了文中充满的感念之情。
这比传统教学但凭老师讲的抽象枯燥要生动深刻的多。
三、利用多媒体的音响效果,渲染气氛,触发学生感情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教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时我先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苍凉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既虚又幻的飘渺世界,感受到了人间亲人分离的无奈和伤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深情和美好祝福。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如教学《晏子使楚》时展示晏子“一桃杀三士”的历史故事,然后再让学生复述故事,教学《山市》时,展示海市蜃楼的画面,让学生讲述看到的情景,然后再与课文中的描写相对照。
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多精力投入到对文本的背默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有关信息引入课堂,加大了课堂容量,有效利用了时间,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从内容到形式,古诗都是一个完整的美的系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进行美的感染与熏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
古诗教学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功能,根据古诗内容配成歌曲,绘制成彩画、或者把风景秀丽的景象扫描刻录成光盘。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
因而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也指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古诗的语言是文言文,学生难以理解,而古诗的意境鲜明生动,有很丰富的意蕴。
要想使学生学好古诗,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现场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欣赏意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绝句》这首古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很难体会诗句的内涵,想象它的意境。
因而,老师在上课时播放悠扬的轻音乐,幻灯屏幕上映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画中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柔嫩的柳枝,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这时再将一幅两只黄鹂鸣叫的投影片复盖在山水画上,并不时抽动片子,这时学生看到柳枝上突然出现两只黄鹂鸟,在不停地跳动,样子十分活泼可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再让屏幕中的远山脚下,出现一幅“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的画图,学生会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的变化,那跳跃的黄鹂,飞翔的白鹭,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中,欣赏了诗的意境,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涵,陶醉在优美的声、画、乐意境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体会古典美文教学——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它以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
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情境;古诗教学;审美情趣;艺术魅力现代教育技术,它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实现信息媒体资源共享,其实质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电子化的视听技术和形声教材,用于教育领域,追求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
在古诗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使原本简单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让诗情画意立体地凸现在课堂中,形成学生学习古诗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奇妙的作诗技巧。
下面浅谈自己在古诗文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古诗其独特魅力就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
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
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1画面展示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西湖的景致作了极力渲染描写,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9论多媒体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彭文香【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就多媒体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地分析,促进古典文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多媒体 古典文学教学 应用中国古典文学是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资源,古典文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还具有很强的鉴赏价值。
为了使我国的古典文学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就要加强古典文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开拓认知眼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古典文学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图文应用在教学中,经常应用到的就是图文,即图片和文字的形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板书式教学形式主要是为了使课程提纲得到良好地表现,通过板书的形式以及划分的不同层次,通过这样的手法将课程大纲表现出来。
当层次划分比较复杂时,就会使提纲内容的表现不够清晰。
同时,想要在提纲中插入一些其他的内容,尤其是关于一些想象抽象的内容时,通过板书的形式就很难进行表现。
应用多媒体形式,可以将文字通过节点或是链接将教学提纲表现出来,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教学内容多么复杂,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形式都能够将其直观的表现出来,尤其对于一些插入内容,或是需要进行想象的内容,通过多媒体都能够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古典文学作品的讲解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原文引用进行教学,如果通过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麻烦,还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是在课前将这些引用的文学作品复印出来,又会造成一定的纸张浪费,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使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课件对这些文字进行制作,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同时还使古典文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观察对比传统与当代的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现在的课堂,学生活动的课堂容量加大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增强了,学生上课敢说爱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了,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什么原因呢?多媒体辅助教学功不可没。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不可替代性,它能使“静态”变成“动态”,使“抽象”变为“直观”,使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物象变得有“声”、有“色”、有“形”。
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
一、优化“解题导入”环节——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语文课堂上,导读课文始于题目,因而“解题”是学文的第一步。
而古诗的“解题”则又不同于其他文体。
“解诗题,知诗人”是古诗“解题”的重要内容。
有位教师在教学《草》这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这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画像,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学生纷纷急切地举手,畅谈自己对这位诗人已有的了解。
紧接着,教师播放了一段自己制作的动画片,配上画外音:白居易,人称少年才子,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八九岁时就能按照复杂的声韵来写格律诗了。
为了踏上仕途,十六岁的白居易带着诗稿,到了京都长安。
有一天,他拿着自己的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去拜访当时颇有名望的老诗人顾况,顾况对其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赞不绝口。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写的这首诗,看看谁能从诗中领悟到什么。
学生看到这儿,早已迫不及待地要去拜读这位大诗人所写的诗了。
教师趁机“导入”,出示自己巧妙制作成的课件,画面是辽阔的草原,野草繁茂的景象。
与此同时,配上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
生动的画面、动听的乐曲配上教师的激情朗诵,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学习思维,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二、优化“习得新知”环节——能探风雅无穷意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很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且这些知识又经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把这些抽象知识通过电教媒体的模拟功能加以展示,能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