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需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97.00 KB
- 文档页数:165
第四章培训需求分析一、填空题1、______是培训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要回答为什么要培训以及培训要达到什么效果的问题。
2、组织资源分析包括对组织的___、___、___等资源的分析。
3、培训对象一般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公司员工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时,一般从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进行。
5、___、___、___三个层面的培训需求的分析时一个有机的系统,缺少任何一个层面都不能进行有效地分析6、针对某个企业的培训需求设计的问卷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运用观察技巧地第一步是________,然后确定______。
8、确定关键事件的原则是: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对______有重大影响的特定事件。
9、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改进______,较少消除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差距。
10、______为胜任力识别和分配提供了基础。
11、______提供了员工胜任力的记录。
12、通过任务和技能分析确定培训需求的方法是对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
13、通过______,我们可以知道需要进行多少培训。
二、名词解释1、访谈法:通过与被访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获取需求信息。
2、问题调查法:以标准化的问卷形式列出一组问题,要求调查对象就问题进行打分或是非选择。
3、观察法:通过到工作现场,观察员工工作表现,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数据。
4、关键事件法:关键事件法语我们通常所说的整理记录发相思,用以考察生产过程和企业活动情况以发现i安在的培训需求。
关键事件是指那些对组织目标起关键性积极或消极作用的时间。
5、专项测评法:专项测评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问卷调查法,可通过深层面的调查,提供具体而较系统的信息数据。
6、职位描述:将所有需要的绩效水平的胜任力分配到职位中,这是履行一个具体工作职责所要求的专业能力,通过职位要求的绩效水平,确定所需的相关胜任能力。
第四章交通需求分析4.1前言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作为交通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其目的是建立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相互关系模型,进而预测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下的交通流量,为规划提供决策的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4.1.1交通需求分析的内容运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包括居民出行分析、暂住人口变动分析、对外交通枢纽交通分析、客运交通分析、货运交通分析、城市货运交通需求分析、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分析、路网流量预测八部分。
重点对居民出行分析、对外交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对外交通枢纽、客运交通、货运交通等资料分析的结论,对未来规划道路网的可能交通量分布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价。
4.1.2交通需求分析遵循的原则交通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交通需求分析应遵循如下原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客运出行基本交通特征规律·与土地利用相互配合·反映政策的敏感性4.1.3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交通需求分析是对城市的未来状况进行定量描述,能否正确地把握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取决于对现状交通资料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合理结论。
本次交通需求分析建立在如下基础:·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基础资料、交通量调查统计分析·有关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相关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与道路工程专项规划资料4.1.4交通需求分析的年限预测分析年限保持与运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致,近期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4.2 居民出行分析运城市居民分为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现状暂住人口比例较小,根据以往在各地进行的居民出行调查经验表明,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出行特征虽有所差异,但差别不大,同时,考虑到暂住人口的发展,到2020年,暂住人口的交通特征将与常住人口趋于一致,尤其在对交通设施的使用上。
本次需求分析中,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按同一交通特征考虑。
第4章系统需求分析方法系统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旨在识别和理解最终用户对系统所提出的需求,为开发团队提供开发系统的指导和基础。
系统需求分析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一、用户访谈法用户访谈法是最常用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全面了解其需求和期望。
在访谈过程中,分析师需要提出具体的问题,通过用户的回答和深入的探讨,获得准确的需求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适用于大规模用户需求调研,通过设计问卷,并向用户发放,收集用户对系统需求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法可以快速了解用户需求的概况和统计信息,但可能存在信息不准确或用户遗漏的问题。
三、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创造性的需求分析方法,通过让团队成员自由表达与系统相关的想法、建议或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需求信息。
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思维活跃性,但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和引导,以确保有效的思维输出。
四、原型法原型法通过构建系统的雏形,展示给用户并收集反馈,从而深入理解用户需求。
原型可以是粗糙的草图、界面模型或者功能样板,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改进原型,直到用户满意。
原型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更和修改,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五、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通过设计场景来模拟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真实环境和操作过程,从而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拍摄视频或者设计虚拟环境的方式进行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直观地感受用户需求,减少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误解。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以提高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系统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才能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系统。
第四章培训需求分析本章要点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怎样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如何通过培训分析确立培训目标和制定计划概念的界定培训需求:特定工作实际要求与任职者现有能力之间的差距。
组织对员工绩效的预期状态与其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
理想工作绩效—实际工作绩效=培训需求需求的“压力点":能力/ 绩效培训需求层次:从培训管理角度来进行分层培训需求分析:在规划与设计T&D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和工作人员等收集组织战略、组织与员工相关业绩的信息,然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鉴别和分析,以确定组织是否需要进行T&D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是培训计划工作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它回答的问题是找到一个培训活动要达到的目标。
从流程来看,培训需求分析是T&D的首要环节.4。
1 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模型之一:Goldstein模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L. Goldstein、E.P. Braverman、H.Goldstein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指出培训需求评价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如后图所示。
4。
1.1 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组织目标、生命周期、发展战略组织资源组织特征组织所处的环境4。
1。
2 工作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对思维的要求工作的饱和程度工作量的大小和工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工作所消耗的时间长短等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从公司整体发展的角度分析部门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变化Goldstein(2002)在提出的扩充的三要素模型中指出,工作层面的分析不应局限于对任务的分析,还应该全面地考虑该项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他认为任务分析的结果是对工作中的行动和操作以及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条件的描述,它是对工作而不是对工作者的描述,KSAs(knowledge skills abilities)是对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工作者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描述。
第四章软件需求分析与概念模型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基本任务是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的概念,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的步骤,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逻辑的描述及IDEF的方法。
4.1 基础知识4.1.1 需求分析的概念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
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的过程。
需求分析虽处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开始阶段,但它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以及软件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4.1.2 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为使需求分析的科学化,对软件工程的分析阶段中提出了许多需求分析方法。
在已提出许多软件需求分析与说明的方法中,每一种分析方法都有独特的观点和表示法,但都适用下面的基本原则:(1)可以把一个复杂问题按功能进行分解并可逐层细化。
通常,如果软件要处理的问涉及面太大,关系太复杂就要很难理解。
若划分成若干部分,并确定个部分间的接口,那么就可完成整体功能。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软件领域中的数据,功能和行为都可以划分。
(2)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领域和功能领域。
数据域包括数据流,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
其中数据流是数据通过一个系统时的变化方式。
功能域则是反映数据流,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三方面的控制信息。
(3)建立模型。
所谓模型就是所研究对象的一种表达形式。
因此,模型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信息,功能和行为,这些模型也是软件设计的基础。
在软件工程中著名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对对象分析方法都遵循以上原则。
4.1.3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地理解旧系统,定义新系统的目标。
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
本阶段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问题明确定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双方通过交流,对问题都有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