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527.40 KB
- 文档页数:3
D CD CDC 班级: 姓名: 小组:第6课时 等腰三角形(第1课)【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学习难点】:等腰“三线合一”的性质一.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5-P76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 )A.6㎝ B.10㎝ C.6㎝或10㎝ D.14㎝ 2.如图,已知△ABC ,AB =AC ,∠B=65°,∠C 度数是( )A .50°B .65°C .70°D . 75°3.如图,已知△ABC ,AB =AC ,AD 平分∠BA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BD=CD,②∠B=∠C,③AD ⊥BC,④ ∠BAD=∠CAD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D .①4.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A .过顶点的直线B .底边的垂线C .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 .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归纳:1.等腰三角形是有_____ ___相等的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___ ____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相互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已知:在△ABC 中,________________.求证:∠B=∠C证明:活动二 证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证: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可简记为“三线合一”) 已知:在△ABC 中,AB=AC ,AD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B DC A AD EB C 三.巩固提升1. 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ABC 各角的度数 .2.如图,△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AB=AC=CD,且AD=BD ,求△ABC 各角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1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教具准备作图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等腰三角形性质是什么?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提问:性质1的逆命题是什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个命题正确吗?下面我们来探究:Ⅱ.导入新课大胆猜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例1]已知:在△ABC中,∠B=∠C(如图).求证:AB=AC.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BA12DC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 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学生板演证明过程)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1??2,? ??B??C,AD?AD,? ∴△BAD≌△CAD(AAS).∴AB=AC.提问: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由学生口述证明过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符号语言:在△ABC中∵ ∠B=∠C ∴ AB=AC (等角对等边)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有区别吗? 性质是:等边等角判定是:等角等边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初步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简单运用.(演示课件)[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个题是文字叙述的证明题,?我们首先得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相应的数学语言,再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求证:AB=AC.同学们先思考,再分析.(由学生完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接下来,可以找∠B、∠C与∠1、∠2的关系.(演示课件,括号内部分由学生来填)证明:∵AD∥BC,∴∠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B=∠C,∴AB=AC(等角对等边).看大屏幕,同学们试着完成这个题.(课件演示)已知:如图,AD∥BC,BD平分∠ABC.求证:AB=AD.(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证明:∵AD∥BC,∴∠ADB=∠D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BD平分∠ABC,∴∠ABD=∠DBC,∴∠ABD=∠ADB,∴AB=AD(等角对等边).下面来看另一个例题.(演示课件)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于a,底边上的高等于b,你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EA12DBCADBCM A这个等腰三角形吗? ab作法:(1)作线段BC,使BC=a;(2)作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D; (3)在MN上截取DA=h,得A点;(4)连结AB、AC,则△ABC即为所求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初中数学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学习是在理解了轴对称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实行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通过对本节内容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等知识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等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本章教学中,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水平和演绎推理水平。
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使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理解及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使用该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的过程。
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实行分析。
这是八年级的课程,处在该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的特点是,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观察水平,抽象水平和想象水平也随着迅速度完成长。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较为注意的地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几何》第三单元“三角形”的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究并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容易混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区分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讲解法:老师对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剪刀、彩纸等。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册、彩笔、剪刀、彩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图片,如:金字塔、蜡烛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教师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提问:“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中学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的。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证明,为学习等边三角形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1.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从而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再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四.教法分析:这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法”以实际问题展开数学思考。
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进行猜测,分析叙述,让学生体验分析的重要性,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在几何证明中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设计一个追击问题让学生动脑想,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推理后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启发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且掌握到所学知识。
五.学法指导:本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经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技能。
/六.教学程序:学生回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教材51页思考题,先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的设问: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接着让学生猜测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接着层层递进,启发学生如何证明。
此时,学生就开始想了,接着就有学生要求板书,选两位同学上黑板板书(程度相差较大)。
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等腰三角形,并能够准确地找到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底边、等腰边和顶角。
2.能够说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等腰边相等、顶角相等等。
3.能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
教学重点:1.认识等腰三角形,找到等腰三角形的各个要素。
2.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腰边相等、顶角相等等。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尺子、直角尺。
3.等腰三角形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将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呈现在课件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
教师解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给出几个例子,如找一些学生来黑板上画出等腰三角形。
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者举例等形式,复习一下前面所学的三角形的定义。
二、呈现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常见的等腰三角形的例子,并解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板书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等腰边相等、顶角相等等。
三、合作探究(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等腰三角形的图片或者模板。
让学生观察这些等腰三角形,并找出它们的等腰边、底边、顶点和顶角。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四、巩固和拓展(20分钟)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并找出其中的等腰边和顶角。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五、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复习所学的判断方法。
六、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道等腰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并在下节课检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是在探究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
主要是探究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和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这两个性质,本节内容不仅为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提供了新的依据,也是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等内容的基础。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论证水平,使初中的推理证明学习进入严格的论证阶段。
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如归纳、类比、方程等也将在本节课进一步强化和渗透,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设置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性质。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证明二,学生学情分析我所带的八年级学生来自农牧区,基础知识薄弱,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但归纳概括表达能力欠缺。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后再和全班同学分享,逐渐锻炼学生敢于表达的意识,增强其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节采用点拨式自主教学法,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进入自我探究中,通过动手折纸、剪纸、观察猜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腰三角形是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编排的,是轴对称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是探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突出重点。
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难点,通过折纸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好奇爱问,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并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
2、三维目标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真理的方法(探究——猜想——归纳——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我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
采用“问题情境—探索交流—猜想验证——建立模型”的模式安排教学,并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施教。
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流程安排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活动二】复习回顾学生回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定义,进一步提出:“人们在生活中如此的喜欢等腰三角形,它到底还具有那些性质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三】互动探究1.如图13-3-14,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铺平,得到的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它具有哪些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图13-3-142.请同学们拿出剪好的等腰三角形,动手折一折,通过刚才的对折过程,你发现∠B 和∠C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由此你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猜想.1.借助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图形性质的基本能力,发展学生合情猜想的数学素养,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同时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通过观察、思考、描述、证明,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养成自觉探索几何命题的良好习惯.【活动四】猜想论证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提问:这是文字语言给出是命题,我们需要先把它转化成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
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呢?已知:如图△ABC中,AB=AC求证:∠B=∠C提问:1.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呢?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刚的折纸过程中折痕的特殊位置自己思考,动手做一做。
随后找三位同学上黑板展示,教师随即在PPT上根据他们的讲解,展示对应方法的规范表达格式。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得出性质1后继续提问:想一想:由刚才的“折一折”和性质1的证明过程,除了发现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之外,你还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的辅助线做法,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证明出猜想①,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