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A与过关)江苏省201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要点梳理 第18课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9课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1)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
(2)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3) 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2.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弘气势的时代。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1.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 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 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4.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5.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两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例1】(2012·某某学测)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
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A. 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B. 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C. 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D. 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例2】(2010·某某学测)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第5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全面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目的:为了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 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 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
原因:中美仍处于敌对的紧X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了重大突破与转机。
主要外交成就表现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两者并不矛盾,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而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的实践活动。
3.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而不是不结盟会议。
4.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而不是中华人民某某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5.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成为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不是实现了正常化。
第13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 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 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 人民公社化运动:公有化程度太高。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土地公有制,形式为包产到户家庭经营,自负盈亏。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1) 同:都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2) 异:① 本质:中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②在目的、分配制度、运行机制等有重大区别。
3. 经济建设方面的认识(1) 制定经济建设方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能机械的照搬外国经验。
(2) 发展经济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3) 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4) 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
(5) 防止“左”倾思想的泛滥。
4. 经济特区:是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如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如某某)。
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厦泉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某某、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
1. 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某某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 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3.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第2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 近代列强侵华的五次大规模战争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1) 背景:五次战争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列强推行对外扩X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
中国的落后和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其中,两次鸦片战争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市场的愿望;甲午中日战争以侵吞中国邻国和中国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八国联军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日本侵华战争,是日本法西斯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
(2) 影响:每次战争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侵略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
2. 《某某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共同特征(1) 根本目的是把中国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轨道,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料、扩大市场(包括商品和资本市场)。
(2) 主要内容涉及:开埠、赔款、割地及其他特权。
其中《某某条约》内容主要有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等;《马关条约》增加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辛丑条约》则重点在赔款和使清政府成为其统治工具。
(3) 列强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1) 是落后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 是亚洲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这个战场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
(3)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长期并存,是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明显区别。
(4) 抗战具有两重性,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战争;既是日本侵华活动达到极盛和走向败亡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有答案(见下面)【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答案
一、选择和判断题
1-5CBACA ;6-10BDCAD ;
11-15BBDAC ;16-20 CDCAB ;21-25ADCBD ;
26-30ADBDB ;31-35ABBAA
二、
36.
⑴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巩固统治;影响: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⑵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宋代:理学;说教:“存天理,灭人欲”
⑶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
动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
⑷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但其的确能代表当时的时代道德。
37.
⑴特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⑵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⑶意义:结束了两国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突破: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
⑷变化:敌视到合作;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世界形势;
38.
⑴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⑵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特征:制度化和体系化
⑶世界贸易组织;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行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⑷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顺应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也要警惕全球化引起的各种问题,趋利避害,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答案整理: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历史组guo)。
高一历史第18课知识点高一历史第18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战场”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历史课本的知识结构,以清晰的语言和整洁美观的排版,为您详细介绍这一知识点。
一、背景介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日本一直积极投身于亚洲地区的侵略扩张。
其野心使得亚洲战场成为世界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洲各国的反抗运动开始兴起,并逐渐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二、中日战争的爆发作为亚洲战场的焦点,中日战争是本地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937年,日军发动了无耻的淞沪会战,并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
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迫使日军付出巨大代价。
然而,由于日本在军事实力上的优势,中国在战争中经历了艰难的时期。
三、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日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幕。
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暴行和屠杀。
无辜的人民在这场灾难中丧生,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证据之一。
四、东南亚战争的爆发除了中日战争,东南亚诸国也成为了亚洲战场的焦点。
日本曾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占领,对当地居民进行残暴统治。
然而,当地人民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五、亚洲战场对世界战争的影响亚洲战场的爆发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线更加广阔,也给了盟军更多的斗争空间。
同时,亚洲各国人民的抵抗激发了更多的反法西斯斗志,对于全球抗战形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战争的胜利和教训经过长期的斗争,亚洲战场最终迎来了胜利。
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和伤痕仍然难以磨灭。
人们从这场战争中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
亚洲战场的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以上就是高一历史第18课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对亚洲战场的战争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必修三)】重要知识点归纳小高考重要历史知识点归纳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互为表里。
3.郡县制:官吏都由皇帝任免。
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4.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巩固。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3)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易激化阶级矛盾。
5.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用。
7.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①夏商周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世袭);②汉朝的察举制(孝廉),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③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门第);④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读书考试):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意义: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8.宰相内阁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9.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台湾军民发割台斗争: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
第1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1) 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表现为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2.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1)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
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的。
(2) 分封制下,受封者拥有一定的封地,在封地内世袭统治权。
郡县制下,郡县的官吏由中央任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不能世袭统治权。
(3) 分封制下,地方独立性很大,易形成割据势力。
郡县制下,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
3.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汉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为解决上述两对基本矛盾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1) 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3) 各朝措施: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宋朝:为分割宰相的权力,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元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成祖设立了内阁制。
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 中国古代所说的“封建”指的是“封诸侯,建藩卫”即封邦建国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封制。
当今史学界所说的“封建社会”指的是一种以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2.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3.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向行政命令的变化,标志着我国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4.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是民主政治。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科目增减说明及新增内容知识点1、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新增)(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新增)(1)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2)丞相之下设九卿,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表述改变)4、了解黄海海战。
(新增)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中国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共沉,壮烈殉国。
黄海战役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
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5、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删除)6、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史实(表述改变)7、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新增)抗日战争是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天京变乱(删除)9、理解八七会议(原为“了解”)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进入低潮。
经过: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内容: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历史意义: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0、理解遵义会议(原为“了解”)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经过: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说明:红色为今年新增加内容。
今年删的内容已经处理了。
新考试说明在语言文字和能力要求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更,用蓝色表示。
本文结尾附《2013年江苏小高考考纲变化总结》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新考纲全面解读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夏:前2070商:前1600周:前1046:(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二、理解分封制(新增)、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分封制: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及前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2.分封的对象: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3. 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口。
4.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
5.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拱卫王室。
6.分封制的影响:(1)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 扩大了周的统治疆域(3)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1.特点: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稳定统治秩序;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是维系分封的重要手段巩固西周的统治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2013年新增)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些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秦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中央: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度地方: 郡县制.始皇帝的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第12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 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西方的过程。
(2)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地域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4) 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5) 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并逐渐结合,且保留民族特色。
2. 外来文化影响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山装和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3. 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基本原因(1) 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
(2) 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
(3) 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
(4) 外来文化的影响。
1.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 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3. 中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区。
4.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5. 《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6. 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7.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例1】(2010·江苏学测)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 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 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例2】(2012·江苏学测)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高一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在高一上学期历史的第18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第18课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在20世纪初的中国,国家面临着割据混乱、国家主权受到外来侵略的局面。
这时,民主革命的思想开始兴起,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第二部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国家民主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于1919年发生在北京,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次青年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并呼吁民主、科学,以及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并参与到国家运动中。
第三部分: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百花齐放的思想解放。
在教育方面,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倡导了实用主义教育的理念,提倡科学、民主与个性发展。
第四部分: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追求,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推动。
其次,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更加开放和进步,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方向。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奠定了基础。
结语通过学习高一上历史第18课的知识点,我们对五四运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不仅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也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铭记五四运动的意义,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8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必修3 P4~8)2. 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必修3 P10~11)__________时期,采纳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并设置太学,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3. 了解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必修3 P14~16)(1) 代表人物及主张:北宋——程颢、程颐: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______,“天理”的核心是__________,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__________。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__;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主张有____________、修养论、道统论。
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主张____________,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本心即天理,“发明____________”。
明朝——王守仁(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人是天地的心,__________是人的心,指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主张____________,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 宋明理学的影响: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4.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必修3 P18~20)(1) “异端”李贽:① 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 否认__________的绝对权威: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第3课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点(1) 不同点:① 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太平天国的强盛时期;《资政新篇》颁布于太平天国的衰落时期。
② 经济主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消灭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发展私有制。
③ 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和规范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④无法实现的原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因为其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资政新篇》是当时不具备必要的社会条件。
(2) 相同点:① 都具有反封建的历史作用。
② 都缺乏实行的社会条件。
③ 都是为了巩固农民政权。
2. 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1) 区别:辛亥革命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及武装起义等。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
所以,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
(2) 联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使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高潮。
3. 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 进步性:① 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质就是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②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反映了资产阶级实现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③ 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④ 规定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2) 局限性:①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及其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② 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③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而不是民族矛盾尖锐。
2.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斗争的结晶,而《资政新篇》则不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
第21课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比较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重大作用毛泽东思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3. 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 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
4. 邓小平理论不仅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还包括“一国两制”、和平和发展等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例1】(2010·江苏学测)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
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
第10课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与小农经济的关系它们的特征相同——自给自足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但小农经济只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认识首先它有积极、消极两方面作用。
“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它的积极作用在于统治者重视农业,有利于发展农业、安定人心。
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其次,它并不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人物都认同的经济观点,如唐朝注重发展对外贸易、明清交替之际的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等,当然这些是支流。
3. 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即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不能把它与近代以来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画等号。
1. 夏、商、周时期的商业由官府垄断;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指官营、私营、家庭和田庄手工业。
2.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3.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4. 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5.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6. 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7.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专制制度的衍生物。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民族团结和外交
课题民族团结和外交主备主核初三备课组
使用者课型复习使用日期课时 4..7 第18课时
教学目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
新中国的外交。
教学难点:新中国的外交。
教学过程使用补充
1
▪ 1.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
组合作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
五大自治区:全国已成立、、、、
▪二、“一国两制"及香港、澳门的回归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
时间: 年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 (2)第三世界及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支持。
(1) 年月,美国总统 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
《 》美两国自 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0世纪90年代以来20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特征
成就时间时期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1979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周边国家和
第三世界国家的关
系。
打破外交僵局,发
展同西方国家的关
系。
发展同任何国家的
友好关系,加强在
各个领域的合作。
▪ A.沿海开放城市 B.少数民族地区
D.殖民主义衰落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0世纪
70年代20世纪
50年代
特征成就时间时期
1953年1955年1971年1972年1979年
5。
第22课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走在世界的前列。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
2.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不同“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1.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 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3. “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例1】(2010·江苏学测)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 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 颁布《义务教育法》④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例2】(2010·江苏学测)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在三大改造的背景下提出的② 强调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③ 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④ 涌现出《定军山》《渔光曲》等优秀电影作品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例3】(2012·南通学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与材料评价的人物相关的事件是( )A. “包产到户”的全面推广B. 载人航天的初步实现C. “两弹一星”的目标完成D.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例4】(2012·江苏学测)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第18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必修3 P4~8)
2. 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必修3 P10~11)
__________时期,采纳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并设置太学,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3. 了解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必修3 P14~16)
(1) 代表人物及主张:北宋——程颢、程颐: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______,“天理”的核心是__________,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__________。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__;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主张有____________、修养论、道统论。
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主张____________,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本心即天理,“发明____________”。
明朝——王守仁(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人是天地的心,__________是人的心,指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主张____________,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 宋明理学的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4.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必修3 P18~20)
(1) “异端”李贽:① 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 否认__________的绝对权威: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 __________: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④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如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 黄宗羲:① 抨击君主专制,建立“天下之法”限制君权,主张____________。
② 工
商皆本。
(3) 顾炎武:主张:①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__________主张。
② 经世致用思想。
③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有责”。
(4) 王夫之:主张:① 批判____________,反对家天下。
②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5. 理解明清儒学的新发展
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是儒学的自我更新,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冲击了儒学正统,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没有从根本上支援儒学的主导地位。
第18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仁”与“礼”“仁政”“制天命而用之”“道”变法革新“兼爱”“非攻”
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天理”“仁”“仁”儒家伦理道德理气论“心即理也”本心“灵明”“致良知”
4.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儒家思想“童心说”君民平等“众治”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