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整理(1)(1)
- 格式:docx
- 大小:31.92 KB
- 文档页数:6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译文】孔子曰:“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译文】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可以。
”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译文】孔子说:“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译文】孔子说:“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译文】孔子说:“(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六国论》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实际上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孤危..颠覆,理固宜然 (4)可谓智力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
以至于。
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先例,旧事古义:两次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 (8)刺客不行古义:这样以后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今义;水平不高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古:咽下咽喉古义:结交今:吞咽今义:和9.始速.祸焉:古义:招致今义:速度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按理来说义不赂秦(坚持正义)(2) 名词作动词。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以地事秦事:侍奉(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始速祸焉速:招致(4)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译为打退4.一词多义(1)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2)暴暴霜露(动词,曝露)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3)事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4)犹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5)终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 (6)始始有远略(名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7)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8)得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9)势有如此之势 (优势)其势弱于秦 (势力)(10)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土地)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承接。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一、关于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文言文是个体系庞大、分类严谨的文体,因此其词汇多义性极强。
下面我们将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整理。
二、文言文的一词多义1、“然”(1)形容词,意为“这样”、“如此”。
例句:天地虽大,然无不容。
(2)副词,意为“仅仅”、“而已”。
例句:上以德,下以轻,譬之疾风而不厉,酆鹿之畏虎也而不惧,然后可以使前后一致。
(3)连词,意为“但是”、“却”。
例句:子曰:“非吾所及也,而勇也者,于乎!”曾子曰:“文武之道,未如之何?”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君子不器。
”2、“快”(1)形容词,意为“舒适”、“自在”、“愉快”。
例句:心快则神清,神清则情逸,情逸则形柔。
(2)动词,意为“亲近”、“亲近朋友”、“便捷”。
例句:周公旦舒”,大失人心,于是寡人宫中博采众长,择瑞应之。
(3)名词,意为“虎皮裙”。
例句:忽然惊起,开门一看,见青旄手悄然,杀来入门,即袭身而上,振连后目,喇叭口中,及板天甲上。
3、“姑”(1)副词,意为“暂且”、“暂时”。
例句:子谓韶:“尽美矣,又何加焉?”对曰:“虽美,不如乡人之舞袖雪转,人之放鹤云退也。
”曰:“姑为尔容。
|”(2)代词,意为“女儿”、“妻子”。
例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姑以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故君子不谋其不可能,不言其不可,姑若容。
(3)介词,意为“在”、“于”。
例句:加之人之欲则善诋,恶信,然后姑息罪过,将以听信之。
4、“既”(1)连词,意为“已经”、“既然”。
例句:既为蛟龙,便宜不能够经常举重若轻。
(2)副词,意为“还不如”、“尽管”。
例句:人之言然后可以举几,几然后可以知得失,相知得失然后可以为纲常,纲常然后可以为宗庙,宗庙然后可以为天下兴利除害。
既除害而天下平矣。
5、“行”(1)名词,意为“行列”、“队伍”。
《伶官传序》文言整理◆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三: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四:使动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五: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六: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固定句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整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新序二则》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3)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带,古,挂;今,词义缩小(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古,出使;今,聘请(5)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6)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二)一词多义1、致(1)致使于晋:完成,达到(2)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2、为(1)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3、精(1)其知弥精:精深(2)其取弥精:精妙4、之(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5、以(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修饰,相当于而(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6、然(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三)通假(1)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反”,同返,返回(四)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徐人嘉而歌之曰歌,歌颂(2)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诈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老朋友(或解为“诺言”)3、名词作状语(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向西4、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1)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二)省略句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故敢献之。
(三)倒装句1、定语后置(1)宋人有得玉者2、介词结构后置(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翻译参考: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文言文是高一语文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考点之一。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实词兴文言翻译xīng起;兴起。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
《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
《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而<连词>1.表修饰关系。
《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
《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陈述或解释。
《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1.连词,表递进。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
《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
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第五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1课、《始得西山宴游记》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字,人,代文学家。
本文是作者被贬到时所作的“”的第一篇。
始得的意思是:2、词语解释,并解释下划线的字。
路人:是州:恒惴栗:其隙:施施:漫漫:穷回溪;披草:更相枕:意有所及:未始:怪特:始指异之:斫榛莽:焚茅法:箕踞而遨:衽席:呀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洋洋剖楼:灏气:莫锝其涯:悠悠:穷:引觞满酌:然就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以志:d、特殊句式:1)倒装句:皆我有也。
2)词类活跃用醉则更相枕以卧:3)对偶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攀缘而登,箕踞而遨。
e、一词多义:日日与其徒上高山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自余为路人不知日之人始指异之故为之文以志。
2、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翻译: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翻译:入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翻译: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翻译: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翻译: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3、阅读理解: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气象,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
本文写景运用和的手法。
c、本文第一段写平日的游览之盛的作用是,平日的游览是漫无目的的,由“”这句可以看出,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所以他“倾壶而醉”也只是。
至第二段西山的卓尔不群,振奋了作者的精神,他凝神赏,“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是作者于景色中,表现他的心情。
作者说“游于是乎始”就是因为:。
d\、作者认为以怎样的态度才能得山水之美?e\、作者在欣赏西山景致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思想感情?(二)翻译: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1《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1《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1《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4)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5)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相比(6)期日中:正午时分(7)太丘舍去:舍弃(8)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舍弃(9)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2.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3.一词多义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期日中:太阳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5.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多指儿子和女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因此(3)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4)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带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三、内容理解《咏雪》:讲述了东晋著名政治世家谢氏家族的一个关于“咏雪”的故事,渲染了谢家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华的赞颂。《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聪敏过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说明了“礼”与“信”的重要性。四、类文提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中文言文(一)1、韩信袴下受辱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
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澄清世道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
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七)不食嗟来之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
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
”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
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
檀弓》)。
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
(八)锡饧不辨一、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见其迎求溢户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人。
2.原礼心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诧异。
二、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叩其故(问)叩石垦壤(敲打)殊不知古方乃饧字(竟)殊不沾污(很;甚)临煎加锡一块(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从高处往低处察看)三、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篇末点明中心:批评不学无术、不懂装懂之人。
(九)邹与鲁哄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百姓为什么“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孟子是怎样解答的?先说凶年百姓抛尸荒野、流离失所而有司不去赈济,再引用曾子的话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是为了告诫统治者不要推行暴政要施行仁政。
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即莫死之)2.如之何(对…怎么办)3.凶年饥岁(饥荒之年)4.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 )(十)卖柴翁殴宦者一、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指代柴)(代词)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他)(代词)3.今以柴与汝(把)(介词)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用)(介词)5.我有父母妻子(拥有)(动词)6.我有死而已(只有)(副词)二、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
病梅馆记文言知识整理.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
《病梅馆记》文言整理一、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1、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2、形容词作动词(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2)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3、形容词作名词(1)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2)删密:密,密集的地方(3)锄正:正直的地方(4)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4、使动用法(1)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使……病;夭,使……弯曲(2)必复之全之:复,使……康复(3)纵之顺之:顺,使……顺(4)夭其稚枝:使……弯曲5、为动用法(1)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三)一词多义1、明(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2)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2、病(1)病梅馆记:病态的(2)以夭梅病梅为业:使……病态(3)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二、文言虚词1、以(1)梅以曲为美:把……当作(2)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表对象(3)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4)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用(5)以求重价:来2、之(1)江宁之龙蟠:的(2)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3、哉:语气词,啊4、其(1)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3)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5、为(1)以欹为美:当作(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3)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办到(4)以五年为期:定为三、文言特殊句式1、省略句(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固定句式(1)以……为翻成“把……当作”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中考文言词语考点归纳训练(一)(附参考答案)一、之用法及意义归纳:①结构助词,的例句: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解析:“草木”和“花”都是名词,“草木”做定语,“花”是中心语。
“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句意为: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
②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句:何陋之有(《陋室铭》)解析:正常语序为“有何陋”“有”是谓语,“陋”是宾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例句:马之千里者(《马说》)解析:正常语序“千里之马者”。
“马”是中心词,“千里”是后置定语,“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④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莲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在主语“莲”之后加入助词“之”,取消了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作为“爱”的宾语。
⑤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例句:公将鼓之(《曹刿论战》)解析:用在动词“鼓”后,无实义。
⑥结构助词,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不译例句: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正常语序为“胶鬲于鱼盐之中举”,“鱼盐”为限定词,指鱼盐贩等行业,“之”用在“中”前表限制,可不译。
⑦指示代词,译为“这”“那”“这样”“那样”“这件事”“此”等例句: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解析:“之”这里指代上文写到的桃花源的美景。
⑧第三人称,他(们),她(们),它(们)(例句: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解析:“之”为代词,用在动词“与”后,作宾语,可译为“他”。
⑨动词到,往例句: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解析:“之”为动词,“往、到”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巩固训练:1写出下面各句中“之”的用法。
(1)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2)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此之谓失其本心(4)行道之人弗受/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得之则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6)蹴尔而与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陋之有A.往送之门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小大之狱D.其此之谓乎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受任于败兵之.际乃记之.而去B.可计日而.待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D.徐公何.能及君也其如土石何.二、诣用法及意义归纳:①动词,拜访例句: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解析:“诣”作动词时,如果后面跟的是一个表示人物的名词或代词,可解释为“拜访”,此句意思为:(渔人)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一、通假字1、《幼时记趣》(1)项为之强(2)以土石凹者为邱2、《人琴俱亡》无3、《赵普》无4、《梵天寺木塔》人皆伏其精练5、《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6、《两小儿辩日》(1)孰为汝多知乎(2)孰为汝多知乎7、《晏子使楚》(1)缚者曷为者也(2)圣人非所与熙也8、《曹刿论战》小惠未徧9、《桃花源记》(1)一一为具言所闻(2)便要还家10、《陈涉世家》(1)发闾左謪戍渔阳(2)为天下唱(3)固以怪之矣(4)将军身被坚执锐11、《捕蛇者说》(1)非死则徙尔(2)谨食之同“僵”,僵硬同“丘”,土山同“服”,佩服同“熟”,仔细同“谓”,说同“智”,智慧同“何”,什么同“嬉”,开玩笑同“遍”,遍及同“俱”,完全,详尽同“邀”,邀请同“適”,发配同“倡”,倡导同“已”,已经同“披”,穿着同“耳”,罢了同“饲”,喂养二、古今异义1、《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2、《人琴俱亡》(1)何以都不闻消息(2)语时了不悲(3)子敬素好琴3、《赵普》(1)处决如流(2)普性深沉有岸谷(3)龌龊循默(4)尝奏荐某人(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6)普颜色不变4、《梵天寺木塔》(1)患其塔动(2)盖钉板上下弥束5、《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幼小的时候今:童真、幼稚古:总,竟今:全,完全古:完全今:明白,知道古:一向,向来今:本色,白色古:处理决断今:执行死刑古:形容人严肃刚正今:高深的山谷古: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今:形容不干净、肮脏古:曾经今:辨别滋味古:第三天今:第二天古:脸色今: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古:嫌,担心今:祸患古:因为今:超过、压倒古:用暗示、比喻之类课内文言文整理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讽刺(2)邹忌修八尺有余(3)朝服衣冠(4)窥镜而自视(5)臣之妻私臣(6)宫妇左右(7)谤讥于市朝(8)面刺寡人之过6、《两小儿辩日》(1)日始出时去人近(2)及其日中如探汤7、《晏子使楚》(1)齐之习辞者也(2)何坐?(3)其实味不同(4)反取病焉8、《曹刿论战》(1)齐师伐我(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古:指身高今:修改,订正古:穿戴今:衣服古:照,看今:偷看古:偏爱今:自私古:身边近臣今:方位名词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穿过古:距离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古:热水今: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古:熟悉今:学习古:犯罪今:坐下古:它们的果实今:实际上古:辱今:疾病,患病古:攻打今:砍伐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古:鄙陋,指目光短浅今:语言、品行恶劣(4)衣食所安(5)牺牲玉帛(6)弗敢加也(7)必以信(8)神弗福也(9)小大之狱(10)虽不能察(11)必以情(12)忠之属也(13)可以一战(14)再而衰9、《桃花源记》(1)缘溪行(2)芳草鲜美(3)仿佛若有光(4)豁然开朗(5)豁然开朗(6)屋舍俨然古:有“养”的意思今:安稳,平安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古:虚夸今:增加古:言语真实今:诚信古:赐福,保佑今:幸运古:案件今:监狱古:弄清楚今:调查研究古:实情今:感情古:尽力做好本来的事情今:忠心,忠诚古:可以凭借今:能够古:第二次今:事情进行重复古:沿着今:缘故,缘分古:鲜嫩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古:隐隐约约,看不真切今:似乎,好像古:开阔敞亮的样子今:形容开阔通达古:开阔明亮今:乐观,畅快古:整齐的样子今:形容很像(7)阡陌交通(8)率妻子邑人(9)来此绝境(10)无论魏晋10、《陈涉世家》(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吴广皆次当行(3)会天大雨(4)度已失期(5)今亡亦死(6)今诚以吾众(7)楚人怜之(8)借第令勿斩(9)卒中往往语(10)比至陈11、《捕蛇者说》(1)汪然出涕(2)向吾不为斯役(3)则久已病矣古:交错相通今: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妻子和儿女今: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古:更不用说今: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古:怎么,哪里今:安全,平安古:编次今:品质差古:适逢,恰好遇到今:集会,聚会古:估计今:限度、分寸古:逃跑今:死亡古:果真今:的确,是在古:爱怜,爱戴今:怜惜,怜悯古:即使今:借给古:到处,处处今:经常,常常古:等到今:比较古:眼泪今:鼻涕古:从前今:方向古:困苦不堪今:生病(4)以尽吾齿三、词类活用1、《幼时记趣》鞭数十:名词作动词2、《人琴俱亡》(1)子敬俱病笃:名词作动词(2)子敬素好琴:名词作动词3、《赵普》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4、《梵天寺木塔》(1)便实钉之:使动用法(2)便实钉之:名词作动词5、《邹忌讽齐王纳谏》(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6、《两小儿辩日》(1)孔子东游:名词作状语(2)而日中时远也:形容词作动词古:岁月今:牙齿7、《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名词作动词8、《曹刿论战》(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2)忠之属也:形容词作动词(3)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5)下视其辙:方位名词作动词9、《桃花源记》(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移动用法(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4)才通人:使动用法(5)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6)未果:名词作动词10、《陈涉世家》(1)法皆斩:名词作介宾短语(2)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3)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4)夜篝火:名词作状语(5)夜篝火:名词作动词(6)置人所罾:名词作动词(7)狐鸣呼曰:名词作状语(8)陈胜王:名词作动词(9)忿恚尉:使动用法(10)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11、《捕蛇者说》(1)腊之以为饵:名词作动词(2)岁赋其二:名词作状语(3)岁赋其二:名词作动词(4)君将哀而生之乎:使动用法(5)而乡邻之生日蹙:名词作状语(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动词作名词(10)时而献焉:名词作状语(11)甘食其土之有:形容词作状语四、一词多义1、《幼时记趣》⑴观①昂首观之(看)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⑵察①明察秋毫(看)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⑶神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思想)⑷时①余忆童稚时(时候)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⑸以①徐喷以烟(用)②以丛草为林(把)⑹为①项为之强(因为…而…)②以丛草为林(当作)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2、《人琴俱亡》(1)了①语时了不悲(完全)②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2)绝①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②以为妙绝(极点)③沿溯阻绝(断)④群响毕绝(消失)3、《赵普》(1)以①太祖常劝以读书(连词,不译)②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③跪而拾之以归(连词,然后)(2)为①及为相(担任)②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4、《梵天寺木塔》如①故如此(才)②而动如初(像)③匠师如其言(遵照)5、《邹忌讽齐王纳谏》(1)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能谤讥于市朝(朝堂,官府大堂)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朝见)(2)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3)上①受上赏(第一等的)②上书谏寡人者(呈上,进献)(4)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②帝感其诚(诚心、诚意)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6、《两小儿辩日》为①此不为远者小(是)②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7、《晏子使楚》(1)使①晏子将使楚(出使)②上使外将兵(派)(2)闻①楚王闻之(听说)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3)谓①谓左右曰(对)②太守谓谁(是)(4)习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Ⅱ学而时习之(复习)(5)固①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②汝心之固(顽固)8、《曹刿论战》(1)故①公问其故(原因,缘故)②故逐之(所以)(2)从①民弗从也(跟从)②战则请从(跟随)(3)以①何以战(凭借)②必以信(按照)(4)请①曹刿请见(请求他人做某事)②战则请从(请允许我)(5)安①衣食所安(养)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9、《桃花源记》(1)乃①乃大惊(于是,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2)出①不复出焉(出去)②皆出酒食(拿出)(3)寻①寻向所志(寻找)②寻病终(不久)(4)舍①便舍船(离开)②屋舍俨然(房屋)(5)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6)志①处处志之(做标志)②寻向所志(标记)(7)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8)遂①遂与外人间隔(于是)②遂迷(终于)③后遂无问津者(就)10、《陈涉世家》(1)为①为屯长(担任)②为天下唱(替)③士卒多为用者(被)④为坛而盟(筑)⑤号为张楚(是)(2)乃①吴广乃谋曰(就)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3)行①吴广皆次当行(行列)②行收兵(行军)(4)应①佣者笑而应曰(回答)②杀之以应陈涉(响应)(4)书①乃丹书帛曰(写)②得鱼腹中书(信)(5)会①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②与皆来会事(聚会)(6)以①以数谏故(因为)②诚以吾众(把)③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④以激怒其众(来)⑤侚蕲以东(表界限)11、《捕蛇者说》(1)已①可以已大风(医治)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2)赋①岁赋其二(征收)②孰知赋敛之毒……(税收)(3)疠①可以已……瘘、疠(恶疮)②呼嘘毒疠(疫病,疫气)(4)入①当其租入(缴纳)②竭其庐之入(收入)(5)甚①貌若甚戚者(很)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超过)(6)若①貌若甚戚者(好像)②若毒之乎?(你)(7)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害(孰知赋敛之毒……)(8)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②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9)观①今以蒋氏观之(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五、特殊句式《幼时记趣》1、状语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2)“留蚊于素帐中”等于“于素帐中留蚊”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等于“使(之)与台齐”(2)“见二虫斗草间”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固定句式:以……为译为:把……当作《人琴俱亡》1、倒装句式何以都不闻消息《赵普》1、省略倒装句:太祖常劝以读书——太祖常以读书劝(之)2、省略句:碎裂奏牍掷(于)地普明日复奏(荐)其人3、倒装句:读之竟日——竟日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1、固定句式: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2、判断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被动句式:王之蔽甚矣《晏子使楚》倒装句式(1)“何以也?”,宾语前置,这里的“何以”是“以何”(2)“何坐”,宾语前置:“坐何”(3)“吏二缚一人诣王”,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曹刿论战》1、判断句式夫战,勇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