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1)
- 格式:ppt
- 大小:552.00 KB
- 文档页数:37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1.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是指岩石在外部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等。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和渗流性能。
孔隙度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流体在岩石中运移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分布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岩石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
孔隙连通性是指储层岩石孔隙之间的互相连接程度,对于流体的渗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油气的密度、粘度、饱和度、渗透率等。
油气的密度是指油气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地下的运移和驱替过程。
粘度是指液体的内摩擦力,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饱和度是指储层岩石中的孔隙空间中含有流体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着储层中的流体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储层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渗流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3. 储层的物理模型储层的物理模型是指将储层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以便进行评价和预测储层的性质和行为。
常见的储层物理模型包括孔隙模型、细观模型、孔隙介质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储层的物理性质,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油层物理测井技术1. 测井装备和工具油层物理测井是研究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在井孔中使用测井装备和工具来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
常见的测井装备和工具包括γ射线测井仪、自感应测井仪、声波测井仪、电阻率测井仪等。
这些测井装备和工具可以在井孔中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分析和评价储层的性质。
2. 测井曲线及解释测井曲线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在井孔中获取的物理数据所绘制出来的曲线,主要包括γ射线曲线、自感应曲线、声波曲线、电阻率曲线等。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1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储层流体物性天然气地层水原油的高压油气的溶解与分离储层流体的特点:(1)高温高压,且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2)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会出现原油脱气、析蜡、地层水析盐或气体溶解等相态转化现象。
2烃类物质的组成是内因温度、压力是外因➢按流体的组成及相对密度的分类:(1)气藏:以干气CH4为主,含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
➢(2)凝析气藏:含有甲烷到辛烷(C8)的烃类,在地下原始条件是气态,随着地层压力下降,或到地面后会凝析出液态烃。
➢(3)临界油气藏:有时也称为挥发性油藏。
其特点是含有较重的烃类。
➢(4)油藏:常分为带有气顶和无气顶的油藏,油藏中以液相烃为主。
不管有无气顶,油中都一定溶有气。
➢(5)重质油藏:又称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相对密度大是该类油藏的特点。
➢(6)沥青油砂矿:相对密度大于1.00,原油粘度大于10000(mPa·s)者。
3双组分体系相图的特点:从低收缩油、高收缩油、凝析气、湿气至干气,油气混合物的相图有如下变化:(1) 临界点从右向左转移,这一规律与双组分体系是一致的;(2) 相图面积逐渐变小,油的两相区较开阔,气的两相区较狭窄;(3) 等液量线由在露点附近密集转变为在泡点线附近密集4亨利定律的物理意义:温度一定,气体在单位体积液体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成正比适用条件分子结构差异大、不易互溶的气液体系单组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2.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及其影响因素①天然气的组成天然气中重质组分愈多,相对密度愈大,其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也愈大。
②石油的组成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同一种天然气在轻质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重质油中的溶解度。
③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天然气的溶解度下降④压力随着压力的升高,天然气的溶解度增大。
⑤脱气方式一次脱气测得的溶解度大,微分脱气小。
⑥在溶解过程中,天然气和石油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的大小,影响气体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