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0.57 MB
- 文档页数:18
第24课愚公移山(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回顾有关寓言的文学常识。
2.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回顾有关寓言的文学常识。
2.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概括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1.重点掌握一词多义。
2.概括故事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课件中《愚公移山》的歌词,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由此进入课题。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列子的相关信息,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作为补充。
2.《列子》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列子》简介”的内容,补充介绍《列子》的相关内容。
3.寓言及其特点。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寓言及其特点”的内容,补充介绍寓言的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以及有关寓言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诵读课文【活动内容】1.听课文的朗读音频,在课本上标记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标记的停顿,读准节奏。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朗读节奏示例”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知文言特点,培养文言语感。
三、疏通文意【活动内容】1.学生自主归纳文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一词多义。
2.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结合归纳文言知识。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互相解答疑问,尝试翻译课文。
教师展示课件中的译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握课文大意,理解主要内容。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朗读课文,结合译文,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宇华教育集团初三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1使用时间年月日一、学习目标1.了解列子及寓言;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寓言故事。
难点:掌握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3分钟)学生回答古代神话,师总结,引出愚公移山:“同学们,在中国悠悠的5000年历史中流传了很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谁能给大家列举两例。
”“大家说的都很好,比如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而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大屏幕出示愚公移山)(二)学习目标展示1.PPT出示,学生齐读:①了解列子及寓言。
②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2.教师点评(声音可真响亮,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会上的更加出色)(三)文学常识(5分钟)1.教师介绍列子相关知识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
2.教师介绍寓言的相关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四)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自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把重点词语批注在文中,把不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五)小组合作(13分钟)学生自学结束后,小组合作,共同翻译全文。
1.(小组内,组长带领组员,一起翻译,过程中,组内同学可提出个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都不能解决的,在第六环节学生展示时,先质疑)2.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讨论状态(如有个别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10分钟)1.学生质疑,小组代表提出共同疑难字词。
2.学生无疑问后,小组代表起来翻译(要求:读原句,翻译句子,指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学生总结完后看PPT,重点字词意思有批注。
22《愚公移山》第1课时00002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扫清字词阻碍,准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全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绪。
重点难点:1.可以准确流利的朗诵课文。
2.掌握文中的重点虚词虚词,翻译文章。
【学习进程】一、自主预习,积聚知识(一)文常知识积聚«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故事说明的道理。
〔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始龀.〔〕荷.担〔〕孀.妻〔〕箕畚..〔〕(三)写出以下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2.聚室.而谋曰古义:今义:3.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四〕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子子孙孙,无量匮.也4.何苦.而不平5.杂然相许.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8.聚室而谋.曰〔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子子孙孙无量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二、自主探求,释疑解惑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末尾、开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笼统,经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现代休息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制困难就必需下定决计,锲而不舍地妥协的道理。
C.本文开头写鼎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现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效果上两种统一的观念。
2.文中写〝其妻献疑〞,意图何在?3.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4.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正面写出移山的困难?5.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三、回读文本,思索总结在预习进程中,你对作者、字词、篇章有什么疑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