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1、生殖意象:鱼、蛙、鸟:彩陶纹饰的母题。
人面鱼纹图代表作:人面鱼纹彩陶盘蛙纹彩陶盘鸟纹彩陶钵鱼鸟纹彩陶葫芦瓶2、谈谈我国进入父系时代之后神话传说的题材和内容(1)力量和勇敢:进入父系时代,随着父系权力的强化,男神成了故事的主角,力量和勇敢成了讴歌的主题更多的进入审美的视野,顶天立地的英雄神成了人们心中新的偶像。
夸父追日(2)战争:更能代表父系氏族时代文化特点、更能显示神话范畴新增主题和题材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战争。
史前时代最后阶段的部落战争浓缩到神话和传说中就造就了一连串与战争,例如上古神话中最富戏剧性的中心部分——氏族部落间的激烈冲突,炎黄之战。
刑天舞干戚(3)英雄与崇高:这时的治水神话,烙上了英雄时代血与火的印迹,这是对英雄的礼赞,更是人类理想额愿望的寄托。
大禹治水3、战争、英雄神话表现为怎样的审美特征这是一个赞美英雄的时代,也是礼赞血与火的时代,英雄们就是在这血与火的纷飞中诞生和行动的。
这其中无论失败者还是成功者,都以其不屈的灵魂,惨烈的壮举,前仆后继的精神,给人以崇高的美感。
血与火的斗争,却也是原始向文明迈进的启门声,追求理性之光的“文明”,却是伴随这人与人之间的杀戮和流血到来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辩证法。
4、夏桀:出现了女乐。
“女乐“的出现,意味着专门从事音乐舞蹈的人员从社会中分离出来,社会功利意义浓重的原始音乐艺术已开始向较具审美价值的音乐活动方向发展。
5、青铜饕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殷人崇神尚力的物化形态,给人以威慑、压迫、敬畏之感的效果,是殷商艺术所独具的更集中的形象。
就装饰纹样而言,它是兽面形象的总称,具体又有多种形式,有的分别以牛羊为原型,主要截取其首足部分,经过夸大尖角、巨目、獠牙、利爪而成。
更多的是一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拼成一个正面的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呲牙咧嘴、利爪大张的状态。
口中含着头人的凶兽则是真正具象化的饕餮,青铜饕餮以其繁密、混合、极尽雕饰之工的效果,把人们殆尽一个怪异神奇、眼花缭乱的世界。
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源远流长,秉承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他们注重内涵、追求境界,塑造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标准。
在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影响也延续至今。
一、自然之美中国古代文人常常将自然界视为美的源泉。
他们重视山水之美,追求和谐的自然景色。
在古代诗词中,山水被视为内心情感的写照,被提到的频率极高。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静夜思》通过描绘月亮和庭院中的晚风,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深邃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二、艺术之美古代文人将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视为审美的重要表达方式。
他们对艺术追求纯粹和独特的美感。
在古代诗词中,通过对景物、情感的描绘,将抽象的美感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人生和情感的思考,也展现了他们对艺术形式的高度理解和创造力。
三、儒家文化的影响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古代文人往往将宽容、仁爱、谦逊等美德视为审美标准。
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展现内在的美,追求道德与审美的统一。
这种审美观念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经常体现,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和对善良美德的追求。
四、情感之美中国古代文人追求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他们通过诗词、散文等形式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在古代诗词中,对于爱情、友情、乡愁等情感的表达层出不穷。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通过对登山过程中的感受及对友情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中的喜悦与忧伤。
这种情感之美贯穿了古代文人的作品,传达了他们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情感之美密不可分。
他们通过诗词、绘画等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这种审美观念不仅影响了古代文人的创作,也对后世的文化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与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与生活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一、审美的定义和传统文化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受到历史、地域、宗教和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观念强调和谐、平衡和自然。
这种审美观念体现在绘画、音乐、建筑和服饰等方面。
例如,中国画追求“意境”,注重意象的表达和笔墨的运用。
传统音乐中,琴棋书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展示了华夏民族的优雅和庄重。
二、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传统生活方式注重家庭、社区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关爱和支持是传统生活方式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社区也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们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交来建立人际关系和互助关系。
三、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与现代生活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对现代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提醒我们要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
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追求自然、和谐和平衡,这对我们保护环境和追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强调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家庭和社区的价值,追求个人利益和快速发展。
然而,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提醒我们要重视家庭和社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助关系。
最后,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追求物质财富,很少有时间放松和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与审美教育审美是指对美的感受、判断和鉴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观早已深入人心,并以审美教育的形式传承至今。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审美教育的重要影响。
一、儒家文化中的审美观儒家文化强调“君子审美”。
君子在儒家认知中是具备高尚品德和卓越人格的人,他们对于美的追求是积极向上的。
儒家注重培养人的审美情操,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审美境界的提升。
儒家提倡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审美观,认为人们应该在欣赏美的同时,注重道德准则,将审美与人格塑造有机结合。
二、道家文化中的审美观道家文化注重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平静。
道家认为自然是最大的审美对象,人们应该学会欣赏自然的美丽与奥妙。
在道家的眼中,审美是一种内在的修行,通过修炼心境、回归本真,达到超越俗世的审美境地。
道家将审美观与修身养性相结合,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生命智慧。
三、佛家文化中的审美观佛家文化强调内观与慈悲。
佛家认为真正的美不仅仅局限于外在形式,而是源自内心的平静和慈悲。
佛家注重察觉生命的细微之美,用悲悯之心去感受世间的苦难与喜乐。
审美教育在佛家文化中被视为一种修行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培养正念和悲悯之心,从而提升心灵的美丽。
四、中国传统审美教育的特点中国传统审美教育强调情感与道德的培养。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与其他学科教育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欣赏、文学阅读等方式,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崇尚诗、书、画、乐四艺的修养,这种审美教育成为当代审美教育的重要遗产。
五、如何发展中国传统审美教育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如何发展中国传统审美教育并使之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应该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将中国传统审美教育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使之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需求。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仅会欣赏美,还能参与美的创造过程。
最后,要加强跨学科合作,让审美教育在各个学科中得到融入和发展。
中国审美文化介绍和特点首先,中国审美文化强调自然与和谐。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自然与和谐。
这种审美追求在中国绘画、园林艺术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山水画以无限的远近、虚实结合展示自然山水景观,追求景物的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则通过建筑布局、景观造型,以及花木配搭等手段,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中国审美文化注重内外相应。
中国古代文化十分强调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的相应关系。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装饰等方面都将内在道德和心灵的高尚品质体现在外表面貌上。
这种审美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书法、音乐等领域中得以体现。
第三,中国审美文化形成了深厚的审美情感。
中国人注重情感的培养和表达,情感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内在特征之一、无论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还是民间艺术形式,都强调情感的流露和表达。
例如,中国古诗词中常常充满了对自然、人情、爱情等的深沉抒发;传统曲艺中的快板、评弹等也常常以讲述故事、传递情感为主要方式。
第四,中国审美文化强调节约和适度。
中国人崇尚节俭、适度的审美观念,认为过度的豪华与浪费是不美的。
这种审美观念在中国古典家具、传统衣饰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挥。
传统家具注重简约、实用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传统衣饰注重色彩的适度、质地的优良。
第五,中国审美文化注重艺术的精神内涵。
中国人崇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敬畏,而非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孟子的“天人合一”观念和庄子的“道法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这种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审美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的独特和深刻理解,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对于塑造中国独特文化形象、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
大众审美文化是指在广泛的群体中共同接受并赞赏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它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审美偏好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大众审美文化的几个特征:
1. 多元性和包容性:大众审美文化不单一,而是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风格。
它容纳了各种文化、地域和时代的审美特点,给人们展示了多样性的世界。
2. 媒体与技术驱动: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审美文化更加普及和容易获取。
电视、电影、音乐、网络等媒体平台成为了大众了解和接触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重要渠道。
3. 流行文化元素:大众审美文化中经常出现与流行文化相关的元素。
流行音乐、时尚潮流、电影明星、网络热点等都是大众审美关注的焦点,不断变化的流行元素塑造了大众审美观。
4. 商业化和市场导向:大众审美文化与商业经济密切相关。
广告、品牌推广和娱乐产业等通过商业化手段来塑造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影响着大众对于艺术和美学的认知和理解。
5. 群体认同和社交互动:大众审美文化有着强烈的社交性质,它可以作为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媒介。
人们通过分享和讨论他们所喜爱的艺术作品、娱乐活动等来建立和扩展社交网络。
总的来说,大众审美文化是一个多元、变化和社会互动的概念,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趋势和品味,也受到历史、地域和文
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大众审美文化更加多样化和丰富,不断塑造和反映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变化。
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指人们对美的认知、理解和价值判断。
在传统文化中,审美观念通常体现为对自然、人生、艺术等领域的感悟和追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以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一、自然之美传统文化注重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欣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赋予了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视为源于天地之间的至高之美。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四季交替、品味山水之间的和谐,领略到自然之美的博大精深。
自然之美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以山水画为例,通过画家独特的构图和笔墨技法,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娓娓道来。
画家通过山水画作品,展现了自然之美所具有的宁静、恢弘和变幻无穷的特点,令人陶醉其中。
二、人生之美在传统文化中,人生被视为一种至高而神圣的存在,人生的美是传统审美观念的核心之一。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崇尚正直、勇敢、诚实、仁爱等积极向上的品质。
古代中国文人墨客对人生之美有着深刻的领悟。
他们通过诗词、文章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表现了对人生的慨叹和执着追求。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达,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三、艺术之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义而脱颖而出。
中国传统艺术以绘画、音乐、戏曲、诗词等形式传承至今,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
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中国画作品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
笔墨的运用可以反映画家的个性和思想,意境的营造则可以传达画家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绘画艺术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绘画作品可以感受到传统审美观念的独特魅力。
四、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并得到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发展。
国开名词解释审美文化简答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
它尤其指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精神教化作用的特殊意识形态方式。
进步的、符合社会和历史发展取向的人类活动,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文化。
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来达到一种最高境界。
第三种文化形态,体现了文化积累与量变的过程,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审美动机与需要的产生,符合文化进化与人类生存本性的规定性、必然性,它与人类其它行为方式一样,也是人的一种较为高级的生存本能和适应性行为。
人类强化和拓展自己的审美行为,创造和发展审美文化,根本的动机也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其对人类最直接的功用,便体现在能够促使个体把自身的生存从日常功利性、工具性行为的限定与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一种独立、自觉的境况,从而不断促进人的内在完善与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类的活动性质与状态,对人类的物质实践和社会理性活动进行必要的补偿与调节。
从人类早期非自觉性的审美,到当今时代对审美文化的自觉追求,无疑深刻地表明了,审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审美现象史和审美发生学的问题,而且代表了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和文明现象,客观地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整体性进化。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原则、精神和价值导向,审美文化把传统上偏于理性规范和群体认同的文化,逐步改变为感性体验和自由选择的文化,把对立改变为融合,把限定转化为共享,使其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接近并参与的文化形态。
而这种总体性特征,在当代人类文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迫切与突出。
面对文化困境的日益增多,从康德、席勒、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到列菲伏尔(H.Lefebvre)和赫勒(A.Heller)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许多思想家都纷纷试图通过对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行为的自觉倡导,来努力抵御文化的异化现象、维护人类文化困境中的理想和精神,从而揭示了人类审美文化实践对于守护人文精神、完善个体生存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审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遗产,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其中艺术与审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绘画、音乐、戏剧和建筑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审美。
一、绘画艺术与审美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技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以笔墨表现心灵的韵味,追求“意境超然”的审美境界。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山水画以大自然为题材,追求山水的神韵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寄托着人们追求自然、追求心灵平静的审美追求。
二、音乐艺术与审美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韵律和演奏技巧,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魄和情感的交融,追求“外表中见内在”、“对音乐的细致愉悦”的审美目标。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雅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多种形式,每一种音乐形式都凝聚了丰富的审美理念和情感表达。
三、戏剧艺术与审美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京剧、昆曲、评剧等多种形式。
中国传统戏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剧情设计,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戏剧追求艺术的完美与和谐,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旨在通过表演来展示人性的多样性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满足观众对审美的需求。
四、建筑艺术与审美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观念影响了世界建筑史。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力求将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规划和布局的均衡性,以及建筑材料和装饰的精细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魅力。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与审美丰富多样,各个领域都有着独到的魅力。
这些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更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与审美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提高生活品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是多样而富有内涵的。
首先是强调整体
性和和谐性。
中国传统审美非常注重整体的协调与平衡,追求“天人
合一”的理念。
这可以体现在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
其次
是追求自然之美。
中国传统审美倾向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追求自然
界的美感,如山水画的展现山水的线条与形状,一切力求“自然不加
修饰”。
再者是注重寓意与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通过形象、颜色、符号来传递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鱼象征
富贵等。
最重要的是追求内外兼修。
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美并非单纯
的外观,而是需要内在的修养与道德品质来支撑和滋养。
这些审美特
点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使其独具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复杂,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和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不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积淀为一种深厚的精神和历史传统,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研究中国审美文化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华文明、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代审美文化的起源审美文化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活动,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复杂,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起源,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思想和精神。
古代审美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的文化形态。
它在人们审美活动中产生,并通过人们对审美活动的认知、理解和应用表现出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西周礼乐制度中的音乐审美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其中的礼乐制度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周代,等级观念十分明确,特别是礼制和乐制的规定也十分严格。
统治者将其政治思想和统治行为都融入到礼制和乐制中,使其成为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
礼制中有音乐内容,乐制中也有礼仪制度。
礼乐制度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例如,在礼仪制度方面,礼是乐的最高准则,音乐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就不能违背礼的规定。
礼对于音乐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音乐。
因此,在对音乐进行分类时,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进行分类。
这样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三、先秦文学艺术中的审美追求先秦时期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形成时期,此时的文学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审美观念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了对真善美统一的审美追求。
亚洲审美观念
亚洲的审美观念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文化。
以下是一些亚洲国家的审美观念:
1、中国: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注重的是自然美、和谐美和意境美。
在肤色方面,人们喜欢白皙的肤色,这表明人们将美看作是文化、地位和经济的象征。
在身材方面,传统的审美标准更偏向于娇小玲珑的女性身材,注重腰线的细致和腿的纤细,同时也更加看重手脚小巧、五官端正的美。
男性的身材则更加强调健康结实和肌肉线条的优美。
2、日本:日本的审美观念受到西方和东亚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本国的传统元素。
在女性方面,日本女性追求的是可爱型的美,注重柔和的轮廓和清纯的面容。
男性则更注重身材的高大威猛和力量的表现。
3、韩国:韩国的审美观念受到了中国和日本的影响,但也有其独特的元素。
在女性方面,韩国女性追求的是自然美和清新可爱的美,注重皮肤的保养和身材的匀称。
男性的身材则更加强调肌肉线条的明显和体型的健硕。
总的来说,亚洲的审美观念多样且独特,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文化。
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人们都认为自然、清新、健康和有活力的美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以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为主要表达方式。
他们追求自然之美、高尚之美以及精神之美,不仅对艺术形式有独特见解,还受到古典文化、哲学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一、自然之美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有着极大的追求。
他们喜欢观察大自然,凭借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他们笔下,山水、花卉、鸟虫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诗情画意的韵味,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二、高尚之美古代文人崇尚高尚之美,他们追求品德高尚、道德认知的价值观。
他们认为,美应该是敦厚、高尚、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他们的诗文中,常常以高尚的人物、伟大的事迹和美好的品德作为表达对象,展现出一种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和倡导。
三、精神之美古代文人重视精神之美,他们追求以思想、情感和灵魂为基础的美。
在他们的艺术表达中,对心灵世界的表现比肉体感官的追求更为重要。
他们注重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追寻真实的自我。
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自我修养,古代文人呈现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审美境界。
古代文人审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词和书画。
诗词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思想与审美观念的重要方式。
他们运用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与韵律之美,表达所思所感。
书画则被古代文人视为表现自身审美观念的重要媒介,他们通过书法和绘画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艺术造诣与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注重自然之美、高尚之美和精神之美,通过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他们将人与自然、道德与情感、灵魂与审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哲学。
这种深邃而美好的审美观念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古代文人成为永恒的艺术符号。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美与文化的关系》姓名:于潜专业:汉语言文学审美与文化的关系于潜【摘要】“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在高处、远处才能领略大概,就像一条倔强的山脊线连成的天际线。
使我们知道天地之大,天地之限,领略那永恒的生命文化仪式。
要寻得潜流,就要做减法,减法更重要,也更艰难。
减而见筋,减而显神,减而得脉,大胆取舍是一种心理高度,更是品鉴高度,需要锐利斧钺开山劈路。
”文章以——余秋雨《中国文脉》为例,浅析文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一、“审美文化”概念的提出“审美文化”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美学范畴,它最早出现在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一书中。
《现代美学体系》作为新时期以来较早成形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构筑了一个包含八个分支学科的理论框架,即审美形态学、审美艺术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审美设计学、审美发生学、审美哲学。
其中审美社会学依作者的说法旨在“研究审美活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它吸收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围绕审美文化进行社会学的研究。
”[[1]]就是说,作者将审美文化视为审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而这一点,在该书的第五章“审美文化”中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对于“审美文化”的概念,该书是这样界定的:文化作为大系统无所不包,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子系统便是审美文化。
所谓审美文化,就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审美社会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详细点说,审美文化是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的。
第一是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包括各种艺术作品,具有审美属性的其他人工产品,如衣饰、建筑、日用工艺品等,经过人力加工的自然景观,以及传播、保存这些审美物化产品的社会设施,诸如美术馆、影剧院等等。
第二是审美活动的观念体系,也就是一个社会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标准等。
第三是人的审美行为方式,也就是狭义的审美活动。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类型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审
美文化的内容。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四个:第一是强调立体感觉力。
立体感
觉力指的是当我们用肉眼看到物体时,它的表象能引起感官上的激起,会形
成一种立体的看法。
它的实质反映了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分
析和理解。
第二是强调浑晤和自然美。
首先,“浑晤”是一种细腻有层次的
神韵,将神态表情和容颜,发型、服装、体态,外部环境,以及下一瞬间出
现的朦胧影像相互结合,形成一种魔法般的美感。
另一方面,“自然美”是
指选择固定的主题,把细节处理得越来越精致,把表象处理得越来越接近自
然的形式。
第三是强调抒情效果。
抒情是指表达个性特质,碰到人们心灵深
处的感受和情感。
它将诗情画意,情感思想,以理性和感性的手段,绘出精
辟细致的文字表情。
最后,强调内在神韵和信仰美学。
它是一种主观,仙音,神秘,潜意识的艺术态度,将自然美学与神学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文化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立体感觉力、浑晤和
自然美、抒情效果以及内在神韵和信仰美学,它可以赋予人们深刻的精神和
情感体验,有助于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外国作家对审美文化的看法
在西方文化精神史上审美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在其历史流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不同思想家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审美文化就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审美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文化形态。
一方面,他受制于一般文化的大系统,只有作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实现其功能;另一方面,它又同其他文化子系统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联系中。
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现当代的产物。
西方学者对审美文化的四种看法包括英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文化即把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子的文化”,美国学者梭罗提出的“审美文化即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文化”,欧洲大陆学者提出的“审美文化即文化的各个领域(道德、认识、艺术)在审美原则下融合的文化”;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以杰姆逊等学者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化、技术化给当代审美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国审美文化史》网络公选课作业题与期末复习题(以下每讲中第一题为期末复习题,第二题为作业题)一、第一讲绪论:文明与文化1、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2、如何理解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二、第二讲艺术审美文化三题(上)1、如何理解艺术也是生产力?2、如何理解广告的艺术呈现?三、第三讲艺术审美文化三题(下)1、如何理解审美也是终极关怀?2、如何理解艺术的根本价值?四、第四讲儒释道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作用(上)1、儒的本源是什么?2、如何理解艺术是一种符号语言?五、第五讲儒释道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作用(下)1、如何理解佛家的建构?2、如何理解佛家的缘起说?六、第六讲彩陶绘饰中的生殖意味1、如何理解人面鱼纹的象征含义?2、怎样理解神话传说中的蛋卵意象?七、第七讲商周青铜艺术的审美风尚的变迁1、从商、周人对鬼神态度的变迁谈谈话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变化?2、谈谈你对饕餮形象的理解?八、第八讲秦汉之际的大美景观1、如何理解秦汉之际的以大为美?2、谈谈你对马踏匈奴雕像的理解?九、第九讲自我超越与魏晋风度1、如何理解魏晋风度?2、如何理解魏晋风度与自我超越?十、第十讲儒道释对唐代诗歌的影响1、谈谈儒释道对李白的影响?2、谈谈儒释道对王维的影响?十一、第十一讲宋代的教育与审美文化1、谈谈宋代的教育状况?2、怎么理解宋代的“强”与“弱”?十二、第十二讲元代青花瓷的文化意蕴1、怎么理解元代青花瓷的文化意蕴?2、为什么元代青花瓷的受外国人的青睐?十三、第十三讲明代的文化转型与审美新变1、如何理解明代的审美变新?2、明代的社会特点是什么样的?十四、第十四讲清代的文化集成与审美大观1、为什么说清代是文化大集成的时代?2、如何理解八大山人的画?任课教师:基础部关学智答案一.1 .文明是指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视线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文明是一元的。
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模式。
2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关系总之,文明史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名的外在形式。
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
二.1 如何理解艺术也是生产力?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
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劳动者,至少具备体力,智力,审美能力(包括情感和想象能力)三种与生产相关的主体能力。
首先,艺术是人们体验情感需要和审美需要的历史必然。
虽然艺术直接用于审美欣赏的精神产品和体验方式,并不始于今日,古代早有之,无奈当时迫于生产力水平,广大的劳动者没有足够的剩余时间追求艺术、获得精神享受,更没有足够的资讯手段来获得审美资源,但是人的本性并没有因此匿迹,相反只要条件允许,这种反映内在需要的方式和产品总要顽强地涌现出来,并且将随着生产率的发展而趋于繁荣。
其次,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社会推动作用。
艺术作为新的生产力要素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的:一是制造直接用于审美欣赏的精神产品产生经济效益,比如电影业和音像制品业;二是通过生产艺术作品的衍生物实现经济效益,比如《星球大战》和《黑客帝国》播映后,市场上不仅充斥了相关的仿真玩具,而且出现了相关的T恤衫、帽子以及风衣等大大小小上百种商品,至于随之而来的电影海报、音像制品、电子游戏、图书、邮票之类更是数不胜数。
三是通过实用产品中的审美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比如农民收获一斤棉花,在市场上只能卖几块钱;工人将其织成布,可卖几十块钱;裁缝将其做成衣服,可卖几百块钱;如果经过类似皮尔·卡丹式的艺术大师设计成时装,就可卖到几千块、甚至上万块钱。
2、如何理解广告的艺术呈现?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形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传递客观事物信息的符号。
一方面必须要比较确切地反映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必须能为公众理解和接受。
同时形象的新颖性也得重要。
广告创意活动中,创作者也要力图寻找适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广告主题意念如果艺术形象选择不成功,就无法通过意念的传达去刺激感到遗憾染和说服消费者。
三、第三讲艺术审美文化三题(下)1、如何理解审美也是终极关怀?终极关怀的三种形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闲适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之文化形式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中级关怀的使命。
艺术给我们创造了想象的自由的天地,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情感的无限的寄托。
所以艺术正在这个意义上也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
2、如何理解艺术的根本价值?艺术具有多重的价值。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
一种是初级关怀,是指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丙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
另一种是终极关怀,是指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求,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
四、第四讲儒释道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作用(上)1、儒的本源是什么?儒是以“相礼”为职业的儒者,最初恰恰是这种文化符号的掌管着和操作者。
近代也有学者认为,“儒”的前身是古代专为贵族服务的巫,史,祝,卜:在春秋大动荡石漆,“儒”失去了原有的低位,由于他们熟悉贵族的礼仪,变异“相礼”为谋生的职业。
2、如何理解艺术是一种符号语言?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必然地,而且本质上是一种符号;这类包含着艺术和美的“符号体系”,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中给予我们以秩序,使我们看到的是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
五、第五讲儒释道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作用(下)1、如何理解佛家的建构?作为一种解构,佛教最初主张过一种简单,质朴,甚至贫穷的生活。
正如婆罗门教所导致的异化现象比如家更严重一样,佛教解构文化符号的努力比道家更彻底。
道家反抗文明的束缚,只是为了回归自然而已,其“道法自然”的思想毕竟有个归宿。
二佛教超越人生的苦难,却要达到“涅槃”的境界,其“四大皆空”的思想根本就没有给感性生命留有任何余地。
2、如何理解佛家的缘起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条件的,相互依存的,比如说只一个人的存在依赖于很多很多的因素,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不存在,人也就不存在了。
很多的存在都是互相依赖的,任何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圆满的,无条件的,都是有条件的。
所以人与人之间是没有“自性“的。
六、第六讲彩陶绘饰中的生殖意味1、如何理解人面鱼纹的象征含义?人面鱼纹的图案是仰韶文化比较普遍的图案,比较普遍的一个母题了。
而且有一定的符号化的体现。
有一定的寓意,也可能是两个氏族之间关系的关系。
2、怎样理解神话传说中的蛋卵意象?女娲抟黄土造人,还有天命玄鸟,将二生商,商人的祖先是鸟生的。
七、第七讲商周青铜艺术的审美风尚的变迁1、从商、周人对鬼神态度的变迁谈谈话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变化?殷人尊神与周人尚礼这两种文化使得商,周的青铜器艺术风格大不一样。
商青铜器的风格特点是狞厉,狰狞可怖,全身不留一点空隙。
被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动物充满着。
充满神秘色彩,不那么写实。
周代的青铜器文质彬彬,风格方面追求一反殷商的狰狞,那种神秘,变得逐渐的平和和素雅。
殷商的青铜器繁复在外表的刻画,而周代的青铜器的繁复在于内部的铭文刻画。
2、谈谈你对饕餮形象的理解?我觉得所谓饕餮不过是兽面形象变化形成的,更多的它是以鼻楞为中心,两个夔对接,同样形成了尖角翻卷,巨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爪大张,它是一种凶猛的形象。
口中含着人头的凶兽。
狰狞的饕餮占据殷商青铜器的主体画面,显示了他们的征服之力。
八、第八讲秦汉之际的大美景观1、如何理解秦汉之际的以大为美?秦汉之际的大美景观的共同特点是“大”,“多”“全”所谓大指的是规模,体积,力度;规模之大,体积之大,力度之大。
多指的数量的繁多;全指的是种,门类,方面,方方面面全提到秦汉之际所创造出来的这些景观要么是规模巨大,要么是数量繁多,要么就是种类特别全,有的是大多全兼而有之,所以说他们创造出来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以大为美的一种景观。
2、谈谈你对马踏匈奴雕像的理解?马踏匈奴雕像是用巨石雕成的自然的,然后根据那种自然的形象给它雕刻出来的。
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
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雕塑的外轮廓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刀法朴实明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作品的典范之作九、第九讲自我超越与魏晋风度1、如何理解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在魏晋时期的表现“任诞性状”“自我张扬”“越理任性”“恣性率真”魏晋风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是自我,一个是超越,超越那些礼俗,那些规定,这就是归我贱物。
2、如何理解魏晋风度与自我超越?魏晋之际的自我超越不是超越自我,而是自我超越其他,简单地说也就是“贵我贱物”,“越名教,人自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主题人格的自我化,主体化,个体的人向自我,人性,真情,自然地回归,即“个人自我的觉醒”。
另一方面是个体对伦常,名教,礼法,俗规,节操,工业等外在价值目标的疏淡,超越。
十、第十讲儒道释对唐代诗歌的影响1、谈谈儒释道对李白的影响?李白不仅正式履行过入教仪式,成为受过符箓的道士,而且在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上也丝毫没有儒家的严谨和佛家的悲观,而是一派道家的洒脱,道教的狂放。
受道教的影响,李白的是个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奇异的夸张,常常出语惊人,行文迭宕,其中一些作品带有明显的游仙色彩,显然受道教的直接影响。
李诗将道教情怀演绎得辉煌绚烂。
2、谈谈儒释道对王维的影响?“诗佛”王维的母亲是一个笃信禅宗的佛教徒,王维本人也曾在六祖圆寂之后亲笔撰写《能禅师碑》,与佛教有很深的关系。
因此,他既不像杜甫那样,破衣烂衫地追随着出逃的皇帝,也不像李白那样,哭喊着要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说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撒尽还复来!”王维的诗是借助佛教的修养而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十一、第十一讲宋代的教育与审美文化1、谈谈宋代的教育状况?宋代的教育非常的发达。
宋代出现了大量的私人学校,也叫书院。
宋代有名的四大书院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
宋代理学的普及也是通过书院来实现的。
2、怎么理解宋代的“强”与“弱”?宋代是一个优势与弱势都非常鲜明,非常突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