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稻种植制的变化与种植区划
- 格式:pdf
- 大小:208.37 KB
- 文档页数:4
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引言: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指利用现代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在种植过程中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劳动力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方案。
1. 地面准备:首先,使用播种机械清理、拔除杂草和秸秆,并将土地整平。
然后,利用旋耕机进行耕作,翻松土壤,提供良好的种植条件。
2. 播种:水稻机械化种植中,使用自动化播种机械进行播种操作。
这种机械设备具有自动排种、控制种子密度和深度的功能,能够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预定的地块上。
3. 灌溉:在种植期间,使用自动灌溉系统进行水稻田的灌溉工作。
该系统可以通过感应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等参数,准确地控制灌溉水量和时间,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4. 施肥:机械化种植中,可以利用喷施机械进行施肥操作。
喷施机械能够将化肥溶液均匀地喷洒在水稻植株附近,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5. 病虫害防治: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可以使用喷洒机械对植物进行喷洒农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6. 收割:在水稻成熟后,使用水稻收割机进行收割。
水稻收割机具有自动化收割、割台调整和割刀清洗等功能,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收割工作。
7. 脱粒与烘干:将刚刚收割的稻谷利用自动化脱粒设备进行脱粒处理,去除稻壳。
接下来,利用烘干机对稻谷进行烘干,使其含水量降至适宜的水平。
结论: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通过引入现代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提高了种植效率、减少了劳动力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8. 管理监控:在水稻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对种植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该系统可以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多种参数,帮助农民及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调整管理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
9.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利用现代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水稻机械化种植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通过分析种植区域的土壤质地、施肥量、灌溉水量和气候数据等相关因素,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农业管理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生产效益。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详细阐述了浙江省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种植业;现状;问题;对策1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概况1.1 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种植业所占比例下降,但效益仍保持稳中趋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98年的1 003亿元增至2006年的1 514亿元,累计增幅达50.90%(按当年价格计算)。
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由1998年的161.34万hm2减少至2006年的158.91万hm2,人均耕地仅为0.034 hm2。
199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91.96万hm2,2006年为284.84万hm2,比1998年减少了27.33%。
但由于通过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1.2 种植业全面走上市场化轨道2001年起,浙江省率先进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不具有区位优势和生产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开始大幅度缩减,而比较效益好、明显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得到了发展,种植业全面走上了市场化轨道。
1998~2006年,具有优势的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不具有区位优势的作物品种开始大幅缩减,具有优势的蔬菜、瓜果、花卉、中药材的生产发展较快,食用菌、茶叶、桑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浙江省种植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基本主导产业日益凸现,农业产值和效益得到同步增长[1]。
1.3 立足优势,产业特色发展鲜明1.3.1 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蔬菜、果用瓜播种面积、产量迅速增加,至2006年分别达78.55万hm2和2 126.84万t,较1998年增加了81.16%和72.54%,2006年蔬菜总产值为200.76亿元,总产量和产值均已超过粮食作物,居种植业的首位。
已形成了一批特色蔬菜、设施蔬菜、水生蔬菜、出口蔬菜、高山蔬菜和西甜瓜、草莓等区域性特色蔬菜基地。
浙江省水稻种植区划(征求意见稿)中国水稻研究所1、杭嘉湖平原单季粳稻区主要包括杭州市市区、淳安县、富阳市、建德市、临安市、桐庐县;嘉兴市市区、海宁市、海盐县、嘉善县、平湖市、桐乡市;湖州市市区、德清县、安吉县、长兴县。
本区≥10℃的稻作期为217-222天,积温4772-4960℃。
水稻生长季(5-10月)降水量734.3-905mm。
属热量中等、半干燥气候生态型。
该区水稻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28.1%(2004年资料,下同),是我省水稻主产区。
以单季稻为主,面积占90.4%,早、晚稻面积分别占1.7%和7.9%。
直播稻面积242.9万亩,占全省直播稻面积的63.8%。
其中杭州市80.0万亩,占其水稻种植面积的52.1%,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富阳市和桐庐县。
嘉兴市直播稻106.7万亩,占其54.1%,主要分布在平湖市、海宁市、嘉善县、桐乡市、海盐县。
湖州市直播稻面积56.18万亩,占38.9%。
主要分布在湖州市区、德清县、长兴县和安吉县。
2、宁绍平原单双季籼粳稻区主要包括宁波市市区、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余姚市;舟山市的括岱山县、嵊泗县、舟山市区;绍兴市市区、上虞市、绍兴县、嵊州市、新昌县、诸暨市。
本区≥10℃的稻作期为221-227天,积温4841-4855℃。
水稻生长季(5-10月)降水量800-900mm。
属热量中等、半湿润半干燥气候生态型。
该区水稻面积占我省水稻种植面积20.7%,为我省水稻高产区。
早、中、晚稻面积分别占18.0%,56.3%和25.7%。
连作早、晚稻面积占全省24.2%和26.9%。
直播稻面积82.98万亩,约占全省直播稻面积的21.8%。
抛秧面积30.46万亩,约占43.3%。
宁波市水稻抛秧面积19.1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14.5%,主要分布在宁波市区、余姚市、奉化市。
绍兴市直播稻面积46.3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28.0%,主要分布在诸暨市、绍兴县、上虞市;绍兴市抛秧面积11.4万亩,占其水稻面积的6.9%,主要分布在诸暨市和上虞市。
一、水稻种植区划指标(二)双季稻的种植条件现有的早、晚稻早熟品种类型,只要≥10℃积温高于4650℃,水稻生长期在205天以上,辅之其他条件,就可以种植双季稻。
据此,安徽省双季稻北界可以划到淮河一线。
但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当≥10℃积温达到5000℃以上的地区,双季稻种植比例才较高、较稳。
双季稻种植不仅受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受水利灌溉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和劳蓄力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10℃积温小于4650℃的淮北地区划为单季稻区;将≥10℃积温大于5000℃的沿江地带划为双季稻区;单季稻和双季稻之间地带划为单双季稻过渡区;山区受垂直高度和地形的影响,划为单双季稻混栽区。
二、稻作区域划分(一)沿淮淮北平原单季稻区(Ⅰ)本区水田面积16.5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7.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9.5%,分布特点是“沿河一条线,沿井一小片”。
实行麦稻连作,一年两熟。
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预计本区水稻生产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安徽重要麦稻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淮南丘岗单双季稻过渡区(Ⅱ)水田面积64.3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68.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37%。
本区划分为六肥、皖东丘陵,霍寿长、定凤嘉和天来滁全5个亚区。
干旱、土质较差是主要矛盾。
在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后,实行冬作的小(大)麦、油菜和绿肥的“三三”轮作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治本措施。
本区耕地多,增产潜力大,国家确定的安徽8个商品粮基地县,有7个处在本区。
(三)沿江圩丘双季稻区(Ⅲ)水田面积69.6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78.3%,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0.1%。
东区划分为宿望、桐庐枞贵、巢芜平原和江南丘陵4个亚区。
本区西南部双季稻种植比例较东北部高(分别为75.86%和50%)。
冬作要实行油菜与绿肥换茬,增加稻田土壤风化机会,同时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增强抗洪能力,降低地下水位,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四)大别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Ⅳ)水田8.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82.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8%。
浅析浙江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也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形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文中以浙江省为例,分别对浙江气候和水稻种植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着重从温度变化、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三个气候因素出发,详细的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浙江气候变化;水稻;病虫害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据调查表明,早在人类文明伊始,这里就有了水稻种植的迹象。
发展至今的浙江水稻,不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并且还形成了种类多、品质优、高产量等特质。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之下,(调查表面:从解放后至今,近百年来,我国的平均地表温度正以05~08℃的趋势逐年递增。
)水稻病虫害情况日趋严重。
基于以上情况,特从气候变化角度出发,就水稻病虫害对浙江水稻的影响做出如下分析,为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尽绵薄之力。
1浙江气候及水稻种植情况概述11浙江气候概述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全省共占地面积约为10 188km2。
背陆面海(濒临东海),介于“北纬27°~31°、东经118°~123°之间,地理分布为沿海小于内陆”。
土质以“水稻土”、“黄壤”、“红壤”为主,并掺有为数不多的“紫色土”和“石灰土”。
浙江处于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域,全省年平均温度在15~18℃左右,冬夏季温差大约在20~26℃之间。
全年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可达到1623mm,降雨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
其中,5月和10月降水量最大,6月和7月为梅雨季节,7月和8月由于高温所致,降水量有所降低,故而在此期间容易发生伏旱。
此外,浙江每年都会受台风的影响,而这也为农作物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12浙江水稻种植情况概述在浙江区域,水稻是全民的主要粮食,它也是该区域单产最高的农作物。
有数据表明,水稻在该地区的产量比玉米高55个百分点,比小麦高35个百分点。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模)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9》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成为我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最高的省份。
完成下面小题。
1. 导致辽宁、吉林、黑龙江各省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高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人口迁移量增大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 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D. 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2. 乡村地区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大可能导致乡村地区()A.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B. 人口老龄化加剧C. 主导产业结构优化D. 环境问题加重〖答案〗1. A 2. A〖解析〗〖1题详解〗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近年来人口外迁明显,年轻人迁出多,因而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整体变高,A正确;虽然三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是影响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因素,B错误;东三省受产业结构相对传统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错误;东三省产业结构目前仍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D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为A。
〖2题详解〗乡村劳动力平均年龄的增大,会促进更多农业机械的使用,以便有效完成农业生产,A正确;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B错误;乡村地区的主导产业为农业,而农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政策和技术等因素的变化,与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增大关系较小,C错误;乡村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增大,不一定会导致环境问题加剧,D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为A。
“岱崮地貌”也称为“方山地貌”,大多数岱崮地貌以寒武纪巨厚灰岩为顶盖,但孟良崮顶部却以太古代的花岗岩为主。
图1为岱崮地貌景观图,图2为孟良崮岱崮地貌等高线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 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沉积—内力抬升—外力侵蚀—重力崩塌B. 沉积—岩层断裂—重力崩塌—内力抬升C. 内力抬升—外力侵蚀—沉积—重力崩塌D. 内力抬升—岩层断裂—重力崩塌—沉积4. 科考队在图2中甲、乙、丙、丁四点分别进行了地质考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甲处岩石含有三叶虫化石B. 乙处岩石具有气孔结构C. 丙处堆积物以石英岩为主D. 丁处堆积物分选性较差〖答案〗3. A 4. D〖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处岩层水平层理结构明显,属于沉积岩,说明最初经历了沉积过程,但“崮”地貌的形成应属于地垒结构,说明经历了断裂和抬升过程,抬升后地势较高,则经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过程,重力崩塌形成断崖地貌。
浙江省土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12级地科班1120900011 郭斯雨目录一.概况-------------------------------------------------------------------3 二.成土条件--------------------------------------------------------------31.地形2.气候3.母质4.植被5.其他生物6.人为三.土壤分类及分布-------------------------------------------------------51.概述2.典型土壤分布及面积四.典型土壤理化性质-----------------------------------------------------61.红壤2.水稻土3.滨海盐土4.潮土五.土壤分区改良---------------------------------------------------------91.肥力状况及低产土概述2.分区改良六.总结-----------------------------------------------------------------12一.概况本省位于东经118°一123°,北经27°一31°12’之间,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之一。
根据2013浙江省行政区划,本省共划分为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11个地级市,以及29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6个县、1个自治县。
全省土地总面积共15,270万市亩;其中山地占70.4%,平原占23.2%,河流湖泊占6.4%,是我国大陆上最小的一省。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东面靠海,海岸蜿蜒曲折,全长达4,755公里;沿海一带,港湾很多,大小岛屿共有1,800多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一半以上。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6%,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7%。
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水稻的分区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
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 -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 ℃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
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包括194 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
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
年≥10 ℃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
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
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
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
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
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
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
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国家粮食安全专题测试卷一、单选题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
完成下面小题。
1. “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A. 耕地流转费用上涨B. 劳动力成本上升C. 饮食消费结构升级D. 耕地分布不平衡2. 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A. 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B. 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C. 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D. 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农业区划调整B.农业技术进步C.产业结构优化D.运输条件改善4.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有利于()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水热资源高效利用C.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D.降低旱涝灾害风险5.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首先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大热带和亚热带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B.提高粮食生产集中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C.完善交通运输建设以提高粮食运输效率D.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某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带,东临黄河,下图示意该市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区分布,高质量耕地重心分布区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具有高重合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除黄河水源外,影响该市耕地质量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黄土厚度B.地形地势C.耕作制度D.农业科技7.近年来,该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有所降低,推测其主要原因有()①全球气候变化②耕地水土流失加重③耕地非农化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及生物技术的运用,巴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完成下面小题。
8.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主要原因为()A.海运价格下降B.国际市场需求大C.土地资源丰富D.劳动力数量增加9.巴西大豆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属于()A.混合型农业B.商品性农业C.有机农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6%,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7%。
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水稻的分区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
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 -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 ℃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
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包括194 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
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
年≥10 ℃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
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
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
三江一河流域种养殖区划与基地建设建议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饮食的重视,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种养殖业的发展也越来越火热,行业规模也不断扩大。
三江一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基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开展种养殖业的优良场所。
本文旨在提出三江一河流域种养殖区划与基地建设建议。
一、平原地带平原地带以长江、珠江、淮河为主,水域面积较大,水系发达,适宜养殖淡水鱼类、蛤蜊、田螺、虾蟹等水产品。
可以建设现代化大规模水产养殖基地。
尤其是川渝地区的平原地段,由于生态环境良好,水源整洁,适合开展养鱼、养虾、养蟹等多样农业养殖业。
在基地建设上,可建设鱼塘、虾塘、蟹塘,配套建设培育、繁殖、销售等配套加工厂。
二、丘陵地带丘陵地带适合种植鱼塘沿岸水稻和其他杂粮,同时也适合养殖小型淡水鱼。
该区域适合以小规模家庭养殖户和种植户为主体的种养殖,以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为特点。
三、山区地带山区地带水源纯净、水质好,适宜山地水产养殖。
可由当地村民负责养殖龙虾、泥鳅、鲫鱼等水产品,积极推广循环水产养殖模式,发展特色水产品农业,为山区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四、江河湖泊地带江、河、湖泊是一大利器。
例如,长江口可以开展渔业、龙虾养殖、大闸蟹养殖等水产品。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面辽阔,深浅适宜,水草茂盛,水产资源非常丰富。
应积极拓展水产养殖业细分领域,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更加多样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水产养殖基地。
五、一体化基地建设综上所述,对于三江一河流域,应根据地理分布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种养殖基地,以满足市场需求。
基地建设应该立足周边情况,注重生态环保,统一规划,一体化建设。
基地应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为当地农民和环境双管齐下。
同时,应加强技术研发支持,推广新型种养技术,为水产养殖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水稻百科名片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科属分类植物简述稻谷构造分布范围水稻穗型水稻分类科学研究基本信息科属分类植物简述稻谷构造分布范围水稻穗型水稻分类科学研究∙水稻种植∙病虫害及防治∙大米种类∙食用方法∙稻的副产品∙衍生文化∙中国水稻种植区划[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拉丁语学名:Oryza sativa ,Oryza glaberrima英文名字:rice;paddy别名:未脱皮地--稻,稻谷,谷子;脱皮地--大米,米脱去稻壳,但保留胚的:糙米[编辑本段]科属分类域:真核生物域Eukaryote界:植物界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目:禾本目Poales科:禾本科Poaceae属:稻属Oryza[编辑本段]植物简述栽培稻(Oryza sativa)的外形、稻穗及稻谷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
是一年生栽培谷物。
秆直立,高30~100厘米。
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
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
颖果。
原产于中国。
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