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5.学校文化的分类。
学校文化可以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又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以及理想成分四个要素。
6.学校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规范功能。
7.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口的结构和迁移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 3。
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
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考点 9: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考点 10:教育学的萌芽★1。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教师,特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简答题】记忆口诀来啦1、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四观”简述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应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2.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做到乐观估计学生天性,多看优点多赞美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简述现代教师观1.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开放教师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教学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强调合作简述现代创新观1.破除知识中心,敢质疑,培养创新意识2.破除教师权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多赞赏4.破除智力中心的观念简述现代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2、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4、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5、怎样帮助学生?(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专题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考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可分为关于“学”与“教”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其作品《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6.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7.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专业知识;二是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三是关于洞察力。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8.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9.一般来说,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是专家教师,但专家教师必然是学生喜欢的。
调查显示,学生总体希望教师具有聪慧、博学多才,豁达、乐观、乐群外向等品质。
10.制约教师成长的因素可分为三类: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
11.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具体包括:(1)微型教学;(2)教学决策训练;(3)反思训练;(4)开展行动研究。
专题二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点梳理1.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4.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5.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华)第一部分教育学必考点知识点一.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始于 16 世纪的欧洲,17 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中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
知识点二教育起源说:A 神话起源说:教育体现神和上天的意志,代表人物是朱熹和宗教人士B 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C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心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D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E 生活起源说: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直接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是在生活中提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知识点三班集体的形成:组建阶段-依靠班主任核心初步形成阶段-依靠班干部集体自主活动阶段-班集体已经形成,有了良好的班风知识点四德育原则:社会主义导向原则疏导原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赞扬激励为主知行统一原则: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正面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叫长善救失原则,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知识点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A.内发论:认为遗传起决定作用,孟子“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努力说”;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B. 外铄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说,洛克白板说,毕生一打婴儿说C. 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点六近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知识点七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 顺序性:低到高,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B.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任务,应该分阶段教学,不能一刀切C.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应该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D.互补性:生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进行互补,应该扬长避短E.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因材施教。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研究的是教育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的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主要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如何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情况。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人格与发展理论人格与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的是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心理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人格与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潜能。
五、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是教育心理学考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制度的设立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背景和特点,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部分教育学必考点知识点一.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始于 16 世纪的欧洲,17 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中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
知识点二教育起源说:A 神话起源说:教育体现神和上天的意志,代表人物是朱熹和宗教人士B 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C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心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D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E 生活起源说: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直接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是在生活中提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知识点三班集体的形成:组建阶段-依靠班主任核心初步形成阶段-依靠班干部集体自主活动阶段-班集体已经形成,有了良好的班风知识点四德育原则:社会主义导向原则(无产阶级政治放首位)疏导原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赞扬激励为主知行统一原则: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正面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叫长善救失原则,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教育者应该组织和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让其相互配合)知识点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A.内发论:认为遗传起决定作用,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努力说”;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B. 外铄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说,洛克白板说,毕生一打婴儿说C. 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点六近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知识点七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 顺序性: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B.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任务,应该分阶段教学,不能一刀切C.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应该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D.互补性:生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进行互补,应该扬长避短E.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涉及学习理论、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评估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
- 操作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侧重于强化和惩罚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性。
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知识在大脑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互动和社会文化参与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1. 认知特征- 智力水平:影响学习者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 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者偏好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如视觉、听觉或动觉。
- 先验知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 情感特征-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 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成效有显著影响。
- 情绪状态: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果。
3.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 社会支持:家庭、同伴和社区的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 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适用于需要掌握特定技能或知识点的情况。
2. 探究式学习- 学习者通过提问、探索和研究来主动构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协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必备的知识领域之一。
作为教育者,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还能通过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教学评价等,以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准备教育心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和影响因素。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这种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激励和奖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心理结构。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二、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经历着由感知到符号理解、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认知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
在这一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机会,促进学生在适宜的帮助下实现认知的转变和发展。
三、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面临的挑战。
了解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详解1. 学习过程的研究是开展最早、进行最多的研究;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P185)2.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对教育的最大影响是他在统觉论的指导下,提出教学过程的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P186)3.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教育中最早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并于1868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成果进行总结,对世界各国研究教育心理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
(P186)4. 俄罗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但它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
(P186)5.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
(P188)6.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P188)7. 认知是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P190)8. 童年期(小学)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P191)9. 关键期指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关键期是不可逆转的时期。
(P192)10. 维果斯基的理论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研究表明,当每一个学生都分担任务,而且在所有人都完成任务之前,不允许任何人进行下面的活动时,合作小组是最有效的。
(P194)11. 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时,知识才有可能被最大化的同化。
(P194)12.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茨韦和麦金莱于1943年发表。
凡年满16周岁,具有小学文化水平,没有视觉和书写障碍等生理缺陷的人,均可以参加测量。
MM(PI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人格测验。
教师招聘—50道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学习信任阶段(从出生道18个月左右);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发展主动性阶段(4-6);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达到完善的阶段(50以后)。
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
2.独特的研究课题:如何教、如何学和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0~2感知运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7-11具体运算阶段,11-15形式运算阶段
7.苏联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8.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4-5主动感对内疚感,6-11勤奋感对自卑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鲍姆宁将家庭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11.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
12.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斯金纳——程序教学
13.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操作性
条件作用论
15.认知学习理论:苛勒完型-顿悟说、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
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7.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
内驱力组成
18.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根绝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9.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洛斯)、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家维纳)、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
20.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及其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
2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2.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正迁移(阅读技能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2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水平迁移(锂、钾、钠、镁等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和垂直迁移(数学学习中有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数学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和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当学完单词eye后,在学eyeball时,既可以产生特殊迁移)
2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同化性迁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顺应迁移(将原有知识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和重组性迁移
25.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桑代克)、经验类化说(贾德)和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26.现代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2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主要是词汇学习,还有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
28.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河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始终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它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前者使之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如哺乳动物——鲸;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点,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而这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相关类属学习。
29.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如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体积计算后,学习一般的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即非类属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
30.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
31.知识直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模象直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饿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和言语直观。
3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贮存信息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0.25-2秒)、短时记忆(5秒-2分钟,分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33.德国艾宾浩斯采取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来检验记忆的效果,气研究结果——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4.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如音乐弹唱、体育等。
35.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有三个特点: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
对心智技能最早惊醒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36.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3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血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38.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39.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有六种1.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识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的信息的干扰叫前摄抑制。
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倒摄抑制。
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比中间的词记得牢,这就是所谓的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
一般人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听到的20%,看到的30%,听和看50%,交谈时所说的70%)5.复习形式多样化(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与人谈论或向别人讲解等)6.画线
40.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法、语义联想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41.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