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均方差分析法的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_郭艳红
- 格式:pdf
- 大小:271.27 KB
- 文档页数:5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多,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明显加快。
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威胁生态安全。
近几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安全评价这一问题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借助1995年,2003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分析了这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和结构变化。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运用了生态安全风险指数法来分析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北京市;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The land use chang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of Beiji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rapidly, land use change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 It i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eatens the ecological safety. In recent years,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of this issue is becoming a hot spot of academia.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with the aid of 1995, 2003 and 2010, the land use change data, analyze the extent of land use change during this period, speed and structure chan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risk index method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Beijing,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Beijing; Land use change; Ecological security1引言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京郊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报告(二零一四年)北京市土肥工作站2015年7月编审人员:王维瑞贾小红廖洪王胜涛刘彬参编人员:王伊琨颜芳朱文张卫东鲁丽萍哈雪姣金丽华魏荔崔同华石文学孟卫东辛燕赵懿于增华徐振桐马小川李书玲周向东赵国龙曹洪凤王忠钰王建军张海伶韩峦周立新高飞刘继远季卫张春红王艳均齐明霞李会军前言2014年在京郊13个区县共设置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70个,其中有效监测点121个,代表面积82230亩。
具体情况见下表1。
本年度采用《北京市土壤养分分等定级标准(试行)》对监测点肥力状况进行评级,同时对监测点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
表1 2004~2014年有效监测点设置情况年份监测点数总代表面积(亩)2004 148 749032005 27711374092006 29011350292007 173 1505002008 171 1435602009 162 1403102010 159 1427602011 169 1128102012 165 1065902013 145 901902014 121282230注:1 2005~2006年为配合市农委《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增设部分监测点,监测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状况。
22014年总监测点数量继续受各种占地影响减幅较大,逐步增加备选点予以补充,未来待稳定后正式审核增补。
本报告是依据相关北京市地方标准和规范,完全基于京郊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位调查、化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编制而成,所涉本市土壤肥力水平、肥料施用量等结论,只对所取得数据负责,请参考引用,并诚挚地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部分监测点耕层肥力现状及变化趋势 (1)第一节监测点耕层土壤肥力总体情况 (1)一、监测点耕层土壤肥力现状 (1)二、监测点耕层土壤肥力总体变化趋势 (2)第二节京郊耕地土壤单项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 (4)一、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4)二、耕层土壤氮素含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5)三、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7)四、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8)五、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10)第三节典型种植模式下耕层土壤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12)一、各种植模式监测点土壤肥力现状 (12)二、各类种植模式监测点土壤肥力变化趋势 (15)第四节不同土壤类型耕地地力情况 (21)一、各类型土壤肥力现状 (21)二、各类型土壤肥力变化趋势 (22)第五节不同土壤质地耕地地力情况 (24)一、各质地土壤肥力现状 (24)二、各质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 (25)第六节京郊主要功能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27)一、各产业带耕地土壤肥力现状 (27)二、产业带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 (29)第二部分京郊肥料投入产出分析 (30)第一节监测点肥料投入情况 (30)一、长期定位监测点肥料投入总体情况 (30)二、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情况 (32)三、主要种植作物的施肥情况 (35)第二节监测点肥料投入产出效益 (38)一、主要种植模式投入产出情况 (38)二、主要作物的投入产出情况 (39)第四部分京郊耕地土壤及农田施肥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43)第一节京郊耕地土壤及农田用肥存在的问题 (43)第二节京郊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44)一、加强宣传,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45)二、科学施肥,提升耕地生态功能 (45)三、创新推广方法,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技术落地 (47)四、强化管理,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长效机制 (47)表目录表1-1 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 (2)表1-2 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有机质情况 (4)表1-3 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全氮情况 (6)表1-4 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碱解氮含量情况 (7)表1-5 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有效磷情况 (8)表1-6 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 (10)表1-7 2014年粮田监测点土壤肥力情况 (12)表1-8 2014年菜田监测点土壤肥力情况 (13)表1-9 2014年露地菜田监测点土壤肥力情况 (13)表1-10 2014年设施菜田监测点土壤肥力情况 (14)表1-11 2014年果园监测点土壤肥力情况 (14)表1- 12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养分比较 (15)表1-13 褐土类型耕地土壤肥力情况 (21)表1-14 潮土类型耕地土壤肥力情况 (22)表1-15 砂壤质地监测点耕地土壤肥力情况 (24)表1-16 轻壤质地监测点耕地土壤肥力情况 (25)表1-17 中壤质地监测点耕地土壤肥力情况 (25)表1-18 各质地土壤养分综合指数变化情况 (26)表1-19 近郊都市生活区耕地土壤肥力情况 (27)表1-20 山区水源生态涵养区耕地土壤肥力情况 (28)表1-21 农业生产保障区耕地土壤肥力情况 (28)表2-1 2014年肥料投入监测结果 (30)表2-2 2006~2014年肥料投入变化简表 (31)表2-3 2006~2014年肥料投入结构 (31)表2-4 2014年主要种植模式肥料投入情况 (32)表2-5 2014年长期定位监测点肥料投入情况 (34)表2-6主要作物的肥料投入情况 (37)表2-7不同种植模式投入产出情况 (38)表2- 8主要种植作物投入产出情况 (41)表2- 9主要作物的肥料投入盈余量 (42)图目录图1-1 不同肥力等级地块数所占总数百分比 (1)图1-2 2004~2014年土壤养分综合指数 (2)图1-3 2014年不同种植类型土壤的养分综合指数 (3)图1-4 1987~2014年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图 (5)图1-5 1987~2014年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趋势图 (7)图1-6 1987~2014年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趋势图 (8)图1-7 1987~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趋势图 (9)图1-8 1987~2014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图 (11)图1-9 2004~2014年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数 (16)图1-10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17)图1-11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17)图1-12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18)图1-13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的影响 (19)图1-14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的影响 (20)图1-15 2004~2014年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数 (23)图1-16 2004~2014年不同功能区的土壤养分综合指数 (29)第一部分监测点耕层肥力现状及变化趋势第一节监测点耕层土壤肥力总体情况一、监测点耕层土壤肥力现状2014年在京郊13个区县共设置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70个,其中有效监测点121个,代表面积82230亩。
北京市大兴区南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蒋威;郜允兵;刘玉;潘瑜春;邢世和【摘要】以北京市大兴区南部平原为研究区,基于2 272个农用地土壤样点,采用地统计方法揭示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方差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25 ±3.68) g·kg-1,变异系数为32.71%;基于指数模型的空间变异拟合效果最佳,变程为7.1 km,块金效应为7.02,存在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由结构因素引起的变异程度略强于随机因素.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总体呈斑块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轻壤质上,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砂质土.除居民点外,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设施农业用地和畜禽养殖等因子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影响,黏质、耕作强度大、蔬菜用地、距设施农业用地1 km以内和距畜禽养殖地1.4 km以内的土壤易于积累有机质.上述结果可为相似区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7页(P482-488)【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城郊区【作者】蒋威;郜允兵;刘玉;潘瑜春;邢世和【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福州350002;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准确掌握区域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土壤肥力状况、进而制定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措施的基础[1-2]。
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现状刘梦【摘要】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refers to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a region��s land.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monotone research method, the incomprehensive content despite the hierarchicalre⁃gional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singleness of research object were summerized, pointing out that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is the major method to evaluat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land.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prospection of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ew trend is to combinethe“qualitative”with“quantitative”and to broaden the range of research was given.%土地综合承载力是一个区域土地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以及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能力的反映。
2097-3012(2023)04-0465-09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收稿日期: 2023-10-16;修订日期: 2023-12-10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00400)作者简介: 张永红,研究方向为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灾害监测等。
E-mail:***************.cn 我国地面沉降状况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探讨——以北京市为例张永红1,陈军2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6;2.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100830摘 要:地面沉降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灾害因素之一。
自2016年起,我国已形成了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为主的地面沉降遥感监测模式。
同时,目前正处在按照“多规合一”原则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时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面沉降信息目前未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应用。
本文概述了我国的地面沉降状况和主要沉降区信息,指出了地面沉降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以北京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变更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结果表明,地面沉降速率超过30 mm/a 、50 mm/a 的地区,分别在北京新规划中被划为生态控制区和限制建设区的面积占比为59.2%、68.4%,反映出北京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了地面沉降的限制性影响。
文章期望为推动地面沉降信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启发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面沉降;国土空间规划;北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引用格式:张永红, 陈军. 2023. 我国地面沉降状况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探讨——以北京市为例. 时空信息学报, 30(4): 465-473Zhang Y H, Chen J. 2023. Discussion on the ground subsidence status in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30(4): 465-473, doi: 10.20117/j.jsti.2023040011 引 言地面沉降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面标高缓慢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严重时会成为一种地质灾害(薛禹群等,2003)。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共3篇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1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与空间结构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及国家重要城市,其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及空间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商业和科技中心,具有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是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北京市各个区县的土地利用强度的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市总体土地利用强度较高,其中燕山区、密云区、怀柔区等山区县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而东城区、海淀区、西城区等城市中心区县的土地利用强度则相对较高。
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同样是很有意义的。
从北京市整体空间结构的角度看,以森林、防护林、草地、耕地、城市、交通等空间类型为主要构成,各类型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形成一种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城市空间结构。
其中森林、防护林、草地作为绿色空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北京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是全国著名的文化名城。
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还包括历史文化地域分布的研究,不同文化特征的研究,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研究。
这些研究能够为北京市城市特色的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北京市的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考虑如何减少高耗能、低效益的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推进土地复垦和退耕还林。
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则可以关注城市扩张、绿色空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
综上所述,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的研究领域。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需要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们加强研究、深入探讨,提出可行性、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避免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和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化,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维护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和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其涉及到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中国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空间优化格局彭文英;刘念北;张丽亚【摘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首都圈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有较大潜力;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的社会承载力较高,开发建设承载力最低;经济社会承载力与开发建设、生态环境承载力不相一致;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栽力有一定开发潜力.为了提升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应针对不同区域特征进行空间优化.空间优化格局为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首都圈发展应针对空间格局特征,分区配套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与合作,从整体上提升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期刊名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16)001【总页数】7页(P77-83)【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利用格局;京津冀;中国首都圈【作者】彭文英;刘念北;张丽亚【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1地及未利用地在内的所有土地;承载对象包含人口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承载目标概括了粮食安全、人地协调、环境和谐、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承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可调节的综合系统。
纵观近10年的研究,对于京津冀土地承载力研究,有学者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和不平衡性,并提出提升其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差异性发展策略[3];从水资源、农业土地资源等层面探讨京津冀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农业生产潜力[4-5];或以北京市、天津市及环京津市县为研究区,评估其土地资源承载力[6-10]。
基于土地功能的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马卫鹏;刘红瑛;王映月;刘天成【摘要】基于土地功能的视角,结合陕西土地资源利用实际,构建土地生产、生活、生态3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采用均方差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陕西省11个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承载力问总体呈现出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活承载力大于生产承载力,单个承载力内部各个区域的差异特征基本契合各地发展实际;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差异明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基本一致.【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5页(P612-615,620)【关键词】承载力;土地资源;均方差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评价;陕西省【作者】马卫鹏;刘红瑛;王映月;刘天成【作者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F224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规模和强度的限度[1]。
学者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郭艳红[2]从人口、建设规模、经济和生态承载力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朱小娟等[3]以甘肃省为例,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定量评价了1985-2010年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孙钰等[4]认为,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之间的空间差异比较显著,土地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可挖掘潜力;陈永林等[5]以湖南省各县域为例,分析了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了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岳大鹏等[6]研究表明,西安市2000-2007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动态变化呈现“中-低-中-高”的特点,在波动中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降低主要受自然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降低的影响。
Vo1.16 No.04 December, 2021第16卷 第4期 2021年12月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 seedling bases in Beijing CityQIN Kunkun, JIA Changcheng, WANG Y ating(Beiji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 Beijing 101500, China )Abstract: Four hundred and seven representative seedling bases in Beijing City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with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soil studied and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soil fertility in each seedling bas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in seedling bases in Beijing City is basically sandy loam with significantly low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Content of the alkaline hydrolysis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ous is general low; the available potassium is high; the volume weigh is high; the aeration porosity is low; the averag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is 12.4 cmol·kg -1; the soil fertility retention capacity is medium. In general,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re poor. This can cause adverse effects on seedling growth.Keywords: Beijing city; seedling base; soil fertility; evaluation北京市苗圃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秦坤坤,贾长城,王亚婷(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1500)摘 要:为了对北京市苗圃基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选取了407个代表性苗圃,研究和分析了其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肥力指数评价。
北京地区建设用地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标准贾三满;田芳;刘明坤;杨艳【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2(007)004【摘要】The risk assessment on land subsid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land in Beijing area.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ssessment method and standard of land subsidenc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in Beijing area.%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是北京地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期为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7-11)【作者】贾三满;田芳;刘明坤;杨艳【作者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相关文献】1.浅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J], 李国智2.北京地区多层含水层中施工降水诱发地面沉降的实时预测 [J], 王军辉;陶连金;韩煊;周宏磊3.基于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的北京地区地面沉降对比分析 [J], 曹淑敏;肖恭伟;辛锴4.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初探 [J], 王国良5.北京地区基于不同地面沉降阈值的地下水位控制分析 [J], 姜媛;田芳;罗勇;周毅;刘明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3卷第6期2011年12月资源与产业RESOURCES &INDUSTRIESVol.13No.6Dec.2011收稿日期:2011-02-24;修订日期:2011-10-25;责任编辑:段丽萍。
作者简介:郭艳红(1974—)女,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产业与产业安全研究。
E-mail :yanhong136@基于均方差分析法的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郭艳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44)摘要: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城市发展概况,并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建设规模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4个方面构筑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分析法,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和生态承载力不断上升,并且人口承载力处于高承载状态;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不断下降,承载能力较低;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是持续上升,处于较高的承载状态;综合各单项承载力评价,北京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08年承载能力为较高级。
最后,提出了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北京;土地资源;承载力;均方差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205;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464(2011)06-0062-05EVALUATION OF BEIJING ’S LAND RESOURCES LOAD CAPACITY BASED ON MEAN VARIANCE ANALYSISGUO Yan-hong(Center of China Industries Safety Research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eijing ’s development ,sets up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land resources load capacity from population ,construction scale ,economy and ecology ,applies mean variance analysis to evaluate Beijing ’s land resources load capacity ,and shows that ,during 2004to 2008,population load which is of high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load rose continuously ;construction scale load fell with a low capacity ;and economic load rose at a higher capacity.In general ,Beijing ’s l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load capacity is always rising until 2008.This paper presents approaches to Beijing ’s land resources load capacity.Key words :Beijing ;land resources ;load capacity ;mean variance analysis1北京市城市概况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中低山区,东南部是缓斜的平原。
北京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山地多,平原少。
市域土地总面积为1.64万km 2,其中山区面积10072km 2,占61.4%,平原面积6338km 2,占38.6%。
根据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1],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0年共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这样北京市总人口已超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6期郭艳红:基于均方差分析法的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2004—2020年)》规划里的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的人口规模。
北京的城市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2]。
土地问题已成为北京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通过此项研究,掌握北京市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建设规模、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为北京市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2.1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内涵与构成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规模和强度的限度[3]。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具有多重目标。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选取的评价指标要反映土地资源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能力。
本研究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部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建设规模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4]。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5]。
通常从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建设用地人口总量及人均占用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
2)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下,土地上所承载的适宜的建筑规模和强度界限,通常可用建筑容积率来衡量。
它与土地扩张强度、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指标一起反映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城市区位条件下,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产出能力。
它从土地资源角度反映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增值潜力,通常用单位用地经济效益等指标表示,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
4)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环境条件下,保持生态性能稳定和趋于良好所需的生态用地限度,通常可用森林和城市绿地等代表。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基于上述4个方面土地承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
通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可以全面认识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全貌,反映土地资源系统与人口系统、农业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为促进区域土地、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准确信息。
2.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利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3层。
第一层是目标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第二层为评价因素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建设规模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评价),第三层为指标因素层。
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指标说明属性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人均建设用地/(m2/人)建设用地面积/常住人口数量预期型非农业人口比例/%非农业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预期型人均耕地面积/(hm2/人)年末保有的耕地面积/农村人口数量预期型人均住宅使用面积/(m2/人)年末实有住宅建筑面积/常住人口数量预期型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城市容积率/%年末全市实有房屋建筑面积/建成区面积约束型工业用地比例/%工业用地总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束型道路广场用地比例/%道路广场用地总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束型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单位建设用地面积GDP/(元/m2)城市市区GDP/建成区面积预期型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m2)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财政收入/建成区面积预期型地均就业人口/(万人/m2)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区面积预期型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林木覆盖率/%林木面积/建成区面积预期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面积/建成区面积预期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面积预期型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全年的天数预期型36资源与产业2011年2.3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中,设有m个决策指标Gj(1≤j≤m),n个待评价方案Ai(1≤i≤n),n个方案的m个指标构成矩阵X=(xij )nˑm,即称决策矩阵[6]。
通常,评价指标有预期型和约束型两大类。
预期型指标为属性值越大越好的指标,约束型指标为属性值越小越好的指标。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由于涉及人口、建设规模、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各因素度量单位不一致,不便于参加评价。
因此,在评价比较前,必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绝对的有量纲的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指标,便于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为了消除量纲和量纲单位的影响,本文采用极差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具体方法如下:对于预期型指标,y ij=xij-min xijmax xij-min xij(1≤i≤n,1≤j≤m);对于约束型指标,y ij=max xij-xijmax xij-min xij(1≤i≤n,1≤j≤m)。
这样,无量纲化后的决策矩阵为Y=(yij)nˑm,显然Y的值越大越好。
2.4评价方法———均方差分析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系数确定一直是很困难的技术问题。
目前关于综合评价中各属性指标影响权重系数的确定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即主要由专家根据经验的主观判断给出,如古林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法等;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即主要根据一定方法对各属性指标数据特征的定量分析给出,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均方差分析法等。
本文立足客观赋权法,以均方差分析法为基础,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均方差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各评价指标为随机变量,各方案Ai在指标Gj下的无量纲化的属性值为该随机变量的取值,首先求出这些随机变量(各指标)的均方差,将这些均方差归一化,其结果即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7]。
该方法的计算步骤为:首先应用公式E(Gj)=1n∑ni=1yij,求得随机变量的均值E(Gj);其次计算指标集Gj的均方差σ(Gj)= 1n∑ni=1(yij-E(Gj))2槡;再次求出指标集Gj权系数W(Gj)=σ(G j)∑ni=1σ(G j);最后进行多指标决策与排序Di(W)=∑mj=1yijW(Gj)。
3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3.1评价指标体系的状态值本文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战略的要求,立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各种渠道搜集相关数据,建立反映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指标体系状态值(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