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地理主观题
- 格式:doc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0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 纬度(太阳辐射):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温度越高。
2. 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
山脉阻挡冷空气,北侧温度高。
3.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
4. 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
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夜晚反之。
5. 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内陆。
6. 天气状况:白天晴天>阴天,夜晚阴天>晴天。
整体来看,晴天温度较高。
7. 气压带: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温高。
8. 锋面气团:冷气团降温,暖气团增温。
9. 人类活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
二、影响降水或水分的因素1. 风:吹海风多雨,吹陆风少雨。
2. 气压:低压上升气流多雨,高压下沉气流少雨。
3. 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4. 锋面:冷锋峰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
5. 下垫面:湖泊降水>森林>荒地,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
6. 海陆位置:临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7. 山地迎背风坡: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8. 谷地上升与下沉气流:下沉增加蒸发,降低湿度;上升气流遇冷凝结多降水。
9.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中国少雨旱灾,拉尼娜洪灾。
10. 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
11. 下渗:土质疏松、西北沙土、西南喀斯特地貌易下渗,东北青藏冻土、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
12. 人类活动:水库、围湖造田、开垦沼泽等。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1. 气压、风带、洋流、地形等。
2. 温差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下垫面、天气状况和海陆位置等。
3. 蒸发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风、水域面积和降水量等。
4. 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气流运动和天气系统等。
1、政府应如何引导农民可持续发展①培育良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生态有机农产品②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③加强技术培训,掌握种植和生产技术④多途径筹集资金,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⑤加强信息收集,引领农民种植市场急需产品2、请从糕饼生产厂家(加工厂)、花卉种植园(原料地)、政府三方中任选一方,阐述其应采取的举措加工厂:①选择优质原料,确保产品品质②开展市场调研,研制具备当地特色的产品③开展市场营销,创建品牌④加强产品研发,开发新品种原料地:①与加工厂开展合作,扩大种植规模②减少农药施用量,生产绿色农产品③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不同品种④发展大棚种植等设施,增强抗灾能力,确保全年供应政府:①完善基础设施,节省产业的生产建设成本②提供优惠政策和农业技术扶持③健全信贷与保险体系,减少种植的受突风险④加强种植与制作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3、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①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物流畅通②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市场需求③适度提高机械水平,提高劳动效率④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4、安第斯山区农业生产仍然以粮食种植为主(农业结构单一),请你为该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①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林牧业比重②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③引进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5、对我国人参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发展建议①平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控制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人参高附加值产业,摆脱高产低值粗放式生产③大力发展国内人参加工能力6、为东沙人工岛的产业开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①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②生物资源丰富,可发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③利用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④利用独特的海岸景观及优质天然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7、在雄安新区规划中,为建设成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①新区规划采用组团状城市形态②保护好新区的湿地面积,充分利用白洋淀湿地对城市调节作用③设置好城市通风走廊,减少沙尘暴、雾霾天气的次数④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⑤建设好地下排水设施,实现污水和雨水分离,建设好污水处理系统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减少污染排放8、北流市进一步发展以百香果为基础的产业,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①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新品种,提高品质,形成品牌效应②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③推进百香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产值④带动农业观光旅游,多元化发展9、对竹丝扣瓷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你的建议①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及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工艺发展组织②依靠科技,加强创新,提高生产效率③加强旅游主题活动,促进发展与文化传承10、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问题①:说明白山市党参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启示问题②: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白山市林下党参种植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问题①: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借鉴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经验,加强种植技术培训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步数民族地区经济增收④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减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负担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等问题②:①山地坡度较大,种植时要避开陡坡,防止水土流失②禁止砍伐森林发展党参种植,保护森林资源③加强市场调查,调整党参种植面积,确保参农增收11、为避免兰州冷凉蔬菜再次陷入滞销困境,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①延长产业链,提高蔬菜加工转化能力,扩大蔬菜用量②加强市场监测,摸准市场信息③运用互联网开展订单营销,拓宽销售渠道④开展蔬菜收储工作,调节上市时间⑤建立冷凉蔬菜种植补贴(保险)机制,保障菜农收益12、除精油外,说出伊犁州依托薰衣草可以发展的产业伊犁州依托薰衣草可发展食品工业(花蜜)、化妆品产业、制药业和旅游业等产业13、请为当地的薰衣草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②加强研究,开发产品新用途,延长产业链③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④加强宣传,拓展销售渠道14、根据西藏自治区资源条件,推测其可能发展的产业部门①以土地资源发展裔牧业或种植业②以畜牧业为原料发展毛纺织业③以光照资浑、水力资源和地热能资源发展电力④以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15、列举梅河口市(吉林东南)为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高端医药产业适合引进的产业部门生物制药;医药生产;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疗饮品16、从中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这一现象的实质出发,思考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①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②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③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的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④改进营销方式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点睛: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详解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详解黟县中学地理教研组编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①利:黄河下游地势渐趋平缓,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②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旱涝频发,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2、“人造洪水”是指上游大坝每年定期同时放水来模拟自然洪水,分析其影响利:①人造洪水可以给三角洲地区带来水资源,增加地下水量②洪水带来大量泥沙堆积,带来肥沃的土壤③洪水有助于恢复三角洲湿地,提高生物多样性弊:①因为人造洪水次数少、水量少对下游生态影响有限②短期洪水,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容易加剧该地的盐碱化③洪水可能对河流沿岸已有的人类活动带来威胁3、内陆湖面积缩小对区域气候的影响①湖区周围温差加大②降水减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沙尘暴天气增多4、格陵兰冰山大幅减少对北极熊的影响①冰山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②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③向寒冷、高纬浮冰区迁移5、分析冰山大幅减少对气候的影响①海洋受冰山覆盖,对太阳辐射强烈反射,海水温度低②冰山减少后,利于海洋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水温升高③海洋通过辐射、对流等环节把热量传给大气,致使大气气温升高④气候变暖,进一步使冰山消融6、河西走廊大规模建设阳光设施棚的环境效益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从而保证生态用水的需要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减少对土地的滥垦③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④减少土壤蒸发量,减轻土壤盐碱化⑤减轻土地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天气7、分析地热电站可能对周边局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①废气废水中所含有害物质可能造成环境污染②余热的排放导致周边气温上升,影响生态环境③过度抽取地下热流体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及诱发地震8、分析降水过于集中在夏季农业生产的影响①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②降水变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③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9、说明嘉南大圳修建后对嘉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①供水渠能够提供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防御旱灾②排水渠有利于洪水的快速泄洪,减轻洪涝灾害③排水渠将沿海平原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海洋,改良土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10、说明大高加索山脉对区域内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①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②纬度、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③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11、简述果农把枇杷幼果装入特制纸袋对实现枇杷高产增收的作用①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②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③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12、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①湖泊和冰川调节局地气候②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③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1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密西西比河上游)黑土侵蚀的作用①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因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②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14、简述该地区(密西西比河上游)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①减少大气中的扬尘②改善水质③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15、分析地形对伊犁州大面积种植薰衣草的有利影响①河谷地形平坦②冬季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干冷气流③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风沙入侵④朝西部敞开的半封闭地形,有利于在河谷地区形成丰沛的地形雨16、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特征是施用化肥和农药。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和答案 (乙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以下哪一种现象出现的次数最多?A. 黎明与黄昏B. 春分与秋分C. 月全食D. 日全食2. 地球的运动有很多种,以下哪一种运动称为“同时存在差异”?A. 自转B. 公转C. 黄赤交角变化D. 黄赤交角不变3. 以下哪个城市在东经120度附近?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成都4. 下列地理区域中,哪一对位于同一自然区域?A. 青藏高原与亚洲雪线B. 长江三角洲与恒河三角洲C.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D. 纽约市与莫斯科市5. 海水的平均盐度是A. 2‰B. 5‰C. 15‰D. 35‰第二部分主观题1. 请简要解释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原理。
2. 解释什么是人口流动及其对地理的影响。
3. 描述一下气候与气象的区别。
第三部分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A2. C3. D4. B5. D第二部分主观题:1.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发生断裂和错动时引起的地球振动现象,火山爆发是地下的岩浆、气体和固态物质由于巨大的内外力作用而发生剧烈爆炸的现象。
2.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它对地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分布、文化传播、城市化进程等方面。
3.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总和,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气象是研究和预测天气变化的科学,强调的是短期内的天气现象和变化。
考点十一:中国地理——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全国卷版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
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
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
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
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全国甲卷)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A.提供水源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D.围猎场所大2.(2022全国甲卷)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A.降水较多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D.径流较少3.(2022全国甲卷)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A.缺乏鼠类食物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D.鼠类天敌多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4.(2019全国I卷)“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5.(2019全国I卷)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2019全国I卷)“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2019全国III卷)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8.(2019全国III卷)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9.(2019全国III卷)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
高考真题合集文综主观题地理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
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
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
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
如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
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
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
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
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二)选考题: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主观题及解析答案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12分)图8(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1)(10分)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通过试题文字信息和图中经纬线,可以判断该岛国为新加坡,该国为城市国家,地域狭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通过图示的降水柱状和气温折线,所表达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
试题材料给出该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从淡水资源问题设问,要求考生针对新加坡的国情分析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答好此题,就要求考生能回忆起淡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可利用水资源的类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相关原理和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检测主观题及答案解析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3月3日,为期40天。
材料二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指出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流向。
(2)说出我国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人口流入和流出地区分别产生的可能影响。
【答案】(1)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中、西部向东部(2)经济因素(3)对于流入区:有利: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流出区:有利: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
不利:造成劳动力流失。
【解析】(1)本题考查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流向。
通获取解读图中信息并调动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方向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东部沿海),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农村流向城市。
(2)本题考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调动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比较显著,而导致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影响我国人口迁移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调动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的影响分为对迁入区和迁出区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
对于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但会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迁出区: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但也会带来人才的流失。
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经济生产活动,取决于。
决定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2)地租水平最高的是图中的(A、B、C),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应为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模板思维综合主观题思路汇编--灾(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②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2)人为原因①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②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例:华北平原: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
②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浪费和污染严重。
⑤森林覆盖率低(3)解决措施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蝗灾发生环境的面积③植树造林,改变蝗灾区的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场所2.生物措施:④保护或者饲养蝗虫的天敌(青蛙.白翅浮鸥等)⑤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3.药剂防治:⑥人工或者飞机大面积喷洒药剂灭蝗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2.台风:①带来大量降雨,缓解东部地区旱情;②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3.寒潮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②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③提供风能。
4.火山:①形成矿产资源;②火山灰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③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光照充足;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河湖,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地污染了养殖水域。
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我国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一lO月。
④带来危害: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主观题及解析答案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12分)图8(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1)(10分)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通过试题文字信息和图中经纬线,可以判断该岛国为新加坡,该国为城市国家,地域狭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通过图示的降水柱状和气温折线,所表达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
试题材料给出该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从淡水资源问题设问,要求考生针对新加坡的国情分析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答好此题,就要求考生能回忆起淡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可利用水资源的类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相关原理和知识。
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没有大面积的湖泊,河流短小,且平均海拔不超过15米,地下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的储存条件有限,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因此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在其较大河流入海口处修建水坝,通过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使坝内的水逐渐降低盐度,由咸变淡。
此外,新加坡还通过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淡水,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势力进行海水淡化,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措施解决其水资源问题。
【评析】区域地图是用来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的最主要方式,主要有区域地形、河流、气候类型、农作物和自然资源、交通干线等各种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也有区域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因素叠加图。
利用区域地图可以表现和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和土壤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以表现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反映自然条件与产业活动之间的联系。
区域地图与地理要素的叠加有助于说明某种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的分布规律,无疑是考察学生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等理解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底图是区域地图的必备要素,一幅地图的底图往往由经纬网、海岸线、行政区划界线和河流湖泊组成。
图中的地理要素既可以独立成图,也可以配合使用,构成比较全面的地理定位系统。
在高考试题中有大量的数据型地理位置和描述型地理位置材料和图表,这些图表大多以经纬度或空间距离、面积等数据出现,其中包含的地理信息体现了该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通过分析便可以回答试题中的一些设问。
解答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快速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联系区域基本地理特征进行解题。
37.(18分)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图9(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8分)(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10分)【答案】(1)(8分)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10分)举例。
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解析】本题给出的是“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第1小题是要求通过对地图的阅读,描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的特点。
这是一种“看图说话”题型。
第2小题是一道开放性设问题,考察学生对工业企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答案不唯一,但核心内容是唯一的,考生必须把握好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且要熟悉所选区域的工业区位优势条件,所以答好此题有一定难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集中分布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考生可以回忆我国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从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逐项回答,整理成文即可。
【评析】这是体现课改要求的试题。
高考作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命题应该在课改方面会有更大的变化和更多的体现,以推动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
本题也体现了“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这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是课改要求和高考考试大纲的有机结合。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读图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图10【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解析】本题以不断发展的“自驾游”这种新的旅游方式为命题切入点,实际考察学生如何评价旅游资源,考察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较准确阐述的能力。
从图中可看出该区与旅游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路程在2小时车程内;客源地经济较发达,旅游需求旺盛;区域内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地质公园等,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且各景区之间有公路相通,分布相对集中,这些对发展“自驾游”是十分有利的。
【评析】本题体现高考“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等目标和要求。
本题是高中地理选修——旅游地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也是高考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是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之一。
一般来说,考生对这类试题的解答驾轻就熟,考生的主要不足之处是答题语言不够规范,条理不够清晰,容易失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解析】从试题材料和剖面图可以分析出黄土覆盖在基岩上,与基岩的接触面就成为了土坡的滑动面,且在基岩上黄土厚度不均,呈现出坡顶和坡麓黄土层薄,坡中间厚的特点,这就容易出现一旦人工切坡(如图中所示),加上雨水下渗,基岩与黄土之间形成滑动面,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滑坡。
黄土直立性强,垂直节理发育,人工开挖边坡,就会破坏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容易导致黄土崩塌。
【评析】本题考察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直立性强,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冲涮能力强。
黄土崩塌、滑坡入沟谷,导致河流的泥沙含量大。
而本题考的区域是长江下游的丘陵地区,降水多,虽然地形较和缓,但丘陵地区坡面的重力作用较强,当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就会十分严重,这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有着相似之处。
本题体现了“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等高考目标和要求。
44.(10分)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年份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1976 2 251 88 893 42.991986 3 721 39 639 19.172005 1 973 19 230 9.30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本题分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描述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这是一个读表描述,分析表格中各项的数据,描述其变化即可,该问题的难度不大;第二个问题是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回忆湿地的功能来进行说明。
【评析】相对2010年高考试题,这是增加的一个选作题,考生的选择范围扩大。
虽然本题的难度不大,但整套试卷的阅读量增大,对考生的答题造成一定干扰,由此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本题涉及的内容可以是高中地理选修部分,也可以认为是高中地理必修3的内容。
这也体现了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内容的交叉与渗透。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理主观题及解析答案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