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七年级地理的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影子从长一一短一一R。
4、五带的划分(结合课本P14图1. 19地区上的五带)(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23. 5° N - 23. 5° S)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 5°N —- 66. 5° N)为一北温带,北极圈以北(66. 5° N -一90°N)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 5°S 一- 66. 5° S)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66. 5° S —90°S)为一南寒带。
(四)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方法(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1千米I I数字式:1: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母越_大,比例尺越一小:分母越一小,比例尺越一大°(4)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一大,所表示的范围越—1丄,内容越_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方向(1)普通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一般为北方°(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记住课本P18图1.25 -些常用的图例)(五)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乖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特点(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一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什么是地球仪。
2、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3、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重、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课时设置:一课时课型:复习课复习方法:比较法、记忆法、归类法复习内容:1、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9、东西半球分界:160°E, 20°W10、东西经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巩固练习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A正圆球体 B纺锤形球体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2、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A.23.5° B.30° C.47° D.60°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20°E和160°W 之间 D.20°W以东到160°E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可以找到经度116 °,纬度40 °的地点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大部分。
本册书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家乡的地理环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对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与地图:经纬网、时区、五带等概念。
2.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
3.中国地理: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行政区划等。
4.乡土地理: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案、PPT、地图、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范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1学习目标: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
能根据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的开发。
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一位置与范围读课本P14和图5—25回答: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是指位于中国___、___、 ___、___以北的地区。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省市自治区。
3、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4、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5、民族:_____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等。
活动二西北地形读图5—25归纳:主要地形区:高原: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山地:_____、______。
地形特点:以_____和_____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xq的轮廓特征_________活动三西北的气候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________气候。
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多在_____毫米以下,并呈现出_________逐渐减少的趋势。
成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____向____、____的变化。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河流:本区河流稀少,多为_____河,_____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耐旱植物:______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_______灌溉农业: xq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地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七年级地理课程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和成绩。
教学重点:1. 复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2. 复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 复习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彩色粉笔。
2. 地图、图表和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七年级地理教材和复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约1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回顾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2.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演示地球的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帮助学生复习地球的内部构造。
3. 使用地图或模型展示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它们对地球上的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复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约2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自然环境,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和气候等,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地理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和资源开发等,并讨论可能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复习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约2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每个大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2. 针对每个大洲,提供一些重要国家的信息,如地理位置、人口、自然资源、文化等,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并激发他们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兴趣。
四、复习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1. 综合复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实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初一地理复习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初一地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其次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根底上,相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根底。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拟简洁,主要任务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根本方法,还不太娴熟,甚至还有一局部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实力的进一步造就;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拟娴熟的驾驭读图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拟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实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造就学生的识图、析图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意造就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造就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敬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异,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中考复习复习目标:1.会知道地球的形状,能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2.会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3.会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4.会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5.会牢记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意义;6.会掌握地球上“五带”的名称、界线及各自的特点;7.会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能运用地图上的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8.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课时安排:2课时复习纲要:1、地球形状:地球是个球体(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代表字母N :0°纬线以北的纬度均称为“北纬”S : 0°纬线以南的纬度均称为“南纬”E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W:本初子午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5、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赤道;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特例:南极点四面八方为“北”;北极点四面八方为“南”6、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30°N ——30°S 之间的纬度。
(2)、中纬:30°S ——60°S 和30°N ——60°N 之间的纬度。
(3)、高纬:60°S ——90°S 和60°N ——90°N 之间的纬度。
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地方时、太阳东升西落)地球公转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8、北半球“二分二至”(见图):(结合多媒体图复习)(1)春分—3月21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春:3、4、5月)(2)夏至—6月22日—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经纬网、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等内容。
本章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等知识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基本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寻指定的地点,并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地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介绍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
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探讨它们的阅读技巧。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年级学科:七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等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类型及使用。
2. 自然地理: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3.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环境要素。
4. 区域地理:我国地理分区及特征、世界地理分区及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学期地理学习的收获和感悟。
二、知识梳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四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每个方面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3. 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复习题训练(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组地理复习题,涵盖本学期的重点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复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相互批改,教师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地理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地理知识。
3. 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补充。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巩固复习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地理素养的提升。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包括阅读地图、图表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学生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表分析、地理信息综合处理等。
2.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知识中的难点,如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或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或“为什么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燥?”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整理出自己的疑问和难点,准备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地球形状的原因,分析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等。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如分析某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地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讨论题目,如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讨论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等。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地理技能水平:通过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地理技能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学生所学的地理教材,作为复习的主要资源。
2. 地图和图表:使用地图和图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七年级上册地理会考教案时间如悠长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广泛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会考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上册地理会考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学特征,记住卡拉奇。
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培养培养出来学生综合分析结构性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讲义讲述的内容较少。
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
由于其内容许多牵扯在补遗部分已经涉及到,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凸显设计了五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核心宗教。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很小一点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损害其经济发展。
问题是南亚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中国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构造的喀斯特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以印度河为中心进行。
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巴基斯坦是一个世界起源地,应使文明史同学了解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事例说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领土、宗教等环境问题上的争议,关注南亚与我国西南相邻国家局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日常生活生活的关系,该节展现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教师分析。
引导学生从纬度环上、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关于“巴基斯坦”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印度河对尼泊尔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地理事物的空间产自【教学用具】尼泊尔景观图片;巴基斯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图;巴基斯坦铁路线、主要城市等分布图【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关系非常密切的中亚国家国家----巴基斯坦(板书)第三节巴基斯坦(提问)谈谈你对衣索比亚关系或巴基斯坦的了解(学生自由回答)(勾画巴基斯坦景观图片)(总结板书)一、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悠久的历史民族与宗教(承转)约旦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腾飞状况如何呢?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几个区域,今天希望大家通过读书和讨论,试着分析巴基斯坦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七年级地理的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 复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2. 巩固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如地球的形状、自转、公转等;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素材: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2. 多媒体设备;3. 复资料:包括第四单元的教材、课件、练题等。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1.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内容。
1.2 提问学生一些与地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
2. 梳理知识点2.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球的概念和地球的不同层次的划分。
2.2 讲解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2.3 强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气候、季节和时间的影响。
3.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1 展示一幅世界地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纬度和经度,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3.2 利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并解释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4. 总结与展望4.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4.2 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更多地理问题。
课后作业1. 复第四单元的教材,做相关的练题。
2. 自行观察和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气候、季节和时间的影响。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地球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地球的特点,并帮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多媒体设备和实物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下一步,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清单,主干回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常用数据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经线与纬线3、所有纬线都自成一个圆,且相互平行。
只有赤道能均分地球。
4、赤道纬度为00,长度为任意一条经线长度的两倍,约为4万千米。
5、任意两条纬线之间,纬度差值相同,其度差值相同,其间距应相等。
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起始点00经线(本初子午线)00纬线(赤道)特征由00经线向东或向西,度数逐渐增加。
向东曾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最大度数为1800,且东西经1800经线是重合的,其实为一条经线。
00纬线向南或向北,度数也是逐渐增加的。
向北为北纬(N),向南为南纬(S),最大度数为900。
北纬900和南纬900其实均为一个点,即北极点与南极点半球划分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即00纬线。
五带的划分经纬网判读点的经纬度位置:简记作:“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2.判读点的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①若经度小于160°E或小于20°W,则位于东半球。
②若大于160°E或大于20°W,则位于西半球。
可以简单记作“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3.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1)根据经、纬线特点判定方向。
同一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关系,同一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关系。
根据经、纬度判定方向。
①“东经东大,西经西大”:如果两点属于东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东边;如果两点属于西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西边。
②“南纬南大,北纬北大”:如果两点属于北纬度范围(北半球),度数大的在北边(离北极近的点在北边);如果两点属于南纬度范围(南半球),度数大的在南边(离南极近的点在南边)。
根据地球自转判断方向。
①侧视——自西向东。
②俯视——“北逆南顺”。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大纲(2)初一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6.1 亚洲及欧洲“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
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差异: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内流区面积广大。
6.2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其:欧洲一个:俄罗斯;非洲一个:尼日利亚;北美洲一个:美国;南美洲一个:巴西;大洋洲没有。
亚洲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1、多火山、地震的日本: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数千个岛屿组成。
首都东京。
通用语言:日语。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最高峰。
湿润的气候: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
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作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
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3、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五个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4、东西兼容的文化:在唐朝,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
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民族:单一的大和民族;日本人的衣服:和服。
7.2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
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2、富饶的物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3、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聚居地,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4、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7.3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目前人口已经超过10亿。
2、水旱灾害频繁:印度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
印度雨季(6-9月)的盛行风向: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的盛行风向:东北季风。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现在,印度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4、发展中的工业:目前,印度不仅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999年,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也是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5、地形: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7.4俄罗斯1、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170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2、平原广大: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多成为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
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广阔的平原,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4、丰富的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
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
改革中的经济: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
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
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
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
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
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最大城市,它是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还有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和很多博物馆;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5、发达的交通: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但是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和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亚欧大陆桥)的分布不平衡。
6、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很高。
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1中东(长期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1、五海三州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
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2、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占世界总产量的25%。
通过波斯湾运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4、匮乏的水资源: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
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已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
5、文化差异: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有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8.2 欧洲西部1、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欧盟):欧洲西部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
欧盟加强了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制造业是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本区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为国家带来财富。
4、传统的畜牧业:发达的畜牧业:地处中纬度在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
生产已达到机械化、专业化程度。
5、繁荣的旅游业: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再加上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许多国家的旅游业收入已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英国——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风光;瑞士——阿尔卑斯滑雪;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意大利——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西班牙——斗牛;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黑种人的故乡:世界上有6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
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
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1)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的特点: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