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 养生与寿夭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养生,古称“摄生”、“保生”、“道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
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1.血型影响患中风的几率研究人员指出,血型由基因决定,你无法改变它,血型仅是中风的一个诱因。
除血型外,其他因素如吸烟、酗酒和缺乏锻炼等也会诱发中风,而这些因素是可变的,可通过调节或控制这些可变因素,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养生,古称“摄生”、“保生”、“道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
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1.血型影响患中风的几率研究人员指出,血型由基因决定,你无法改变它,血型仅是中风的一个诱因。
除血型外,其他因素如吸烟、酗酒和缺乏锻炼等也会诱发中风,而这些因素是可变的,可通过调节或控制这些可变因素,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黄帝内经》的长寿养生观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18年第08期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有正确的养生观指导。
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对此进行过详尽的探讨和论述。
然而,真正从医学角度对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进行系统论述的,《黄帝内经》则为首创。
因此,弄清《黄帝内经》养生观对于实现长寿之善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从四时变化规律】《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与之相适应,结合四时变化进行了形象地论述:春三月(立春至立夏),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们应夜卧早起,在庭院里多散步,畅生机,抒情志。
做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应赏心悦目,恬愉和平,不扼杀勃勃生机,要适应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的特点,逆之则伤肝气;夏三月(立夏至立秋),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天地气交,物生以长,至夏茂盛,应夜卧早起,不以气候炎热而怨天,勿因生活矛盾而烦闷,心情愉悦,不随意发怒,逆之则伤心;秋三月(立秋至立冬),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应早睡早起神气收敛,不与肃杀秋气相违逆,反之亦伤肺气;冬三月(立冬至立春),天寒地冻,阴气盛于外,阳气伏于内,应早卧晚起,避寒保暖,作息随阳光起落,以免阳气外泄,适应调养藏气之理,逆之伤肾气。
《黄帝内经》针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特点,提出的以上养生法适应了四时变化规律,易于使人和自然产生天人合一的良好效果。
【以恬愉为务和于术数】恬淡虚无,是《内经》以静养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要求人们光明磊落,心无邪念,摒弃私欲,对人友爱等。
其养生观非消极厌世,而是要“内无思想之患”,去私心,重道德,保持乐观,精神内守,“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主张情志安宁,思想纯洁稳定,精神振奋饱满,使真气和顺内收,从而才能筑起稳固的思想防线,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防治疾病发生。
《内经》的和于术数,就是要人们适当掌握一些养生之术,如“八段锦”、“太极拳”、“广步于庭”等,通过柔和的呼吸,适中的活动,来调气血,和阴阳,去病健身,以达静养愉快之目的。
从《黄帝内经》解读健康长寿之道作者:王晓鸣来源:《健康博览》 2018年第6期《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巨著,其中对养生的阐述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后世几乎所有的养生学理论,均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补充\发挥\完善而成的o《黄帝内经》所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观点一直影响至今。
也许,人们会说,几千年过去了,我们无法再回到古代去研究先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古时的方法去生活和养生。
但是,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对健康长寿的欲望也日益剧增。
如何在《黄帝内经》的养生法则和现今的生活中寻求到结合点,给自己规划出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法,使人体健康与社会\自然相和谐统一,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呢?《黄帝内经》中第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时候人的寿命比较长,其原因在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o古人主张顺四时,和术数,节饮食,适起居,忌妄劳等综合养生方法。
本文借《黄帝内经》的智慧,综合浙江省百岁老人的实例,诠释健康长寿之道。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类生活在自然之中,与天地息息相关。
人们的起居只有与自然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根据自然四时生长收藏的阴阳变化规律,具体阐述了春夏秋冬起居作息:春天,人们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人们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人们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人们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o“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古时的生活习惯,也是大多数百岁老人们所遵守的起居规律。
调查显示,76%的老人睡眠在8/J\时以上。
他们顺应生物钟,一切活动与生物钟的运转合拍同步。
2017年的诺贝尔生物和医学奖获奖者是三位美国人,他们的获奖成果“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解释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生物节律,并同时与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揭示了生物钟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秘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
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
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
《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
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
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
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期达到防病延衰的目的。
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合同于道。
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正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养生论的理念及方法。
1 坚固五脏,充实肾气《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指导建立起来的。
“天人相应”为《黄帝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天赋寿命当在百岁以上,其所以夭亡的原因,就在于不知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五脏功能自然盛衰变化的生理过程,其中尤以肾气的自然盛衰为关键,正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
正由于肾气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所以保持肾气充实,延缓肾气的自然衰减限期,是减慢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方面由于肾为元气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后天脏腑之气对肾气的滋生,又是充实肾气的重要保证。
故而《黄帝内经》在强调肾气根本作用的同时,也重视脏腑功能盛衰对衰老过程的影响,如《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说明加强后天的调养,保持脏腑之气的旺盛来充养先天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由此可见,养生的任务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保持五脏精气,尤其是肾气的充实,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的过程。
【养生之道】中医保健养生之基础36解答!养生,古称“摄生”、“保生”、“道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
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1.血型影响患中风的几率研究人员指出,血型由基因决定,你无法改变它,血型仅是中风的一个诱因。
除血型外,其他因素如吸烟、酗酒和缺乏锻炼等也会诱发中风,而这些因素是可变的,可通过调节或控制这些可变因素,降低患中风的几率。
《黄帝内经》基于阳气生理功能之阳气盛衰寿夭观《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吴崑曰: “天年者,正命考终,非人坏之谓。
”所谓天年,顾名思义,天赐之年,即自然寿命,而虚邪贼风、劳逸失度、精神内耗等因素往往坏其天真,使天赐之寿夭折,不能尽其天年,其中重要的病理机制在于损其阳气,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生气通天论》) 。
阳气是决定人类性命寿夭的重要因素,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促进机体各项机能顺利完成的基础,阳气的盛衰影响生命个体的寿夭,其内在机制在于阳气属性特点及其物质性影响下的,表现于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诸多生理作用。
太阳是古代医家认识阳气的一个重要意象,《内经》时代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经验思维,以取象比类思维为主要形式,其中太阳与火都是古人赖以认识阳气的意象,象是达意的门径,《内经》对阳气的认识同样离不开相关的意象。
1 火乃阳之象《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 《灵枢· 本脏论》曰: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
”火是阳气的另一个重要意象,火给人提供热能,阳气具有温煦之性,可以确保人体生理机能所需的体温; 此外,火有腾跃向外之势,阳气性善居外。
1. 1 其性温煦阳气如火,确保内脏机能活动所需的体温。
人体脏腑机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在一定的体温下运行,阳气确保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度。
如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可概之以“中焦如沤”,“沤”(发酵) 所必须的温度,不可缺少阳气的温煦,如“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景岳全书·杂证谟· 反胃》) ,“薪”在“熟谷”中的作用,就指中焦之阳在消化中的温煦作用。
1.2 势善向外《素问· 生气通天论》曰: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十二时辰中医养生长寿法作者:郭庆伟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2年第11期每个人都希望一辈子不生病并获得长寿。
然而,怎样才能长寿防百病呢?在中医的许多古典著作中,不仅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十二个月应因时而异,而且还提出即使在一日二十四小时之内也应根据十二时辰的变化而调节养生的方法,即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
《黄帝内经》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在一天之中阳气的盛衰是不同的,早晨阳气生,中午阳气盛,晚上阳气虚。
因此,在早晨阳气升起的时候,人们起床活动,以助阳气的升发;日暮阳气收藏的时候,就应及时休息安睡,以利阳气蓄积。
如果违反阳气运行的规律而任意作息,身体就会衰败。
其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太阳的节律,所以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就是按照太阳运转的节律来进行养生。
首先从子时开始,细说十二时辰分段的中医养生秘方。
子时:夜里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一天当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升发。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也就是中医里说的“子时,胆经当令”。
意思就是说,另外那十一个脏器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升发,如果胆气能升发起来,人体状态就会很好。
子时经脉运行到胆。
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常常熬夜的人就会出现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健康问题。
此时需要对阳气进行保护。
睡觉就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丑时: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的时间。
肝主升发,经过子时,丑时的阳气开始升发起来。
肝之功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运行的,所以半夜里,大家千万别去酗酒,也不要再沉迷于未完成的工作了。
人们的身体就像机器一样,也需要定时的休息和维护。
所以,当养肝的时候,就应该准时去睡觉,让肝正常地去工作。
如果不遵循这个自然规律,不给身体喘息的机会,就容易生病。
寅时: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
正常来说,3点到5点应该是人们深度睡眠的时间。
1.养生的原则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保生。
即采取各种方法以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养生的原则包括:①顺应自然。
了解和把握自然界各种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保持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②形神兼养。
注意将调养形体与调摄精神意识活动相结合,使“形与神俱”,即保持形神合一。
③调养脾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保养肾精,“食饮有节”,才能保养脾肾。
④因人而异。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所患疾病、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养生方法,才能达到有效养生的目的。
2.养生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主要包括:①适应自然,避其邪气。
即提高自身的适能力,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规律,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止疾病的发生。
②调摄精神,内养真气。
保持照好心态,精神内守,喜怒有节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③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意饮食不可过饥过饱,不可过于偏食。
④劳逸结合,不可过劳。
讲究“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与天地同纪”。
⑤和于术数,适当调补。
术数,包括导引、吐纳、针灸等。
即要注意活动肢体,动静结合才有益养生。
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适当进食调补之品
1.人体生命的产生写变化规律
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内经》有两种说法:一是人体生命由父母媾精而产生。
二是人类如同宇宙万物,由天地精气相合而生成。
关于人体生命进程及其规律,《内经》有多篇作了描述。
《素问·上古天真论》以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之数论述人体生长发育到衰老的过程:《灵枢·天年》以十岁为纪描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进程和发展变化规律。
《内经》对人体生命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论述,主要强调三点:一是脏腑精气的充盛及其功能的协调是生命进程的基础;二是形神合一是生命的保证;三是肾精、肾气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
2.决定寿天的基本因素
依据《内经》的一有关论述,决定人之生命长短的基本因素有:
(1)脏腑功能协调者寿;
(2)肾精肾气充盛着寿。
(3)与天地融为一体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