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382.41 KB
- 文档页数:23
初中化学(人教版)重要知识点走进化学世界1. 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 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 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 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 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我们周围的空气1. 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但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情况下也可参与反应。
2. 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 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 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 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 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 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 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物质构成的奥秘1. 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 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 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 CO2、S02、T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 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 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 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 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绝对全的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由原子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宏观上看有多种物质,微观上有多种分子。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5.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在形态、状态等方面发生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等。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关系以及反应条件。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物质的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水:生命之源,具有溶解性和表面张力。
- 碳:多种形式存在,如石墨、金刚石等。
2. 常见物质的变化- 燃烧: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能量。
- 腐蚀:金属与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反应,导致损坏。
-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五、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操作- 实验室规则: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使用仪器前了解其使用方法。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初中化學知識點目錄1.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知識、理論三、物質俗名及其對應的化學式和化學名四、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五、物質的溶解性六、化學之最七、解題技巧和說明八、初中化學中的“三”九、化學中的“一定”與“不一定”十、化學實驗總結十一、基本化學反應2.初中化學規律總結3.初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4.初中化學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一)5.初三化學初中總複習——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二)6.初中化學總複習——化學實驗綜合7.初中總複習——化學計算綜合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一、基本概念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5.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淨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14.相對原子品質:以一種碳原子的品質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品質跟它比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對原子品質= 某原子的品質÷(一種碳原子的品質的1/12)相對原子品質≈質子數+ 中子數(因為原子的品質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對分子品質: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品質的總和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17.原子的結構:原子、離子的關係:注:在離子裡,核電荷數= 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見文末具體總結)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 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 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元素可以通过元素符号表示,如氧元素为O,氢元素为H。
- 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量、电子分布、单质性质等。
1.2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确定的化学计量比结合而成的物质。
-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性质与组成元素有关。
2. 常见元素及其性质2.1 金属- 金属是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的元素,如铁、铜、铝等。
- 金属具有典型的金属光泽、延展性和可塑性。
2.2 非金属- 非金属是指导电性和热导性较差的元素,如氧、硫、氮等。
- 非金属通常呈现非金属光泽,硬度较低。
2.3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指位于周期表最后一列的元素,包括氦、氖、氩等。
- 稀有气体具有稳定的电子结构,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3. 典型化合物及其应用3.1 水- 水是一种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化学计量比1:2 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 水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如饮用水、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
3.2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起着重要的温室效应作用,同时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4. 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4.1 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由一种或多种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
4.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关系。
-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5. 分子和离子5.1 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 分子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其的原子种类和原子的排列方式。
5.2 离子的构成和性质- 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
6. 相变现象6.1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一、物质与化学变化
1、物质:一切有形无形的能够被观察、测量、重量、形状等客观物质,都叫物质,分为两大类:元素和化合物。
2、元素:又称纯净物,是构成其它物质的最小单位,无法再被分解的物质,按其原子的结构组织,称为元素,常见的元素有:氢、氧、碳、锌等。
3、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定量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碳酸钠。
4、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原有性质发生改变,由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二、化学反应
1、物质可以在化学变化中互相转化,这种物质转化反应称为化学反应。
物质在反应中有物质形态和组成发生改变,有新物质形成。
2、化学反应分为两大类:生化反应与物理反应。
(1)生化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系统真空气化反应等。
(2)物理反应:指物质内部构成未发生改变,只是物质结构形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形成,分为气压变反应、蒸发反应、溶液反应、熔融非金属反应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化学反应,反应物中的某个原子或分子的氧化数减少,另一个原子或分子的氧化数增加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是一种原子或分子的氧化数增加,另一种原子或分子的氧化数减少,以使反应物发生氧化还原变化的物质。
3、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铜粉和氢氧化钠的反应,铁锈和酸性氧化剂反应,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坩埚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