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外语教育制度之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教育变得愈发重要。
尽管外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外语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开展外语教育,与国际交流的需求有关。
此后,外语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深入推进,许多大学设立了外语专业。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语教育在中小学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外语教育的普及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为促进国家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外语教育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现行的外语教育体制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当前的外语教学依然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
其次,外语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许多教材过于冗长和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外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外语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可能的改革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外语教育的改革。
首先,应该推进外语教育的多元化。
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外语学习途径和方式,例如选择学习常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等。
其次,需要改革外语教材和教学方法。
教材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内容应该生动有趣、实用性强。
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此外,还需要加大外语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外语教育的前景和挑战】外语教育的改革旨在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以满足国家对外交流和人才需求的增长。
外语教育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外语教育的进程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从治理理论看外语基础教育的制度变革作者:汪庆伟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12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语教育主体的结构与数量分别日趋合理化与规模化。
外语教育主体按照现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既包含教育者,也包含受教育者,因此,本文所说的教育主体结构合理化是指教育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区别于改革开放以前教育者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同时在受教育者方面,受教育者不仅关注于传统的知识灌输,而且更加强调知识中的文化与价值理念。
而在数量上,师生数更是增速极快。
第二,外语教育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宽。
第三,外语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初步实现了外语教育的网络化。
第四,与国外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不断紧密,国际性的合作日益增多。
上述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
一、外语基础教育制度的结构难题我国外语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子系统,既包含我国教育制度的一般缺点,同时也存在自身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教学层面上,教学师资总体水平依然较低,考核模式单一,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且外语教育功能定位不清。
课程建设层面,教材内容和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对地方教育实际水平与受教育者实际的外语水平需要的考虑。
评价方式上,也存在重学习结果、轻学习的过程,强调数量化评价,忽视表现性评价和成长记录式评价,以年度考核为主,平时成绩权重较低,应试倾向仍然较为严重。
课程管理上,强调外语教育的必修性,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实际语言需要,进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教育政策与规划上,虽然早在1964年国务院领导下成立的外语规划小组起草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国语,但是由于外语教育政策没有明确的教育政策规划,导致俄语人才过剩,从而浪费大量的教学资源。
在当前尽管明确了外语教育的中心,但由于人们对英语的过度强调,反过来又造成了其他语种教育的教学资源减少,因此,当前我国还缺乏对外语教育的重点和投入的合理规划。
外国语教育改革实践与思考引言外国语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全球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外国语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外国语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期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真正提高外国语教育的质量,老师们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如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源进行听力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听力能力。
此外,运用项目化学习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在外国语教育改革中,课程设置是关键一环。
我们需要将传统的重视语法和词汇教学转变为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增加会话课程和口语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交流。
另外,应该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或音乐会等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并体验目标语言所属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考核方式是外国语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考试模式主要注重对语法和词汇的测试,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考核。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考试形式,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可以增加口试、听力和写作等环节,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
此外,引入实践考核,如学生参与英语角、进行社交活动等,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交际能力。
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外国语教育改革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教师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教学经验、教材和教学资源,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方法。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在线学习和交流,增加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培养师资队伍的能力外国语教育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教学研究和最新的教育理念。
外语教学改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外语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外语能力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外语教学的需要,国内外涌现了许多有益的外语教学改革探索,本文将对这些探索进行阐述和分析。
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的弊端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主要以文法和语法的教学为主,注重口语和听力的训练,但是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被动接收老师的知识,而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另外,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忽略语境,语法和文法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不易理解,这样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会大大降低。
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解决传统外语教学的弊端,学者们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的目标是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外语,更加注重外语的应用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语境的外语教学方法,它强调语言应该在语境中使用,而不是几个孤立的单词和语法知识点。
情境教学法通常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以生动的、个性化的教材为基础,使得学生能够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交际法交际法是强调交流的外语教学方法。
与传统语法教学并不相同,交际法强调的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激发学生对语言交流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其重要的方向。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法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法是一种注重平衡的外语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技能。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合作、交流和创造能力,使得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任务中获得综合的语言能力。
外语教学改革的意义外语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从而最大化潜在的人才价值。
外语教学改革还能够提高外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结论外语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外语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及启示【摘要】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从外语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了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随后,对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展望了未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则强调了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升效果以及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为未来决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中国外语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历史背景、重要性、现状分析、启示、未来发展、必要性、提升效果、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及启示中国外语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国际化发展的快速推进,外语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
外语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启示是关注外语教育改革方向和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外语教育体制过于僵化,教学方式和内容相对滞后;师资队伍质量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外语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建立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外语教学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
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应用,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外语教育的全面发展。
未来,外语教育改革应走向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外语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外语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期。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外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外语教育改革成为当时的一个热门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语教育仍然主要以英语教学为主,随着对外关系的日益密切,其他外语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外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外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外语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十分必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它们对学生的影响。
一、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通常是基于语法和词汇的,这种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并进行写作、阅读、听力、和口语交流。
而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并不意味着学生掌握了实际应用技能。
二、外语教学改革理念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去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
改革后的外语教学编写了更为现代和实用的教材,强调口语、听力、和写作的交流实践。
这种教育理念更注重性感知和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法和词汇技巧,更为主要的是提供形式多变的沟通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实验并在真实情境下演练和体验。
以此方式,使学习的内容更具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语文发展的方向。
三、外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效果尝试引入更多的实践性教学,例如口语交流、实践写作,等等,以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同时更优化学生的学习感受。
此外,外语教学改革也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教材进一步细分和完善。
例如,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课程并定制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进行学习。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能够对学习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外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
学校和老师们需要加强接受现代化外语教学理念和纠正教育传统方式之一下的教学知识,以及进行系统性的引领,引导教育方面下面和学校以外的教育实践,更务实,更高效。
此外,学生们也需要从之前的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实践性的教学之中,并拓宽自己的语言使用场景。
这种做法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为全面拓展未来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总之,外语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了我们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改革的过程是长期而持续不断的,而它能够为今后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选择。
外语教育改革的探讨与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外语教育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传统的外语教育方式已经逐渐滞后,外语教育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
本文将围绕外语教育改革展开探讨,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外语教育现代化。
一、外语教育现状当前,我国的外语教育呈现以下问题:1. 重视语法,忽视实际应用传统的外语教育追求语法完美,但在实际应用中难有真正发挥。
许多学生甚至能够背诵一份完美的语法规则,但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 考试导向,忽视兴趣培养目前我国的外语教育主要依赖考试,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动力也是为了应对考试。
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通常缺乏学习外语的兴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3. 资源分配不均高水平大学和一些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大多数地区的外语教育资源极为匮乏,尤其是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
二、外语教育改革的方向1. 强化实际应用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交流沟通的能力,而不是准确无误地使用语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实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口语和写作练习等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多元化考试方法目前的外语教育依赖的主要是高考和各大英语等级考试,考试也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动力。
然而,这种单一考试形式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因此,在考试形式上,我们应该多样化,允许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考试,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3. 增加教育资源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应更加均衡,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公立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设施和资源,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
三、外语教育改革的难点1. 教师培训与教学改革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教师教育和培训也需跟进更新。
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创新,教育技术和资源的应用能力等问题,教师们需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学会应对和创新。
外语教育的改革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外语教育的改革与挑战日益凸显。
外语教育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围绕外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一、外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古老文明国家,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跨入大国行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了更多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对于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但是,外语教育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机制不完善当前,外语教育在国内大中小学、高等学校等各个教育阶段都有涉及。
但整个体制机制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
外语学科发展不平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短板问题,也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2.教学质量不高在目前的外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思维方式和教学内容跟不上外患的推进,大多数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流于表面化,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实际应用中。
此外,外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3.评估机制不科学外语学科的考试和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很好的考核。
现有的考试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对语言表面现象的了解,而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却没有很好地测试。
二、应对措施针对外语教育中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1.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教学质量要完善外语教育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外语学科课程体系,增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更新教材,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2. 注重加强口语能力培养外语教学必须以口语为核心,抓好口头交流,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早期就能应用英语进行交流。
外语教育改革的思路与实施外语教育是目前教育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要条件。
因此,外语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广泛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外语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实施。
一、外语教育改革的思路外语教育改革的思路包含多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外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能够在与外国人的交流过程中准确、流利、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因此,外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真正地爱上外语。
其次,我们需要重视外语教育的基础。
外语教育的基础是语音、语法和词汇。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培养。
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来掌握语言规则和语感,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知识。
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外语教育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默写和背诵。
这种单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
对此,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如小组讨论、学生报告和互动辩论。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认知提升。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外语教育的评估和反馈。
传统的外语教育评估主要是通过考试来完成。
这种方法存在评估内容单一、结果不准确、容易造成教育焦虑等问题。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如口头表达、写作、听力、阅读和集体讨论等,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我们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反馈,帮助他们获取自我认知和提高学习效果。
二、外语教育改革的实施外语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师资培养和教学设施的完善。
教师是推动外语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为他们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和专业支持。
此外,教学设施的完善也是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学生们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工具和教学技术的支持。
专业外语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专业外语教育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的专业外语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和评估制度完善三个方面探讨专业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教材创新是专业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教材是专业外语教育的基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目前,一些传统的教材过于教条,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不能满足学生对真实语言环境的需求。
因此,创新与完善教材是专业外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职场需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跨国合作的增加,学生需要掌握特定行业的专业术语和技能。
因此,教材应该针对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其次,教材形式需要多样化。
传统的教材主要以纸质教材为主,这种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因此,应推广并积极运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新兴教学工具,提供更多元化、灵活且交互性强的学习材料。
二、教学方法改进是专业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存在单一、呆板的问题。
因此,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专业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其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引入项目化学习和任务驱动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指将学习内容结合实际问题和项目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学习是指通过设定具体任务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和探究。
三、评估制度完善是专业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保障评估制度是专业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保障,对于评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外语教育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外语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当前,外语教育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课程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入。
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改革和创新中提高外语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外语课程、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外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针对当前语言难度较大,学习者难以坚持学习、应付考试而不是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调整。
在外语课程中渗透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特点,将语言与文化、历史和传统相结合,深化与强化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外语教学内容。
同时,增加交流实践环节,举办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和亲属的互访、短期交流项目等活动,帮助学生与外国文化接轨并实现交流。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于前几十年的教育,教师普遍采用“讲、评、痛、苦、逼”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外语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更需要了解外语教学的现代理论和体系以及教学技巧。
现代外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支持者,采用更多元化、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语言学习中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外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关注他们的情感和精神生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全面的升级。
零距离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更好地获取外语知识。
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在线交流等方式,可以实现专门课程的灵活设置和定制化笔记、作业的全程记录,学生也能够通过现代技术持续地获取和学习语言知识,同时也帮助他们构建更好的学习规划。
此外,采用互动性强的交流方式,从而创造出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加强对外语教学科研支持,及时发现现代化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进行应对。
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外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在中国,外语教育一直是一项关注度较高的教育项目,其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外语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以满足新的时代需求。
一、课程设置需多元化当前,大多数学校依然是以英语为主要外语教学语言,而其它语言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较为有限。
然而,如果要满足越来越多的职业需求,我们必须要将课程设置多元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他外语学习。
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去法国留学、去日本工作等,那么对法语、日语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增加各种外语的教学资源和机会,以适应职场需求。
二、打破外语应试教育的壁垒目前的外语教育主要面向考试,而不是真正的语言应用。
这种做法并不能促进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和了解,造成了对外语的恐惧和抵触。
因此,应该打破外语应试教育的壁垒,改为以意义为中心,以实用性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外语的语感培养外语的语感是指学生对外语的认知、理解、表达及运用的感知性把握能力。
通过对外语的大量听、说、读、写、唱等练习,能够培养出到纯正语音、准确语法和理性思维等基本语言素质。
因此,外语教育需要注重外语语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洞察力,让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中自如互动。
四、加强对中小学老师培训工作在全国教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开展中小学老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水平,需要注重对中小学外语老师的培训和提高。
可以通过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职业培训以及开发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等方式来帮助中小学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总之,外语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在多样化职业需求中的应用外语的能力。
同时,外语教育应该逐步走向“品性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语言文化涵养。
中学外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语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个时代对于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中学外语教育也面临着变革与创新的迫切需求。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传统的中学外语教育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机械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实际运用外语的机会,使得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逐渐减弱。
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考试成绩,过多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只关注于应试技巧和分数,而忽略了对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交际教学的兴起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交际教学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
交际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交际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真实对话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学习到更多实际运用外语的技巧和策略。
交际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项目化学习的推广除了交际教学,项目化学习也成为了中学外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创新。
项目化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给学生开展各种实际项目,让他们在项目中运用外语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项目化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项目,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学外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创新。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学生可以自由获取到海量的外语学习资源,拥有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渠道。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辅助教学,例如录制和播放听力材料,进行在线语音交流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自主,同时也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工具。
五、实践环境的创设学习外语需要有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来进行实践。
第1篇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外语教育改革,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这场改革,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一、改革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外语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重语法、轻听说;重笔试、轻口语;重知识、轻能力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了新一轮外语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改革内容1. 调整课程设置:改革后的外语课程更加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减少语法知识的学习。
同时,增加了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外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2. 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如: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优化评价体系:改革后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听说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4. 强化师资培训: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师德修养。
为此,我国教育部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改革心得体会1. 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 评价体系的完善:改革后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差异,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4. 师资力量的提升: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语言交流在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要。
外语教育作为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不仅仅关乎着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更是对于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因素。
一、外语教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外语教育经历了从门槛式和精英式发展到大众化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
教材和教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语言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1.教育体制改革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非常显著的。
大力调整教育体制,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我们的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了大型教育学习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使外语教育逐渐走向了普及化。
2.教材的改进教材是语言教育的重要载体。
曾经的教材注重知识的灌输,检测学生对于语法和单词的掌握,重视填空、选择、翻译等语法题目的训练。
现在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教材内容也更加贴近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往的外语教育中,老师扮演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现在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努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认真思考,多角度地处理问题。
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注重在启发和帮助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意义上进行教育,使学生更加有效地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
二、外语教学的改革1.语音教学改革语音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中,语音常被忽视,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语音课,课堂上的语音教学是教师单方面的口语训练。
现在,随着语音课堂的越来越广泛,语音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外语教育也成为了改革的重点之一。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教育政策。
首先,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是基于当今社会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语能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基本素养之一。
因此,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了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传统的外语教育中,往往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语言背后文化的理解。
而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要了解外国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再者,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还提出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还强调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
因此,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大对外语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总的来说,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我国外语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
它不仅是对传统外语教育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未来社会需求的一种回应。
相信在新课标外语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我国的外语教育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外国语教育与教学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外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外语教育与教学改革成为了时代的热点,学界和教育界对其进行不断研究和探讨,以适应多元化的需求和发展。
本文将从外语教育的背景、目标、教材、教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外语教育与教学改革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外语教育的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外语水平成为了升迁、求职和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同时,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开展交流越来越普遍,对于外语掌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英语为例,其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不仅在科技、文化、商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成为国际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因此,强化外语教育和提高外语水平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需要。
二、外语教育的目标外语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重点是口语交流和阅读能力。
文化素养包含了对外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传统习俗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
这一方面的培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他们在跨国沟通中的有效性。
三、外语教育的教材外语教育的教材应该满足学生能力和学习目标的要求。
一方面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程度和年龄,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学习的目标需求来选择教材。
教材的设计应该符合新时代内涵和多元文化的背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优质的教材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并注重语用规范与文化背景的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实现目标。
四、外语教育的教法外语教育的教法应该与教材相匹配,使之更加符合教育目标。
优质的外语教学需要体现灵活多变和富有启发性,从而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对语言学知识体系进行挖掘,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学习工具,如互动课堂、教学游戏等方式,营造出宽松、灵活、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同时,启发式教学和针对性教学法都是比较有效的外语教学法,可以触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外语教育改革方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语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等。
因此,有必要对外语教育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养。
一、加强外语教学质量为了确保外语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更新教材和教学方法。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
二、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交流性。
为此,应引入更多的游戏和互动的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外语学习兴趣不高是当前外语教育中的一大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开设外语俱乐部、组织外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动力。
四、加强听力训练在外语学习中,听力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学校应加强对听力训练的重视。
可以通过听力教学软件、听力理解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五、扩大词汇量词汇是外语学习中的基础,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外语教育改革方案中应加大对学生词汇量的培养。
可以通过背单词、读外语短文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外语学习中,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最需要提高的一个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
可以通过组织英语角、开设口语对话课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增加写作训练写作是外语学习中也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训练的指导。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范文、批改学生作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八、推广多元化的外语学习模式目前我国的外语学习模式以英语为主,忽视了其他语种的学习。
为了推广多元化的外语学习模式,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
论我国外语教育制度之改革
【摘要】:针对我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的不足,本文以从较法分析的视角入手,考察了美国、欧洲国家、日本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经验,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外语教育改革有所借鉴。
【关键词】:外语教育制度;国外经验; 改革建议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国外外语教育制度改革之发展趋势
(一)美国
美国以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自居,一直对外语教育不够重视,致使其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很低,掌握外语只是美国少数精英们的特权。
1994年,美国教育部在《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案》中开始将外语列为核心课程,这说明美国政府已认识到了外语教育不仅对第三世界国家重要,对位居世界第一经济军事大国的美国来说也同样重要。
此后,在1996年,美国教育部出台了一部国家级课程标准《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1999年又发表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
从此,美国外语教育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美国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其基本内容如下:1.语言交流2.文化沟通.相关知识4.比较能力5.社团活动【1】
美国外语教师理事会,拉斐特(fayette)称《外语学习标准》为”改革的催化剂”(acatalystforreform)。
《标准》的出台不仅推动了美国外语教育的改革,而且还具有以下的积极意义:
1. 倡导学生从小学外语,有效地推进了美国的外语教育
2. 把外语作为核心课程,使外语教育的地位得到了加强。
3. 意味着美国政府将采取开放的态度对待他国的成功经验
(二)欧洲国家
为了使其外语教育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欧洲不少国家也在加紧改革。
欧洲语言教学改革推动了欧洲各国外语教育的发展。
90年代末期的《欧洲语言教学评估共同纲领》在欧洲各国掀起了外语教育改革的高潮。
【2】纲领强调外语教学的质和量,强调语言多样化,鼓励使用或教授多种语言,要求每个公民除自己的母语外,还要掌握两种欧洲语言。
欧洲语言政策委员会为适应欧洲一体化进程而制定的《欧洲共同课程指南框架》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
【3】与此同时,
欧委会还出台了一系列现代外语改革框架,如《现代外语:学习、教学、评价-欧洲共同课程指南框架》等。
该改革政策框架提出了外语教学的共同目标,也为各国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评价标准提供了可参照系数,并影响了大纲设计、考试、教材、教师培训。
(三)日本
20世纪末期,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日本清楚地意识到外语教育落后、英语运用能力差将会带来的后果。
【4】因此,日本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确立为”紧急课题”,由主管大臣出面,由上而下,官、产、学结合,开始了从体制、课程、师资等多方面入手的外语教育改革。
总之,国外外语教学发展趋势表明了各国外语教育体制、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体现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等现实需要为目的的原则,突出了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外语教育多学科渗透性的重视。
二、因循守旧,不敷需要--我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之反思检讨
关于我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的不足,学界多有阐述,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耗费大量教育资源但收效轻微
据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统计,75%左右的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外语学习上了【5】但效果不佳。
1996年6月,李岚清副总理在一次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曾尖锐指出:”我们的普通外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学到大学二年级,花那么长的时间,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出来,既不能看,又不能听,也不能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
2. 不利于外语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
学会一门外语,应该学会用外语来听、说、读、写,而不是通过死记单词、琢磨语法、研究考试技巧来对付考试。
但是,在中学,由于受高考的影响,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训练考试,研究题型,琢磨考试技巧。
进人大学后,没有了高考压力,本应该是接受素质教育,强调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也应该尽快补上因高考而耽误的外语听说技能。
可是接踵而至的四六级考试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使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开始,再次陷入”听讲-死记-应考”的怪圈,大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外语教学也被迫再次循着”单词-语法-考试技巧”的老路走,进一步陷入应试教育深渊。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外语教育制度改革之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国外外语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对我国
现在正在进行的外语教育制度改革有以下借鉴意义:
(一) 科学认识外语学习的目的,强调外语的实用性功能
目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考试驱动型”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工具性动机制约了外语学习的持久性,使不少外语学习者在通过考试后原有的刺激失去作用,动机随之消失。
加之”知识本位”的教学和测试目的,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天职、学生以学习知识为己任,进而导致”聋哑英语”等现象。
忽视外语学习的使用价值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性目的是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根源。
研究表明,”当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外语语言本身时,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常常缺乏学习动机”,而”当人们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有意义的、重要的社会情景中进行交际时,这时的语言学习是最有成效的。
”【6】因此,培养语言的迁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外语教学的目的,而不是对语言知识的机械占有。
(二)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我国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往中的障碍常为”文化错误”,而且其社会文化能力往往滞后于语言能力,难以适应跨文化交往需要。
面对”全球村”的发展,外语教育的目标也必须进行调整,体现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扭转语言教学与文化脱节的现象。
Kramsch指出,文化并非听、说、读、写技能之外、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文化始终存在于语言背后,即使是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其交际能力和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会因为忽视文化因素而受到挑战和制约。
因此,外语教学应与文化导入齐头并进,应在强调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良好、真实的外语交际环境,提供大量较为逼真、现实的语言材料,使学习者在耳濡目染之中习得外国文化。
(三)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是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经验之一。
它使外语学习者更充分自由地接触到所学的语言, 使外语学习更具交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现代科学技术主要包括教学软件开发、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教育网络的构建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陆效用. 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J]. 外语界,2002(2):22-27.
[2] 彭伟强.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的经验及其借鉴[J]. 比较教育研究, 2002,4.
[3] 张文友. 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 外语界,2001,(5).
[4] 吕良环.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J]. 全球教育展
望,2001(8).
[5] Kramsch,C.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彭伟强.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的经验及其借鉴,比较教育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