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事业单位: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题
- 格式:docx
- 大小:14.04 KB
- 文档页数:2
是不是做逻辑题就纠结?是否看到真假话问题就头晕?其实逻辑是有法可寻、有章可依的,尤其是真假话的问题。
下面中公教育行测频道教您一招——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一、基本步骤首先,矛盾法解决真假话的基本步骤如下:①简化题干结构。
题干中会存在一些对解题并没有实际价值的文字,将其去掉可以加快大脑处理文字的速度,从而加快解题的时间。
②找到互为矛盾的两句话。
因为互为矛盾的两句话具有永远一真一假的意义,我们也就至少确定了一部分真假话的情况。
③结合题干其他信息,确定真假话的情况。
也就是把能够直接判断出真假的话找出来。
④对应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务必要养成边做题目、边排除选项的习惯,毕竟考试只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能够节约出来的时间越多越好。
二、例题详解与分析【例1】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
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
乙说:是丁拿的白球。
丙说:是乙拿的白球。
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A.甲B.乙C.丙D.丁【中公解析】答案A。
①简化结构:甲:非甲乙:丁丙:乙丁:非丁②找矛盾:明显可见,乙的话与丁的话互为矛盾,即一真一假,③确定真假话情况,已知四人只有一真,真话必然在乙、丁之间,那么余下的甲、丙必然为假话,甲为假话,可知其矛盾为真,也就是甲拿了白球,④答案选择A。
【例2】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
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钱说:周不去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
A. 赵B. 钱C. 周D. 李【中公解析】答案C。
①简化结构:赵:赵或孙钱:非周孙:非李—>钱李:非李且非钱周:非孙且非赵②找矛盾,发现赵的话和周的话矛盾,孙的话和李的话矛盾,即两真两假,③题干中有两真,即三假,那么除了赵、周、孙、李的两真两假,钱必为假,即可知周被选中,④故答案选择C。
用“矛盾法”揭开“真假话”的面纱在行测判断推理部分,题干会经常出现说真假话的问题,比如4人中只有1人说假话等。
这种真假话的问题是典型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种题目如果按照个人理解去做,会很容易陷入真、假不定的思维迷宫中。
但是若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则事半功倍。
下面就介绍一种解决真假话问题的常用方法——矛盾法。
1.何为矛盾法利用题干语句中互为矛盾命题的两句话作为突破口,确定语句真假。
2.解题步骤(1)找:在所给语句中找到矛盾命题。
比如第一句话是“所有是”,第三句话是“有些非”,先找到这两句话。
(2)绕:结合矛盾的特征,必有一真一假以及题干中真假话的个数,确定除矛盾双方外剩余话的真假。
比如题干共有4句话,4句话中只有1句真话,又1、3互为矛盾,所以真话必定出现在1或3中,所以剩余的2、4句为假。
(3)回:根据前一步得到的信息确定剩余话的真假。
例1:四位同学在讨论老师的年龄。
小红说:老师不超过30岁;小白说:老师不超过35岁;小黑说:老师在40岁以下;小青说:老师在35岁以上。
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人说对了,这位同学是:A. 小红B. 小白C. 小黑D. 小青中公解析:根据问法“4位同学只有1人说对”可确定是真假话问题。
按照步骤,1找:小红和小青的话为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2绕:只有一句真话,所以小白和小黑都为假话,所以老师超过40岁;3回:因老师超过40岁,所以小红为假话,小青为真话,故答案为D。
所以真假话的题目按照上述三种方法有条理地去解答,是可以较快地做出来的,下面再通过一道题目练习巩固一下。
例2:在决定孩子上什么课外班的问题上,四位老人发生争执。
姥姥说:“学习钢琴比较好。
”姥爷说:“如果学习视唱练耳,那么也应该学习钢琴。
”奶奶说:“不应该学习钢琴,应该学习视唱练耳。
”爷爷说:“不应该学习视唱练耳。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出:A.不学钢琴,学习视唱练耳B.既不学钢琴,也不学视唱练耳C.学习钢琴,不学视唱练耳D.既学钢琴,又学视唱练耳中公解析:通过问法“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可以确定是真假话问题,按照3步解题。
江苏事业单位:利用矛盾关系巧解真假话问题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今天特意为大家带来的备考内容是《利用矛盾关系巧解真假话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
在事业单位统考中,真假话问题是常见的一类题型,也是最有逻辑特点的题目。
解决真假话问题有很强的技巧性。
今天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就为大家介绍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纳了税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丁:有的个体户纳税了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B.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D.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E.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确可以使用比较朴素的假设法来解决:假设甲为真,则其他为假,进行推理,如果发现矛盾条件则假设不成立,再假设乙,以此类推。
实际上在考试时间比较紧张的大环境下,假设法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令解题复杂化。
所以我们应该探求更有效的解题方式。
因为题目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若干个人说了若干句话,并且其中真话和假话的数量确定,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命题的矛盾关系作为突破口来解决该类问题。
矛盾关系在逻辑上是: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并且A、B永不相交。
如图所示:从这个图里可以发现当A成立时,B一定不成立;当B成立时,A一定不成立;当A不成立时,B一定成立;当B不成立时,A一定成立。
这就是矛盾的特性:矛盾双方必然一真一假。
每一个命题都存在且存在唯一的矛盾命题。
常见的命题间的矛盾“所有是”——“有些非”“所有非”——“有些是”“某个是”——“某个非”“P且q”——“非p或非q”“P或q”——“非p且非q”“p→q”——“p且非q”利用矛盾的特性:“矛盾双方一定一真一假”可以帮助我们去定位题目中提到的一句真话或假话的位置,再绕开有矛盾关系的两句话看剩下的另外两句,再利用矛盾关系推理。
【最新】201X江苏公务员考试之反对法解决真假话问题-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X江苏公务员考试之反对法解决真假话问题真假话问题是江苏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部分的常考考点,大家都知道大多数题目都可以用矛盾法解决,但是有些题目题干当中是不含有矛盾的,这个时候很多考生就有些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有些考生把本来不是矛盾关系的两句话强拉在一起,想当然的按照矛盾去解题,结果当然是不正确了。
其实,真假话问题除了用矛盾法解决,还可以用另外一种重要的关系,反对关系去解题。
而且,考察反对关系的题目更有标志性,思路更明确,只要掌握了关键点,更容易快速的做出来得分。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的201X江苏公务员考试之反对法解决真假话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先一起简单了解一下反对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反对关系是命题对当关系中的一种,分为上反对和下反对。
上反对关系是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除了AB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且A, B是不相交的,此时AB为上反对关系。
举个例子,班里的考生参加考试,考完之后及不及格的情况只有都及格,都不及格,有人及格有人不及格三种。
甲说所有人都及格,乙说所有人都不及格,除了这两个人说的话,还有有人及格有人不及格这种情况,而且甲乙说的情况不相交,因此符合上反对关系。
无论最后班里考完之后符合那种,甲乙的判断都会有错的,如果是有及格有不及格这种情况,两个人的判断都错。
因此上反对性质为必有一假。
下反对是对于同一事物描述,只分为AB两种情况,而且AB有交集。
还是刚才的例子,假如甲的判断是有人及格,乙的判断是有人不及格,那么这两个人的判断就有交集,而且涵盖了所有情况。
无论班里最后发生什么结果,甲乙一定会有人说的对。
所以下反对性质必有一真。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道题目:1.英国驻深圳某银行共126名职员国籍情况的信息如下:(1)所有职员都是英国国籍。
2016江苏事业单位笔试真题:申论答题技巧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申论热点,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申论考试。
2016江苏事业单位为大家提供2016事业单位申论热点、申论答题技巧、2016申论写作技巧等复习资料。
一、巧解申论概括题在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主要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全面、有条理地把材料的内容要点予以梳理并书写出来。
要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就必须了解归纳概括的特点及要求,下面,小编详细给大家讲解巧解申论概括题,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概括题常考题型概括归纳要求概括的对象是对给定资料的内容含义,其中包含的观点、反映的问题等,其实质就是对申论考试中社会问题四要素的考查,社会问题四要素为:表现、原因、影响以及对策。
根据概括归纳考查对象侧重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概括题分为:1.单一式概括题:就是对社会问题四要素中单一要素的考查,也就是说要求重点概括社会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以及对策等中的某一要素。
更多申论答题技巧请点击江苏事业单位招聘网2.综合式概括题:要求概括社会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等中的多个要素,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要求概括两个要素;第二种情况是概括的内容需包含四要素中的全部要素,其实质是综合式概括题,做这类题型时,需要概括出这一社会现象的表现、原因、影响以及对策,也就是这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只要材料中涉及到的,我们必须概括全面。
>>>历年江苏事业单位真题请查看:历年江苏省各地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汇总<<<第二,概括题常见解题方法在概括题的解题过程中,要做到有条理,学会对关键词分类整合、即同类合并,异类罗列,分条分点。
常见的分条分点的方法有:1.按材料主题分,一般是一个或几个材料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与其他材料有别,共同构成材料总主题,组织答案时,按不同材料反映的不同主题并列即可。
我们要优先考虑材料本身的主题结构。
2.按不同要素分,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社会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的结构组织答题。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何谓“真假话问题”?这类题型的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人说一些话,再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有几句话是假的,要求做出推断。
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反对法以及假设法。
作为考公一族无法绕开的一项重要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让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头疼、在考场上手忙脚乱、在查分后心塞。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外乎考生准备不充分。
可能有考生不同意了:“我都考了N年,上过考场M次了。
书看破千页,题做过万道,这样还能叫准备不充分么?”其实,他们确实还是准备不充分!因为这些考生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不及时总结方法;所以同样的题型,改头换面一番后又不知所措了。
何谓“真假话问题”?这种题型的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人说一些话,再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有几句话是假的,要求做出推断。
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反对法和假设法。
矛盾法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的具体步骤:发现矛盾;跳出矛盾,结合题干有几真或几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得出结论。
例1、某省举行“文明城市”评比。
4位评委对大家普遍看好的A、B、C3城市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预测。
评委甲说:“要么A市能获得,要么C市能获得。
”“如果A市与C市能获得,则B市也能获得。
”评委乙说:评委丙说:“只有当B市不能获得或者C市能获得时,A市才不能获得。
”评委丁说:“我看B市能获得的可能性为零,而A市与C市一定能获得。
”评比结束后发现,4位评委中只有一人预测成立。
据此,可以推出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是:A.A市B.B市C.C市D.A、B、C3市【解析】发现矛盾――乙(A且C→B)与丁(A且C 且非B)互为矛盾命题,两者必然一真一假。
跳出矛盾,结合题干有几真或几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题干告知只有一句为真;则甲和丙的话都为假,丙(非A→非B或C)为假话,则其矛盾“非A且B且非C”为真。
得出结论――即B市获得,A和C市都不能获得,故选B。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技巧:事业单位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解题技巧分析【导读】在事业单位备考到来之季,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事业单位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解题技巧分析》,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在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的逻辑判断部分,朴素逻辑是一种常考题型,朴素逻辑主要测查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自身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其中的真假话问题又是该题型中的一个高频考点,其解题方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那针对这类问题,我们该如何快速解决呢?在此,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为广大考生详细讲解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思维是解决逻辑判断中很多问题的一种基本思维。
一般而言,在朴素逻辑的题目中,我们首先想到的第一个解题方法都是是代入排除法,因为这是最简单便捷的一种解题方法。
所谓代入排除法,即将条件代入选项或者将选项代入条件从而排除选项的方法,来确定真假。
【例题】某公司举行假面舞会。
张先生与张女士头戴不同颜色的面具相遇。
“我是一位先生。
”戴红色面具的那位说。
“我是一位女士。
”戴黄色面具的那位说。
说完后,两人都笑了。
因为他们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
据此,可以推断出下列哪项判断为真?A.张先生说真话,他戴红色面具B.张先生说假话,他戴黄色面具C.张女士说真话,她戴红色面具D.张女士说假话,她戴黄色面具【答案】B。
解析:采用代入法。
假设A项为真,那么张女士说的也是真话,这与题干中“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相悖,故排除A。
假设B项为真,张先生说假话,那么张女士说的也是假话,这与“至少有一个人在说谎”相符。
假设C项为真,张女士说真话,那么她应该戴黄色面具,所以,选项本身就是错的。
假设D项为真,张女士说假话,她应该戴红色面具,所以,选项本身也是错误的。
故本题选B。
二.假设法假设法(又称为归谬法)是一种论证方式,它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事业单位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题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2016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在我们做行测逻辑判断的时候,真假话的题目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类题型。
这种类型的题目技巧性比较明显,如果能够有技巧的解题,就能够快速得到正确答案。
反之,如果死板地进行假设,不仅做得慢,往往还很难得出结果。
对于真假话的题目,我们主要通过矛盾的特点来解题,即矛盾的两个命题之间必为一真一假。
做题的时候遵循三个步骤:找到题干的矛盾——绕开矛盾看剩余的句子——回到矛盾判断真假。
例1.甲、乙、丙、丁四个小孩在院子里踢球,突然球飞向玻璃窗,玻璃碎了。
房屋主人出来问四个小孩是谁踢碎的。
甲说:“是丁干的。
”乙说:“不是我干的。
”丙说:“是甲于的。
”丁说:“甲是在诬陷。
”已知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
那么踢碎玻璃的是( )。
A.甲B.乙C.丙D.丁【答案】A。
这道题目看似条件比较多,但是根据问题中的“只有一个人说假话”的问法,可以判断其为真假话的题型。
因此,第一步,我们要找到四个小孩儿话语中的矛盾关系,其中丁的话“甲是在诬陷”意思即为“不是丁干的”,和甲的话形成矛盾关系,两句话之间为一真一假。
第二步,因为四句话中只有一句假话,假话在甲和丁之间,因此绕开两人看剩下的乙和丙,两句话均为真话。
因此,这件事是甲干的。
例2. 甲、乙、丙、丁、戊5人打猎,一起射中了一只鹰。
甲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丙射中的。
”乙说:“不是戊射中的。
”丙说:“如果不是丁射中的,那么一定是乙射中的。
”丁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乙射中的。
”戊说:“既不是丙射中的,也不是甲射中的。
”如果上面5人的话中只有两人的话是真的,则可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射中此鹰B.乙射中此鹰C.丁射中此鹰D.戊射中此鹰【答案】D。
带你梳理真假话问题一、矛盾法做真假话如果题干中的几句话间,有互为矛盾关系的,那么必然为一真一假,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一找二绕三回”的思路来解题。
例1:一件盗窃案件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么说的:甲:是乙作的案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丙:丁是案犯丁:不是我作的案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谎言。
如果以上为真,则: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丙B.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乙C.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乙和丁D.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乙【答案】C。
解析:先找矛盾,丁是和丁不是构成矛盾,即丙和丁两句话一真一假;再二绕,既然只有一假,剩下的甲和乙一定为真,即乙和丁共同作案;三回,既然丁作案,那丁说假话。
故本题选C。
二、反对关系做真假话事业单位考试中,偶尔会出现几句话中有真有假,但是并不存在矛盾关系的,那此时,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是否会是考察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呢,我们知道上反对关系必有一假,也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亦可同时为真,根据这些特性,我们就可以来解题啦。
例2:三年二班的30位同学准备进行秋季旅游,其中,小明说:我们班不是所有人都去旅游的。
小李说:反正我知道有人一定会去。
小梅说:红红就是不去的。
三个人中,只有一句为真话,以下哪项可以推出:A. 有些人不去旅游B. 红红不去旅游C. 小李去旅游D. 所有人都不去旅游【答案】C。
解析:小明的“有些非”和小李的“有些是”构成下反对关系,可知,两人中必有一真,小梅的话即为假话,即红红去旅游。
由红红去的“某个是”为真,可推出“有些是”为真,所以小明的“有些非”为假,其矛盾“所有是”为真。
所以A、B、D都不能推出。
C为真。
故本题选C。
三、假设法做真假话事业单位考试中,我们也会遇见那种几不存在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也找不着,但是题干给定条件又是有真有假甚至半真半假的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假设思维帮助我们解题啦。
例3:一起诈骗案经过侦查将目标锁定在赵、李二人身上,他两可能是目击者,可能是诈骗犯。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真谎话问题是行测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常常出此刻逻辑判断题中,一样,真谎话问题也有自己的解题方式,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真谎话问题解题方式提供答题指导。
一、矛盾假设综合法(一)题型特征1:在题干中有多个直言命题,并以对话等形式出现,题干规定几个直言命题中两真两假。
2:题干中只存在一对互为矛盾关系的命题。
(二)解题方式1:分析题干,找出矛盾关系的命题。
2:找到矛盾关系肯定两个命题为一真一假后,剩下的两个命题必然也为一真一假,用假设法进而选出答案。
(三)精选例题【例题1】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完毕以后四人对结果进展预测如下:甲说:咱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我不能进公司;丙说: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丁说: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
结果说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解析】B。
题干中,甲与丁互为矛盾,因此一真一假,按照条件,四句话两真两假,因此乙与丙一真一假。
乙与丙既非矛盾关系,又非反对关系,此时,需用假设法继续做,假设丙说的是实话,那么推知乙一定为真,与条件一真一假矛盾,因此,假设错误,正确情况为丙为谎话,乙为实话,由此可知,甲为谎话,丁为实话,故说实话的是乙和丁。
二、假设法(一)题型特征1:题干给出几句对话或几句描述,并给出相应的真假状况,要求按照题干对话进展推理。
2:题干中不存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二)解题方式方式要点: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如某命题成立或不成立,如a与b大小:有大于、小于、等于三种情况)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如命题成立,如a>b),并以此为条件进展推理,假设最终推出结论与条件不符,那么此种假设错误,从头假设进展推理。
反之,该次假设即为正确情况。
(三)精选例题【例题2】甲说:“乙扯谎〞;乙说:“丙扯谎〞;丙说:“甲和乙都扯谎〞。
请肯定下面哪个选项是真的?【解析】C。
此题条件中既无矛盾关系,又无反对关系,此时首先考虑的是假设法。
2016江苏事业单位考试:朴素逻辑之“有两种人”的真假话问题解题技巧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朴素逻辑一直是行测考试当中让很多考生头疼的一部分内容,特别是其中的真假话问题,由于不能利用矛盾关系等特殊的解题技巧,主要依赖考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直接进行推理,很多考生经常被一会真一会假的条件绕得晕头转向。
而在这其中,有一种特殊的真假话问题尤其容易做错,就是题目会告诉你有两种人,一种人只说真话,一种人只说假话,现在不能确定某个人的身份,要求根据题目中的人物所说的话推出每个人的身份。
这类题目在解决时通常都是运用假设法,但是假设后的推理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很多考生会选择放弃这类题目。
但是,如果能够注意到这种题目的特殊性,在某些题目中,反而可以快速秒杀得到正确选项。
按照这类题目的条件,“好人”是只说真话的,“坏人”是只说假话的。
那么,如果我们直接去问某个人是哪一种人,“好人”当然会诚实地回答自己是“好人”,而“坏人”则会说谎,也就是他的回答也是自己是“好人”。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坏人”的,所有人都会说自己是“好人”。
这时候,如果题目中出现某个人说“XX 说自己是‘坏人’”,那这句话就必然为假了,因为不会出现一个人承认自己是“坏人”;同样,如果出现某个人说“XX说自己是‘好人’”,那这句话就必然为真。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了。
例题1:某地住着甲、乙两个部落,甲部落总是讲真话,乙部落总是讲假话。
一天,一个旅行者来到这里,碰到一个土著人A。
旅行者就问他:“你是哪一个部落的人?”A回答说:“我是甲部落的人。
”这时又过来一个土著人B,旅行者就请A去问B属于哪一个部落。
A 问过B后,回来对旅行者说:“他说他是甲部落的人。
”根据这种情况,对A、B所属的部落,旅行者所作出的正确的判断是下列的哪一项?A.A是甲部落的人,B是乙部落的人。
2016国考行测备考:巧用矛盾速解题在判断推理的题目中有这样一种类型题,题干中会出现几个人说的话,并且问题中会出现几真几假,让考生判断那一个人说的话是正确的或者那个选项可以确定为真,这类题目被称作真假推理。
真假推理的题目考生在初做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甚至无从下手,但是如果通过找关系,看其余的方式来解答就显得十分容易。
所谓找关系就是看其中几句话中是否存在逻辑关系,在根据逻辑关系的特性判断其余几句话的真假,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而解答这种题目常用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所谓矛盾关系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比如生与死,男与女,其特性就是一真一假,也就是如果A、B是矛盾关系,那么A为真,B就一定为假。
常见的矛盾有(1)A与A,即A是与A 不是这组矛盾是矛盾关系的本质,考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不做过多解释。
(2)所有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即所有都与有的不比如:班里所有同学都是女生,如果想要反驳我这句话,显然如果班里出现了一个不是女生就可以,此外,如果班里出现了几个不是女生同样可以,如果班里都不是女生同样可以反驳。
在逻辑中 1 有的全部,那么以上这几种情况就可以用有的来代替。
因此能够反驳班里所有同学都是女生就可以用班里有的同学不是女生来表示,也因此二者构成矛盾关系。
(3)所有S不是P,与有的S是P,即所有不与有的是比如,办理所有同学都不是女生,同样要反驳着句话,就可以通过有的的范围,即 1 有的全部,用有的同学是女生来反驳,因此二者也存在矛盾关系。
找到矛盾关系就可以通过其他信息的真假情况快速的解题了。
【例】甲、乙、丙和丁四个人去商店,每人买了一台计算机,并对计算机的质量作了如下的预测:甲:我看,我们四人买的都是合格产品。
乙:靠不住。
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很多,我看我们买的计算机肯定有不合格产品。
丙:丁买的肯定合格。
丁:要是我买的合格,那么你们买的不会有不合格的了。
他们找人对计算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四人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是错误的。
行测判断推理:速解矛盾命题真假话问题一、矛盾命题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技巧矛盾命题的真假话问题在考试当中出现频率十分高,而且这种题型在考试当中是我们必须拿分的,那么这种题目到底如何能快速准确找到答案呢?解题技巧:首先找到题干几句话当中互为矛盾命题的两句话,因为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所以唯一的真话或假话在这两句之中,其次在看除了这两句之外的其他几句话,若问题是只有一假,则其他几句话均为真话;若问题是只有一真,则其他几句话均为假话,我们只要写出他们的矛盾便是准确信息了。
最后再将得到的有效信息带入互为矛盾的两句话当中便能确定这两句的真假。
这种解题方法我们总结为:一找二绕三返回。
例:甲乙丙丁四个小孩在院子里踢球,突然球飞向玻璃窗,玻璃碎了。
房屋主人出来问四个小孩是谁踢的:甲:是丁干的乙:不是我干的丙:是甲干的丁:不是我干的已知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以下哪项为真的:A.是甲干的,说假话的是甲B.是甲干的,说假话的是乙C.是丙干的,说假话的是甲D.是丁干的,说假话的是丙【解析】A。
题干给出四句话,观察不难发现甲和丁的话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之后看乙和丙的话均为真话,所以可知“不是乙干的”和“是甲干的”,再将“是甲干的”带入甲的话发现甲的话为假话。
所以选A。
二、应用环境其实真假话问题是一大类题型,矛盾命题的真假话问题只是其中一种类型,那我们怎么能准确判断题目属于哪种类型并找准解题方法呢?那就是当题目出现以下特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是矛盾命题之真假话问题了:1、当题干为几个人对话的形式或者直接用1234列出几句话,而且这几句话中有“所有”、“有些”“如果”、“且”、“或”等表示直言或者复言命题的标志词。
2、最后问题是题干中只有一句为真(假)话。
例:某校食堂发生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故,关于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四种说法:甲: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乙:如果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那么食堂管理方面一定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丙:事故确实是由食物过期引起,但食堂管理方面并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丁:事故不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但食堂管理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如果上述四种说法中只有一种是真的,由此可以推出A.乙为真,且食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B.乙为真,但食堂没有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C.甲为真D.丙为真【解析】B。
2016年国考行测——“矛盾关系”的妙处华图教育海南分校陈永俊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最让考生们头疼的估计要算“逻辑判断”这个模块了,题目冗长,文字信息较多,除了需要大量的时间阅读外,还要会分辨这个模块的各种题型,但是作为国考中必考的一个模块,这又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国、联考中,每年稳定考查10道逻辑判断题,掌握好该类题型的考点可以帮助各位考理清思路,建立优势。
在逻辑判断中,有一类题目非常有趣,就如同我们小时候玩的真话假话大冒险一样,要求我们判断题目中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这就是“真假推理”。
在国、联考和其他省份的考试中,“真假推理”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尽管非常有趣,但是有时候会被题目中的真真假假所绕晕了,究竟这种类型的题目应该如何去解决呢,实际上技巧性是相当的强的,在这里,海南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结合多年来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的研究,以“矛盾关系”为例,带领大家来一起学习“真假推理”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征】存在若干论断,提问方式是“以上论断只有1个是假的/真的,则以下哪项为真”。
【解题方法】首先找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包容关系),其次看其余确定真假的论断。
所谓“矛盾关系”,既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比如“男和女”、“生和死”,这些都是矛盾关系,特性是“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解题一方面是要理清真假推理的解题思路,另一方面是要懂得如何在题干的若干论断中找到矛盾关系,而在考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我们一一来看看。
考点一:“某个是”和“某个不是”为一组矛盾关系。
【例1】(2014天津-94)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工作,有人趁别人不在意拿走一件物品藏匿起来。
领导发现后问是谁干的,甲说:“是乙干的”;乙说:“不是我干的”;丙说:“不是我干的”;丁没表态。
现知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拿走物品藏匿起来的人是:A、乙B、丁C、丙D、甲解析:C;首先找关系,发现甲和乙两人说的话就是“某个是”和“某个不是”的矛盾关系,两句话中一定有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而题干中说三个人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所以真话的范围就一定在甲和乙中间,所以接下来就是看其余确定真假的论断,可以判定丙说的就一定是假话,因此得出是丙干的,选C项。
事业单位直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解题思路事业单位的行测考试相对比较简单,在逻辑判断部分,直言命题是比较容易考到的一个知识点,而在直言命题中,真假话问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所以,今天,我们就事业单位考试中直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解题的思路。
一、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在直言命题中,我们知道主要涉及三对矛盾关系,分别是“所有是和有些非、所有非和有些是以及某个是和某个非”,而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又必然一真一假,利用矛盾的这一特征,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真假话问题。
例: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A.甲B.乙C.丙D.丁【解析】A:根据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解题。
题干中乙和丁的话互为矛盾,则必有一真一假,根据题意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则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得出甲是捐款者。
二、反对法解决真话假话问题在直言命题中,反对关系包括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可以同假,而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可以同真,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特征来解决直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
例1:英国驻深圳某银行共126名职员国籍情况的信息如下:(1)所有职员都是英国国籍。
(2)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
(3)行长或助理是英国国籍。
上述断定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A.有些职员是中国国籍B.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C.有些职员不是英国国籍D.有些职员是英国国籍【解析】D。
解析:(1)和(2)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
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3)一定为真,进而可以推知(2)为假,(1)为真。
2016江苏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巧解逻辑判断真假话【导读】江苏人事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的真假话问题一直是考查的热点,虽然同是真假话,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在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部分可以通过矛盾法和反对法来解题,在朴素逻辑中,可以用假设法、代入排除法等。
但是我们一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人说的话有一半为真,一半为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带入排除法验证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描述,从而确定正确答案,只是这种方法要把选项一一带入,比较耗时,所以,可以用寻找突破口的方法,辅以假设法快速解题。
下面,我们就通过真题的方法具体给各位考生讲解一下。
例题1:地理老师画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图形,并给每个图形编了代号,然后请五个同学上来每人认出两个洲。
同学们的回答都不一样,甲:3 是欧洲,2 是美洲;乙:4 是亚洲,2是大洋洲;丙:1 是亚洲,5是非洲;丁:4是非洲,3是大洋洲;戊:2是欧洲,5是美洲。
地理老师说:“你们每人对了一半。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1是亚洲,2 是欧洲B.2是大洋洲,3 是非洲C.3是欧洲,4是非洲D.4是美洲,5 是非洲正确答案:C中公解析:观察题干特点发现,5个人的猜测中,甲和戊都是围绕欧洲和美洲,并且代号2出现了两次,所以以此为突破口做假设,如果2是欧洲,则甲的描述“ 3 是欧洲,2 是美洲”全错,与题干所说的每人对了一半矛盾,所以,戊说的“5是美洲”为真,继而推出3是欧洲,4是非洲,2是大洋洲,1是亚洲,正确选项为C。
此题可以通过带入排除法去解题,分别把选项带进题干,看每个人猜测的情况是否与题干意思相符,从而锁定正确答案,但是这种方法机械、耗时,如果大家能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突破口就可以快速把正确答案确定下来。
⾏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真假话问题 任何⼀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点点滴滴的积累,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真假话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真假话问题 在⾏测考试中有⼀类很典型的题⺫,那就是有真有假的真假话问题,题干会告诉我们多个⼈说了多句话,并且这其中有真话也有假话,但是不知道具体哪句为真哪句为假。
让我们根据题干条件来进⾏相应的判断。
很多同学在做这种题⺫的时候会想着去假设这个是⽐较浪每⼀句话的真假来判断,但是这样做通常会⽐较浪费时间。
让我们来看⼀下做这种有真有假的真假话问题如何解题会更迅速更准确。
⾸先⼩编带⼤家来看⼀个例题,了解⼀下这种题⺫到底是如何呈现的。
【例1】在向南⽅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丙、丁四个⼈当中的某⼀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的收⼊最⾼,肯定是⼄捐的 丁说:⼄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中只有⼀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A.甲B.⼄C.丙D.丁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四个⼈所说的四句话都是在判断钱到底是谁捐的且提到钱是甲⼄丙丁四⼈当中的某⼀个捐的。
甲⼄丙丁四个⼈,每⼈说了⼀句话,并且四⼈中只有⼀个说了真话。
⾸先可以了解⼀下四个⼈所提到的四句话的内容,甲说的是钱不是甲捐的,⼄说的是钱是丁捐的,丙说的是钱是⼄捐的,丁说的是⼄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即⼄所说的话表述为假,也就是说钱不是丁捐的。
这时,发现⼄所说的话和丁所说的话之间相互⽭盾。
⽽相互⽭盾的两个命题间必然⼀真⼀假,因此,可以判定⼄和丁中,⼀定有⼀个⼈说了真话,⼀个⼈说了假话。
但是到底是⼄说真话,还是丁说真话,依然⽆法判断,所以先去判断甲和丙说的话的真假性。
因为四句话中,只有⼀句是真话,已经判定在⼄和丁之中,所以甲和丙说的必然是假话。
如何巧解国考行测中让人“又爱又恨”的真假话问题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要拉开帷幕了,许多考生都已经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考之中,在国考中有一类特殊的题型让许多小伙伴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一类题目趣味性十分强,解起来十分有趣;恨的是此类题目并不简单,初入门者如坠云里雾里,经常不知从何入手。
这就是国考逻辑推断中的真假话类问题。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广大考生理清思路,突破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问题顾名思义,即材料中有些人说真话有些人说假话,根据各人的表述推断出最终的真实情况。
对于真假话类问题主要采用三种解题方式。
分别是矛盾法、突破口法和假设法。
一、矛盾法一般在命题类的真假话问题中,可以采用矛盾法解题,其主要题目特点是在众多的说法中能够找到矛盾关系,并且在题干条件中一般会说明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再根据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的特点,即可确定除矛盾关系之外的命题的真假性。
之后逐一推断各命题的真假。
【例1】: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甲说:“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我不能进公司”丙说:“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
”丁说:“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A. 甲和丙B.乙和丁C. 乙和丙D. 丙和丁【中公解析】四句话分别是甲:所有是,乙:“非乙”,丙:非乙、非丙,丁:并非所有是。
可知甲和丁互为矛盾,必然一真一假,题干中说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那么在乙和丙中也必然一真一假,设丙真,则非乙,非丙,那么乙也是真的。
此时有三句真话,不行,所以乙是真话,推出非乙。
那么甲说“所有是”就是假的,那么丁是真话,由此可知,预测正确的是乙和丁。
选B。
二、突破口法一般在朴素逻辑中也会涉及到真假话问题,此类题目最大的特点是不存在矛盾关系,此时即可以在题干提及的信息中寻找突破点,作为解题的要点。
【例2】:A、B、C、D四位漂亮女生,她们喜欢穿漂亮衣服,某天,她们穿的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
2016江苏事业单位: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题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助力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带来的备考内容是《事业单位矛盾法巧解真假话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
在我们做行测逻辑判断的时候,真假话的题目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类题型。
这种类型的题目技巧性比较明显,如果能够有技巧的解题,就能够快速得到正确答案。
反之,如果死板地进行假设,不仅做得慢,往往还很难得出结果。
对于真假话的题目,我们主要通过矛盾的特点来解题,即矛盾的两个命题之间必为一真一假。
做题的时候遵循三个步骤:找到题干的矛盾——绕开矛盾看剩余的句子——回到矛盾判断真假。
例1.甲、乙、丙、丁四个小孩在院子里踢球,突然球飞向玻璃窗,玻璃碎了。
房屋主人出来问四个小孩是谁踢碎的。
甲说:“是丁干的。
”乙说:“不是我干的。
”丙说:“是甲于的。
”丁说:“甲是在诬陷。
”已知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
那么踢碎玻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这道题目看似条件比较多,但是根据问题中的“只有一个人说假话”的问法,可以判断其为真假话的题型。
因此,第一步,我们要找到四个小孩儿话语中的矛盾关系,其中丁的话“甲是在诬陷”意思即为“不是丁干的”,和甲的话形成矛盾关系,两句话之间为一真一假。
第二步,因为四句话中只有一句假话,假话在甲和丁之间,因此绕开两人看剩下的乙和丙,两句话均为真话。
因此,这件事是甲干的。
例2. 甲、乙、丙、丁、戊5人打猎,一起射中了一只鹰。
甲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丙射中的。
”
乙说:“不是戊射中的。
”
丙说:“如果不是丁射中的,那么一定是乙射中的。
”
丁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乙射中的。
”
戊说:“既不是丙射中的,也不是甲射中的。
”
如果上面5人的话中只有两人的话是真的,则可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 )
A.甲射中此鹰
B.乙射中此鹰
C.丁射中此鹰
D.戊射中此鹰
【答案】D。
根据题干的问法“只有两人的话是真的”可以判断为真假话的题型。
因此,第一步要从5个人的话中找到矛盾关系,甲的话为“甲或丙”,戊的话为“非甲且非丙”,两句之间为矛盾关系;丙的话为“非丁→乙”,丁的话为“非丁且非乙”,两句话为矛盾关系。
由此我们找到了两对矛盾关系,根据矛盾两个命题必为一真一假,因此甲丙、丁戊之间共有两真两假。
第二步,绕开矛盾看剩下的乙,必然是假话,因此是戊射的。
在我们的行测的逻辑题目里,往往是推理复杂,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尽量提高准确率,减少做题时间,解题技巧就非常重要。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能够快速判断真假话题目的题型特点,并且熟练掌握矛盾法的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在复杂的题目中找到突破口,抽丝剥茧地快速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