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责任追究推进信访诉求分类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6
国家信访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信访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信访局•【公布日期】2016.02.03•【文号】国信办发〔2016〕4号•【施行日期】2016.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访正文国家信访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信访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国信办发〔2016〕4号各司、室、中心:为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2016年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现将《2016年信访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分工,切实抓好落实。
国家信访局办公室2016年2月3日2016年信访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关键之年。
全国信访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适应新常态、树立新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全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大力推动解决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一、着力改革攻坚,进一步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落地(一)深入推进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落实。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的情况,组织中央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督查。
重点督查各地源头预防信访问题、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基层基础建设、信访工作责任落实等情况,着力推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挖掘和宣传推介一批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实践中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营造信访工作良好舆论氛围。
责任单位:综合指导司、研究室(二)深入推进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应用。
积极推进“互联网+信访”,全面实行网上信访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各级网上信访受理平台,确保省市县乡全应用,实现办信、接访、网上投诉办理、督查督办等基本业务全覆盖、信访信息全录入、业务全流转、数据全生成、办理全公开,全力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
信访事项责任追究加强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信访事项责任追究工作,规范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提高信访工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1.坚持责任追究与预防并重,防止信访事项发生,同时做好信
访事项的追究工作。
2.坚持综合治理与分类处理相结合,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情况、后果等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3.坚持客观、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对信访事项的追究工
作要进行全面调查,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信访人的关怀和服务,消除不合理的
诉求,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职责
1.信访部门(主管领导):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单位信访事项责
任追究工作,并对责任人员进行跟踪督办。
2.责任人员:根据信访部门的协调指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工作。
3.其他有关部门:信访部门可以将信访问题交由相关部门处理,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响应,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三、工作流程。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7.09.22•【文号】教办〔2017〕7号•【施行日期】2017.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教办〔2017〕7号部内各司局、各直属事业单位、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信访工作,压实信访工作责任,现将《教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7年9月22日教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内司局、直属事业单位、部属高等学校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信访工作责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结合教育信访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教育部内司局、直属事业单位、部属高等学校。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参照执行。
第三条落实教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综合运用督查、考核、惩戒等措施,依法规范信访工作职责,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把信访突出问题处理好,把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解决好,确保中央关于信访工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第二章责任内容第四条各单位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将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全局进行重点部署,结合实际情况每年至少一次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判信访形势;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导致信访问题的矛盾和纠纷。
诉求分类和分流处理——构建涉诉信访解决规范之道下二、失范——涉诉信访诉求处置的现行方式评价为解决涉诉信访难题,政法领导机关出台了不少文件,指导接访息访工作,各级法院也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有益和有效的方法,息访了大批涉诉信访案件。
但勿容讳言,现行处访机制大多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其效益大打折扣,老访反弹,新访不断。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涉诉信访接访主体多头,职权混乱。
当前涉诉信访接待主体有诉讼案件受理法院及其上级法院,有执法主管部门,如政法委、人大,有各级政府及政府所属信访部门,还有本级领导或上级领导个人接访。
受理法院对裁判和法官执业品质具有解释责任,同时本级法院院长发现裁判有错误可以启动再审程序纠正裁判,是当然的接访主体。
上级法院由于具有法定的申诉复查权,故也是涉诉信访的法定接待主体。
政法委是党委管理执法队伍的机关,对所有执法行为具有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是当然的接访主体。
法院工作对同级人大负责,审判人员由人大任免,人大仍属于职权接访。
但政府及所属信访部门接待涉诉信访或领导个人接访,并作为信访案件加以督办,显然属于超越职权的接访行为。
法理逻辑表明,只有司法权能审查行政权,不存在行政权评判否定司法权。
法律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纷争的最高和最终形式,通过法律设置的程序、经过法定的审判形式进行的审判、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裁判,一旦生效,就具有既判力和拘束力,除运用法律规定的申诉复查再审程序纠正外,其他任何行政权力和个人没有评判和纠正的权力,所以,行政及行政领导不能接访以诉讼案件为基础的涉诉信访。
即使是人大和政法委的职权接访,也存在职权不清问题。
党的领导是现代司法理念的特征之一,法院的一切工作都应接受党的领导,同时根据法院组织法规定,法院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法官由人大任命,法院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人大以及政法委对法院的管理和监督是对人和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是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不是对个案审判结果的管理和监督。
基于此,如果是法院队伍出了问题,导致审判、执行行为违法,政法委可以建议给予责任纪律处分,人大依据宪法赋予的监督职权,启动罢免程序,罢免违法审判人的审判资格,并由职权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整改情况汇报背景信访工作是指群众对政府、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提出的意见、建议、申诉等活动。
信访工作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级领导对信访工作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工作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信访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不少信访案件引起社会不满,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各级领导开始对信访工作开展责任追究,并对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工作,以期改善信访工作的现状。
起因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是对信访领域工作人员未能认真履行职责、未能及时解决信访问题、甚至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追究,以达到规范信访工作、提高民生服务水平的目的。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开展,对打破官僚作风,促进政风廉政建设,深化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改措施在信访工作中开展责任追究和整改工作,需要有相应的具体举措,具体如下:完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加强信访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的规范;健全信访工作管理组织机构,细化工作职责和授权;加强信访统计、信息管理和信息公开工作;建立信访工作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综合性信访巡查机制,促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增加人员投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加强信访工作力量统筹和协调,合理配置工作力量和资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稳定可持续的信访工作人员队伍,并严格遵守用人导向,选拔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工作人员。
加强监督和考核严格信访工作中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加大对信访工作行为的监督和评估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进行清退、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对在信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表彰和鼓励,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整改效果开展责任追究和整改工作,可以取得如下效果:减少信访案件数量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大人员投入,增强监督和考核力度,可以加强信访工作的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和制度化执行,减少信访案件的数量,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信访分类处理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察机关的工作部署,我局自去年开始加大力度推进信访分类处理工作,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在过去一年中,我局以认真的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信访分类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向领导和同事们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1. 我局充分认识到信访分类处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我们梳理了我局信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信访分类处理工作方案,并于去年年初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推动信访分类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我局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信访政策法规,普及信访分类处理知识,提高了信访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信访分类处理工作的意义和目标。
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培训和经验交流,使各级信访工作人员提高了信访分类处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 我局成立了信访分类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信访分类处理专门办公室,配备了一支专业的工作团队。
这些机构和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分析信访材料,建立信访数据库,对信访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取得的成效1. 通过信访分类处理工作,我局成功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了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我们及时对信访事件进行了研判和处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大了信访事件的处置力度,使处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2. 我局建立了健全的信访管理体系,加强了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我们建立了信访处理档案,完善了信息公开机制,有效地提升了信访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了人民群众对信访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3. 我局持续加大了信访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递信访政策法规,普及信访分类处理知识,提高了社会公众的信访意识和法律素质,减少了无谓的信访事件,缓解了社会矛盾和压力。
做好信访案件分类处置工作信访案件分类处置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过去的一年中承担了这一工作。
通过对我所在单位信访案件分类处置工作的总结,我得出了一些经验和反思,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所在单位共收到信访案件XXX件,其中涉及群众上访、举报、申诉等多个事项。
我们按照规定程序对这些案件进行分类处置,包括信访线索梳理、案件分析研判、调查取证等工作。
在处理过程中,我们以确保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分类准则针对信访案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单位根据案件性质、背景原因等因素,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分类准则。
具体包括:1. 按行政层面分类:将案件分为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其他部门涉及的信访案件,便于责任单位的明确和分工合作。
2. 按照案件性质分类:将信访案件分为治安类、刑事类、民事类等不同性质的案件,便于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 按事件典型程度分类:将信访案件分为一般案件、重要案件和典型案件等,便于优先处理和案例学习。
三、处置流程在信访案件分类处置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合法性和确凿性。
主要流程包括:1. 信访件收集和登记:对收到的信访件进行登记,记录相关信息,确保案件资料完整。
2. 信访线索梳理与初步分析:对信访线索进行初步分析,确定是否构成案件,进一步核实调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 调查取证与举证分析:对涉案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分析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案件处置提供依据。
4. 审查、决定与执行:依据调查取证结果,对案件进行审查评议、决定处置,并及时执行相关措施。
5. 结案与归档:对已经处理完毕的案件进行结案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在进行信访案件分类处置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主要包括:1. 经验不足:由于项目较为特殊,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这个问题,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国信发〔2017〕19号)索引号:信息分类:制度文件名称: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文号:国信发〔2017〕19号生效日期:2017年7月12日废止日期:效力:有效发布机构:国家信访局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根据《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对信访诉求的分类处理,但已经、正在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除外。
前款所指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信访诉求,主要包括:根据法律规定应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通过刑事立案处理的事项;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事项;当事人达成有效仲裁协议的事项;其他只能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处理的事项。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诉求,应当在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中予以登记,甄别处理,对属于本规则第二条分类处理范围的信访诉求,在15日内直接或者通过下级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交办至有权处理机关,并告知信访人转送、交办去向;对属于本规则第二条除外情形的信访诉求,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转送时可以在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中提出适用信访程序或者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建议。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人直接提出的信访诉求,应当对是否属于职责范围进行甄别,按情形分别作出以下处理:(一)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受理;(二)属于所属下级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自收到该诉求之日起15日内转送、交办至有权处理机关,并告知信访人转送、交办去向;(三)不属于本机关及所属下级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自收到该诉求之日起15日内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并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
第五条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上级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上级机关转送、交办的信访诉求,应当进行甄别,按情形作出以下处理:(一)不属于本机关以及所属下级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自收到该诉求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转送、交办机关提出异议,并详细说明理由,经转送、交办机关核实同意后,交还相关材料;(二)转送、交办机关分类处理建议需要调整的,可以变更原分类处理建议,选择信访或者其他法定途径处理;(三)不属于以上情形的,依照本规则第四条规定处理。
常见信访事项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依据常见信访事项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依据XX市常见信访事项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依据一、属于行政机关受理的信访事项〔一〕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信访人对以下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以下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3.提供公共效劳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4.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5.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根据《XX市信访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受理以下信访事项:1.对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建议、意见;2.对本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决定、制定的标准性文件的建议、意见;3.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或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或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4.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或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5.对提供公共效劳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或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6.对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的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或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7.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或不服其职务行为的投诉;8.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职权范围内应当予以解决的合法、合理投诉; 9.依法应当由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三〕对属于行政机关处理的投诉请求类信访事项的,应严格按照《XX市信访条例》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XX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方法》〔XX府办发〔2022〕33号文〕相关规定办理〔以下所称行政机关信访事项是指应由行政机关依法受理的投诉请求类信访事项〕。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于信访工作中的责任追究进行规范和明确的制度安排。
它的出现可以有效地促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明确信访责任的界定1.1 信访责任的主体:明确信访责任主体的范围和职责,包括政府部门、信访工作人员和信访群众等。
1.2 信访责任的内容:明确信访责任的具体内容,包括及时受理信访举报、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等。
1.3 信访责任的标准:制定信访责任的评估标准,包括工作效率、问题解决率、信访秩序维护等方面的指标。
二、建立信访责任追究制度2.1 追究责任的程序:建立信访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流程,确保责任追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2 追究责任的方式:明确信访责任追究的方式和措施,包括警告、记过、降职、调离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2.3 追究责任的依据:建立信访责任追究的依据和证据标准,确保追究责任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信访责任追究的监督与评估3.1 监督机制的建立:建立信访责任追究的监督机制,包括监察机关、纪检部门等对信访责任的监督和检查。
3.2 评估体系的建立:建立信访责任追究的评估体系,包括定期评估、绩效考核等方式,对信访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估。
3.3 监督与评估结果的运用:对监督与评估的结果进行运用,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提高信访责任追究的效果和质量。
四、加强信访责任追究的宣传与教育4.1 宣传政策法规:加强对信访责任追究的政策法规宣传,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4.2 培训与教育:加强信访责任追究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信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
4.3 宣传典型案例:宣传信访责任追究的典型案例,强化对信访责任追究的警示教育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信访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规范信访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责任界定、建立追究制度、加强监督与评估以及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访服务。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亲爱的领导: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公民,对我国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有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引起您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举报等问题,以寻求帮助、解决困难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
在我国,信访制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信访工作的不重视和不负责任,导致一些信访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正当处理信访的现象。
因此,建立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于信访工作中失职渎职、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和惩处,以保证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该制度应明确责任主体、追究标准和责任追溯的程序,确保其公正、合理和有效。
首先,责任主体应包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行政主管领导、信访机构和信访工作人员。
他们应当承担起保障信访工作顺利进行的责任,并对信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其次,追究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衔接。
可以采用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等几种责任形式,对涉及信访的责任人进行分类追究。
最后,责任追究的程序应简便明确,确保其公正公平。
信访工作中出现问题后,应由相关部门及时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追究责任,以及采取何种措施。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的作用,我建议还可以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是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能力。
三是加大依法办案的力度,确保对涉及信访责任人的追究严肃、公正、权威。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旨在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提高行政效能和司法公信力。
因此,我诚挚希望您能够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和推进。
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法治化建设,全力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35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好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5〕424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和各部门工作职能,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总体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法制化建设,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
二、工作目标通过推行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在国土系统内部进一步厘清信访途径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其它法定途径的界限,依法依规解释和引导群众通过法定途径提出诉求,让仲裁、行政复议、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切实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权利救济渠道,依法规范办理信访投诉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依法行政,使信访工作进一步回归本位,不断提高信访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职责分工(一)信访件的分类定性。
按照信访目的,及时将信访人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问题(包括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申诉求决类、揭发控告类、信息公开类、信访类,意见建议类,根据信访人诉求主体、具体目的,做好正常国土资源业务办理与信访、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信访、能够通过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信访与一般信访的区分,厘清信访受理范围,依法导入各相关职能部门。
(二)土地征收补偿类申诉求决事项的办理。
如对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有异议、对土地征收程序有异议、对省政府土地征收决定有异议等。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信访工作中涉及的责任事项进行追究和问责的一种制度安排。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信访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一、责任追究的对象和范围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的对象主要包括信访工作机构、信访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领导干部。
责任追究的范围涵盖信访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信访受理、调查核实、问题处理、信访回访等。
二、责任追究的主体和程序1. 主体:责任追究的主体主要包括信访工作机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
信访工作机构负责对信访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信访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查,组织部门负责对信访工作中的干部进行任免和考核。
2. 程序:(1)信访工作机构应建立健全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并明确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标准。
(2)一旦发现信访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信访工作机构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结果上报相关部门。
(3)纪检监察机关接收上报的调查结果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准确。
(4)根据调查结果,相关部门应依法对涉事人员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包括但不限于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
三、责任追究的标准和措施1. 违规行为的标准:信访工作中的违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按规定程序受理信访事项;(2)不认真核实信访事项,导致处理结果不许确;(3)不及时回复信访人的诉求,导致信访人权益受损;(4)泄露信访人个人信息,侵犯信访人的隐私权;(5)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纪违法行为。
2. 责任追究的措施: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责任追究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通报批评:对违规行为较轻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警示其改正错误。
(2)诫勉谈话:对违规行为较严重的人员进行诫勉谈话,要求其认识错误,严肃纪律。
(3)组织处理: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人员进行组织处理,如调整岗位、停职检查等。
尊敬的领导:一、信访工作概况1. 我们单位自去年以来,信访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依法依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面对各类信访问题,我们始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依法依规解决信访问题,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2. 我们坚持依法分类处理,突出问题导向,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坚持依规依纪依法解决信访问题。
二、信访工作亮点1.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引导裙众理性表达诉求,遏制不合理信访上访。
2. 针对多发性信访问题,我们妥善加强服务护航,通过法律援助、调解排查、专项帮扶等措施,快速解决多发性信访问题。
3. 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养,深入开展信访知识培训,增强信访干部应对复杂信访案件的能力。
三、信访工作不足1. 在信访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要问题是重大信访案件处置不够顺畅,导致的社会影响和后果不容忽视。
2. 存在着信访资源配置不均衡,信访工作中基层力量不足,导致信访问题处理滞后严重。
3. 存在着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一些地方信访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改进信访工作措施1. 加大对信访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裙众理性表达诉求,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引导广大裙众依法维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完善信访工作考核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对于信访工作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与奖励,推动信访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3. 加大对信访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信访干部处理复杂案件的能力,不断提升信访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以上是本单位信访诉求工作情况的基本概况和主要措施,希望领导审阅,并予以指导和支持。
五、深化信访工作改革1. 加强对信访案件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健全信访案件统一登记和信息评台,做到信息畅通、数据共享、案情全面。
2.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信访挂图作战机制,建立立体化分类处理机制,运用多种调解方式,提高信访案件处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尊敬的XXX负责人:您好!我是一位关注社会问题的普通市民,我写信给您,希望能引起您对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的关注和重视。
信访是公民和法人向国家机关提出诉求、投诉、举报的一种合法权利,它不仅是一种民主参与的方式,也是国家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职、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导致许多诉求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给民众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了加强信访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信访权益的实现,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应运而生。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信访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不按规定工作、推诿扯皮、不作为等失职行为进行追责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目的是为了激励信访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信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失职行为进行严肃追究,以营造一个廉洁高效的信访环境。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首先是明确各级信访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责边界,明确工作流程和办事程序。
其次是建立健全激励和惩戒机制,悬挂“红黑榜”,对表现出色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和表彰,对失职行为严重的进行问责和处罚。
再次是加强监督机制建设,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信访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安排,可以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加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诉求无法解决的情况发生。
同时,对于那些失职的人员进行严肃追责,也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减少失职行为的发生。
尊敬的负责人,我诚恳地希望您能够认真思考并推动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这将有助于促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信访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我衷心希望您能够予以关注并积极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
谢谢您对我信函的阅读与回复!祝福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此致敬礼XXX尊敬的XXX负责人:我再次给您写信,继续探讨一下信访责任追究制度相关的内容。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访正文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2020年12月24日中共山西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2020年12月31日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信访工作责任,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厅字〔2016〕3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党政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级党政机关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适用本细则.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参照本细则执行.第三条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控新治旧、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综合运用督查、考核、惩戒等措施,依法规范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信访工作职责,有效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确保多数信访问题在市级以下得到解决,确保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第四条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坚持访诉分离、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坚持源头治理、多元化解,预防责任与化解责任、属地责任与部门责任并重,持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坚持责任追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规依纪、惩前毖后.第二章责任内容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将信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判信访形势,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信访工作顺利开展.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避免因决策失误或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导致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预防和处理本地区信访问题中负有主体责任,应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风险防控预警,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针对具体问题明确责任归属,协调督促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并加强对信访群众的疏导教育.各级党委应当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级信访联席会议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落实等职能作用,形成整合资源、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合力,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注重从政策层面研究解决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合理性的突出问题.第六条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信访工作负总责,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了解掌握信访形势,研究解决重大、复杂、疑难信访问题,组织安排、带头落实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下基层接访和领导包案等制度,监督指导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做好信访工作.第七条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权范围内的信访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协助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接待信访群众、阅批群众来信和网上信访,协调处理重大、复杂、疑难信访问题,包案解决职权范围内的信访积案.其中,分管信访工作的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信访工作,抓好督促检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防控预警信访风险、规范办理信访事项等各项工作.第八条各级领导干部应当阅批群众来信和网上信访,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协调处理重大、复杂、疑难信访问题.设区市、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1天、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1天到信访接待场所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1天,其余每个工作日均应当有1名县级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乡镇(街道)负责人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县级以上党政工作部门负责人同步安排接待群众来访.在坚持定点接访的同时,更多采取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下基层接访、领导包案和部门联合接访等方式,解决重大、复杂、疑难问题.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和信访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根据工作需要增加领导干部接访频次.第九条各级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对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程序,及时妥善处理.(一)预防信访问题发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科学、民主、依法制定政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办事,积极履行法定职责;认真执行各级党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做好宣传解读,引导群众理性合法逐级表达诉求.(二)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畅通信访渠道,规范办理信访事项,落实首接首办责任,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受理并解决好群众诉求;落实信访与诉讼分离制度,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制定本部门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对同时可以通过诉讼解决的信访事项,在受理前可以告知诉讼权利及法定时效,引导信访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不得以其享有诉讼权利为由免除履行自身法定职责的义务.(三)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党政机关或部门报告.有关机关或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党委、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四)处理好条块结合关系.垂直管理部门负责本系统的信访工作,应当督促下级部门和单位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主动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做好矛盾化解、社会稳定工作.对于涉及地方的重大、复杂、疑难信访问题,要与地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解决,不得推诿扯皮,激化矛盾纠纷.第十条各级信访部门应当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指导和监督本地区的信访工作.(一)承担本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负责督促落实上级和本级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二)依照法定程序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提出依法分类处理诉求建议,登记、受理、转送、交办和督办信访事项.(三)承办本级党委、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代表本级党委、政府直接办理信访事项,对本级党委、政府负责.(四)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对一些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通过召开协调会、实地督办等方式协调推动处理.(五)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信访部门在受理和向有权处理机关转送、交办信访事项后,要对信访事项的处理进行督办,及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和给予处分的建议.(六)充分发挥信访资源优势,加强信访情况分析研判,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机关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七)对本级职能部门和下级信访部门的信访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第十一条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应当做到依法、规范、理性、文明,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保守秘密、热情周到,坚决做到:(一)不得刁难、歧视或打击报复信访人;(二)不得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三)不得违法限制信访人的人身自由;(四)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办理信访事项;(五)不得徇私舞弊、接受信访人财物、吃请或者索取、收受贿赂;(六)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七)不得丢失、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损毁信访材料.第十二条对于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人事分离、人户分离、人事户分离(简称“三跨三分离”)的信访事项,事发地或者有权处理的部门(单位)是解决和化解的责任主体,承担主办责任;信访人的户籍地、常住地(不包括信访人滞留地)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信访人的困难帮扶、教育疏导等工作,承担协办责任.有关责任主体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化解和稳定工作.第三章督查考核第十三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将信访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信访工作开展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在适当范围内通报督查情况.(一)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联席会议组织实施、党委政府督查机构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督查机制.(二)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分区域或分领域带案督查指导信访工作,督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推动信访问题有效化解.(三)县级以上信访部门应当完善信访督查工作制度和机制,建立网上网下信访事项办理工作日常督查制度,加强和完善信访事项统筹实地督查工作,确保信访督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第十四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以预防信访问题的产生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每年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信访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省信访局负责对设区市、省直有关部门信访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问题较多的加强工作指导,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第十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信访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将信访工作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参考.第十六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应当听取信访部门意见,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情况.第四章责任追究第十七条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未能正确履行本细则所列责任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因决策失误、工作失职,损害群众利益,导致信访问题产生,造成严重后果的:1.决策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2.应当作为而不作为,应当执行而不执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引发信访问题的;3.因超越或滥用职权,或者因故意、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导致信访问题发生的;4.未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或未落实评估改进建议,导致信访问题产生的;5.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预防和处理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信访问题的主体责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风险防控预警不到位,造成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信访形势严峻、信访问题突出的.(二)未按照规定受理、转送、交办和督办信访事项,或者不执行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严重损害信访群众合法权益的:1.主要负责人不及时处理重要来信、来电、来访、网上投诉或不及时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导致矛盾激化的;2.对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转送、交办、答复而未按规定办理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办结,或者应当履行督查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3.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者拖延办理上级机关和信访部门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或者编造虚假材料欺骗上级机关的;4.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未按有关规定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办理责任,导致信访事项久拖不决的.5.涉及“三跨三分离”的信访事项,经上级部门或主管部门协调确定责任划分后,有关地方或部门不配合、不支持、不落实的.(三)违反群众纪律,对应当解决的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或者对待信访群众态度恶劣、简单粗暴,损害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严重后果的:1.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导致矛盾激化的;2.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激化矛盾的;3.处理信访事项的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应当回避未回避的;(四)对发生的集体访或者信访负面舆情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影响的:1.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发生越级集体访或群体性事件后,没有认真落实上级机关处理意见,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或引发重复越级集体访等严重后果的;2.对重大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集体访或围堵国家机关,应到现场处置而未到现场处置,或处置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的;3.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的;4.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地区或部门未按照规定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导致不良影响产生、扩大的.(五)对信访部门提出的改进工作、完善政策和给予处分等建议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1.不按有关规定落实信访部门提出的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等建议的;2.不落实信访部门协调处理信访事项意见或督促指导意见的;3.对信访人违反?信访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教育以及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而不作为的.(六)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失职失责情形.第十八条追究信访工作责任,应当区分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对第十七条规定中涉及的集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负责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或者行为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涉及的个人责任,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承担直接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负责人承担领导责任.第十九条信访部门可以提出意见建议,由有管理权限的党政机关开展追责问责工作.根据情节轻重,对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采取以下方式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一)通报.具有本细则第十七条所列情形、情节较轻的,由有管理权限的党政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限期整改.(二)诫勉.对受到通报后仍未按期完成整改目标,或者具有本细则第十七条所列情形且危害严重以及影响重大的,由有管理权限的党政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督促限期整改.同时,取消该地区、部门和单位本年度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的资格.(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对受到诫勉后仍未按期完成整改目标,或者具有本细则第十七条所列情形且危害特别严重以及影响特别重大的,由有管理权限的党政机关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措施.(四)党纪政务处分.对在信访工作中失职失责的相关责任人,应当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上述追责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依据规定合并使用.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二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追责:(一)因工作责任不落实、化解工作不力,特殊敏感时期或重大活动期间发生大规模聚集、涉访个人极端行为或负面炒作,被中央有关部门通报的;(二)在追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三)打击、报复、威胁、陷害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四)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追责的情形.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且造成严重后果、恶劣影响的,实行终身追责问责,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追责问责.第二十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追责问责:(一)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挽回影响的;(二)认错态度好,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配合做好调查工作的;(三)追责问责情形发生后,及时主动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造成损失或影响较小的.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立即改正的,可以免予追责问责.第二十二条有关追责情况应当向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通报.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将责任追究决定材料按规定纳入被追责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责任追究决定材料,按规定归入被追责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个人档案.第二十三条各级信访部门对群众通过信访渠道提出的检举控告材料和在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应当转送纪检监察机关,并定期通报信访举报情况.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细则具体解释工作由省信访局承担.第二十五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凡与本细则不一致的,按照本细则执行.。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的办法》(国信发〔2014〕13 号)为进一步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压实首办责任,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根据《信访条例》和《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等法规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初信初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网上投诉、电话、走访等形式,首次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作出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的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称初信初访事项。
第二条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实行首办负责制。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期限,负责受理、转送、交办信访人提出的初信初访事项,并进行协调、督办。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期限,负责受理、办理法定职权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事项,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一)信访人首次向本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二)本级或上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首次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
信访人向不同行政机关或同一行政机关不同部门提出信访事项的,先行收到的机关或部门先行受理,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四条对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初信初访事项,以及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初信初访事项,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予受理,但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采用走访形式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初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按照《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处理。
2018年5月社科纵横May,2018总第33卷第5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3NO.5信访工作的核心就是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但长期以来信访与其他救济途径界限不明,信访渠道拥挤不堪,信访工作进展缓慢,群众接受不到相关部门的及时反馈。
究其原因,政府各部门处理信访诉求的权力范围与责任归属不清。
信访诉求分类处理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信访诉求分类处理的实践维度:依法分类2013年,中央大力推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着力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同年国家信访局开始逐步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2017年国家信访局出台《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
政府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厘清各类救济途径的界限,真正确保“分流由法定、救济有渠道”,实现“精准信访”、“法治信访”。
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即信访诉求应通过哪种途径和程序来解决。
一般而言,信访诉求的处理途径按优先顺序可分为司法途径、行政途径和信访途径。
(一)司法途径:诉讼途径处理信访诉求司法途径处理信访诉求,是将属于诉讼范畴的请求、涉法涉诉信访依法及时地导入到诉讼程序中,由政法机关运用司法途径实现权力的救济,实现“诉访分离”。
有权处理涉诉信访的政法机关主要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
一般而言,在刑事责任追究中,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机关负责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
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渎职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受理立案侦查,并负责提起公诉。
涉法信访,主要针对政法机关的不作为、滥用权力或法院的最终审判不服。
实现“诉访分离”,一方面要将涉法涉诉信访按行为的可诉性进行分类,即分为涉法可诉信访和涉法不可诉信访(对司法机关的公正性产生疑虑而寻求救济、无法或暂时无法通过诉讼程序获得救济)。
另一方面按司法途径的受理环节、导入以责任追究推进信访诉求分类处理任晓春李琴琴(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内容摘要】信访诉求分类处理是政府管理精细化的具体应用,是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不到快速有效解决这种症状的“良方”。
而责任追究制的建立是这一“药方”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能否使信访诉求分类处理这一重大举措顺利展开就需要把责任理顺,建立责任追究,明确责任追究的具体范围、形式、主客体、程序与认定。
如何按照法定途径进行分类处理,形成有效问责追究机制,使得“分类+责任”相互嵌套是快速处理信访诉求、推进信访法治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信访诉求分类处理责任追究中图分类号:D6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18)05-0040-06*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决策中公民有效参与的实现机制研究”(16YJAZH045);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法治视角下的信访责任追究机制研究”(2016054016)。
*作者简介:任晓春,男,博士,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李琴琴,女,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环节、办理环节、终结环节等过程进行规范化。
在受理环节,首先要严格界定“诉”与“访”的界限,明确信访部门与政法部门的受案范围,对于涉诉信访事项,信访部门应当引导该诉求进入到司法途径,交由同级政法机关依法处理。
在导入环节,对于分离出来的涉法涉诉信访要做到全部登记、受理、甄别,对涉诉信访中未进入诉讼程序的引入到诉讼程序解决;已经在诉讼程序中办理的,继续在原有程序办理;已经结案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导入到相应的法律程序。
对涉法不可诉的信访则不能引入到诉讼程序中,如由于法官及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不负责任,存在工作作风或者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等,要耐心解释劝导并交由有权处理的相关机关解决。
在办理环节,政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公正办理,对于实属冤假错案的,要予以及时纠正;该赔偿的应当依法赔偿;对于没有存在问题的,要告知当事人并加以解释说服;对于当事人生活存在困难,法律知识淡薄的,要及时予以法律援助。
在终结环节,对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如果已经穷尽法律程序且在处理的过程中法律问题解决到位、执法责任追究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司法救助到位,但当事人仍反复申诉控告、缠访缠诉的,政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判决、裁定为终结决定,不再启动复查程序,促使信访人停访息诉。
(二)行政途径:行政法定途径处理信访诉求不能启动司法程序的诉求,需要启动非诉讼的救济渠道来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通过行政法定途径处理信访诉求是依法分类处理信访工作的第二步。
即将诉访分离分流后“访”的那部分再进一步精细化,该导入到行政法定途径的诉求引导到相应的途径,转给相关行政机关办理。
按照行政法定途径处理信访诉求,一方面要将诉求的内容进行分类,即申诉裁决类、揭发控告类、信息公开类三大类,另一方面要明确行政法定途径的类型,如,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复议、国家赔偿、行政监察、申诉控告等途径。
申诉裁决类信访诉求中,合同纠纷、劳动人事争议、权属权益纠纷等民事纠纷,可通过内部申诉、调解、仲裁、行政裁决等途径处理;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纠纷首先可通过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具体行政行为途径处理;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如没有依法处理、履职不当等)、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也可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来处理,错误的终局行政行为可申请国家赔偿(行政赔偿)。
揭发控告类信访诉求中,对行政机关领导班子、内部成员、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可通过行政监察举报和纪律检查途径来处理;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可通过行政监察途径来处理;对其他组织和人员的违法行为,可通过向公安机关举报和行政处罚举报的途径来处理;另外如果控告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可通过立案侦查的途径来处理。
信息公开类信访诉求中,信访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可通过向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申请的途径来处理;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或者对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不满意,可通过向相关部门举报(如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途径来处理;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处理。
(三)信访途径行政法定途径的各类解决方式在实践受到受理范围、运作程序的限制要比信访救济方式更为严格,所以使得一些诉求不能导入到行政法定途径中,这就需要信访途径发挥最后的“兜底”作用。
此处的信访途径是从狭义而言,是对那些既不能进入司法救济渠道又不能通过行政法定途径解决的诉求加以处理的途径。
信访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剩余管辖,包括“无法诉诸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争议、无法依法申诉的内部行政行为、无法救济的行政赔偿以及一些准公共组织的职务行为引发的争议”[1](P85)。
《信访条例》并没有对其的受理范围作特别的限定,而正是由于这种非正式性使得信访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受理的投诉请求案件的范围广于行政法定途径,救助的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另外信访途径还具有不受时效限制的优点,所以那些“历史遗留问题、政策调整产生的问题,因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难以确定法定途径的问题,存在处理单位职能交叉、职能重叠、职能缺位的问题,‘三跨三分离’的问题等,都需要纳入到信访途径加以解决,以实现对群众利益的最大保护”[2]。
二、信访诉求分类处理的现实考量:责任依赖信访三种途径的顺利运行需要责任机制,进一步分清责任,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依法分类是建立责任追究的基础,而建立责任追究又是依法分类处理的保障,依法分类明确了责任追究的主体。
因此,信访诉求的解决需要建立责任维度,区分不同法定途径主体和信访者的责任,进而规范约束各主体和信访者的行为,实现信访诉求的有效处理。
(一)信访“入口处”的分流依赖:转送责任与分类责任转送责任是指信访部门在接到群众的信访诉求时,有将信访事项转送到有权处理机关的责任。
因为信访部门没有处理诉求的实质性权利,一般情况下,信访部门会在“入口处”认真做好甄别工作,将除了涉法涉诉类信访事项之外的其他类信访事项在登记后的15日内转送到有权处理机关。
由于“公共行政机构设置的复杂性、公共行政职能的交叉性和公共事务的广泛性”[3](P120)会使信访部门对有权处理机关的识别发生错误,因此,在这过程中需要信访部门加强与有权处理机关的交流、沟通,确保信访事项被转送到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行政机关,减少来回变更转送意见的次数,缩短处理信访事项的路程,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分类责任是指有权处理机关在明确了信访诉求的法定处理途径之后,有将其导入到相应程序去办理的责任。
有权处理机关应树立法治观念和最大保护信访者的利益的信念,依据法律法规、分类处理清单的规定、专业的分析及实践中经验的总结,使信访事项顺利地进入到法定途径去解决。
对于既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又可以通过信访途径解决的事项,信访人具有选择权。
在坚持法定途径优先的原则下,行政机关可以告知信访人先走司法途径加以解决,却不能因其适用司法途径而认为可以免除其自身的法定职责。
(二)信访“渠道内”的流转依赖:办理责任与督办责任办理责任是指有权处理机关对已经受理的信访事项有做出处理意见的责任。
作为信访渠道的出口,办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关系到信访事项能否顺利流出信访渠道。
有权处理机关在具体的办理过程中应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对信访事项所属管辖范围的判断来决定办理还是转送到下级办理,使信访事项能够实现逐级解决。
如果在办理过程中遇到无法确定办理机关的信访事项、需要多个有权处理机关协同办理的信访事项或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的信访事项,还需要信访部门利用联席会议、跨部门会商等机制来协调作用来处理信访事项。
督办责任是指信访工作机构、上级行政机关、领导为了防止相互推诿与“踢皮球”行为的出现,使信访者诉求的落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对信访事项处理过程进行督促检查的责任。
防止在办理环节出现属基层解决的推到上级,属职能部门解决的推到地方,属当地解决的推到外地的相互推诿导致诉求回流;承办了信访部门转送的信访诉求的职能部门不急于办理或不妥当办理的转而不办或者作风粗暴等现象的发生。
督办责任在整个办理过程中发挥着系统性的总揽作用,通过实地了解各方的履职情况,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偏差,确保信访事项按既定轨道正常运行。
(三)群众不走法定途径的观念依赖:劝导责任+法律责任劝导责任是指信访部门对已经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的重复信访诉求,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和对已走完法律程序当事人仍坚持上访、缠访闹访的信访者进行劝说、引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