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1)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气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三、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描述教师: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同学们看过天气预报吗?播放天气预报。
教师:天气预报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气温。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板书: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气温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一部分教师:什么是气温,我们知道的气温又是怎样得到的呢?在学习气温的时候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板书:气温的变化教师:首先我们请一组同学来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学案五(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教师:强调百叶箱 8时、14时、20时、2时、℃、摄氏度。
承转:考验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读温度计。
第二部分板书:平均气温教师布置任务:出示温度计图,结合课本53页图3.10及学案五(三)1,读出图中四个温度计数值,计算该日的日平均气温。
学生合作学习:在学案的表格中填注四个时间的气温并计算出该日的日平均气温。
教师总结:在多媒体上依次展示以上数据的结果。
提问: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学生回答:月平均气温是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是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和填表格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述能力,明确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承转:我们从刚才填注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气温每天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气温每天变化有什么规律?第三部分板书:气温日变化教师布置任务:出示“气温日变化图”,结合课本53页图3.11及学案五(三)2,先找出气温最高值及时间、最低值及时间,然后计算气温日较差,最后总结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午热晨凉,冬寒夏爽,气温在不断变化。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 气温的日变化概念: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思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为什么出现在午后2时?因为空气中的热量来自地面,正午过后,太阳高度虽然降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仍然比地面失去的热量多,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温度继续升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也继续上升。
气温升到最高,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才能达到最高值。
2.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则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1.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 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该地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纬度因素的影响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
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海陆因素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其他北半球10℃等温线,在亚洲大陆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拐弯,使得等温线向南凸出,原因是这里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3.2.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2.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降水多所以气温低
3.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4.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
A.30℃
B.18℃
C.20℃
D.25℃
5. 在同一时刻测得A 处气温是20℃,B 处气温是38℃,则A 、B 的相对高度是( )
A 、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
6.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D.等温线互相平行
7.下列那句话能显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这一地理现象( )
A. 天有不测风云
B. 昨夜寒潮来临,气温骤降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清明时节雨纷纷
8.读夏季等温线图,判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A 、
B 两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
等级
日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图表,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气温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全球气温分布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讲授:介绍气温的定义和单位,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通过实例和图表,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气温变化图表,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模拟气温变化的实验或者周边环境的气温分布,从而加深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理解。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以及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气温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气温的概念、单位和变化规律。
2.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使用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课堂互动。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表和实例,用于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2.准备案例素材,用于分析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4.巩固(5分钟)针对气温的变化规律,设计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5分钟)展示世界气温分布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温的变化规律、分布特点以及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二节,七年级上册是学生接触地理的开始篇,而上册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又是本册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如何开好头,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真正让初一新生不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是我们说课赛课的意义所在,我今天的说课题目,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相比旧的试用版教材删掉了气温与我们一个框题,其它内容基本没变,现教材框题一是气温的变化,框题二是气温的分布,相比老教材更清楚直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者是从不同角度来讲气温,都是为今后气候及分区地理气候做铺垫,本节内容上承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下启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承上启下地逐步学习气候要素,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先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况,接着再学气温和降水,最后归纳到气候的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后归纳总结,反过来又让其知道气温与降水就决定了世界气候的分布状况。
2、框题一的教学,教材从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两方面讲述,其中,绘制与阅读气温曲线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今后考点之一,必须认真动手绘制,避免学生一看就会,一绘就错,教材重点在于培养能力,让学生从感性的生活到理性的读绘图,该知识点与生活非常贴近,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学会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知识生活化,站在地理的角度看问题,学习终生有用的知识。
另外,框题二的教学,其内容涉及本节重难点,等温线内容比较抽象,可结合前面的等高线、等深线概念,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手拉手形象比喻等温线,由直观到抽象,初步形成等温线的概念,高低温中心的学习则可分散难点,结合后面山顶气温垂直分布教学,新教材等温线图比以前更复杂,而且还增加了更多的文字说明,解决好了这个难点,那么接下来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学生通过等温线图就一目了然,通过小组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就非常清楚的得出高低温的分布区,不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例如不要忽略图的名称,特别是图例的阅读,注意图中颜色的深浅代表不同的气温等,再如红色20℃主要在赤道附近,绿色10℃主要在南北极区附近等等,对于教材新增的1月与7月气温图,我想编者是为了适应课改,更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入的,只不过是把地图册中的两幅图引入书中而已,没增加文字内容解读,反而减少了文字叙述,只是多了个活动设问,看编者趋势意图,是着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增强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更多读图析图,善于从图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从中归纳知识点,教师可适当引导析图,不过,不可解读过细,要因材施教,以免增重学生负担,至于气温的垂直分布,则可结合旅游爬山来教学。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答案:(1)14时前后(2)日出前后(3)7月(4)1月(5)大(6)小(7)降低(8)海洋和陆地(9)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1.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2)气温的观测①观测工具。
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有很多种,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温度计测量范围和用途不同。
析规律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一般分为液体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和感应温度计三类,我们常用的体温计就是液体温度计,最方便的是感应温度计。
②测量方法。
气象站观察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是离地面1.5米处。
③测量时间和温度的计算。
一般在每天的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和2时观察,把四次结果相加除以4,就得出了一天的平均气温。
如下图所示:点技巧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把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相加除以天数,得到的就是月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得到的是年平均气温。
④气温的表示。
国际上一般有两种气温的表示方法,分别是摄氏度和华氏度,我国采用摄氏度表示气温,单位是“°C”。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例1-1】下列关于气温和气温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冷热的程度B.气温的测量一般每天要进行4次,分别是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和2时C.测量气温的时候,要把温度计放置在离地面1.5米处的室内D.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测量气温的时候,不能放置在室内,要放置在百叶箱内部,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空气的温度。
答案:C(3)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
据测量,一天中气温总是在变化,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释疑点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学习地球运动的时候知道,在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此时的光照最强,但是这时候空气中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最高值,在继续上升,一直到午后2时左右才达到最高值,此后就开始下降,到第2天日出前后达到最低。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对气温这一重要地理概念的认识。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等,使学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并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逐步过渡到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常用表示方法;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用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原因;3.图表教学法:利用气温分布图,直观展示气温变化与分布规律;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气温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导入和分析;2.制作气温分布图和气温变化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3.准备与气温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温的变化。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习目标1.掌握气温的概念及测定气温的方法。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课堂评价一、慧眼识图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 与 的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半球 。
二、图说地理1.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 、 。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 。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
世界的寒极在 洲。
(2)同纬度地带, 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每升高100米,气温 。
参考答案学习过程绘图:以潍坊为例潍坊气温年变化曲线绘图注意事项:1.气温变化曲线为平滑的曲线2.当月的气温表示点在该月份空格的中间位置3.最后填写图名地图大发现: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2.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
原因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多为海洋。
3.A区域气温低。
A区域为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略课堂评价一、慧眼识图1.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4时日出前后2.7182相反二、图说地理1.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2.(1)降低高低南极(2)夏(3)下降0.6 ℃。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设计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活动,突出地理教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气温的变化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关心身边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科件学生:搜集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气温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板书)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学”气温与生活“完成以下问题:
1气温是如何测定的?
2如何求日平均气温?
3气温与生活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气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回感到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板书)一、气温的变化
(课堂活动)看课本”气温的变化“及12 13图,你从中获取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气温的变化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同学们要会计算日较差和年较差。
课堂活动)完成59页活动
(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过渡)出示图片,世界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板书)气温的分布
(活动)读图15完成以下问题:1 什么是等温线?2 等温线的性质是什么?3 如何判度高低温中心?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明确了等温线,那就通过17图来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活动)读图17完成以下问题:1 通过读图你发现了哪些知识?
2 你有什么疑惑?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设疑)同学们的发现很好,下面根据以下问题再次看图,1 从赤道到两极气温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 2 南北等温线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势海陆位置的影响,使的世界各地气温不同。
(课堂练习)完成61页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