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9.52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要求:1.选择题。
共8题,共24分。
1-3小题,10-12小题,17-18小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1-8题的位置上。
2.非选择题。
共126分。
看清题号,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二上·大理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她对着镜子,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精神了,于是想起“人比黄花瘦”的词句来,禁不住顾影自怜起来。
B . 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要沉着,而不应该诚惶诚恐。
C . 几年前我在教育部工作,就对比们有所了解;现在看你们都取得了进步,真让我侧目而视。
D . 真不好意思,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感到有些为难,我过两天再答复,你看怎么样?2. (2分) (2017高二下·石家庄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 . 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 .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 .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3. (2分) (2019高一下·衡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为了欢迎您的到来,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 . 非常感谢您给我寄来书稿,它们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定当惠存。
C . 对于文学社的征稿事宜,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我特地垂询了一下。
D . 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后,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4. (2分) (2019高一下·上海月考) 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指纹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的手掌和脚掌提供粗糙表面,让人更容易抓取物品。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的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想提高语文成绩多做语文试题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与龙的文化缘庞进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
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
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
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
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
”《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
”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
事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
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
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
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开辟/复辟烙印/炮烙寥廓/寥寥无几纤绳/纤维B.模仿/模具蛮横/横财勾当/一笔勾销取缔/缔造C.殷红/殷切慰藉/狼藉刊载/载歌载舞稽查/稽首D.徒劳/迁徙驰骋/招聘躯壳/金蝉脱壳谬赏/谬论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 懈怠荒辟变幻扶危济困B. 膨涨嗔怪威摄众口铄金C. 罢黜钳制自诩勃然大怒D. 渲染攻讦卮酒戳力攻秦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 )A.滟滪堆是一堆黑色礁石,它对准峡口。
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C.小张总喜欢在会议上故弄玄虚,以吸引领导的注意。
事实上他不知道,这样做只会让人贻笑大方。
D.当日本发生大地震时,不少人兴高采烈,以为这是老天爷对日本的惩罚,而小王却不以为意,毅然向日本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 )A.在两会上,有代表指出,一个国家文明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能否程度地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让社会成员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B.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违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7.5%。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鲁迅,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等等。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聒.(guō)噪杜撰.(zhuàn)畏葸.(xǐ)间.(jiān)不容发B。
汲.(jí)取炮.(páo)烙模.(mó)子生死未卜.(bǔ)C. 默契.(qì)晕眩.(xuàn)嫡.(dí)亲锲.(qì)而不舍D。
踝.(guǒ)骨怯.(qiè)弱纤.(xiān)细度长絜.(xié)大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
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
B.5月16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终于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C.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D.丁是丁...,本次模拟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分值、试卷结构等都已确定,我...,卯是卯们就不必再讨论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言语文字运用(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笑靥(yn) 嫡亲(d) 蹂躏(nn) 度长絜大(d)B.被褥(r) 惊讶(zh) 应酬(xuān) 放手人寰(sǎ)C.收敛(liǎn) 干脆(x) 帷幄(w) 锲而不舍(qi)D.孝悌(d) 镂空(lu) 鞭笞(ti) 追本溯源(po)2.以下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阜懵懂瘳种年幼无知B.呜咽搭讪宽恕人声鼎沸C.雏形萦绕憔翠闪砾其词D.撕打漩涡倡议讴心沥血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团体的悲痛也就融为一体了。
B.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寓居上去以后写的,登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C.«黄鹤楼»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无所适从。
D. 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知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屡屡能宣布让人印象深入的一孔之见。
4.以下文学作品、作家及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老人与海»海明威英国B.«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清朝C.«过秦论»贾谊西汉D.«宇宙的内地»卡尔萨根美国二、白话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58题。
(共15分)小人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小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考生注意:本试卷由试题和答题卡组成,所有答案要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1.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2分)⑴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⑵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⑶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⑷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⑸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⑹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⑺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⑻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⑼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⑽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⑾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⑿此日六军同驻马,。
(李商隐《马嵬》)二、课内古文阅读。
(29分)2.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每空0.5分,共3分)⑴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被称为。
著有《》(著作)。
⑵ 在诗歌的创作理论上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⑶ 的诗歌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⑷鲁迅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⑸在晚唐的诗坛上,与杜牧并称的小李杜中的李是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每空1分,共9分)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⑷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⑸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⑺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⑻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⑼凡六百一十六言(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结构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善假于物也 / 不拘于时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⑴流血漂橹⑵非能水也⑶包举宇内⑷外连衡而斗诸侯⑸据崤函之固⑹尊贤而重士⑺ 追亡逐北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⑼天下非小弱也⑽小学而大遗⑾赢粮而影从⑿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⑴⑷⑺ /⑵⑻⑽ / ⑶⑾ / ⑸⑹ / ⑼ / ⑿B.⑴⑷ / ⑵⑻ / ⑶⑾ / ⑸⑹⑼ / ⑺⑿ / ⑽C.⑴⑷ / ⑵⑶⑻ / ⑸⑹⑽ / ⑺⑼ / ⑾⑿D.⑴⑷ / ⑵⑻ / ⑶⑾ / ⑸⑹⑽ / ⑺ / ⑼ / ⑿6.下列各项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率疲弊之卒D.君子生非异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因河为池B.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不拘于时,学于余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其可怪也欤8.翻译下列句子。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附加题。
第Ⅰ卷、第Ⅱ卷全体考生均须作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60分。
附加题由文科考生作答,考试时间为30分钟,满分为40分。
请将所有试题答案填在答卷纸上。
交卷时只交答卷纸,试卷自己保留。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慰藉.(jiè)迸.(bìng)发瑰.(guī)丽氛.(fēn)围互相攻讦.(hàn) B.孱. (chàn) 头缱绻.(quǎn) 罡.(gāng)风愧怍.(zuò) 归根结底.(dì)C.俯瞰.(kàn)赊.(shē )帐觇.(chān)视回溯. (sù ) 茕.(qióng)茕孑立D.庇.护(pì)脑髓.(suǐ)鬈.(quán)曲黜.(chù)恶不可估量.(li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宿愿脉膊残羹冷炙与时俱近B.寒喧启碇以偏赅全消声匿迹C.媲美蜕变一泄千里历尽苍桑D.愧怍逡巡礼尚往来昙花一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D.初春的校园,到处萌动着生命的气息,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仅麦当劳把中国人带进一种新的餐饮方式,还使他们接受了一种新的行为举止。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温州模拟) 根据下面两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1)赠给语文老师: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2)羊年春联:春满神州舒画卷。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他的那部《茶经》不仅总结了前代饮茶的经验并民加以提高与规范化,其中充满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高一语文第二册期中考试试题一、基础知识(单选,每题三分,共二十四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A、橘.(jū)子满载.(zǎi)低徊.(húi)束缚.(sù)B、颤.(zhàn)动宁谧.(mìn)灼.(zhuó)烈岚.(lán)山C、侈.(chǐ)谈恪.(kè)守磐.(pán)石愤懑.(mèn)D、商埠.(bù)愚.(yú)蠢祈.(qǐ)祷杀一儆.(jìng)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协手并进容光涣发民生凋弊致理名言B、转瞬既逝描摩物态走头无路要言不凡C、白皙圆润绰有余裕鸦雀无声死有余辜D、其乐溶溶铜枝铁杆不可思忆迥然不同3、依次选出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①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__为暴力行动。
②知识的小溪发源于昔日的荒山,__在未来的沼泽。
③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__和最受__的人。
A、退变消逝憎恨诽谤B、退变消失憎恨诬蔑C、蜕变消逝忌恨诽谤D、蜕变消失忌恨诬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敢于仗义执言的人才,即使有些缺点,也不可与那些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B、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流芳千古....。
C、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D、“文化”大革命后,这两个分离了八年的好朋友才得以破镜重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理是一位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干部。
B、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C、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
D、大学时代,对于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则是来鉴赏..的人们。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怎样分析和鉴赏中国古典小说周先慎①小说是以创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和主要任务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期的六朝志人志怪开始,就注意并逐渐形成了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
一篇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集中地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也是我们分析和鉴赏一篇小说的中心。
也就是说,分析和鉴赏小说,最基本的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②分析小说人物,首先要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这种思想性格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通过人物的塑造,作者表达他对生活的评价,寄寓他的美学理想。
这样,通过人物思想性格的分析,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倾向,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优秀的小说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时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在人物关系中,在人与环境的关联中去表现的。
因此,我们在分析小说的人物时,也必须注意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大凡成功的作品,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遭遇中形成的,而且还会随着环境和遭遇的变化而有所发展;同时,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也只有在他跟周围人物的关系即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才会显现出来。
因而,我们只有通过他跟环境的联系,特别是他跟其他人物的比较中,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并看出其中蕴含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
③长篇小说如《水浒传》中鲁智深、李逵、林冲、杨志、武松等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无一不是跟他们出身遭遇的具体环境相统一的。
林冲的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出于他想保住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以及幸福美满的家庭;他的性格的转变,也是在想保的东西已经失去而统治者对他的迫害仍不停止,竟至把他推到生活的绝路,这才忍无可忍,起来杀人造反的。
林冲的性格及其转变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罪恶,从一个重要的侧面表现了农民革命产生的社会根源,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丰富的社会内容。
从林冲的性格与他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这个形象,就更能看清《水浒传》所取得的高度的现实主义成就。
④分析人物,还必须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褒贬爱憎间也就寄寓了作者对生活的评价,是我们准确地把握小说的思想倾向必须注意的。
蒲松龄在《红玉》中赞颂乐于助人、同情被压迫者的红玉为“狐侠”,同时就表现了对迫害冯相如一家的豪绅和官府的强烈的义愤和憎恨。
但是应该注意两点:第一,作者对人物褒贬爱憎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具体的艺术描写中,倾向性是通过细节和场面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多数的情况并没有像上例中所引的那样概括性的赞语。
但是只要细心地分析、体察小说的情节内容,作者的态度是不难把握的。
第二,由于生活是复杂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也是复杂的,因而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也不是单一的,我们应该根据小说的内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简单化。
比如,《水浒传》的作者对林冲、武松都是热情歌颂的,都写成高大的英雄形象,但又并不是毫无保留的。
作者在赞扬他们美好品质的同时,又毫不掩饰地写了他们性格中的弱点和缺点,并给予严肃的批评。
(节选自《古典小说鉴赏》)1.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六朝志人志怪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它已经开始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
B.优秀的古典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与社会环境以及其生活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C.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往往体现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体现在他跟周围人物的关系中。
D.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概括性,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成就。
2.根据原文第③段及《水浒传》相关内容,下面人物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投无路,下不了决心落草为寇。
B.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一心不忘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最终被逼上梁山。
C.武松出身于社会最底层,他行为鲁莽甚至疯狂,内心富于反抗性,是最彻底反对招安之人,以至在朝廷到梁山招安时,他将诏书扯碎。
D.鲁智深无亲无故,没有产业,没有顾虑,敢作敢为,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了,甚至连和尚也做不成了,但他的遭遇都是“主动”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小说是以创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和主要任务的一种文学形式,因此,我们分析和鉴赏小说最基本的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B.作者把对生活的评价和美学理想寄托在他塑造的人物身上,通过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倾向。
C.作者对自己小说中的人物不会直接表达褒贬爱憎的情感,而是把自己的态度隐含在具体的细节和场面等艺术描写中。
D.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我们鉴赏小说,应该根据小说的内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作简单化处理。
(二)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13分)父亲(节选)刘鸿伏①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中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支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
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手中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②父亲说过,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
而我却离开了土地,那是十年前。
当时一个算命的瞎子预言我将来一定会客死他乡。
父亲便凄然,说:“鸿儿,有朝一日你也像父亲这般老时,就回乡下住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了,就会想念故乡呢。
”③我黯然。
那时我十六岁。
④记得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那是我和父亲最后一次顶牛犟嘴,也是最后一次参与务农并从此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的时刻。
⑤当那位赶了十几里山路送录取通知书的李老师站在绿森森的苞谷林里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时,我正扛着沉重的禾桶牛一样喘息着踉跄前行,父亲黑红着脸在背后气咻咻的数落我对于农事的愚笨,并大发感慨:“将来弄得不文不武,只怕讨米都没有人给留啰!”我便由委屈而痛苦而愤怒,开始和父亲顶牛。
也在这时,李老师却笑呵呵的将薄薄的一张纸递过来,那是大学录取通知书。
扔了禾桶,接了通知书,泪便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
一时无语,只是望着远处黛绿的山色和清凉的河水发痴。
鹧鸪在深山里叫着,半是凄惶半是欣喜。
发怒的父亲依然黑着脸,没有一句表示高兴或者祝福的话,只说:“崽,你命好。
”转过身扛了禾桶匆匆远去,独我在无言的田野,感受一种无法言喻的别样的滋味。
⑥山里的暮色升起来,村庄里传来亲切的犬吠声,还有晚风里斜飘漫逸的山歌子,还有河水和捣土筑屋的声音。
我忽然感到这种声音的另一种韵致,它们不再有从前的沉重忧郁。
那个夜晚,我的闻讯而来的众多乡亲,将祝福、羡慕、夸奖的话语连同爆响的鞭炮一古脑儿倾在我洋溢吉祥和喜气的老屋。
那一夜,父亲喝得大醉,看我的时候,一脸的愧色。
其实那时我早原谅了父亲中午的斥骂,并且在心里一次次说:父亲,请你原谅儿子的顶撞,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呵。
⑦人生的偶然就是命运,但命运绝不仅仅只是偶然,崇拜泥土或崇拜书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但泥土与书本所涵括的内容却往往若我与父亲命运的内容,迥然不同又有许多相同,这也是偶然么?⑧那一夜,我失眠了。
⑨从未出过远门,在泥土里劳作了一生的父亲决定送我去千里之外的高等学府。
平时父亲很严厉,很劳累,脾气很大,我几乎很少感受过别人有过的那种父子深情。
我受了很大的感动,我终于体味到父亲心中那份深藏的爱意。
父亲要送我,并不因为我是那个山乡解放后几十年来第一名大学生,仅仅因为我是他的儿子,仅仅因为16岁的我连县城也没有去过。
父亲离土地很近而离繁杂的都市很远,他只想再做一次保护神,为着那份殷殷的父爱,为着那份饱经沧桑的心情。
当时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却感觉到了。
⑩临行的那天,母亲、弟妹、乡邻以及我的那些好伙伴都来送行。
父亲头上裹着青头巾,腰间围着黑色包袱,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灰布衣,肩上挑着我的一只古旧的木箱和一卷铺盖走在前面。
母亲伤心地哭了,我也哭了,我的弟妹和那些好伙伴都哭了。
最后一次嗅着故乡的泥土、牛粪和稻草混和的气息,走下清凉的雾气弥漫的河岸,我和父亲坐了一只小小的乌篷船,开始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
4.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选文倒叙了一件十年前父亲送“我”到大学去报到的事,其中包括接到通知书的中午、充满喜气的夜晚与送行的途中三个时空段。
B.选文第一段首先采用排比、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铸成诗化的语言,并在段末换用第二人称,从劳动与精神两个侧面颂扬了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更直接、真切地抒发了对父亲难以言表的挚爱之情。
C.作者善于捕捉父亲的动作细节和个性化语言,用真实贴切的文字把一切记录下来,让人读了一如作者当时的感受一样,非常真切,无限慨叹。
D.父亲是严厉的,但父亲的严厉源于他对土地和儿子的挚爱,他脾气虽然不好,却不乏舐犊之情,父爱深情藏而不露。
E.作者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对父亲炽热的内心情感,既有对凝重父爱的颂扬,又有对父亲保守观念的批评。
5.第⑥段中划线句子对山村景象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6.从选文看,“父亲”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概括。
(4分)(三)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13分)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
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