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7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目标: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1、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1、讨论法;2、读写结合法;3、分工合作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一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课前板书: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2、读题、析题、了解作家。
(1)读课题两遍。
(2)你读懂了什么内容?事情一一讲演地点一一萧红墓前时间五分钟(3)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谁能补上演讲者、听众,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4)你知道作家以及关于他的情况吗?(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明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王昭君》等。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内容?(讲演的内容)想读吗?真的想读吗?4、先不忙读书,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以下,不!应该是分析一下,如果我们站在烈士墓前,会对到场的听众讲些什么?从对墓中人的感情、和对听众的希望角度去想。
(①怀念和哀悼烈士一一萧红作家。
②赞扬萧红的崇高精神③激励听众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二、学生读课文,印证一下。
学生读后,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否和猜测、分析的一个样?(注意:表扬学生的善于思索。
)三、交代学习目标,明确阅读任务,确定阅读时间,结成攻关小组,读思画议。
(投影)1、阅读目标:自读课文,品析10个字:哀志佩蔑情理正反庄谐引导:围绕这些字,深入阅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就是佩服、崇敬的意思 ④蔑:就是轻蔑、瞧不起之意。
⑤情: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崇敬、怀念、愤恨的情感。
⑥理:关于年轻的哲理⑦⑧正和反是指作者在讲演中举的正面事例⑩谐: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的 志 二组解决:理 四组解决:反分钟,各组开始比赛,看哪组率先完成。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苏教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大全《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材简说《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是九年级第五单元讲坛回响中的一篇,该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演讲稿,着力点在于让学生学习前辈人物的高尚品行和斗争精神,培养忠于职守、勇于创造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理解演讲语言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特点,培养从平实的语言中解读深刻哲理的能力。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这篇文章是郭沫若先生于1948年在青年女作家萧红墓前所做的即兴演讲。
郭老先就“五分钟讲演”的要求引出话题,总领全文。
郭老先说演讲对于他来说并不困难,又说有五分钟的限制感到为难;接着又以幽默的口吻对自己本来设想“请大家沉默五分钟”加以否定;然后再通过赞扬某先生讲的话,很自然地引出要论述的年轻人的话题。
紧接着5、6两段,通过正反对比,提出“一个人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靠着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的见解。
紧接着7、8、9三段作者从三个方面阐明了什么是年轻精神。
在这一环节他每一段都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条理分明,听众也很容易听清楚。
第11节是小结年轻精神的特征,对年轻精神的本质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而且将话题又回归到对死者的悼念上。
第12节结束演讲,提出希望。
演讲者把对祖国的爱寄托在培养年轻一代身上,表达了对青年的鼓励,对青年的期望。
保持年轻精神的目的是使中国年轻,勉励青年为未来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精彩教学设计吧《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教学设计《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案《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3《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3《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案《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7《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教案和练《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4《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1《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6《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6《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2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8苏教版《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5。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2、情感目标: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
3、技能目标:学习本文的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讲演稿的写法。
2、学会写简短的讲演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1、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此可安排在讨论中讲述)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郭沫若及萧红。
方法:可采用启发学生读标题及作者后,最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了解的愿望。
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
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
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萧红(19l1一1942),是在鲁迅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
幼年丧母;寂寞的童年养成她恬矜、孤独、矜持、倔强的性格。
1930年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开始了流亡与挣扎的人生征途。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与萧军一道到上海,得到鲁迅的鼓励和帮助,从事革命文艺运动。
1935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奠定了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
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岁。
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的特点;2、分析课文的基本结构、中心;3、根据讲演的特点,写一篇讲演稿。
二、教学重点讲演的特点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提炼讲演的特点,并分析课文;第二课时:简介作者、萧红;提点重点字、词;分析课文中重点的句子、段落。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一位同学进行演说2、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刚才这位同学的演说体裁可以定为什么?3、从这位同学的演说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讲演应具备哪些条件?讨论后明确:体裁:议论文条件:①、要有针对性;②、结构完整;③、观点鲜明、集中;④、语言简练、风趣;⑤、感情充沛,富有鼓动性。
(二)、新课教学1、引入:依据以上讲演条件,我们今天来学习郭沫若的《在萧红墓前的讲演》。
2、(具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分别在哪些地方体现了以上我们所讲的特点?(讨论)讨论后明确:①、要有针对性:年轻的朋友们。
②、结构完整:第一部分(1—4段)开题;第二部分(5—11段)主体;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
③、观点鲜明集中读4、5两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A、这二节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明确:年轻人的内涵。
B、什么是年轻人?明确: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C、“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这里的年轻人是从什么角度去阐述的?明确:年轻的精神的.角度。
D、年龄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呢?明确:“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E、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
读7-1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A、年轻精神的品质特征有哪些?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精神品质的关键词。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和讲演的特点,了解对比论述的方法,诘、舐两字。
2.初步学会按讲演的基本结构分析课文,体会对比论述的方法,理解言简意赅的语句。
3.感受“年轻精神”,并以此自励。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结构、主题。
1.导入新课:什么是讲演?(单元提示)公众场合是指:。
简介萧红(注释)简介郭沫若。
2.录音朗读:在萧红墓前作不多不少的五分钟讲演,对我们来说怎么样?对诗人、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呢?请一同学计时。
思考:紧扣什么话题来讲演?3.组织讨论:主题、结构。
1)烈士墓前讲演,语调是凝重低沉的,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地底岩浆的奔突、炉中黑煤的燃烧!郭沫若先生的感情之火,是在为谁燃烧?第四自然段末句。
郭老当初是准备怎样讲的?为何改变计划?(某先生的讲话:赞美了萧红女士光辉的一生,但何为年轻人,该从萧红女士身上汲取什么呢?令人摸不着头脑。
)2)怎样判定年轻人呢?请用“不能……,而要……”的句式归纳。
第六自然段:“所以,……年龄”。
判定的标准有两个,可偏废吗?(不是专看,而是“主要的看”)具体怎么说呢?第六自然段末句(两个“死”)。
真是这样吗?男生齐读第五段。
这里有几个短语:“老顽固”、“老腐败”、“活的木乃依“,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顽固、保守、逆历史潮流而动。
请举实例说明之。
(保守派、流氓地痞、贪官污吏、卖国贼……)“‘年轻精’充分的,虽老而不死”,真的吗?请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
请举实例说明之(古今中外,也可举教材出现的)。
《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有年轻精神,就能立德、立功、立言。
那么,究竟什么是“年轻精神”呢?指名读第7~10自然段。
讨论,教师板书,学生整理笔记。
怎样追求真理呢?(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举实例:追求救国真理、科学真理……“博爱”具体是指:。
正面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讲演和讲演的特点,了解对比论述的方法,诘、舐两字。
2.情感目标:初步学会按讲演的基本结构分析课文,体会对比论述的方法,理解言简意赅的语句。
3.情感目标:感受“年轻精神”,并以此自励。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什么是讲演?(单元提示)公众场合是指:简介萧红(注释)。
简介郭沫若。
二、录音朗读在萧红墓前作不多不少的五分钟讲演,对我们来说怎么样?对诗人、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呢?请一同学计时。
思考:紧扣什么话题来讲演?三、组织讨论:主题、结构1.烈士墓前讲演,语调是凝重低沉的,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地底岩浆的奔突、炉中黑煤的燃烧!郭沫若先生的感情之火,是在为谁燃烧?第四自然段末句。
郭老当初是准备怎样讲的?为何改变计划?(某先生的讲话:赞美了萧红女士光辉的一生,但何为年轻人,该从萧红女士身上汲取什么呢?令人摸不着头脑。
)2.怎样判定年轻人呢?请用“不能……,而要……”的句式归纳。
第六自然段:“所以,……年龄”。
判定的标准有两个,可偏废吗?(不是专看,而是“主要的看”)具体怎么说呢?第六自然段末句(两个“死”)。
真是这样吗?男生齐读第五段。
这里有几个短语:“老顽固”、“老腐败”、“活的木乃依“,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顽固、保守、逆历史潮流而动。
请举实例说明之。
(保守派、流氓地痞、贪官污吏、卖国贼……)“‘年轻精’充分的,虽老而不死”,真的吗?请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
请举实例说明之(古今中外,也可举教材出现的)。
《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有年轻精神,就能立德、立功、立言。
那么,究竟什么是“年轻精神”呢?指名读第7~10自然段。
讨论,教师板书,学生整理笔记。
怎样追求真理呢?(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举实例:追求救国真理、科学真理……“博爱”具体是指:正面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的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讲演稿的写法,2、学会写简短的讲演稿。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尧!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此可安排在讨论中讲述)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郭沫若及萧红。
方法:可采用启发学生读标题及作者后,最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了解的愿望,然后用投影法打出。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检查预习:、字词注音:泳yǒug博bó溺nì舐shì2、解词:①博爱②畅泳③打抱不平3、“年轻精神”的品质是什么?四、自读课文,指导其运用“圈点读书法”把文中重要词句圈画出来,并思考问题。
、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小结:5——11段,提出演讲的主题,分析“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
是核心所在。
2、由此思考,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分析:不是。
)开头在段文字,郭尧就地取材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青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为演讲话题作铺垫。
2)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拉近距离,激发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3、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分析:收束全文,点明主题——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小结:此上步骤是便于学生了解讲演稿,能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五、师范读全文,生思考讨论:接到五分钟讲演的任务、原打算怎么演讲?后来又为什么改变计划?2、作者如何看待“年轻”的?(“年轻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你能否从文中找出关键的体会。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和讲演的特点,了解对比论述的方法,诘、舐两字。
2.初步学会按讲演的基本结构分析课文,体会对比论述的方法,理解言简意赅的语句。
3.感受年轻精神,并以此自励。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结构、主题。
1.导入新课:什么是讲演?(单元提示)公众场合是指:。
简介萧红(注释)简介郭沫若。
2.录音朗读:在萧红墓前作不多不少的五分钟讲演,对我们来说怎么样?对诗人、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呢?请一同学计时。
思考:紧扣什么话题来讲演?3.组织讨论:主题、结构。
1)烈士墓前讲演,语调是凝重低沉的,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地底岩浆的奔突、炉中黑煤的燃烧!郭沫若先生的感情之火,是在为谁燃烧?第四自然段末句。
郭老当初是准备怎样讲的?为何改变计划?(某先生的讲话:赞美了萧红女士光辉的一生,但何为年轻人,该从萧红女士身上汲取什么呢?令人摸不着头脑。
)2)怎样判定年轻人呢?请用不能,而要的句式归纳。
第六自然段:所以,年龄。
判定的标准有两个,可偏废吗?(不是专看,而是主要的看)具体怎么说呢?第六自然段末句(两个死)。
真是这样吗?男生齐读第五段。
这里有几个短语:老顽固、老腐败、活的木乃依,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顽固、保守、逆历史潮流而动。
请举实例说明之。
(保守派、流氓地痞、贪官污吏、卖国贼)年轻精充分的,虽老而不死,真的吗?请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
请举实例说明之(古今中外,也可举教材出现的)。
《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有年轻精神,就能立德、立功、立言。
那么,究竟什么是年轻精神呢?指名读第7~10自然段。
讨论,教师板书,学生整理笔记。
怎样追求真理呢?(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举实例:追求救国真理、科学真理博爱具体是指:。
正面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
勇敢的战士:正反举例。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1、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1、讨论法;2、读写结合法;3、分工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课前板书: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2、读题、析题、了解作家。
(1)读课题两遍。
(2)你读懂了什么内容?事情——讲演地点——萧红墓前时间——五分钟(3)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谁能补上演讲者、听众,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4)你知道作家以及关于他的情况吗?(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明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王昭君》等。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内容?(讲演的内容)想读吗?真的想读吗?4、先不忙读书,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以下,不!应该是分析一下,如果我们站在烈士墓前,会对到场的听众讲些什么?从对墓中人的感情、和对听众的希望角度去想。
(①怀念和哀悼烈士——萧红作家。
②赞扬萧红的崇高精神③激励听众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二、学生读课文,印证一下。
学生读后,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否和猜测、分析的一个样?(注意:表扬学生的善于思索。
)三、交代学习目标,明确阅读任务,确定阅读时间,结成攻关小组,读思画议。
(投影)1、阅读目标:自读课文,品析10个字:哀志佩蔑情理正反庄谐引导:围绕这些字,深入阅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①哀:怀念、哀悼②志:志向、想做什么样的`人③佩:就是佩服、崇敬的意思④蔑:就是轻蔑、瞧不起之意。
⑤情: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崇敬、怀念、愤恨的情感。
⑥理:关于年轻的哲理⑦⑧正和反是指作者在讲演中举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
⑨庄:庄重⑩谐: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的意思。
2、分工:一组解决:哀志二组解决:佩蔑三组解决:情理四组解决:庄谐五组解决:正反3、确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分钟,各组开始比赛,看哪组率先完成。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的教学设计《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的教学设计诵读欣赏课后学习:搜集精彩的演讲稿、演讲故事等,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专题手抄报。
附:演讲比赛规程八下三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之假如我主办校刊活动目标:1、让学生明确办刊的目的,掌握办刊的方法。
2、培养学生策划、设计、交际、组织、动手等能力,进一步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活动设想:实“见”——理论——实“践”活动步骤:一、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本校校报,讨论一份校报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打开书本阅读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主办校刊的'基本要求。
(一)栏目设置1、依据:内容2、名称:要求轻松、活泼(二)稿件1、自由来稿2、组稿约稿(三)其他事项1、以读者为核心2、把握各项细节三、设想“假如我主办校刊”,分组讨论、策划(书面)。
教师示例:校报可围绕新闻、活动、学术、文艺四个方面展开,设计为四版。
第一版综合新闻校园视点——学校新闻动态、政策制度。
校外来讯——国内外重大事件、教育新闻。
第二版校园生活校内活动——文字与图片形式对校内文体、节日、班级等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
学子风采——介绍历届优秀学生(包括老校友、参加各项比赛获奖的学生、中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等)事迹。
第三版教育广场教师论文——教学论文、德育论文。
教育个案——教学教案、德育个案。
师生论坛——师生沟通、心理交流。
也可开设“校长访谈”、“教师风采”、“指点迷津”等栏目。
第四版文艺副刊以文学作品投稿为主,师生共同参与。
可开设“大地漫步”、“低吟浅唱”、“百姓记事”、“灯下漫笔”、“闲情偶寄”、“新华学人”、“亲情驿站”、“文化苦旅”、“热嘲冷评”、“文学接力”、“异域奇葩”、“校园幽默”等栏目。
四、要求每组学生通力合作,利用课余时间编辑校刊。
五、组织同学评选“我心目中的理想校刊”。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版权归作者所有萧逸楠 2006-05-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一、教学设计思路1·从扼要介绍讲演词的基本特点人手,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一展开讨论,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从渗透篇章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着眼,采用\\\'点两头,拎中间\\\'的方法组织教学。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再将这两部分看作因果照应关系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拎中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二、课文预习内容1·查字典、词典或者注释,掌握\\\'诘、舐\\\'两个字,理解\\\'反诘、木乃伊、博爱、打抱不平、若无其事、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等词语。
2·按讲演的开头、主体、结尾的基本结构划分层次,并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和讲演词的特点。
2·阅读课文按讲演词的基本结构绐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1.提问并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文之前,我要向大家提一个问题:从年龄上看,你们是居于什么人叭年轻人)对,从年龄上看,你们都是年轻人,十六七岁,花一般的年龄。
但从精神上看,你们算不算年轻人?怎样才算年轻人呢?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于I948年在萧红墓前的一次即兴讲演中,就\\\'年轻人\\\'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萧红基前的五分钟讲演厂看看郭沫若是怎样来论述这个话题的,同时也来感受一下郭沫若先生那充满激倩、富有哲理、幽轼风趣的讲演特色。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小黑板或投髟胶片)(1)给下列字注音。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2 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1、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四、教学方法:1、讨论法;2、读写结合法;3、分工合作法。
●五、教具准备:投影片一框。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课前板书: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2、读题、析题、了解作家。
(1)读课题两遍。
(2)你读懂了什么内容?事情--讲演地点--萧红墓前时间-- 五分钟(3)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谁能补上演讲者、听众,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4)你知道作家以及关于他的情况吗?(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明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王昭君》等。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内容?(讲演的内容)想读吗?真的想读吗?4、先不忙读书,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以下,不!应该是分析一下,如果我们站在烈士墓前,会对到场的听众讲些什么?从对墓中人的感情、和对听众的希望角度去想。
(①怀念和哀悼烈士--萧红作家。
②赞扬萧红的崇高精神③激励听众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二、学生读课文,印证一下。
学生读后,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否和猜测、分析的一个样?(注意:表扬学生的善于思索。
)●三、交代学习目标,明确阅读任务,确定阅读时间,结成攻关小组,读思画议。
(投影)1、阅读目标:自读课文,品析10个字:哀志佩蔑情理正反庄谐引导:围绕这些字,深入阅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①哀:怀念、哀悼②志:志向、想做什么样的人③佩:就是佩服、崇敬的意思④蔑:就是轻蔑、瞧不起之意。
⑤情: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崇敬、怀念、愤恨的情感。
⑥理:关于年轻的哲理⑦⑧正和反是指作者在讲演中举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共几课时 1 新授第几课时 1教学目标1、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的正反对比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演讲词的结构及特点。
难点:正反对比的手法教学资源学生已学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可比较学习。
预习作业1、完成课前思考。
2、收集萧红的文学常识。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情境导入: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二、检查预习交流有关萧红的文学常识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归纳文章主要内容:阐述“年轻精神”的特征。
四、辨思赏析1、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4段),开头:赞颂萧红“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的精神,引出“年轻人”的话题。
第二部分(第5一11段),主体:阐明“年轻人”的内涵,论述“年轻精神的品质”的三个特征。
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号召大家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学习。
2、读4、5两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年轻人?明确: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2)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
3、读7-1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年轻精神的品质特征有哪些?明确: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第三、是勇敢的战士。
4赏析重要句子的含义:1、“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萧红(19l1一1942),是在鲁迅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代表作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
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岁。
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
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的讲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的构思de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以读贯穿整节课,师引导学生理解讲演稿的写法,最后能学会写简短的讲演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尧!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郭沫若及萧红。
方法:可采用启发学生读标题及作者后,最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了解的愿望,然后用投影法打出。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泳yǒug 博bó溺nì舐shì
2、解词:
①博爱②畅泳③打抱不平
3、“年轻精神”的品质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指导其运用“圈点读书法”把文中重要词句圈画出来,并思考问题。
1、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
小结:5——11段,提出演讲的主题,分析“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
是核心所在。
2、由此思考,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分析:不是。
1)开头在段文字,郭尧就地取材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青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为演讲话题作铺垫。
2)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拉近距离,激发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3、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
分析:收束全文,点明主题——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小结:此上步骤是便于学生了解讲演稿,能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四、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讨论:接到五分钟讲演的任务
1、原打算怎么演讲?后来又为什么改变计划?
2、作者如何看待“年轻”的?(“年轻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你能否从文中找出关键的体会。
3、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
分析:
1、追悼萧红女士
“沉默五分钟”,受某先生启发。
2、精神年轻(对比手法)
3、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
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
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
4、“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者。
博爱的实践者和勇敢的战士,这讲的是“自己修身”。
“使中国年轻”是要年轻人明确自己“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并使新中国繁荣富强,屹立于远大的理想,为国家作贡献。
五、总结全文,分析构思,写法。
1、这篇即兴讲演,讲述年轻精神的特征,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精
神”的品质,“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为未来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构思:五分钟讲演——沉默五分钟——追念萧红为革命的短暂一生——年轻人的话题——年轻精神如何看?——年轻精神的品质——勉励青年朋友。
写法:1)就地取材2)语言幽默3)触景生情4)勉励青年
六、课内外延伸:
1、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2、学习了这篇演讲稿,你能否针对某种情境作简短演讲。
①随便吐痰、随意说脏话,恶语伤人。
②班级有人抄袭别人作业。
③中学生要不要交友。
④爸妈关心你的学习。
【知识链接】
演讲的技巧
1.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
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
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2.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
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
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
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
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
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3.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
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
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
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
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
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4.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
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
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
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
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
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5.有关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
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
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
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为宜。
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
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
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6.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
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
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
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
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
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
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
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
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