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931.64 KB
- 文档页数:4
具身认知对现代教学的启示具身认知的思想来源于历史上对二元认识论的批判,它主张心身一体,认为心智和认知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心智始终是具体身体的心智。
随着具身化、情境性、生成等概念的融入,具身认知的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动作内化等关键概念的阐述深刻地揭示了具身认知的实质内涵。
借由具身认知思想的重要启示,摆脱二元认识论对教学观念的束缚。
标签:具身认知;身体;教学一、具身认知思想的来源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思想起源,并非出自于某个思想家灵感的涌现,而是在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苦闷于无形的思维框架的束缚,奋力挣脱身心二元认识论囚笼的历史进程中萌芽、形成、发展起来的。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将人截然分离成灵魂和肉体两种元素,认为灵魂是永恒不死的,而肉体却是肮脏的、暂时的,灵魂进入肉体时被肉体所玷污,于是学习便成了对天国知识的追忆。
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的前提出发,经过详尽的推理论证,一改以往哲学上重视本体论的传统,开创了身心二元认识论体系。
受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科学心理学在创建之初也只重视纯心智的研究,而身体则被剥离、被忽视掉。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基于人脑如计算机的隐喻,只注重内在心理意识活动,而较之于作为认知活动载体的身体,却依旧被忽略。
尽管二元认识论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上根深蒂固,然而它也没少遭遇到许多直觉灵敏的思想家的质疑和批判。
康德批判灵魂不朽和精神实体的观点,力图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统一起来。
海德格尔对胡塞尔以及整个哲学传统中忽视身体的无身认知思想进行了批判。
继海德格尔之后,梅洛·庞蒂也批判胡塞尔的超验现象学,提出了一个“具身主体性”(embodied subjectivity)概念,用以区别被笛卡尔剥离心智的身体。
詹姆斯的情绪外周理论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引发的,由此开启了情绪具身研究的开端。
20世纪末,GeorgeLakoff和MarkJohnson 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具身认知思想进行了周密的论证,批判了传统认知的离身性、抽象性,提出了三个重要论点:第一,心智是具身的;第二,思维大多是无意识的、非符号性的;第三,抽象概念主要是隐喻的,而隐喻归根结底来源于身体和身体的感觉运动图式(叶浩生,2011)。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是指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认知和理解是在自己的身体与动作中完成的,即个体的身体和运动是认知的基础和中介。
具身认知观已经在认知科学、教育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它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具身认知观的教学价值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身体经历是认知的基础作为经历的基础,身体感知提供了知识的反馈,是个体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体验等方式来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感知系统和知觉整合对认知有重要影响个体的知觉过程涉及到感官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器官的刺激和不同类型刺激的排列组合,激发学生的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动作学习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具身认知观的教学强调在教学中要通过动作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通过实践中动作的学习并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比纯理论更加丰富和细致的知识,使知识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四、身体意识和意识控制有助于行为调节具身认知观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
这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行为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具身认知观对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是:教育应当尝试将学习过程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构与情境适应,透过学生的身体感受,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结,从而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种维度融入学习中去。
其次,要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让上课变得更加活跃多彩。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最后,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也需要和具身认知观相适应,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理解、在体验中感受,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通过电子课程、网络资源等媒介形式,提高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程度,助力学生实现智能化学习。
2020年第1期--------教学研究具身认知理论对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启示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22)陈丽琼邹峥嫌*摘要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对学习和认知的重要性,对中学生物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验证性实验教学向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转化3个方面来阐述具身认知理论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具身认知理论;教学启示文章编号1005-2259(2020)1-0010-03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基础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应运而生。
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将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
但在部分生物学课堂中,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知识的情况甚少,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却是常态,这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
具身认知理论突出学生自身的作用,•Y11--+----4--+-+-+-+-+T--+--+-+-+-+--1+-P.92,P.93对学生绘制的图进行分析、补充、评价。
活动6利用玻璃纸、冰块、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等材料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小组合作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结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提高逆向思维的能力。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跟随科学史,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获得真实的数据并分析;能针对真实情境提出清晰、有价值、可探究的生命科学问题,设计恰当可行的方案并实施。
4单元教学反思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列举的大量案例较为零散,缺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对知识进行合理地组织与整合,很难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长远发展。
而聚焦大概念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课时教学的关键环节,便于其对知识进强调身体与大脑的协调作用,认为充分发挥学生身体的思考和认知功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学习状态⑴O 这一理论恰好与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要求相契合,因此具身认知理论对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一、概述具身认知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认知科学理论,它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仅是认知的客体,更是认知的主体。
这一理论在教学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教学过程。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挑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身体和经验纳入教学考虑的范畴,使我们重新审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具身认知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强调身体参与和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认知深度。
具身认知理论对教学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们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包括身体动作、情感表达、合作能力等方面。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记忆过程,而是成为了一个充满身体参与和互动的实践过程。
教师的角色也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审视和理解教学过程,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指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作用,注重身体参与和情境创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简述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身体是认知活动的基础。
它认为,个体的身体构造、生理体验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对我们的认知过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的认知并非仅仅是大脑的功能,而是身体与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与心智的相互依存关系。
它打破了传统认知主义中身心二元论的观念,认为身体与心智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实体,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身体的感知、运动以及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为我们的认知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补充。
具身认知理论还关注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是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强调人类认知活动与身体的紧密联系。
具身认知观认为,人们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和身体感知来构建知识和理解,并通过身体的动作和情感体验来表达和推理。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的情境和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者应该为学生创造具有挑战性和情境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的实践和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者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感知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依靠听课和看书要更加深入、准确和持久。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者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具身认知观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教学者应该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利用图像、声音、触觉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教学者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感到愉悦、满足和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具身认知观强调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
教学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学习不仅是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还是社会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教学者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相互学习和思维碰撞。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教学者应该重视学习的情境和环境,鼓励学生的实践和身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和情感体验来获取知识和理解。
教学者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社会交往。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是一种关于人类认知的理论观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具身认知观主张认知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得的,而不仅仅依赖于脑内的思维活动。
以下是具身认知观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
具身认知观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参与。
传统的教学往往偏重于文字和符号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身体感知和运动。
身体感知和运动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身体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参与来获得更深入的认知。
具身认知观强调情境的重要性。
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与环境紧密相连的,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认知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景中,让他们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得认知。
具身认知观提醒我们要注重学习的情感和动机因素。
具身认知认为情感和动机对认知的发展和表现起到重要的影响,它们是认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动机激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提供实用性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进行学习。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身认知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主体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是指人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
这一观点的核心思想是认知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大脑的活动,而是通过身体的物理行动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
具身认知观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感知动作的一体性,即知识与身体动作紧密相关。
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经验与具体的动作行为相结合,共同构建出知识与理解。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它强调了学习者的身体参与,提倡学习者通过实际行动与环境互动来获取知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而非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量、构图等活动中,从实践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与意义。
具身认知观强调了学习者的经验与情感的重要性。
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学习者能够获得丰富的感知经验,并在其中产生情感体验。
这些情感体验可以极大地增强学习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
具身认知观还强调了学习与行动的一致性。
学习者在实际行动中获取的知识与经验更加深入、具体。
教学应注重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学习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来获得科学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具身认知观还对教学方法提供了启示。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增强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实践行动。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具身认知观认为学习者通过实践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取知识与理解,这要求学习者能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身认知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视角,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1. 引言1.1 什么是具身认知观具身认知观是一种关于知识获取和思维过程的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自身身体感知和动作实践来构建对世界的理解。
具身认知观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不仅仅依赖于大脑的神经活动,还受到身体的参与和环境的影响。
简单来说,具身认知观是一种将身体和心智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理论。
在这种理论框架下,个体通过动作、感知和体验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系统,而不仅限于被动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者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身体的参与,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经验,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具身认知观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1.2 为什么具身认知观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具身认知观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者的身体参与与感知经验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具身认知观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具身认知观还强调学习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发生,认为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具身认知观还强调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和相互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动态的、交互式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具身认知观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2. 正文2.1 具身认知观对学生学习的启示1. 强调身体感知与动作实践:具身认知观强调人通过身体感知和动作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激发他们的体验式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认知:具身认知观认为情感是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和认知过程是通过身体活动和感知获取知识的。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具身认知观强调了学习者的身体和感知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认知观忽视了身体对认知的贡献,而将学习仅仅视为知识的传输和接收。
具身认知观认为我们的身体感知系统与我们的思维过程紧密相关。
教学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身体体验,通过身体活动和感知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具身认知观强调了学习的情境和环境的重要性。
具身认知观认为学习和认知是与情境紧密相关的,环境可以影响学习者的感知和思考方式。
教学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和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他们与知识建立联系的实践和体验机会。
具身认知观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具身认知观认为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需要学习者积极参与和主动构建自己的理解和知识。
教学应该倡导学习者的主动学习,通过实践、合作和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参与。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有很多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者的身体体验,并通过身体活动和感知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和环境,促进学习者与知识进行互动和实践。
教育者应该倡导学习者的主动学习,通过实践、合作和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参与。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创造积极的情感环境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者的身体和感知,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和环境,并倡导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情感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者的整体发展。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Embodied Cognition)是指人类认知过程不仅仅依赖于大脑的活动,还牵涉到身体和环境的互动。
具身认知观认为,我们的身体感觉和动作经验对于思维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不只是被动地接收和处理信息。
这一观点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可以改变我们对教学方式和教育环境的理解和设计。
具身认知观对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向学生灌输知识来实现教学目标。
具身认知观认为学生的身体感觉和动作经验与思维和学习密切相关。
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感知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环境通常是封闭的教室,学生坐在桌椅上听讲,缺乏与外界互动和身体感知的机会。
与此不同,具身认知观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身体的、感官的和情感的活动,在多样化的环境中进行。
教育环境应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身体的参与来理解和探索世界。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注重学习结果,强调记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身认知观认为学习过程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是一种对外界的探索和理解。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供合适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四,具身认知观强调身体与认知的互动关系。
传统的教育往往分割了身体和思维,将学习过程局限在纯粹的认知层面。
具身认知观强调身体与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身体的感知和动作经验对于思维和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感知能力,例如通过体育活动和手工制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具身认知观强调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每个人的身体感知和动作经验都是独特的,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教育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鼓励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独特的身体感知和实践能力。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保障,而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
而具身认知观是一种与传统认知观相对应的教育理论,它强调身体的参与和感知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具身认知观对于教学的价值和启示不容忽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具身认知观的理论基础、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和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具身认知观的理论基础具身认知观是由加拿大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维尔逊提出的,他认为传统的认知观念忽略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具身认知观主张认知不是只存在于大脑中的信息处理,而是身体与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结果。
具身认知观强调人们从身体感知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征、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
具身认知观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动作理论:感知动作理论是具身认知观的核心理论基础,认为认知过程是通过人们的感知和动作实现的。
感知动作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仅局限于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更多的是通过感知和动作的互动来获取知识、理解信息和解决问题。
2. 环境与身体协同作用:具身认知观指出,人的认知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身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作用。
人们的认知过程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推动认知能力的发展。
3.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具身认知观不仅关注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身体和环境的作用,还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它认为人们的认知能力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得的,社会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具身认知观对教学的价值具身认知观对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生的身体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生局限在课桌前,重视认知的信息处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身体的参与。
而具身认知观强调学生的身体参与是认知发展和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体感知和动作来参与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摘要】具身认知观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强调人的认知过程与身体感知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具身认知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它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通过身体感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具身认知观对学习者情感态度有积极影响,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具身认知观指导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境;对教师而言,具身认知观提升了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性;它也关注并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具身认知观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强调身体与思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赋予教学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具身认知观, 教学, 价值, 启示, 学习者, 教学设计, 教师, 专业发展, 个体差异, 新思路, 方法, 意义1. 引言1.1 介绍具身认知观的概念具身认知观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强调个体的思维、学习和记忆是与身体动作、感知和情感紧密相关的。
具身认知观认为人类的认知不是独立于身体的,而是通过身体的感知和动作来构建和表征世界。
在具身认知观中,身体被看作是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是知识的获取和表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具身认知观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身体动作和感知对学习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身体动作、情感表达和感知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具身认知观的概念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感知和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具身认知观强调身体与认知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具身认知观,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概述具身认知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具身认知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具身认知观强调个体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身体感知和情感体验,将认知与情感、动作与感知、思维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在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而其中具身认知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教学理论。
具身认知观强调个体在构建知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是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及自身的身体感知和行动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和认知是通过自身身体的感知和行为来塑造的,这一理论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和启示性是不言而喻的。
具身认知观的价值具身认知观的出现,对于传统的认知观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传统的认知观认为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理性思维和符号表达来实现,而具身认知观则认为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和行动来促使的。
这种理论对于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具身认知观强调了学习者的身体感知和行为在知识获取和认知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应该注重学生通过实践行动和身体的参与来促使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在学习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展示,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实践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具身认知观也强调了情境与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周围情境和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知和体验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方式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理解中,同时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上也要注重美化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更愉悦地学习和体验知识。
具身认知观的出现也重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认知观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人物的角色,而在具身认知观中,教师更多地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体感知和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互动来促使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这样的教学角色转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
具身认知观是指人们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和感知来建构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它强调思维与身体的密切联系,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大脑内部的处理,而是通过身体在感知、动作和情感等方面与外界进行密切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具身认知观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它强调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呼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感知与觉察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感官体验活动,如触摸、嗅闻、味觉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事物,从而深入理解知识和概念。
具身认知观强调知觉与动作的相互关系,认为知觉和动作是这不可分割的两个层面。
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动手实践,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学生不仅要理解实验原理,还要亲自操作进行观察和实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具身认知观强调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
情感可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且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感温暖、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具身认知观提醒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身体特征、感知方式和动作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
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提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对于喜欢观察和思考的学生,可以提供观察和思考的机会。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的身心统一。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效果。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作用。
它将学习视为一个个体主体的过程,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本文将分析具身认知观对教学的价值和启示。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具身认知观,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而是发生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身认知观强调个体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根据具身认知观,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和理解。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权利。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身认知观强调情感与学习的密切关系。
根据具身认知观,情感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创造一个积极和支持性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关怀学生、赞扬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投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根据具身认知观,学习是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产物。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胸怀。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学习;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权利;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创造一个积极和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
通过贯彻具身认知观的教学原则,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是指个体通过身体感知和经验积累来构建对外界的理解和认知的观点。
与传统的认知观点相比,具身认知将认知过程与身体的互动联系起来,认为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认知的工具,而且还主动参与到认知过程中。
具身认知观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具身认知观强调身体感知和经验对于认知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身体感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具身认知观提醒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感知和实践经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构建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来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具身认知观强调学习与身体动作的紧密联系。
根据具身认知观,学习不仅仅是通过脑力活动来实现,还需要身体动作的参与和支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动作参与,并借助身体动作来促进学习。
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音的模仿和口语对话的练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手指操作和图形图像化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和运算的理解。
具身认知观强调情感、意愿和意义对于学习的影响。
根据具身认知观,学习不仅仅是理性思维和知识获取的过程,也涉及到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意愿和对学习的意义认知的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并创造具有意义和情感共鸣的学习环境。
在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家的创作背景、情感体验和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具身认知观还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根据具身认知观,学生的认知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和交流中构建和发展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知识共享,创造积极的学习社区,借助社交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具身认知观及其对教学的价值与启示具身认知观是一种基于认知科学的观点,将身体体验和感受作为认知活动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理解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种观点认为,人们通过从身体内外界的变化中汲取信息来理解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行动。
具身认知观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身体不仅仅是一个容纳思维活动的载体,而且是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身认知观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体验和感受,将这些信息纳入到教学中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 learning readiness(学习的准备程度)和学习兴趣。
通过利用情景、操作、实验及其他方式激发学生的感官,教师能够更好地传达和理解课程内容。
其次,具身认知观能够帮助教师以更有效的方式教授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身体经验和感受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而不是仅仅依靠书本或演示讲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拟身体体验来理解概念,或者使用实验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来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
第三,具身认知观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来提供更好的教育。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人格、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和活动。
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身体和感受,将更有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提供帮助。
最后,具身认知观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改善学生学习表现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激活学生身体的感受、运动和动作来鼓励学生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运动或角色扮演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或者利用课堂讨论和其他互动方式来刺激学生思考和表达。
总之,具身认知观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教师通过了解和利用学生的身体经验和感受来更好地传达和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具身认知的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编号F H B 180607)的研究成果.具身认知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Ә黄思源摘㊀要㊀具身认知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具有涉身性㊁体验性与情境性的特点,强调个体与环境交互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对实施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文章对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和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具身认知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由离身心智教育向身心融合教育转变.关键词㊀具身认知理论;离身心智教育;身心融合教育作㊀者㊀黄思源,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福建漳平㊀364400)一㊁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具身认知(E m b o d i m e n tC o gn i t i o n )理论又称涉身认知理论㊁寓身认知理论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识论㊁认知科学㊁神经科学㊁计算机以及现象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探究人类认知㊁知识等的成果,其核心思想是强调认知过程具有具身性,即个体本身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将人的认知过程看作计算机运算过程,那么身体相当于硬件,思维相当于软件,在功能上虽然软件与硬件可以相互分离,但在实际认知过程中二者是相互依存的,认知行为不可能脱离人的身体而产生,具身认知理论由此诞生.具身认知理论详细研究了人的身体在各种认知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总结出人的认知过程具有涉身性㊁体验性与情境性等特点,即认知结果反刍于认知,促进认知.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指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多重感官接受知识和技能,才能顺利建立认知过程,并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和应用.[1]二㊁具身认知理论的特征(一)具身认知强调主体参与目前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较多,分别具有不同角度的指导意义.从基本内涵看,751教育评论/2019年第9期具身认知主要研究个体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图式是人与认知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认知来源于人的身体,当人的身体状态发生变化时,认知过程也会发生改变,可能伴随着部分认知能力的激活或部分认知功能的丧失.对于个体而言,具身认知主要表现为同化效应与补偿效应.同化效应指人在认知过程中会出于模仿的天性,学习看到㊁听到的知识技能,并产生与之一致的内在行为.补偿效应是对自身认知空白的补充.这两种效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持续性的认知过程,实现对认知的不断强化和更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图式设置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融合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或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的参与中利用已有的优势发现问题㊁探索未知㊁获得新知,发展与完善个体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这一规律,设置合适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体验,获得所需技能,从而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发展.[2](二)具身认知重视互动过程具身认知认为学习是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过程,具体来说是人与人的交互而促进个体认知的过程.虽然当下资讯发达,各种学习资源容易获得,但是人们在学习一门知识时还是更加倾向于聘请老师,向已经掌握该知识技能的人学习.即使有丰富的资料可以自学,学习者也更喜欢通过观看名师的讲解视频进行学习,如果能有真实环境互动则更好.这是人的认知特点,而且这个特点关系着人们对一门知识技能的认同.在向他人学习的互动性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具体感受并获取他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经验,降低学习难度;面对面地向他人学习知识技能,确信所学是一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这对学习者的学习信心㊁学习动力都是积极而正向的影响.因此,关注互动关系的构建,重视交互性,增强信任感,可让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更顺利更有效.教师可以运用知觉符号理论㊁感知运动模拟隐喻理论等具身认知理论,构建互动性学习条件;可组织互动性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增进师生或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三)具身认知关注情感体验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人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利用人的各种感官体验㊁情感因素,促进判断和认知的深化.身体的感受会影响人的价值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因喜爱某一门学科知识而学习更加有效.人们在认知过程当中,除了皮肤的触觉和对温度的基本判断,还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左右情感态度.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良好亲切的态度,设置教学内容时处处为学生顺利学习着想,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组织学生积极互动,营造情感交流氛围,让班级成为一个团结温馨的集体.学生得到关怀㊁友情,学习活动中有丰富的情感性因素,在互动中获得互帮互爱的情感支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遭遇困难时会有不折不挠的信心与意志,就能更好地完成认知活动,提升学习有效性.三、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启示具身认知理论为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4]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构建具身认知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一)落实生本理念,构建认知情境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往往只关注如何教,这种课堂教学生态是不健康的.具身认知理论重视个体的亲身体验和情感培育,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通过打造三维一体的动态课堂,实现知识与技能㊁过程与方法㊁情感与价值观有效851融合的理念相吻合.课堂是学习主体积极参与的知识生成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应深化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高效课堂应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认知能力㊁认知特点和认知习惯等方面出发,构建认知情境,丰富学习情境中的学习要素,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生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创设情境,要注意以下方面:一要突出内容的可体验性,即充分考虑学科知识中那些可用于体验或参与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㊁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促进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与学科知识构建有关的经验,进而更好获得学科知识的认知.二要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即情境设置要出新出奇,有趣味,能吸引学生,进而促使学生主动经历知识产生㊁形成㊁建构的过程.三要设置合适的认知难度,为学生创设学习支架,使学生能借助有效的学习过程,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建构知识.如,教师教柳永的«雨霖铃»时,可要求学生先自主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接着,播放李叔同作词的«送别»音乐,将学生带入分别的情境中;细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句,播放视频«离别的车站»,观看 当您紧紧握着我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的片段,让学生具体感受 执手相看泪眼 的缠绵悱恻意境.[5]这样的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送别时依依惜别的情感迁移,感受文本的丰富意蕴,从而完成阅读认知.在构建认知情境方面,具身认知理论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参与体验.因此,设计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视频㊁音频等形式,营造立体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合适的认知情境下学习,充分体验,深刻感受,使学习事半功倍.(二)遵循认知规律,打造动态课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完成知识传递,教师一般根据预设完成教学组织.这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教师的预设很难完全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如果不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一成不变地依既定的预设组织教学活动,就可能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甚至消极应付,进而使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既定目标.从具身认知理论可知,学生的学习认知是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认知持续变化与发展的情感与认知双重体验过程.因此,课堂教学需构建动态课堂,适时调整教学目标㊁内容与活动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变化.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如果简单地按预定方案讲授,就容易使课堂显得枯燥单调,无法吸引学生,因此可创设动态跟进课堂.一要设置以活动为主的课堂.如,以具体课文文本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基本的阅读体验,设置知识探索㊁获得与巩固的体验性活动,设置迁移运用的体验性活动等,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丰富体验,获得认知.二要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教师可以按照语篇学习的流程,让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语篇内容,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探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学生聚焦共性问题,进行互动讨论,逐步达成共识.简言之,教师要基于学生的问题和教学目标,设计动态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刻体验㊁互动交流,自主挖掘语篇包含的知识和蕴含的情感价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会遭遇困难,且学习困难具有多样性,设置动态课堂活动,是具身认知理论注重体验和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师要遵循具身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合理设置课堂活动,针对具体951课堂积极调整活动流程,发挥学生互帮互学资源,创设关怀与温情的学习情境.(三)注重过程方法,引导情感发展学生认知过程也是情感体验过程,情感体验的结果又促进学生的认知.因此,提升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热情,形成持续的学习内驱动力,能有效提升学习成效.新课程改革反复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身认知理论看,教师应细化学生活动,在过程性的方式手段上做足文章.如,组织小组合作活动需深化内涵,创新形式,以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认知中的作用.具体而言,组织小组合作应注意以下内容:一要明确具体分工,如可设置 小博士 小老师 等岗位,让每个成员均承担相应的角色.小组合作要进行分层次的分工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承担起相应的探究任务,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二要激发学习困难者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其主动寻求 小师傅 的帮助,促使互帮氛围的形成,既提升获助者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助人者的成就感.三要增强合作的互动性.教师可组织生生互动的具体活动,让学习成为一件充满温情的活动,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㊁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锻炼,提升学习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设置趣味知识竞赛等环节,营造积极㊁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想,丰富活动过程,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深化学科学习情感.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情感发展的目标.(四)创新评价方法,促进个体体验陈述性知识通过回答知识 是什么 ,用陈述的方式完成知识传递过程;程序性知识则回答知识 怎么用 ,以某种过程演示知识的由来.这两种知识在本质上无优劣之分,传统教学方式更偏向于陈述性知识讲解,新课程改革更注重程序性知识的探究.这两种方式的知识学习会给学生个体带来完全不同的认知体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较为单调抽象,而程序性知识需学习者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习较为形象具体.在具身认知理论引导下,教师应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与知识学习及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体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过程性评价应引导学生实现三个问题的探索:一是知识从何而来,二是知识内容是什么,三是知识要用在何处.教师要激活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索精神,在个体的思维中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积极的探索体验与情感认知.在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获得学生总体认可的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别性体验,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提升,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提升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认知积极性.参考文献:[1]郑孝梅 具身认知理论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9(02):83[2]林松 具身认知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中学数学杂志,2019(02):1[3]李佳颖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52 [4]高志华,刘华峰 具身认知理论研究新进展[J].才智,2018(34):213[5]黄思源 古诗文教学中的 趣学 实教 [J].福建教育,2018(53):5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