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课文《短文两篇》是一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言的灵活运用和短文写作技巧的好文章。
本期教案主要针对该文章的教学和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提高短文写作能力。
一、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中词语的含义。
(2)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提高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写出自己的短文。
2、教学重点(1)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
(2)短文写作技巧。
3、教学难点(1)提高写作能力,由浅入深地展开短文写作。
(2)准确地理解词语含义。
二、教学设计1、教学方式阅读+讨论+写作2、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学生自学第一篇短文《菜市场的买卖》,尝试总结其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2)课堂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第一篇短文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短文中涉及到的重要词汇、句式和语言运用等进行讨论,以确保学生准确了解文章内容和所涉及的语言知识。
(4)写作指导教师列举短文中的一些句式和语言运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写出自己的短文,也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写出自己的短文。
(5)学习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题。
三、教学效果评估1、目标达成情况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情况。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并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
(2)学生在短文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2、教学反馈(1)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参与程度,对学生进行评分。
(2)教学反馈教师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对下一节课进行调整和完善。
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计划范文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能让老师明确教学目标,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本篇是为老师们提供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计划,希望能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
1、把握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篇一: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教学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教学《行道树》: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二、教学1、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2、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3、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4、整体感知①自读,发现问题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筛选、整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短文两篇(《蝈蝈》《空山鸟语》)教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祈qǐ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婆娑suō:盘旋(多指舞蹈),文中形容树的美姿。
奇崛jué:奇特;突出。
朦méng胧lóng:月光不明。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沧桑:成语“沧海桑田”的略写。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砂,比喻事世变化巨大。
手舞足蹈:形容极为兴奋。
习以为常:事已习惯,视为平常。
习,习惯。
娇艳:娇嫩艳丽;柔嫩、美丽、可爱。
飘逸yŒ:飘浮,飘散。
谛dì听:仔细地听。
依偎wēi: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月华:月光。
缥缈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赵丽宏(1951一),当代散文家,诗人。
上海市人,“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
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
优秀散文,如《敲门》、《老人和夕阳》,散文诗集《人生遐想》等。
有多篇散文人选中学语文教材,如《为你打开一扇门》与本篇等。
郭枫(1930一)台湾诗人、散文家。
原名郭少鸣。
男,生于江苏徐州。
现任“新地文学基金会”董事长。
幼时父亲早逝,母亲削发为尼,与其弟寄食外祖母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躲避战火,又投奔祖父和伯父,人私塾,学古文,继而人小学、中学渎书。
1948年,进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学习,翌年随学校辗转迁至台湾。
1953年毕业于台湾省立台南师范学校,曾任教于中小学校及药学专科学校。
自小阅读了大量的古文名篇及古诗词、古典小说,初中时又阅读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并开始在徐州、南京、上海等地的报刊上发表散文、新诗。
同时参与同学文艺研究会,编辑校内油印文艺刊物。
高中时曾与同学创办《鸡鸣》诗刊。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9篇《短文两篇》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重点篇一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鄂教语文短文两篇教案《陋室铭》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重点与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三、课文分析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气,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________?(回答)室。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课文《短文两篇》,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课适用于中学阶段,教学时间约为45分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旨。
(3)能够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2)学会珍惜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 课文的写作技巧及其运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2.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短文两篇》的作者及其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修辞手法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启示。
5.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6.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课文,进行写作练习。
8. 板书设计课文《短文两篇》作者及背景课文基本内容课文结构分析文章主旨概括写作技巧欣赏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⑵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⑶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⑷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⑸ 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⑵ 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⑶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⑷ 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在行道树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短文》优秀教案《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文》优秀教案1从容说课《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答疑解惑,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2.难点:(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枭逢鸠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语《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
“枭”即猫儿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
故而不受人们欢喜。
枭意识到这一点滴,于是决定搬家。
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枭逢鸠》选自《说苑•谈丛》,本书汉朝学者刘向采集传记百家,正史杂著所载古人行事之迹,编成君道、臣术、建本、兵节、贵德、复恩等二十卷,“欲以为法戒”。
本书广征博引,文字生动,不仅对于历史科学,而且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等。
2.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特别是人物对话,要读出感情。
语气和韵味。
3.翻译课文。
补充重点词语。
何故:什么原因?犹恶子之声:犹,还是。
4.质疑: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因为人们讨厌枭鸣叫的声音。
5.质疑:鸠对枭东迁持什么态度?讨论并归纳:斑鸠认为枭要改变自己的鸣叫的声音。
如果不改变,向东搬迁,人们还会讨厌枭的声音。
6.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1)可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角度来谈。
如: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该力求改正,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如果只埋怨别人,只改换坏境是无济于事的。
(2)可从尊重共性与尊重个性的角度来谈。
枭的叫声是其本性决定的,也是它区别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它没有错,也不须更鸣。
7.《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案时间四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朗读《行道树》,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2.就课文不理解处质疑。
3.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堕落(du®:(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2)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3) 点缀(zhu):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4)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弦:指弦乐器。
管,指管乐器。
(5)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6)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⑺冉冉(r O n)慢慢地。
(8)苦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
(9) 自豪: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
(10) 污浊:(水、空气等)不干净,混浊。
二、导入1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2.导语。
行道树,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默默地立于城市的烟尘中,立在大道两旁,它们是寂寞、孤独、苦熬着的,你知道它们正想着什么?它们的形象是什么的化身?三、正课1 .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讨论与归纳:“堕落”的原义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但课文的意思是行道树离开了它们的家,离开了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烟尘里,它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往坏里变。
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3、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4、对比探究阅读;情感与价值目标:5、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对比探究阅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新授(一)夯实基础1、知人论世小思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承教小记》《丰子恺漫画选绎》等。
2、席慕蓉简介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
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
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
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
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2、字词过关ōuliǎnkuānshùzàncuìruòbēiwēigǒu收敛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二)研读文本1、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短文两篇七年级教案教案一:阅读理解 - "我的家人"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并提取有关家人的信息。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描述自己的家人。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家庭照片,向学生介绍“我的家人”这个话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家庭的信息。
2. 阅读理解: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我的家人”的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检查理解: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他们的答案,然后全班讨论正确答案。
4.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的家人”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家人。
提醒学生使用适当的形容词和句子结构。
5. 分享和反馈: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作品,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评估方法:1. 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案二:口语交际 - "我的学校生活"目标:1.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描述自己的学校生活。
2. 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他人对学校生活的描述。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学校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印象。
2. 听力练习:播放一段关于学校生活的录音,让学生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口语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并描述自己的学校生活。
鼓励他们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老师、校长等),并进行对话,描述他们在学校的日常活动。
5. 分享和反馈: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对话,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评估方法:1. 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短文两篇教案七年级教案一:阅读理解教案主题:短文阅读理解年级:七年级目标:通过阅读短文,学生能够理解并回答与短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回答与短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展示对短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多篇七年级适合的短文2. 针对每篇短文的问题,包括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短文的基本技巧,如扫读、略读和细读。
2. 阅读短文:选择一篇适合七年级的短文,让学生独立阅读。
3. 提问:根据短文内容准备一些问题,包括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等。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找到短文中的依据。
4. 讨论和解释: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讨论和解释正确答案的依据,以促进他们对短文的理解。
5. 练习:让学生再次阅读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调整问题的难度。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己编写问题,并交给同学回答,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设计和解答能力。
2. 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材料,并进行类似的阅读理解练习,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写作教案主题:短文写作年级:七年级目标:通过学习短文写作,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和要求,写出连贯、有逻辑性的短文。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短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2.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题目和要求,写出连贯、有逻辑性的短文。
教学准备:1. 多个七年级适合的写作题目和要求2. 用于展示和讲解的示范短文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短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结构,如引入、主体和结尾等。
2. 讲解示范短文:展示一篇符合要求的示范短文,并解释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3. 练习:给学生几个写作题目和要求,让他们根据要求写出短文。
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头脑风暴,列出相关的观点和素材,然后再组织成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