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学者型的财经记者?——浅议财经报道中的数字选取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2.73 KB
- 文档页数:2
在新闻业界,要回答怎样当记者这个问题并不难。
就是要具有发现新闻的基本功、要构建十分畅通的信息渠道、要保持勤奋学习拼搏工作的状态等三方面,那么,当一名财经记者是不是要复杂些呢?我们平常看到的财经新闻中包含着的各种类型的经济数据和各种各样的观点,是有别于其它领域新闻的显著特点之一。
笔者认为,财经记者应在上述三方面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用经济的眼光观察新闻,用数据告诉读者真实的情况,掌握相当的沟通技巧,最后还要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培养经济眼光法国雕刻家奥古斯特·罗丹有句名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
”罗丹大师所说的现象放在新闻界可以这样说,同样都是记者,遇到同一件事情,有人看出了门道,从中抓出一条鲜活的新闻,有人却什么也没发现,空手而归。
而这种情况在财经新闻中更为明显。
那么,财经记者怎样才能炼就一双洞查“新闻中经济角度”的眼睛,呈现给读者一篇有别于时政类新闻或都市类新闻的财经新闻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方法即可。
比如,6月14日,贵州省政府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宣布省100强企业名单,主办方提供了发布词、通知文件等3份资料。
省内时政类、都市类、经济类多家媒体均报道了这件新闻。
经济信息时报记者到现场后,刊发的《贵州百强企业增收两成》稿件有别于其它媒体的稿件,得到主办方的高度评价。
从材料看,除了背景资料外,发布词公布了百强企业的规模、对社会贡献情况及行业、地区分布情况等等方面,同时,也谈到了与外省相比的情况。
文中的数据相当多,可以说,提供了该部门可以提供的很多数据。
《贵州百强企业增收两成》的报道用了三个小标题,分别是“百亿企业增至16家”、“18新秀民企居多”、“贵阳占三分之二”,通过近两年的营业收入相比得出增长20%的结论。
与此同时,站在与周边省份相比的角度,对贵州百强企业经济数据进行对比,显现出门槛上的第一差距。
在百强企业内部,又比如利润差距等。
财经报道如何用“数字说话”作者:刘芳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6期【摘要】财经记者,时常会从受访者口中听到各种数字。
如何运用数字进行社会信息交流、报道财经新闻,值得财经记者好好学习、好好研究。
在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各种渠道中,数字就像“一把剑”,它快速、精准、锋利,往往能一击中的。
对新闻记者来说,善于掌控和运用数字,非一日之功。
【关键词】财经记者;新闻;数字;报道数字做主线挑大梁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而数字往往是事实的要件。
言必有据,方能言之有理。
如果将新闻写作比作大厦,用好数字,就像打好基础,为作品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闻报道,越是重大、复杂的主题,越需要扎实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开展热点报道、典型宣传、舆论监督中,记者要善于寻找、采用具有关键意义的数字。
记者曾在《马鞍山日报》报道过“一份税收评估书引来投资8个亿”的新闻。
报道中,围绕引来投资8个亿这一主线展开,层层剥开为何一份税收评估书,能让客商投资8个亿背后的故事。
8个亿,数字较大,首先引得了读者关注,随后报道税务部门创新工作,以税收评估书这一创新工作的方式,贴心服务招商引资企业。
让客商通过税收评估书了解马鞍山市税务部门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以点带面了解马鞍山的投资环境。
一个数字、一个结果,胜于千言万语。
近年来,财经新闻、民生新闻的报道越来越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马鞍山日报》在此类报道中,十分注重发挥数字的作用。
浏览马鞍山日报,时时都能看到新闻报道标题中数字的运用。
新闻越具体就越深入,而数字出马,往往胜于模糊的、概念化的表达,简洁有力,一目了然。
今年4月,《马鞍山日报》报道,马鞍山2012年“新网工程”拟投资7500万元,新改建经营网点20个、商品配送中心2个。
截至目前,马鞍山实施“新网工程”建设项目80个,新建、改造各类经营网点628个;商品配送中心12个;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3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个。
权威、具体的数字,充分表明马鞍山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服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事。
分析财经类新闻采访及新闻编辑写作的要点赵梦卓(吉林日报社,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在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中,财经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其关于经济学的术语应用较多,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以及编辑人员具备成熟的经济知识概念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此外,还应该根据大众对财经的理解能力高低不同进行正确编写。
因为既有对财经精通的专业读者,也有对财经一知半解的普通群众,这也是财经新闻采访人员以及编辑人员所要考虑的问题,使写出的新闻既要具有专业性,又能让大部分人看懂。
所以培养出优秀的财经采编人员要比培养其他新闻人员难度大,在培养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其掌握财经新闻编辑的重点以及采访的要点。
关键词:财经类新闻;编辑;采访;培养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05-0031-002财经新闻为人们提供相关经济发展数据,是人们了解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人们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财经新闻作为报道者,要想把经济内容更好的传达给读者,就需要采访编辑人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但是,就如何培养财经新闻人员良好的采编技技巧和工作能力,给新闻报道出了一个难题。
一、财经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新闻采访和编辑是新闻编采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但是与其他新闻种类不同的是,财经新闻专业性较强,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具备扎实的财经基础以及了解新闻的编辑要点。
除此之外,采编人员还应及时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形势,并根据大众的需要,在编辑时应用的词句让每个读者都能轻松理解。
以上这些要求对新闻采编人员来说就提高了他们工作的难度[1]。
(一)熟练掌握财经知识财经新闻在编辑时要将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融入进去,这就要求财经新闻的采编人员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基础。
例如在采访关于我国经济状况时,避免不了使用“宏观经济”一词,其大意是指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即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以及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
如果采访者不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无法进行采访,更无法做出专业报道。
财经新闻写作方法及要求(五篇范文)第一篇:财经新闻写作方法及要求浅论我国财经新闻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当前财经新闻逐渐成为我国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
财经新闻,从内容上看,它不仅仅是财政、金融方面的东西,还包括证券、投资理财、工商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财经新闻的定义也必将在实践中动态地发展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而从我国当前的财经报道来看,在媒体、记者、读者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体现在:首先.我国报刊的财经报道读者定位不明确。
文章风格游移不定。
其次。
财经新闻观点存在片面性,宣传昧、工作味太浓。
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再次.从写作的语言姿态来看,财经新闻的语言存在枯燥、乏味,形式呆板、拘谨等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国财经新闻的写作要求及方法:一、财经新闻报道应“国际化”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报道内容的国际化,甚至全球化。
即把世界上的重大财经事件、财经现象、财经走势以及影响财经运行的新闻事件作为我国财经新闻报道的内容。
二是报道视角的国际化。
国际视角就是指在报道时,不仅仅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视角来看待和报道国际新闻,同时要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中国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立场来报道世界和观察世界。
首先,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
经济报道的客体发生这种深刻变化,要求财经新闻报道者要有全球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把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放眼国际, 也是受众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界人士,特别是经济界人士需要了解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因此,了解世界经济走势成为一部分经济界人士对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提出的客观要求。
再次,放眼国际,是新闻媒体竞争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财经报道也必然要走向全球化。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视角成为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国际内容和国际视角成为衡量财经新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
财经新闻记者的职责和要求财经新闻记者是一种专门从事财经新闻报道的职业,他们的职责是收集、整理和报道与经济和金融相关的新闻信息。
作为一名财经新闻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准确、客观地报道财经新闻。
首先,财经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经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企业运营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深入理解和分析财经新闻的背后含义。
只有具备扎实的财经知识,才能够在报道中准确地解读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事件。
其次,财经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和写作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够及时发现和把握财经新闻的热点和焦点。
同时,他们需要具备清晰、简洁、准确的写作能力,以便能够将复杂的财经问题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此外,财经新闻记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他们需要与各类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高管、投资者等等。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从而做出更准确、全面的报道。
另外,财经新闻记者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工作压力承受能力。
财经新闻报道通常涉及到复杂的数据分析和繁琐的调查工作,而且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财经新闻记者需要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并且能够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后,财经新闻记者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他们所报道的财经新闻涉及到广大读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进行报道。
同时,他们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确保自己的报道真实可信。
总之,作为一名财经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经知识、良好的新闻素养和写作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工作压力承受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只有具备这些要求,才能够胜任这个职业并且做出优秀的贡献。
R EPORTERS'记33!肩I nrjriNOTES2019I U//浅谈财经类新闻采访及新闻编辑写作的要点□文/石磊摘要: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尤其是在财经类新闻媒体当中,财经类新闻对于新闻采访以及新闻编写工作的要求严格度极高,需要相关的新闻工作者结合工作要点,不断地对工作方式进行革新,以满足行业发展以及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
本文主要就财经类新闻采访及新闻编辑写作的要点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财经类新闻;采访;编辑;写作要点一、要重视财经新闻分析能力的提升从实际角度出发,财经新闻记者的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其釆访工作的质量以及新闻编写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部门的工作绩效情况。
基于这一情况,财经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分析能力提升。
为此,首先,财经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期间要准确有效地认知到自身的新闻分析能力提升对于采访质量以及新闻编写质量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强化对于自身分析能力的训练。
其次,财经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强化阅读训练,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当中尽可能地去阅读_些关于财经类的新闻,养成做阅读笔记的习惯,分析新闻事件当中的隐藏内容并做好标注,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关于财经类新闻的分析技巧以及方法,在实际分析期间要科学緒艇盼析方法。
最后,相关的财经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准确有效地掌握时事要点新闻内容,并深入挖掘其隐藏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具体的新闻釆编工作,以此来保证新闻釆编工作质量。
二、要重初经湖]识以及新闻知识的累积从本质上来讲,财经新闻釆编工作是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需要新闻釆编工作者掌握大量的财经知识以及新闻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其编写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并且满足人们的信息获取需求。
基于这一情况,他们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经济知识以及新闻知识的累积。
为此,首先,财经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些关于财经类的知识内容,掌握一些专业的名词以及行业规范准则,与此同时还要准确掌握一些新闻知识,明确新闻工作的要点。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报道经济类新闻记者作者:张晓明来源:《活力》2012年第08期[关键词]经济类;记者;新闻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有产业新闻、企业新闻、金融新闻等,如何写好这个“专业”新闻,这就要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探求经济新闻的采写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理论素养,拓宽观察时代进步中纷纭经济现象的视野,力求在经济新闻这个“富矿”上多挖出些成色好、有影响的“足金”,为自己的经济新闻从业生涯增色添彩。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出色的经济记者?除去一些为所有新闻从业者所必备的素质外,经济记者作为一个专业分类群体,还应有一些独立性的、特别的从业要求。
一、经济记者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素养,了解经济规律、价值规律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国内彩电业全面亏损的报道,文中认为造成彩电业整体性亏损的原因在于这个行业内长年累月的价格战。
我认为记者就是因为缺乏经济学的知识而在报道中观点流于表面现象,没有看到表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
为什么?因为价格竞争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是实现价格均衡的结果,这样一个结果实现后就是行业的洗牌,优胜劣汰,部分企业出局退出竞争。
但是彩电业旷日持久甚至是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并没有带来这样一个结果,为什么?是因为彩电行业内的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背景,背后多有地方政府支持,即使其亏损,也会有政府来提供信贷、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而轻意不会让其垮台。
正是如此,价格战才会无休无止,却没有示弱者,由此却使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甚至突破临界点,也没有休战的,行业能不整体性亏损吗?因此,造成行业亏损的本质原因,症在价格战,病在彩电业没有完善的竞争退出机制。
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还可以方便经济新闻的采写,加深与采访对象的沟通。
二、要做好新闻语言的“翻译”工作,让专业化的经济新闻通俗化现在经常听到人们对媒体上的经济新闻的评价,说是“专业人士不解渴,外行人士看不懂”,应该说这既是经济记者的的尴尬,也是其应该反省之处。
“怎样才能做好财经记者”作者:zoulirose 提交日期:2006-4-14 0:36:00 | 分类: | 访问量:626对“怎样才能做好财经记者”的杂想财经媒体的机会: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对经济类信息、知识传播需求在不断的扩大。
细分市场,找到杂志的合理定位,在分众时代到来后,小众化人群的形成,期刊整体上是朝着专门化、专向化之路发展。
在经济领域,经济类期刊也向着更细分化的方向发展,经济类的杂志进一步细分了市场,为特定的某一类职业的人服务。
杂志更多的是为企业服务,关注的是商业事件的过程和背景,为企业提供实用的东西。
更多的是很实际的、实务性的与商业发展相关的报道或者知识的传播,其内容直接为企业发展服务,从战略层面,包括市场分析、商业思想指引方面等。
经济类期刊特点就是提供观点、提升品位、提供附加值的东西,才可以吸引很多的读者。
我认为做财经记者的素质:一、理性、逻辑:冷静分析和逻辑推理是纸媒所必须的,经济分析报道具有理性和思辨性的特点,所以记者得有清晰商业逻辑思维,并在报道中体现出来:逻辑分析能使记者对经济金融信息的纷繁复杂,认识不至于停留在表象;其次是文章的结构、文笔要通过逻辑体现出来。
凡是好文章必有逻辑的串连,散碎的材料就如同珍珠需得由逻辑的的串连,本人认为好文章得有理念、注意文章的逻辑构建,能看后能让人思考一些问题,这是文章可读性的一个基础。
许多时政期刊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纪实和阅读快感,而是要影响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提供给他们整合过的有效信息,以及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同时,注重对事件的前瞻性报道,满足读者的欲知需求。
许多杂志每期都有一定篇幅的时论性文章,这些文章立论大胆精到,时有惊人之语,敢道别人不敢道,说别人不敢说,振聋发聩,启人心智,读者读来时有眼睛一亮的感觉,“确实是这个道理”、“我怎么没有这样想呢?”诸如此类的闪念更是经常在读者的脑海里出现。
对许多杂志来讲,这成了他们赢得读者的法宝,而许多读者也正是冲着这些文章去的。
浅谈数据新闻记者如何找数据数据新闻是一种结合数据分析和新闻报导的新闻形式,它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图象或者交互式图表,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新闻事件。
作为一位数据新闻记者,如何找到合适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数据来源、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来浅谈数据新闻记者如何找数据。
一、数据来源1.政府公开数据:政府部门通常会公开一些与经济、环境、教育等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是可信的,可以通过政府网站、统计局等渠道获取。
例如,经济发展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
2.学术研究数据:学术界的研究机构和大学通常会进行各种研究,他们会采集并公开一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经过严格验证和分析的,可以通过学术期刊、大学网站等渠道获取。
例如,医学研究数据、社会调查数据等。
3.非政府组织数据:一些非政府组织通常会采集一些与他们的使命和目标相关的数据,并公开辟布。
这些数据通常是针对某个特定问题或者领域的,可以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官方网站、报告等渠道获取。
例如,人权组织的人权数据、环保组织的环境数据等。
4.企业数据:一些大型企业会采集和分析与他们业务相关的数据,并可能公开一部份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与企业的业务和产品相关的,可以通过企业的官方网站、年报等渠道获取。
例如,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汽车公司的销售数据等。
二、数据采集1.网络爬虫: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可以自动从网页上抓取相关的数据。
可以通过编写爬虫程序,指定要抓取的网页和数据字段,然后将抓取到的数据保存下来。
例如,可以通过爬虫程序从政府网站上抓取经济数据。
2.调查问卷:可以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采集受访者的回答来获取相关数据。
可以通过在线调查工具或者纸质问卷的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设计一份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回答结果来获取相关数据。
3.采访和访谈:可以采访相关的专家、学者、从业者等,通过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来获取相关数据。
财经新闻报道话术财经新闻报道话术的重要性财经新闻报道对于商界和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篇好的财经新闻报道可以为读者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要写出一篇好的财经新闻报道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定的话术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财经新闻报道话术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财经新闻报道话术的准确性是不可或缺的。
在财经领域,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数据都可能对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记者必须确保所报道的数据和事实的准确性。
一个错误的数字或者信息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准确性是财经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读者信任的前提。
其次,财经新闻报道话术的客观性是至关重要的。
财经新闻报道应该摆脱主观意见,不带任何偏见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这就要求记者要保持中立,不被个人喜好或利益所左右。
客观性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并让读者更容易相信所提供的信息。
此外,客观性还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此外,财经新闻报道话术的简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繁琐复杂的报道往往会使读者感到困惑,无法快速获得所需的信息。
因此,记者应该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精确地传递关键信息。
在新闻报道中,没有时间和空间来展开复杂的解释或分析,所以要用尽可能简短的篇幅表达清晰的观点。
简洁性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也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此外,财经新闻报道话术的开放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财经领域常常涉及复杂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有时候甚至是主观的判断。
因此,记者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通过采访多方观点,并给予读者充分的信息以供参考。
开放性可以促进对话和辩论,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复杂的财经问题。
这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财经新闻报道话术对于准确传递信息、保持客观性、简洁性和开放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篇好的财经新闻报道应该能够为读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大数据时代财经新闻中数据的应用研究一、大数据时代财经新闻中数据的定义和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
在财经新闻领域,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入的分析依据。
本文将对大数据时代财经新闻中数据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财经新闻工作者提供有关数据应用的理论指导。
数据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表示,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符号。
在财经新闻中,数据主要包括经济指标、企业财务报表、市场交易数据、政策法规等。
这些数据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处理,可以为财经新闻报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海量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数据量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这使得财经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
多样性:财经新闻涉及的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经济指标、企业财务报表、市场交易数据、政策法规等。
这些数据的来源、形式和结构各异,需要财经新闻工作者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实时性:财经新闻报道往往需要及时反映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因此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能够快速获取和处理实时数据。
价值性:财经新闻报道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揭示数据背后的价值和规律。
这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隐私性:财经新闻涉及的数据往往涉及到个人隐私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在处理和使用数据时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
大数据时代财经新闻中数据的定义和特征具有海量性、多样性、实时性、价值性和隐私性等特点。
面对这些特点,财经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数据应用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和有价值的财经新闻报道。
数据的概念和分类市场数据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市场的行情、价格波动、交易量等信息,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股票市场的数据包括股票价格、成交量、市值等;债券市场的数据包括国债收益率、企业债收益率、信用评级等。
黄河年月地某天早晨,我提着大包小包(居然还有一台台式电脑主机),站在客厅中央,第不知多少次向着似乎还睡眼朦胧地爸妈宣布:"我要走啦,去北京,中国最好地杂志做最好地记者!"老爸带着几分客套与矜持地点着头,喃喃说着什么,也许是关心与鼓励地话,可我没听清.直到许久以后,我才知道他们在那前后为我担过多大地心,"比送你上大学还揪心."老爸后来这样评价(那当然啦,我上地大学离家里就一个小时车程).可是!我那装满幻想地脑袋已经再没有一丝多余地空间了.在到《三联生活周刊》之前,我已经在《深圳特区报》下属地《深圳周刊》做了三年记者,当时国内地周刊还很少,除了《三联生活周刊》外,只有刚创办不久地《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新周刊》等几家,而我与同事们在茶余饭后谈得最多地依然是《三联生活周刊》.虽然它那时还是双周刊,但它富于时效性地选题,深刻地观察力与精辟地评论,都让我们看到一本理想中地周刊地轮廓,我不止一次在酒后向朋友大放厥词:"在中国当记者,不到三联就算不上好记者"——颇有几分"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地遗憾.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初陆新之(当时任三联主笔)介绍我到《三联生活周刊》应聘时,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地缘故.然而,当我兴冲冲地跟朋友来到当时还位于净土胡同地杂志社时,心里还是"格登"了一下.这幢位于不起眼地小胡同里地不起眼地小院子旁地不起眼地小楼,真是我曾经那么向往地"圣地"吗?然而比起另一个担心来,眼下地失望又算不得什么了.我能通过三联地考验吗?在到三联之前,陆新之便已经告诉我,三联眼下缺地是财经记者,你进去后多数是做财经报道.在此之前,我在《深圳周刊》一直做地是社会报道,对"财经"地概念了解得大概还不如我那炒股票地老妈多.三联地诱惑让我硬着头皮答应了这项我当时觉得是"临时"地选择,想不到地是,时至今日,我竟然还真做了一名象模象样地"财经记者"——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不能不说我真有那么点儿运气.到三联写地第一篇报道是关于联通黄页地,报道地基本素材已经在深圳采访完了,但究竟该写什么心里却没底,快到交稿时间了,没办法磨蹭了一篇先给陆新之看.他看完后觉得还行,但我自己心里总觉得似乎没写到点上,便抓着他讨论.聊着聊着他突然冒出一句话:"徐迅(我们地一个记者朋友)当时跟我说过这个选题,他说这个黄页到底是媒体还是商品根本就定义不清......"这下我可抓到"救命稻草"啦.赶快回到电脑前,调出原来地稿子,嗒嗒嗒花了半个小时重头改写了一遍,标题就叫"黄页:媒体还是商品?"接下来地事情极为戏剧性.稿子交上去了,我正忐忑不安地等待"宣判",突然朱伟主编一阵风般从他地办公室冲出来,举着一份稿子冲着大家嚷嚷:"这篇稿子谁写地!"我一看正是自己地那篇稿,心里不由一阵冰凉,完了,不知道哪儿捅了漏子,这下得打点包袱回家了.陆新之也懵了,底气不足地往我这边点了点手,闷声问道:"怎么啦,有问题吗?"朱伟冲到我面前,手里依然举着那篇稿子,"好,这篇稿子写得好,以后大家都得这么写......"后边他再说什么我都听不见了——姥姥哎,这么夸奖人会搞出心脏病来地!后来地日子里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撞大运",以我当时那点浅薄地财经知识,假如没有徐迅地那句提点,恐怕真得当场卷包袱"下课"了.然而这种"大运"毕竟不是天天都能撞到地,高高兴兴地进了三联没多久,我就开始愁眉苦脸了.不久前跟一位朋友谈到财经报道与普通新闻地关系时,我蛮不讲理地甩出一句"财经报道不是新闻!"这话咋听起来有些无理,财经新闻怎么不是新闻啦,新闻地五要素财经报道就不要?新闻地从采访到写作地一系列规则财经新闻就可以不遵守?如此等等.但我要说,作为一名记者来,假如你只是按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地套路,去按"眼勤、腿勤、手勤"什么地去做财经报道,铁定会栽跟头——至少我就是这样.有那么一段时间,写稿对于我简直就象苦役.不是我不愿意去采访,也不是不愿意去写,而是——写了稿根本就通不过.每篇稿子交上去后,我便象老鼠一般缩在办公室角落,听着楼梯口地响动,那段日子里我练出一项特技,分得出每个人不同地脚步声.每当朱伟地脚步在楼梯上响起时,我地心里便是一片冰凉——这次又死了.朱伟地批评很有意思,他拿着稿坐在你旁边,一句话也不说.于是我便低着头找有没有可以钻地缝,一边在心里嘀咕:"快说快说,早死早超生".果然声音响起来了,平平板板没什么起伏,"这篇稿子不能用".好,宣判结束.花两天时间转世投胎等下一个轮回吧......为什么稿子老被毙呢?有一段时间我以为是自己地文笔不够好——三联地文章文笔讲究是出了名地——于是每逢动笔便搜肠括肚找些自以为很有文采地词句下进去.那可真叫折磨,你想想前有"声音"、"圆桌",后有文化、专栏,哪个不是文光四射得让人睁不开眼,再加上一个从《人民文学》出来地主编,多少大小作家地作品给他横删竖改,哪看得上这点鸡毛小菜——跟他玩文采,不等于是给自己刻七杀碑吗?不行,不行转路子,开始往采访上打主意.多找些学者名人,问什么不重要,重要地是唬得住人,尤其是朱伟这类人——谁知朱大主编不吃唬,硬生生把俺磨破脑袋钻来地一点访谈内容大卸八块,甚至"弃尸门外".写到这里,我要向那些曾经被我打扰过地学者们深表歉意,特别是一件令我至今内疚地采访,我要向盛洪先生道歉.当时是为了写一篇关于反垄断地文章,我找到天则所,想请盛洪谈谈这方面地情况.想到要见这么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口未开心先怯——这么随便找人家发表意见,人家答应吗?于是自作聪明地编了个借口,说我们准备做一个专访,请盛教授就垄断问题谈谈看法云云.盛洪答应得很爽快,但在电话里提了一个要求,"别人常常在文章里曲解我地话,我希望在发表前给我看一下."在见面时他又强调了一次,我自然诺诺.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稿子也写出来了,自然不是专访.硬着头皮给盛洪发过去,他回了几句话,让我至今想起来依然惭愧不已.他地回复至今保存在我地电脑里,里边写道:"黄河先生,我记得你是说搞个专访,不是(知)记录何在?这篇文章里,你引用我说地关于企业内组织成本上升会抵消规模经济,不准确,望再对照录音修订.盛洪"从那时起直到离开三联,我再没脸踏进天则一步......现在写下这些,不是想跟朱老板(当时我们之间都叫他老板)"秋后算账",而是想说,直到那时,我还是没搞明白财经报道应该怎么写.现在回想起当时地心态,真是很有意思——老板不是要求要多采访吗?好,那我就一二三四五,搬着手指头数到底稿子里写了几个人,不够再凑两个;不是要写利益冲突吗?好,那我就刀枪剑戟十八般动作轮翻上阵——可是,不行,不行,还是不行!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老板对我有什么陈见?但平时又不见他有什么不客气,那副平平淡淡地面孔似乎对谁都一样.直到离开三联后地一天,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错了——写错了!有趣地是,那几乎也算得上一次"撞大运".那是我离开三联,到一家新地财经杂志所做地第一篇报道,关于科龙并购案.跟过去一样,我开始忙忙碌碌地四处找人采访,上网搜集资料.一切就绪后开始写稿,又出现了刚到三联时地那种情形:情况和素材似乎都掌握了,但写出来地东西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软软地立不起来".新老板是一位有着深厚经济学素养地上市公司老总,看完我地初稿后,他问了一个在我看来很奇怪地问题:"收购科龙地这家公司(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收购时,是在内地独立注册新公司,还是母公司收购地?"在我看来这是个细微得不足以关注地问题,当我提出这个疑问时,老板摇摇头:"我们做企业地都知道,如果他是在内地注册新公司收购地话,那么就可能......"随后涛涛不绝地给我讲了香港证券市场上此类公司收购地操作手法,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听完后我地第一个感觉是——狂喜,原来真实地经济世界可以这么精彩!回到家后我扔开原稿,花了个通宵写出一篇完全不同地报道.那是我对财经报道地第一堂启蒙课,我至今这样认为.当我在随后地日子里用这种眼光再去看三联时期地报道时,突然得到一个新地领悟——那就是在过去地报道中,我能看见自己笔下纷繁复杂地种种现象,却看不见自己对于这些现象地理解与判断,在我地报道中没有"我"!这又是一种有悖于基本新闻原则地价值观.新闻不就讲究一个"客观"吗?处处把自己地偏见和感受带进去,不如改行去写小说?但我依然坚持认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记者如果不能加入由自己素养和观察而来地"独断",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组织起复杂地现象,写出有深度,"有骨头"地报道来.其实在新闻学里边,早有"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之分,在我看来,经济报道就是一种典型地"解释性报道",而这种报道地精髓就在于记者自己要"想得明白,说得精采"!想得明白,说得精采.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张五常教授说经济学就是要"解释真实世界",短短一个"解释",穷尽了多少象张教授这样"天纵之才"地毕生之力.说到这里,似乎离三联有点远了,还是回头来看看当时我在三联"想不明白"时地趣事吧.三联当时地经济部说不上"人丁兴旺",高昱因为做专题常常在外边跑,陆新之也神出鬼没三五天见不着面,每天在经济部"值班"地往往是我跟李伟.李伟是复旦哲学系地高才生,跟我同病相怜,日日面临"三苦":一苦找不到选题,二苦采访不到人,三苦交不出稿或稿子被毙.苦里作乐大家便发明些"术语",拿来调侃自己地糗事.其中我印象深刻地一个是"苦苦哀求",因为大家平时不容易找到适合地采访对象,一旦找到一个往往死缠烂打,誓要从"老虎"嘴里拨下几根毛来.于是办公室里便常常听见某人"软语哀诉":"我们有这么个题目,您是这方面地专家,能不能跟我们谈谈......出差,那大概什么时候回来?要不我在电话里跟您谈谈也行......"一来二去,两人看见对方拿起电话就会会心而笑:"又要苦苦哀求啦,哈——哈......"话音未落自己也抓起电话"苦苦哀求"去了.苦苦哀求完就该干活了,说干活其实不确切,应该叫"想活"——那几行字半小时就可以敲出来,问题是究竟敲什么呢?于是苦苦哀求完了,便进入"望天发呆"地阶段.记得有一次社会部地巫昂跑进来,东张西望了半天,对着正在发呆地李伟说:"你们这儿真象座庙."是地,当时地经济部既没有文化那样丰富多彩地活动,也没有社会部那惊险刺激地采访,倒真有几分象"修身养性"地寺院或道观——虽然里边地两个"小和尚"六根不净,杂念丛生.转眼离开三联已经三年了,面对着自己写下地这堆拉杂琐碎地回忆,一种说不清楚地情绪慢慢漫延开来.想起三年前离家远行地那个早晨,我忍不住低低咕哝了一句:"我还是要做中国最好地记者——也许是财经记者?"。
写作技巧大揭秘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财经专家成功成为一名财经专家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揭秘一些成为一名成功的财经专家所需的写作技巧。
1. 提前做好准备成为一名成功的财经专家,首先需要对待写作认真负责。
在开始写作之前,提前做好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这包括收集相关资料、归纳整理思路、制定写作计划等。
只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展开写作工作。
2. 简明扼要的语言财经领域通常涉及到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但在写作过程中,尽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达。
专业术语可以适当使用,但需要配以简短的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保持句子简洁明了,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内容。
3.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写作时,要保持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可以采用常用的信息组织方式,如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正文部分,应按照有条理的顺序进行叙述,先点后面,层次分明。
每段内容之间应有明确的连接词或引导词,确保文章的逻辑流畅。
4. 添加实例和案例为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财经专家在写作中可以增加实例和案例。
这些实例和案例可以是真实的经济事件或财经案例,也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财经知识和概念,并将其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5. 注重数据分析财经专家的写作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地运用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经济现象和问题,并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并更好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6. 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成为一名成功的财经专家,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财经领域变化迅速,新知识和理论层出不穷。
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和了解最新发展,财经专家能够保持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并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写作内容。
7.反复修改和校对写作的重要环节是反复修改和校对文章。
在完成初稿后,专家需要多次检查和修改文章,确保表达的准确性、通顺性和易读性。
1、敏锐的数据意识。
一个记者脑中若没有积累大量的关于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常态信息作为判断的参考系数,则他是不可能对所接触的数据中的异动有敏锐嗅觉的。
2、突出的获取数据能力。
一篇好的财经新闻或财经话题分析,常常需要多方面的数据作为支撑,特别是一些核心和关键数据的获得,常常会影响记者对经济走势和企业发展状况的基本判断。
因此,如何获取可靠、关键的数据,是一个合格的财经记者应做的基本功。
3、扎实的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
财经记者在报道呈现时,一定要注意对数据分析结果呈现方式的选择,要重视恰当的可视化设计,而不是把数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简单铺陈和展示。
同时,分析的基本思路、推断的逻辑,关键的数据和边界条件等,都应该交代清楚,特别是相关数据和结果的通俗意义上的解释。
4、较好的数据运用能力。
财经记者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对各类数据的亲近感和直觉,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做好专业报道,成为合格的行业观察家和分析师,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5、较高的职业伦理标准。
财经记者在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能够坚持科学和伦理原则,不沦为隐瞒或故意忽视真相的资本意愿和利益集团的合谋者,常常需要当事记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科学精神和道德勇气。
(金兼斌/《新闻与写作》)重英文轻国语严重失衡。
这一现象不仅导致办刊人的严重心理失衡,而且其直接后果,就是在我国科技期刊界将盛行争先恐后创办英文期刊的大潮,使得以“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为办刊宗旨的中文期刊被迫承受优质稿件外流和优秀人才流失的双重压力。
重指标轻读者愈演愈烈。
如果办刊人一味地仅仅关注期刊的评价指标,忘却办刊的真正初衷,长此以往,我们的科技期刊就有可能办成一种让作者高兴,使读者痛苦的刊物。
重经营轻质量难以为继。
科学、学术与市场和利益是一对矛盾,纯科学、纯学术有时要受利益和市场的制约。
科技期刊的出版事业,在逐利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经济指标的压力下,如何在投身改革大潮中坚持公益为先,捍卫编辑的独立性,以论文的质量作为发表的唯一标准,就显得苍白无力。
新闻窗2009年第三期NEWSWINDOW 业务广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高度关注财经新闻和经济资讯,读者对经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具备专业素养的财经记者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急需的稀缺资源。
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为读者带来具有深度和有趣味的经济报道呢?我认为,拥有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能以简练流畅、浅显生动的文字将经济新闻说清楚说明白,使之得以“有效”表达,这两个要素,是成为合格的财经记者的必备条件。
专业素养前《财富》中文版执行总编辑黄翔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财经记者不是专家,也没有必要成为专家。
但这并不表示财经记者不需要专业知识。
”和其他报道领域相比,经济报道的专业性相对较强。
大量的经济新闻都是抽象的,财经新闻也多半是数字和一些抽象的决策、趋向、预测等,通常不能给人以立体的描写性感受(文字报道)或带来视觉冲击力(摄影报道)。
这就要求财经记者应具备较强的多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对经济事件的来龙去脉心中有数,只有自己真正清楚了需要报道的经济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清晰明了地将这一事件“解释”给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大部分读者。
经济学是许多分支经济专业的理论基础,任何一门分支经济学科都根植于经济学,是经济学应用领域的组成部分和具体延伸。
因此,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财经记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将经济学的基本经济理论搞清楚、弄明白,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犯那种“把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东西强行写到文章里去”的错误。
对于不少刚开始涉足经济报道的记者而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个大难题:书店里大量的经济学理论书籍,如果要通过自学来建立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思维体系,似乎无从下手。
《中华工商时报》的一位记者,领取财经类奖学金后,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习了3个月,在学习结束之前,和《中国青年报》的卢跃刚有过一次很随意的交谈。
卢跃刚的看法是,记者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宏观的框架,是这个框架对他的采访报道提供基本的判断和支撑。
优秀的财经记者是怎样炼成的【摘要】要做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积累,还要有勤奋的精神、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表现在:努力成为报道领域的“行家”、永远带着“问号”去采访、与采访对象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去报道。
唯有如此,媒体才能有效引导舆论,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有益。
【关键词】财经记者;财经报道;专业积累;社会责任感我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从最初对资本市场的一无所知到如今成为财经报道领域的“行家”,在这一历程中,我感受颇深。
回顾这些年的成长历程,我深切地体会到:做一名财经记者必须要有专业的积累;做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除了要有专业的积累,还需要有勤奋的精神、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脚踏实地做好平日功在旁人看来,财经记者每日所接触的人物不是各个公司的总裁,就是惊心动魄的事件,甚至有时还可以用手中的笔来改善财经世界,可谓十分精彩且意义非凡。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大多数的时间里,财经记者所做的都是相对枯燥的事情。
越是在这样的日常工作中,财经记者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淀、不断跨越,才能拥有在关键时刻的闪亮。
对一个刚刚进入行业的财经记者来说,最初的日子往往是由一个个小新闻串起来的,每天接触到的大都是一堆堆数字和邮件来往的新闻素材。
这是一名财经记者必须经历的初级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最需要的是耐心和勤奋,必须用最短的时间熟悉所报道的行业、同行,并积极寻找报道线索。
之后,随着一个个采访报道机会的来临,前期的积累就可以有用武之地了。
由于在这个阶段里伴随着成长带来的成就感和不断受挫的气馁,因此,财经记者及时向同行学习与进行自我反思十分必要。
在每一次采访中学习同行是如何提问的,在每一次稿件发出后去看看同行是怎么报道的,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稿件:是不是选了最好的角度?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否恰到好处?文字是否做到了简洁流畅?这也是我经常会去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确实学到很多知识。
财经记者工作总结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工作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和敬业精神。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通过深入调查、广泛采访和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领域知识,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
工作内容1.搜集信息作为一名财经记者,搜集信息是我们主要的职责之一。
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了信息和真相的区别。
因此,对于信息的搜集,我会在多个渠道中获取并进行比对筛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另外,我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积累信息,细心观察社会现象,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的写作。
2.采访采访是财经记者的又一门重要技能,我通常采取多种方式,如电话、邮件和现场采访等,以保证采访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采访时,我尽可能地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思路和立场,避免简单口胡和八卦式的报道,并通过多次对话,不断加深与采访对象的交流,获取更多内幕信息并构建全面且精准的新闻内容。
3.写作报道写作报道是财经记者的核心工作,对于我这样一名对于写作有着高要求的人来说,我也经常会在产出文章的过程中总结并改进体验。
对于报道的结构和材料的准备,我一般会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并尽可能的以图像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我也在完稿后,进行多次排版和修订,以保证文章的内容与格式都达到较高的质量。
工作技能1.专业背景作为财经记者,一定要有深入的财经知识背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我在读取行业信息以及各类的专业书籍、论文时,总结经验、提升眼界,加深了对财经领域的理解。
抱着这种专业态度,我能够在交流中避免掉进“指数与事件相符就报道”的误区中,提出更全面的评论来。
2.数据分析作为一个财经记者,我们需要从各种数据中提取信息,以辅助自身的观察和判断。
对于各个领域的经济数据,我会在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中,通过不断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预测和分析。
3.标题制作稿子的标题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关键。
我的财经记者梦
宁佳彦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3(000)025
【摘要】记者的关注就是社会的关注,急人所急,探寻从根本上救助弱势群体的方法,正是媒体的“道义”所在。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宁佳彦
【作者单位】经济导报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都市报财经新闻记者的素质研究——以《华商报》首席财经记者韩博强为例 [J], 宣天
2.如何成为学者型的财经记者?——浅议财经报道中的数字选取与分析 [J], 贾玉峰
3.中国财经报社在桂林“练兵”——记中国财经报社全国记者站站长业务培训班[J], 夏建民
4.记者需要从杂家成为专家--党报财经记者转型实践漫议 [J], 刘伟
5.今天,该如何做财经记者?——与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主任周乃蔆博士一席谈 [J], 赵智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