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14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
是指为了规范和管理案件处理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制度。
这些规范和制度包括案件登记、分发、调度、办理、监督、归档等各个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案件登记制度:规定了案件登记的要求和程序,包括案件登记表的填写、登记号的分配、材料的整理等。
2. 案件分发制度:规定了案件分发的原则和方式,包括按照案件性质、重要程度、工作量等因素进行分发,确保案件分配合理公平。
3. 案件调度制度:规定了案件调度的程序和要求,包括确定案件办理期限、安排办案人员、制定办案计划等。
4. 案件办理制度:规定了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包括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审理、判决等。
5. 案件监督制度:规定了案件监督的机制和方式,包括监督员的职责、监督程序、监察机关的职责等。
6. 案件归档制度:规定了案件归档的标准和程序,包括案卷整理、归档材料的存档等。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案件处理的公平、高效和规范。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可以有效提高案件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防止违法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案件审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案件审理程序,提高审理效率和质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制定本案件审理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法院内各级法庭的案件审理工作,包括民事、刑事、行政和执行案件的审理管理。
三、审理程序1. 受理案件(1)法庭收到立案申请后,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立案审核,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立即受理,并通知当事人。
(2)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应当及时出具不受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救济途径。
2. 立案(1)立案后,应当在3日内分案,并通知负责审理的法官。
(2)对于需要调查取证的案件,应当在7日内制定调查取证计划,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3. 庭前准备(1)在开庭前,法庭应当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并通知当事人有关证据的争议问题。
(2)当事人应当在法庭确认的期限内提供证据,并向法庭提交庭前准备书。
4. 开庭审理(1)法庭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的时间内安排开庭审理。
(2)开庭审理时,法庭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程序控制,保证审理的公正、公平。
5. 判决审理终结后,法庭应当在合法程序内及时作出裁定或判决,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四、审理管理1. 审理流程法庭应当建立健全的审理管理流程,包括案件分发、调查取证、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和判决等环节,确保审理程序的顺畅进行。
2. 诉讼服务法庭应当提供完善的诉讼服务,包括接待、咨询、指导和服务等。
对于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法庭应当提供专门的服务。
3. 案件分工法庭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和不同程序性质,合理分配审理任务,确保审理质量和效率。
4. 联合办案对于复杂的案件,法庭应当与其他部门和单位联合办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案件审理工作。
五、案件管理1. 档案管理法庭应当建立完善的案件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案件卷宗的管理、归档和借阅等。
2. 信息管理法庭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对案件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提高信息共享和利用效率。
3. 资金管理法庭应当合理管理和使用审理经费,确保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概述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加强案件处理过程,确保案件能够按照法定程序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流程。
本制度旨在提高案件的办理效率和质量,确保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司法环境。
一、案件登记流程1.当事人提起诉讼或申请执行,案件登记员应向其提供案件登记表。
2.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案件登记表,并提交相关材料。
3.案件登记员对所提交的材料进行核实和整理,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案件登记员完成登记表的录入工作,并生成案件编号。
5.案件登记员将案件登记表、相关材料和案件编号归档,并告知当事人案件的受理时间和法庭信息。
二、案件分配流程1.案件登记员根据案件性质和工作负荷将案件进行分类。
2.案件管理员根据案件分类和人员负荷状况进行案件分配。
3.案件管理员将案件分配给相应的办案人员,并通知办案人员案件的相关信息。
4.办案人员收到案件后,应及时查看案件材料并进行初步分析。
三、审理流程1.办案人员在收案后进行案件审查和准备工作。
2.办案人员将审查结果提交给审判长,并提出审理建议。
3.审判长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和紧急性安排庭审日期。
4.庭审过程中,法官应确保当事人的诉求被充分听取,并确保质证和辩论的公正性和正当性。
5.审判长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裁决或判决,审判书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签发和送达。
四、执行流程1.当事人申请执行后,执行法官应对申请进行核实和审查。
如符合执行条件,应及时发出执行通知书。
2.被执行人应在指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如未履行义务,执行法官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强制执行。
3.执行法官应及时进行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调查,并记录执行的相关情况。
4.执行完成后,执行法官应做好执行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五、案件结案流程1.审判长根据法定程序进行案件结案的判决或裁定,并填写结案报告。
2.结案报告应经相关人员审核,并送交上级法院审批。
3.审批通过后,结案报告应进行归档,并通知当事人案件的结案结果和相关信息。
案件管理制度和流程第一节:总则为加强公司内部案件管理,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案件办理的公平、公正、公开,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节:案件管理流程1.案件接收阶段(1)案件来源:公司内部部门、员工或外部客户提交的案件均可作为案件接收来源。
(2)案件登记:接收到案件后,应立即登记案件信息,包括案件名称、来源、联系人、联系方式、案情简介等内容。
2.案件初步审核阶段(1)案件分发:根据案件性质和紧急程度,将案件分发给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初步审核。
(2)初步审核:工作人员应仔细排查案件资料,核实案情,初步判断案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3)审核结果:审核完成后,应将审核结果及处理意见书面反馈给案件登记人员。
3.案件立案阶段(1)受理条件:符合公司受理条件的案件应立即立案,并指定案件承办人员。
(2)立案程序:案件承办人员应制定详细的办案计划,包括案件调查、证据收集、调解等工作内容。
(3)立案通知:立案后,应将立案通知书发送给相关当事人,并告知相关权利义务。
4.案件调查阶段(1)案件调查:承办人员应全面调查案件,收集证据,了解案情,并制作调查报告。
(2)证据保全:对重要证据应及时保全,避免证据丢失或损坏。
(3)调查报告:调查完成后,承办人员应制作调查报告,并提交给案件负责人审查。
5.案件处理阶段(1)协商调解:对于一些简单的案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避免案件进一步扩大。
(2)行政处罚:对违反公司规定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3)诉讼解决:对于一些复杂的案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向法院提起诉讼。
6.案件结案及归档阶段(1)案件结案:案件处理完毕后,应立即结案,并制定结案意见书。
(2)归档管理:结案后,应将案件文件进行归档管理,妥善保存。
第三节:案件管理制度1.案件保密:对于涉密的案件,应严格保密,避免泄露。
2.案件流程监督:公司领导应对案件管理流程进行监督,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透明。
3.案件管理人员培训:对于承办案件的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办案能力。
案件流程管理制度一、案件流程设计1.建立案件分类体系: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和特点,对案件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处理和管理。
2.制定案件处理流程:根据案件的分类和处理需要,设计详细的案件处理流程,包括案件受理、分派、调查取证、审批决策、执行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明确任务和责任。
3.明确案件流转路径和时限:确定案件在不同环节间的流转路径和时限,确保案件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处理。
二、案件流程执行1.受理案件:对接收到的案件进行登记和分类,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2.分派案件:将受理的案件分派给具体的工作人员,明确任务和责任。
3.调查取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取证调查,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
4.审批决策:根据调查取证结果,由相关负责人进行案件审批决策,确定案件处理方案和结果。
5.执行案件:根据审批决策结果,执行相应的行动,对案件进行处理和解决。
三、案件流程监督1.设立监督机构:建立专门的案件监督机构或由相关责任人兼职担任,负责对案件流程的执行进行监督。
2.建立案件监督制度:制定明确的案件监督制度,规定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监督的方式和频次。
3.进行案件监督检查:定期对案件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4.处理监督投诉和举报:接收和分析监督投诉和举报,对违反案件流程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1.优化工作流程:通过规范的流程设计和执行,可以有效地优化工作流程,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2.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的案件流程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可能性。
3.提升管理质量:规范的案件流程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4.降低风险和责任:合理的案件流程可以减少风险和责任的发生,提高组织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
总之,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和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降低风险和责任,对于组织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案件流程管理制度_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办法案件流程管理制度_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办法案件流程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公正、高效的审判、执行案件运行机制,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加强审判、执行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各类审判、执行工作特点以及本院审判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案件流程管理是将本院受理的各类诉讼案件和执行案件(包括执行异议、复议案件和委托评估、拍卖案件)在审理和执行中各程序性工作,以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完成时限为依据,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对案件在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规范有序的动态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本院对案件流程实行制度管理和计算机系统管理双向管理。
第四条院长、主管院长、审判执行业务庭庭长、承办人、审判管理办公室分别在流程管理的程序中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协调完成整个案件的流程管理。
第五条本院案件流程管理制度的管理、协调、监督和其它日常事务由审判管理办公室统一负责。
各项工作制度的具体落实由相关审判执行业务庭负责。
物质保障及技术服务由计财处、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
流程管理情况作为案件质量效率考评的依据之一。
第六条通过对案件流程的管理,加强审理执行程序的管理与控制,立、审、执相分离,使审判执行工作各环节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促进审判工作公开、公正、高效、廉洁地进行。
第二章流程管理的内容和范围第七条案件流程管理是将各类诉讼案件分为分案、排期、审限、结案、质量五个管理阶段,25个节点,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诉前调解、立案、开庭审理、结案、上诉案件移送及归档等流程阶段进行监督控制。
其中分案管理划分为诉前调解、立案审批、分案指数设定、案件繁简分流、获取、变更主办人5个节点。
排期管理划分为立案文书送达(即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执行通知书、地址确认书、诉讼风险提示)、信访风险评估、庭前准备(送达合议庭成员通知书,发布开庭公告)、数字化法庭预定和开庭监控、庭审录音录像及光盘刻录5个节点。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的案件管理工作,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和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的目标是:确保案件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维护公司利益,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第四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的原则是公正、公平、效率、便捷。
第五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案件登记、备案、接受、调查、审理、执行等环节。
第六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定进行操作。
第七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应注重保护案件的安全和保密,不得泄露案件相关信息。
第八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九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应加强对案件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素质。
第二章案件管理流程第十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的流程包括:案件登记、备案、接受、调查、审理、执行等环节。
第十一条案件登记:将案件相关信息录入案件管理系统,生成唯一的案件编号。
第十二条案件备案:对于需要备案的案件,应依法依规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三条案件接受:对于符合公司接受案件条件的案件,应及时接受,并通知当事人。
第十四条案件调查:对于需要调查的案件,应进行调查取证,并形成调查报告。
第十五条案件审理:对于需要审理的案件,应依法进行公正、公平的审理。
第十六条案件执行:对于需要执行的案件,应依法进行执行,并及时报告执行情况。
第三章案件管理责任第十七条公司案件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案件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
第十八条案件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管理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指导和监督案件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十九条相关人员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和流程,履行好案件管理职责,保障案件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处罚和奖励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十一条对于案件管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和贡献,将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案件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审批。
全流程案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案件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案件处理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案件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案件管理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确保案件处理过程合法、有序。
第四条本单位案件管理工作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案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本单位设立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面统筹、协调、监督案件管理工作。
第六条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案件管理工作计划、总结案件处理经验、组织案件管理培训等。
第七条案件管理办公室设立案件管理专员,具体负责案件的受理、分发、审核、监督等工作。
第八条其他部门应配合案件管理办公室开展工作,各部门应负责对本部门相关案件的协助工作。
第九条每个案件应有专门的责任人,负责全程跟踪、监督案件的处理进展。
第三章案件受理第十条案件管理办公室接受群众和其他单位的案件投诉、举报、申诉等。
第十一条群众和其他单位应书面提出案件,说明案情、证据和要求,并留下联系方式。
第十二条案件管理办公室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核,确定案件的性质、处理方式。
第十三条案件管理办公室应在受理案件后的24小时内向案件相关当事人发送受理函,并告知案件处理进展。
第四章案件调查第十四条案件管理办公室应组织专人进行案件调查,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取证材料。
第十五条案件管理办公室应设置调查组,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第十六条调查组应及时向案件相关当事人发送调查通知,告知调查的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
第十七条调查组应在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和资料后,做出调查报告,并向案件管理办公室呈报。
第五章案件处置第十八条案件管理办公室应根据调查报告,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第十九条案件处理结果应及时向案件相关当事人公布,并告知其申诉、复核的权利。
第二十条案件相关当事人如不满意处理结果,可提出申诉,经审查属实后再做出处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案件管理,规范案件处理流程,保障公司合法权益,降低公司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发生的各类案件,包括但不限于诉讼、仲裁、行政处罚等。
第三条公司案件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原则:对发生的案件,应立即启动案件处理程序,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处理。
2. 合法性原则: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3. 保密性原则:对案件涉及的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等,应严格保密。
4.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案件处理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案件处理成本。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案件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案件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 制定公司案件管理制度及流程;2. 组织协调各部门处理案件;3. 对案件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4. 收集、整理、归档案件资料;5. 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案件处理情况。
第六条各部门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职责:1. 法律事务部:负责公司诉讼、仲裁等案件的法律事务,提供法律意见;2. 财务部:负责案件涉及的财务处理;3. 人力资源部:负责案件处理过程中的人事协调;4. 其他部门:按照公司领导安排,配合案件处理工作。
第三章案件处理流程第七条案件发现与报告:1. 各部门发现案件线索后,应立即向案件管理办公室报告;2. 案件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初步核实。
第八条案件立案:1. 案件管理办公室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核实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向公司领导报告;2. 公司领导批准后,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立案。
第九条案件调查:1. 案件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案件进行调查;2. 调查过程中,涉及保密信息的,应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
第十条案件处理:1. 案件管理办公室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案件处理方案;2. 各部门按照案件处理方案,落实具体措施;3. 案件处理过程中,涉及外部协作的,应积极争取外部支持。
第十一条案件结案与归档:1. 案件处理完毕后,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结案;2. 案件资料应按照规定进行归档。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案件管理工作,提高案件管理质量,保证案件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案件管理工作。
第三条案件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依法办案,客观公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案件管理工作应当尊重案情特点,注重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条案件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益。
第六条案件管理工作应当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司法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章案件管理流程第七条案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案件受理:接收当事人的申诉、举报、起诉等案件材料,确保材料齐全、合法、有效。
(二)案件登记:对受理的案件进行登记,包括案件编号、当事人信息、案由等内容。
(三)案件审理: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大小,安排合适的审理程序和法官,依法进行审理。
(四)案件调解:对于适宜调解的案件,适时组织调解工作,促进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五)案件判决:依法对案件进行裁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六)案件执行:对判决生效的案件进行执行,确保判决的落实和执行结果的有效。
(七)案件结案:当案件审理完毕,并经过法定程序,作出结案决定,终止案件管理工作。
第八条案件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应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案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案件管理工作的整体流程和各个环节的细节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条案件管理工作的流程记录和相关材料应当按照法定要求进行保存,确保工作的可查找性和可证明性。
第三章案件管理工作职责第十一条案件管理工作的职责划分如下:(一)案件受理人员:负责接收当事人的申诉、举报、起诉等案件材料,确保材料的齐全、合法、有效。
(二)案件登记人员:负责对受理的案件进行登记,包括案件编号、当事人信息、案由等内容。
(三)案件审理人员: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大小,安排合适的审理程序和法官,依法进行审理。
公司案件管理制度概述公司案件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涉及法律事务的案件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通过明确公司中案件的处理方式,以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旨在保护公司利益,降低法律风险,并确保公平公正的处理案件。
一、案件管理的流程与责任1.案件申报与登记公司员工发现与公司利益相关的案件或法律纠纷,应立即向公司法务部门进行申报,并填写案件登记表。
法务部门负责对案件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案件性质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和优先级的确定。
2.案件调查与事实收集公司法务部门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重要性,组织调查团队,对案件进行彻底调查和事实收集,并进行相关证据的保全工作。
调查组应确保调查工作的客观、公正和保密,并提交调查报告给法务部门。
3.法律分析与评估法务部门在收到调查报告后,进行法律分析与评估,确定案件的法律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根据评估结果,法务部门向公司管理层提出建议,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决策选项。
4.案件处理与解决公司管理层根据法务部门的建议和评估结果,决定如何处理和解决案件。
处理方式可包括诉讼、仲裁、和解、调解等,法务部门负责具体的案件处理工作,并与相关的法律代理人或律师团队进行密切合作。
5.案件结果的监督与总结案件处理结束后,法务部门对案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和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定期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案件处理工作的情况和结果的报告,以便对公司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案件管理的原则与准则1.法律合规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效率与优先原则三、案件管理的制度与措施1.保密制度2.冲突解决制度3.风险防控制度4.知识共享与学习制度总结公司案件管理制度是保护公司利益、降低法律风险、确保公平公正的重要制度之一、公司应制定完善的案件管理流程和责任制,依法依规进行案件的处理和解决,确保公司的合法权益和声誉,提高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公司还应加强员工的法律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公司的法律合规和经营稳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公司诉讼案件的管理,保障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公司风险防控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及所属子公司发生的所有诉讼案件,包括但不限于民事、商事、刑事等各类案件。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案件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分工,提高案件处理效率,降低公司损失。
第二章案件管理职责第四条法务部负责公司案件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案件接收、登记、调查、处理、报告等。
第五条各部门应积极配合法务部开展案件管理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协助调查取证。
第六条公司领导对案件管理工作负有监督责任,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第三章案件管理流程第七条案件接收与登记(一)接到案件通知后,各部门应立即将案件情况报告给法务部。
(二)法务部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案件性质、管辖法院、涉案金额等基本信息。
(三)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法务部进行登记,并建立案件档案。
第八条案件调查与处理(一)法务部根据案件情况,组织调查取证,包括收集证据、询问证人、申请鉴定等。
(二)根据调查结果,法务部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领导审批。
(三)公司领导审批后,法务部负责案件起诉、应诉、调解、仲裁等具体工作。
第九条案件报告与跟踪(一)法务部定期向公司领导报告案件进展情况,包括案件进展、涉案金额、处理结果等。
(二)案件结束后,法务部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公司管理制度。
第四章责任追究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导致公司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对案件处理不力、泄露公司商业秘密、滥用职权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由法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案件管理,提高公司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共同维护公司利益。
一、引言为了加强学校案件管理,提高案件处理效率,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公平、公开,我校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案件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案件,包括但不限于:学生违纪、教职工违规、校园安全事故、财产损失等。
三、案件处理流程1. 案件发现(1)学生、教职工或相关人员发现案件,应立即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2)学校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展开调查,并记录案件情况。
2. 调查取证(1)学校成立案件调查组,负责案件调查工作。
(2)调查组应全面收集案件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物证、证人证言、书证等。
3. 案件审理(1)案件调查结束后,学校将案件提交给案件审理委员会进行审理。
(2)案件审理委员会应依法审理案件,并作出公正、公平、公开的裁决。
4. 执行裁决(1)案件审理委员会作出裁决后,学校相关部门应立即执行裁决。
(2)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向案件审理委员会汇报,并经批准后方可调整执行方案。
5. 案件结案(1)案件执行完毕后,学校相关部门应将案件材料整理归档。
(2)案件结案后,学校相关部门应将案件处理结果告知当事人。
四、案件管理要求1. 保密原则:案件调查、审理、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案件信息不外泄。
2. 公正原则:案件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公平、公开,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3. 效率原则:案件处理过程中,应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案件及时、高效地得到处理。
4. 惩教结合原则:案件处理过程中,应注重教育、警示,使当事人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领导批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领导解释。
3. 学校各部门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案件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范本一、目的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规范案件管理流程和方法,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参与的案件管理工作。
三、工作流程1. 案件接收:接收来自客户或上级的案件,并记录案件基本信息、紧急程度等。
2. 案件登记:对接收到的案件进行登记,包括案件编号、相关人员、截止日期等信息。
3. 案件分派:根据案件性质和紧急程度,将案件分派给相应的负责人或团队。
4. 案件调查:负责人或团队进行案件调查,搜集相关证据和信息。
5. 案件分析:对搜集到的证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案件处理方案。
6. 案件处理:根据案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包括与相关人员协商、调解、调查取证、起诉等。
7. 案件跟进:跟进案件处理进度,确保按时完成。
8. 案件结案:案件处理完成后,进行结案,并进行案件总结和评估。
四、责任与权限1. 案件接收人负责及时接收并记录案件基本信息,判断案件紧急程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2. 案件负责人或团队负责对案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商。
3. 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配合案件负责人或团队进行案件调查和处理工作。
4. 案件负责人有权调取相关证据和信息,有权决定案件的处理方案,并有权与相关人员进行协商和咨询。
五、工作要求1. 高度重视案件管理工作,确保及时接收、登记、分派和处理案件。
2. 严格按照案件管理流程和方法进行操作,不得私自处理案件或泄露案件信息。
3. 案件负责人必须全程参与案件调查和处理工作,并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4. 案件管理工作应与公司其他工作相协调,确保案件的及时处理不影响其他工作进度。
六、工作记录与报告1. 案件接收、登记、分派、调查、处理等过程必须有记录,便于案件的跟踪和查证。
2. 案件负责人必须定期向上级汇报案件处理进度和结果。
3. 对于重大案件,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征求意见。
七、违纪与处罚对于违反本工作制度的行为,将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警告、记过、降职或解聘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案件进展的管理,确保案件处理高效、有序,降低公司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案件,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仲裁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案件处理流程,加强案件信息共享,提高案件处理效率,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第二章案件接收与登记第四条案件接收部门为法律事务部,负责接收公司内部及外部案件。
第五条案件接收后,法律事务部应立即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案件名称、案由、当事人、案件来源、接收日期等。
第六条法律事务部应在登记后两个工作日内,将案件信息报送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
第三章案件评估与分类第七条法律事务部对案件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案件性质、紧急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分类。
第八条案件分类包括:一般案件、重大案件、紧急案件。
第九条法律事务部应根据案件分类,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第四章案件处理流程第十条一般案件处理流程:1. 法律事务部负责案件调查、取证、谈判等工作;2. 法律事务部与当事人沟通,制定解决方案;3. 法律事务部将解决方案报送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审批;4. 执行解决方案,跟踪案件进展;5. 案件结案后,法律事务部进行总结评估。
第十一条重大案件处理流程:1. 法律事务部负责案件调查、取证、谈判等工作;2. 法律事务部成立案件处理小组,负责案件处理;3. 案件处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案件进展;4. 法律事务部将案件进展及处理方案报送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审批;5. 执行解决方案,跟踪案件进展;6. 案件结案后,法律事务部进行总结评估。
第十二条紧急案件处理流程:1. 法律事务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临时处理小组;2. 临时处理小组负责案件处理;3. 法律事务部将案件进展及处理方案报送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审批;4. 执行解决方案,跟踪案件进展;5. 案件结案后,法律事务部进行总结评估。
第五章案件信息共享与沟通第十三条法律事务部应定期向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案件进展情况。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公司案件管理,规范案件处理流程,降低法律风险,保障公司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诉讼、仲裁等法律纠纷的案件。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依法合规、公平公正、高效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案件受理与初步审查第四条公司各部门、子公司在发现或得知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的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法律事务部。
第五条法律事务部负责对公司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案件性质、法律依据、涉案金额等基本信息;(二)案件可能对公司造成的风险和影响;(三)案件处理的可能性及胜诉概率。
第六条法律事务部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后,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或处理的,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
第三章案件处理第七条法律事务部根据案件情况,确定案件承办人,并组织案件调查、取证等工作。
第八条案件承办人应按照以下程序处理案件:(一)收集、整理案件相关证据;(二)与对方协商、调解,寻求和解;(三)如协商无果,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仲裁;(四)案件审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及时调整诉讼策略;(五)案件结案后,对案件进行总结,形成案件报告。
第九条法律事务部应定期对案件进行汇总、分析,对同类案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典型案例,为公司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第四章案件监督与考核第十条公司设立案件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案件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案件依法、公正、高效处理。
第十一条案件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对案件处理流程进行监督,确保案件处理符合本制度规定;(二)对案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三)对案件处理结果进行审核,确保案件处理结果合法、公正。
第十二条公司对案件处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一)案件处理质量;(二)案件处理效率;(三)案件处理过程中的表现。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法律事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五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法律事务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用于指导和规范案件管理工作的流程、程序和职责,确保案件的合法、公正、高效办理。
下面将介绍一个案件管理工作制度的内容,包括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工作流程和职责等内容。
一、制度目的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与案件管理工作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案件承办人员、案件协助人员、案件审核人员等。
三、工作流程(一)案件接收与登记1.案件接收:当案件进入办理机构后,接收人员应将其及时登记并确认接受。
2.案件登记:登记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登记表格,将案件相关信息录入登记簿,并发放案件编号。
(二)案件审查与分配1.案件审查:审查人员负责对接收的案件进行初步审查,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2.案件分配:根据审查结果,案件应根据类型、性质以及工作负荷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配。
(三)案件调查与取证1.案件调查:由案件承办人员负责进行案件调查,包括从事实、证据角度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2.案件取证:负责案件调查的人员应按照法律程序依法进行取证工作,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四)案件审理与裁决1.案件审理:案件承办人员根据调查取证的结果,负责进行案件的法律审理。
2.案件裁决:裁决人员负责对案件进行判决或决定,并及时将结果通知相关当事人。
(五)案件归档与总结1.案件归档:案件办理完毕后,应及时整理归档,确保案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案件总结:将案件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四、职责1.案件承办人员:负责案件的调查、取证、审理等具体工作。
2.案件协助人员:协助案件承办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如搜集材料、整理文件等。
3.案件审核人员:对案件进行复核,确保程序的合法、公正和程序正确。
4.案件决策人员:负责对案件作出最终裁决或决策,确保裁决或决策的合法性和及时性。
5.案件管理人员:负责协调、监督和管理案件管理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案件管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案件处理的公正、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
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工作流程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案件管理工作制度:
1. 案件登记制度:要求每个案件都必须在案件登记表上进行登记,包括案件的基本信息、责任人等。
2. 案件分派制度:确定案件的处理责任人,根据不同的案件性质和工作量进行合理分派。
可以采用轮值、专人负责等方式。
3. 案件跟踪制度:要求案件的责任人必须及时更新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定期向上级汇报。
4. 案件优先级制度:根据案件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确定案件的优先级顺序,确保处理工作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5. 案件归档制度:对已处理完毕的案件进行归档,包括案件材料的整理、存档和备份,方便案件的回顾和查询。
6. 案件评估制度:对案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时间效率、质量效果等方面,为案件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7. 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案件管理平台或系统,实现案件信息的共享和协作,提高团队协同效率。
8. 培训和培养制度:对案件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案件处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案件管理流程的顺畅进行。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案件管理工作制度,具体根据不同机构和部门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案件管理制度案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各类案件,在司法和行政机关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体系。
该制度涵盖了案件的登记、调查、审理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地处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一、案件登记和受理案件登记和受理是案件管理的起点,也是最基本的环节。
在案件登记和受理过程中,需要明确规定以下内容:1. 案件登记的要求和程序:包括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表格的填写要求,以及登记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规范等。
2. 案件受理的标准和流程:明确案件受理的门槛,如案件类型、申请材料的齐全性等;并规范受理人员的审核和处理程序,以及案件受理后的通知方式和时间要求。
二、案件分配和调查案件分配和调查是案件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案件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各个单位的工作负荷和专业能力,制订案件分配原则,并明确分配的方式和时间要求。
2. 案件调查的程序和技巧:规定案件调查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取证、采访、勘验等方式,并确保调查过程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三、案件审理和裁决案件审理和裁决是案件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确保公正、公平、高效。
具体内容如下:1. 审理程序和规则:明确案件审理的方式和程序,包括开庭时间、持续时间、调查取证等要求。
2. 裁决结果和公告:规定裁决结果的形式和内容,并确保及时公告,以便当事人了解裁决结果并行使诉讼权利。
四、案件执行和监管案件执行和监管是案件管理的最后环节,为确保裁决结果得到有效执行,需要建立以下制度:1. 执行程序和要求:明确执行程序、执行期限和执行形式,并确保执行人员的权益和职责。
2. 监管机制和措施:建立案件执行的监管机制,确保执行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对执行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监管,并设立投诉渠道以维护当事人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五、案件数据管理和统计为了提高案件管理效率并进行管理评估,需要进行案件数据管理和统计。
具体内容包括:1. 案件数据的采集和归档:规定案件数据的采集方式、归档要求和保存周期,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案件管理制度一、引言案件管理是指通过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对于涉及法律、纠纷、犯罪等事项进行统一的管理、调查和处理。
有效的案件管理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一个完整的案件管理制度,涵盖案件接收、调查、处理以及协调等方面。
二、案件管理流程2.1 案件接收• 2.1.1 案件接收人员应当及时接收来自群众、公安机关、检察院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案件线索和举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 2.1.2 案件接收人员应当评估案件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按照相应的优先级进行安排。
2.2 案件调查• 2.2.1 案件调查部门应当按照案件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工作。
• 2.2.2 案件调查部门应当对案件进行初步核实,确定是否开展正式的调查工作。
• 2.2.3 案件调查部门应当确保案件调查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严禁徇私枉法、玩忽职守。
2.3 案件处理• 2.3.1 案件处理部门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重要性,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及时对案件进行处理。
• 2.3.2 案件处理部门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案件处理的效果和公正性,同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2.3.3 案件处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当事人通报案件处理结果,并接受相关申诉和复核。
2.4 案件协调• 2.4.1 案件协调部门应当根据案件调查和处理的需要,协调和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 2.4.2 案件协调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案件的解决,确保案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案件管理制度的要求3.1 法律依据• 3.1.1 案件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案件的处理合法、公正、有效。
• 3.1.2 案件管理人员应当熟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案,不得滥用职权或违法操作。
3.2 信息管理• 3.2.1 案件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案件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追溯性。
案件流程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最新资料 Word 版 可自由编辑!!】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行为,保障诉讼活动有序进行,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案件流程管理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本院依法对审查立案、庭前准备、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审理、执行、案件质量评查及卷宗归档等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的行为。
第三条案件流程管理应坚持便于诉讼、保障司法效率和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本院各部门应密切配合、相互监督,保证案件流程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诉前调解第五条立案庭或人民法庭在接到当事人的诉状或口头起诉后,应进行认真审查,对法律关系基本清楚、事实争议不大、法律责任比较明确的民商事案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暂缓立案,进行诉前调解。
第六条诉前调解的案件应当进行登记造册。
第七条诉前调解前应明确告知当事人的相关权利及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第八条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办理立案手续,减半收取诉讼费。
第九条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当即履行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当事人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的,制作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调解书。
第十条诉前调解的期限原则上为一个月,当事人要求延长的,可以按当事人的要求。
第十一条对于双方分歧较大,案件复杂,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案件,应及时立案、移送业务部门按照正常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第三章审查立案第十二条民商事审理、执行案件由立案庭负责审查立案。
刑事案件由刑事审判庭负责审查(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由少年审判庭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应在决定立案后三日内到立案庭进行登记。
第十三条行政诉讼及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由行政审判庭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应在决定立案后三日内到立案庭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管辖权异议的案件,各类异议、复议案件,由审理案件的业务庭负责审查办理。
申诉、申请再审、再审案件由审判监督庭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应在决定立案后三日内到立案庭进行登记。
审判监督庭办理的案件,当事人提出异议或复议的由院长指定审查部门。
第十五条破产案件由民二庭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应在决定立案后三日内到立案庭进行登记。
第十六条立案庭对下列民商事案件进行审查后,报主管立案的院长决定是否立案:1、新类型案件;2、群体性案件;3、土地承包、侵权案件;4、相邻侵权案件;5、涉及企业改制的案件;6、涉及信访案件;7、上级和有关领导交办的案件;8、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案件;9、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未解决的案件;10、其他复杂疑难案件。
其他民商事案件由立案庭庭长决定是否立案。
第十七条决定立案的,由立案庭统一按规定核定诉讼费用并出具交费通知单,告知当事人到指定银行交纳。
法庭决定立案的,应在三日内通知当事人到指定银行交纳诉讼费用。
第十八条负责立案的接待人员,不得在决定立案之前通知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
第十九条当事人申请缓、减、免诉讼费用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理由及相关证据,经立案庭庭长审查,报主管财务的院长审批。
第二十条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应在庭长签字后次日携带卷宗材料到立案庭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立案庭受理的案件在主管院长或庭长签字后十日内转交业务部门。
立案时间从主管院长或庭长签字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二条业务部门认为立案环节诉讼文书填写或诉讼材料不全的,可以要求立案庭补正;认为实体或程序有错误的,可以向本部门主管副院长和主管立案副院长反映进行协调,协调不成的,报院长决定。
业务部门不得以立案环节实体或程序有错误拒收案件。
第四章庭前准备第二十三条立案庭决定立案的案件,由立案庭负责排期开庭,决定第一次开庭的时间、地点、适用的程序、主审法官及合议庭组成人员。
其他业务庭决定立案的案件,由该业务庭负责排期开庭;确定开庭时间后,应到立案庭进行登记。
第二十四条由立案庭决定立案的民商事案件,原告的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第一次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由立案庭负责送达;被告的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第一次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由立案庭负责邮寄送达。
不能邮寄送达的,由业务部门自行送达。
法警队负责刑事案件的送达。
第二十五条采取公告送达方式的,应由送达人员说明情况记录在卷;因下落不明而采取公告送达方式的,应由当事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村(居)委会或派出所出具被送达人下落不明的证明。
公告应当在当事人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以及该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村(居)委会张贴。
法律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告送达的信函由办公室办理邮寄手续,办公室应当在收到业务庭交寄的公告文书后七日内办理完毕。
第二十六条勘验工作由业务部门负责进行,对于收取勘验费的案件,业务部门必须进行勘验。
第二十七条鉴定、评估、审计工作由业务庭出具委托书转交技术科统一对外办理。
业务庭负责通知当事人提交鉴定、评估、审计材料。
当事人提交的鉴定、评估、审计材料齐备后,业务庭应当在三日内移送技术科。
技术科应当在五日内委托有关机构鉴定、评估。
第五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第二十八条诉前财产保全和当事人在立案阶段申请诉讼保全、先予执行的,由立案庭负责审查办理;当事人在审理阶段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办理。
第二十九条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应经主管院长批准。
需到外地采取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的,应经院长批准。
第三十条财产保全、诉前保全和先予执行一般应当采取书面裁定形式,紧急情况需采取口头裁定的应报院长批准。
第三十一条采取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的,应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
担保的财产一般限于现金、存折或有价证券,担保财产的价值一般不应低于被保全财产的价值或先予执行的标的。
其他方式的担保以及不需要提供担保的,除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外,应经院长批准。
诉前财产保全,应当提供担保。
当事人提供反担保的,反担保的财产应限于现金、本人或家庭成员的存款。
反担保财产的价值不得低于被保全财产的价值或诉讼标的。
第三十二条担保财产应交院办公室统一管理,并出具统一的票据。
先予执行的款物应立即交付申请人。
第三十三条院办公室应妥善保管担保的财产,不经依法解除财产保全措施或依法执行等法定事由,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
当事人领取担保财产,应持案件承办人出具并由主管院长签字的领取款物通知单到院办公室领取,其他人员不得替当事人代领。
第三十四条财产保全的财产按法律规定依法保管和处臵,不得违背法律规定。
第三十五条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材料随案件流转。
流转时,交接人应将采取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的时间、地点、款物数量及有关注意事项等转交清楚,并附相关书面材料及移交手续。
接收人应及时了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的详细内容、注意事项、财产状况后签名。
接收后,接收人应随时注意对冻结的银行存款采取续冻措施,防止冻结的银行存款逾期被解冻。
根据流转环节对财产各负其责,下一环节监督上一环节,监督不力,负同等责任。
第三十六条诉讼保全、诉前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采取后,应在当日内将保全或执行情况告知申请人。
第六章审理第三十七条各类审理案件应当注重调解。
并将庭前调解、庭审调解和协调、判前释法、判后答疑工作贯穿于案件的全过程。
第三十八条非因鉴定、评估、追加当事人、双方当事人申请调解以及确需延期开庭等特殊情形,应当按时开庭审理。
第三十九条各业务庭应依法规范庭审程序、语言、行为。
第四十条简易程序需转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期满前五日内报业务庭庭长审批,并报立案庭登记。
第四十一条当庭宣判的案件,判决结果应报所在庭庭长把关。
第四十二条中止案件必须报审判委员会研究,审判委员会研究时必须规定审执结期限,如到期不能结案的,必须再次报审判委员会研究,研究笔录附卷。
超出审委会规定期限未能结案又未报审判委员会研究的按超审限对待。
第四十三条延期案件必须报审判委员会研究,审判委员会研究时必须规定审执结期限,如到期不能结案的,必须再次报审判委员会研究,研究笔录附卷。
超出审委会规定期限未能结案又未报审判委员会研究的按超审限对待。
第四十四条实行审限提示制度。
立案庭对于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审理期限届满前十日向审判庭发提示通知;对于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审理期限届满前一个月发提示通知。
业务部门收到提示通知后,应引起高度重视,按期审结。
第四十五条设立鉴定流转表制度。
对于需鉴定的案件,业务部门向技术科移交材料,技术科向鉴定机构移交材料以及技术科向业务部门移交鉴定结论,均需履行签字手续,注明移交时间。
鉴定流转表附卷。
第四十六条案件上诉的,业务部门应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5日内将卷宗转立案庭。
立案庭在收到卷宗之日起5日内上呈到市中级法院。
第七章执行第四十七条执行案件由执行局统一管理、执行。
第四十八条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执行由行政庭负责执行;申请人为金融机构的借款案件由法警大队负责执行;其他案件由执行局执行。
第四十九条对涉农小标的执行案件实行预查封,查清被执行人家庭人口、责任田的数量及收成等情况后,制作预查封裁定书和告知通知书并及时送达。
第五十条对下列可能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大执行事项应当进行听证:1、裁定不予执行的;2、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的;3、人民法院依职权对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终结执行的;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举行听证的情形。
第五十一条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没有必要听证的,经主管执行的院长批准,可以不进行听证;申请执行人对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没有异议的,可以不进行听证。
第五十二条扣押至本院的财产应及时交由办公室妥善保管。
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处分扣押的财产。
第五十三条对查封、扣押的物品需要评估、拍卖的,承办人应填写评估、拍卖申请表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查,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移交技术科,依法进行评估、拍卖。
技术科应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进行。
拍卖程序结束后,技术科应在三日内将卷宗及有关手续退回业务部门。
第五十四条执行案件应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办理;如不能按期执结的,承办人应在期满前十日内填写延期审批表,延期审批表应注明不能按期执结的原因,由部门负责人审查,报主管立案的院长批准,并由立案庭登记。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九条规定的不计入执行期限的案件,应当到立案庭登记备案,不再计算执限。
第五十五条中止案件必须报审判委员会研究,审判委员会研究时必须规定审执结期限,如到期不能结案的,必须再次报审判委员会研究,研究笔录附卷。
第五十六条延期案件必须报审判委员会研究,审判委员会研究时必须规定审执结期限,如到期不能结案的,必须再次报审判委员会研究,研究笔录附卷。
第五十七条当事人提出执行异议的,应当在接到执行异议书的三日内移送审判监督庭审查。
第五十八条执行案件的结案方式为:(一)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执行完毕),包括当事人全部自动履行完毕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