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5)-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两个数相加,和不超过10,不需要进位。
2. 不退位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差不超过10,不需要退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题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探究新知:(1)不进位加法: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教师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不退位减法: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教师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布置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小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1】教学目的: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才能。
2、鼓励学生进展算法探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样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56-22,考虑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稳固练习,理论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络,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答复: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场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五、随堂练习小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纯熟地进展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才能和观察、比拟、概括的才能。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_数学_小学__教学内容:版(五.四学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2-53页第六单元信息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教材分析:教材是安排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又安排了这部分内容,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加法算理与算法,又为后面继续学习退位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注重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
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情境中质疑解惑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去玩,想去吗?瞧!狮子国王正在组织数学闯关大赛,小动物们就藏在我们中间,一起找出来好吗?请拿出卡片快快写出得数吧。
(板贴小鸟、猴子、青蛙的数学信息)小鸟说我们飞来了47只,得数是47的就是小鸟队,小鸟小鸟在哪里?生:(得数是47的学生)小鸟小鸟在这里!小猴子说我们来了32只,师:猴子猴子在哪里?生:(得数32的学生)猴子猴子在这里!青蛙呱呱叫:我们来了11只。
师:青蛙青蛙在哪里?生:(得数11的学生)青蛙青蛙在这里!师:欢迎动物朋友们参加数学闯关大赛。
(鼓掌欢迎)(设计意图:利用寻找动物运动员激发学生兴趣,既进行了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又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跟随生动的故事情境进行本节课的自主探究。
)二、自主探究第一关:我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课件)师:(指板贴)动物朋友们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你反应真快,请你先来。
生:1、小鸟比猴子多几只?师:真是个会提问题的小朋友。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主要介绍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 以内的数和掌握了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让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为后续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奠定基础。
教材以直观的情境图和实物图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
2.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
2.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分与合,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计算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可能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物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案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情况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示例题。
2. 准备白板、彩色粉笔和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用白板写下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示例题,如82 - 30。
2.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计算这个减法。
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之前学过的十位数减个位数整十数的方法。
示范:1. 教师在白板上详细写下82 - 30的计算过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思路。
2. 教师解释这个减法的计算思路是:首先将被减数和减数的各位数字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相减,个位相减得2,再减整十位数就变成了2 - 3,由于2小于3,所以借位,变成12 - 3,计算得出差为9。
练习:1. 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按照示范的方法计算,并在白板上写下计算过程。
2. 学生逐个完成练习题,然后向教师报答案。
教师和学生一起检查答案,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拓展练习:1. 教师出示几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白板上写下计算过程。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相互交流答案并互相检查。
总结:1. 教师向学生总结刚才学习的方法,强调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和不退位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练习中不断运用所学的方法,提高计算减法的速度和准确性。
板书设计:82 - 302 -3 →借位12 - 3 = 9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在引入和示范阶段,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准确的计算模式。
3. 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2、学习减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
(板书:减法)(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意识到数学中运算的规律和性质;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规律。
教学难点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规律。
教学方法1.示范授课法;2.短板引导法;3.实践练习法。
教学工具和教具1.教科书;2.黑板、粉笔;3.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活动1:学生口算练习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算练习,让学生互相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算能力。
活动2: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规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轻松理解。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例1:计算35+27。
•个位数位相加得2+5=7;•十位数位相加得3+2=5。
因此,35+27=62。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例2:计算74-28。
•个位数位相减得4-8,因为不借位,从10中借来一个,十位数位为10+7=17,十位相减得1-2=(-1);•十位数位相减得7-2=5。
因此,74-28=46。
活动3:小组合作实践教师布置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作,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完成练习。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辅导。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也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规律。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应该继续通过实践练习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a. 不进位加法:当两个数相加时,个位数相加不满10,不需要进位。
b. 不退位减法:当两个数相减时,个位数够减,不需要向十位借位。
3. 演示实例:通过实例演示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 板书内容:a.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b. 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c. 实际问题举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明白得并把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究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运算方法。
4、运算方法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预备:教师预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
学生预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课件出示)抽生口答3+2=5-2=10+7=10+9=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
(课件出示:13)师:在13那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生:表示3个一师:那1在什么位上?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往常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
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3+2= (板书:13+2= )1、摆小棒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
老师想明白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依旧加在一捆里?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什么缘故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
合起来确实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确实是15。
2、计数器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能够用计数器算13+2。
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先拨13,再加2。
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依旧十位上?生:个位什么缘故要加在个位上?生:2表示2个一。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2 ~ 64页例1 、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2、进一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局部的名称。
三、教学重点:
1、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算法多样性的探讨。
四、教学难点:
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小棒、计
数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两个数相加,和不超过10,不需要进位。
2. 不退位减法:从一个两位数中减去一个一位数,被减数的十位不变,个位减完不需要退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不进位加法a.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个数相加,和不超过10,不需要进位,该如何计算?b. 引导学生总结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不退位减法a.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一个两位数中减去一个一位数,被减数的十位不变,个位减完不需要退位,该如何计算?b. 引导学生总结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注:本教案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小编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各位老师准备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从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讲的,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教学过程一、复习1.70-30 42-20 79-685-40 67-31 65-3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教学例1.65—3=_______________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2)说明:要从65里减3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2.教学例2.(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3.小结计算方法.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填空:69-27= 99-8= 70-40=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两位数不退
位减法
小编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各位老师准备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从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讲的,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 42-20 79-6
85-40 67-31 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 99-8= 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