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8
古诗群文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鉴赏名句,理解主旨。
3.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诵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鉴赏名句,理解主旨。
难点:
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首古诗:《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搜集四位诗人的资料,了解文学常识。
教学内容:
一.检查预习:
让学生来介绍四位诗人的生平、代表作和时代背景。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学生范读,请学生选择读一首,让同学相互点评,教师指导。
3.全班齐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三.质疑发现:
四首诗歌都表达了爱国情怀,但又各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选一名代表发言,找出依据(原句),同学可以相互评价。
老师归纳。
《春望》通过一个“望”字,表达一个“忧”字。
(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
《泊秦淮》通过一个“犹”字,表达一个“愤”字。
(诗人对士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一个“思”字,表达一个“愿”字。
(诗人为国效力,收复失地的决心。
)
《过零丁洋》通过一个“死”字,表达一个“忠”字。
(诗人为祖国视死如归,报效国家的气概。
)
四.再读诗歌,体会情怀。
五.作业
背诵默写四首古诗,收集整理其他爱国的名诗名句并背诵。
初中古诗伴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作者背景、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句子翻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参考资料,理解古诗的字词、句子,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古诗中的难点问题,如关键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古诗中的难点问题。
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的字词填空、翻译和赏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古诗背诵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古诗。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古诗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学习反思:收集学生的学习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需求。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指定需要学习的古诗。
2. 参考资料: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内容1. 古诗文本的学习和理解。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的把握。
(2)朗读和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白。
(2)简介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齐读诗歌,增强语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夜思》。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撰写一篇关于《静夜思》的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读古诗文,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久远和文学的美妙,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本篇文章就来探讨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1.了解、熟悉唐宋诗词的特点和魅力,能够默读、朗读、理解、分析、赏析唐宋诗词。
2.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创作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古诗可分为五言、七言和律诗,古文则可分为散文和骈文。
2.唐诗唐诗是指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创作的诗歌。
唐诗的特点是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最著名的唐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3.宋词宋词是指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创作的诗歌。
宋词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构思精巧。
宋代的词人很多,如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古诗文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默读朗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古诗文文本的默读和朗读。
默读不仅可以增强对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朗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调不准确、音律不协调等问题,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3.赏析分析在学习每首古诗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词汇、表现手法、意境构建等方面对古诗文进行赏析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魅力。
四、教学建议1.注重学科交叉古诗文既是语文教育的内容,也是文化教育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历史学科、美术学科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学习古诗文。
2.增强实践性教学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强实践性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4. 了解和搜集有关杜牧的诗作,丰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 引入本课《江南春》。
二、教学诗歌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景物?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讲解生字词。
4.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5.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三、理解内容1.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四、体会感情1.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本诗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搜集和展示杜牧的其他诗作。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杜牧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江南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对《江南春》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
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朗读,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诗歌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此外,在课堂互动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总之,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岳阳楼记》(节选)、《醉翁亭记》(节选)、《出师表》(节选)等。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特点,以及古文阅读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如何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语法、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朗读:让学生朗读所学古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默写:要求学生默写所学古文,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古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古文阅读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 激励性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现代文古诗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古诗文阅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作品,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2. 阅读技巧: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意境感悟、作者情感分析等。
3. 文化传承:介绍古诗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逐句理解古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意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古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文化传承:教师讲解古诗文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拓展训练:教师提供与所学古诗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阅读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以具体的古诗文作品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古诗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启发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练习、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古诗文背后文化的了解: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文背后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绘画等作品,评估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选材:选用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春晓》、《静夜思》等。
2. 参考资料:古诗文注释、译文、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欣赏古文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
2. 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如何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3. 选取适当的古文诗歌进行教学,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诗歌的历史地位、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为学生阅读古文诗歌奠定基础。
3. 阅读指导: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古文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古文诗歌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5.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文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诗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古文诗歌阅读理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古文诗歌的态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古文诗歌教材: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文诗歌教材,如《古诗十九首》等。
2. 教学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古文诗歌的背景资料、解析等,为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对于古代诗人智慧的探寻和赞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美在于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抒发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李白孤独的心情,思考为什么李白会在夜晚独自思念故乡。
通过学生自主的讨论和感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二、注重背诵,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具有鲜明节奏和音韵美的文学形式,通过背诵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背诵古诗词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和思考来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内涵。
除了背诵,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诵、默写等形式来巩固古诗词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欣赏意境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寓意深刻的抒情诗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比喻,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对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人生的真谛。
初中语文古诗课外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古诗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作品:《登鹳雀楼》、《春晓》、《望庐山瀑布》等。
2. 阅读技巧: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古诗的意象,理解古诗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古诗。
示例:- 阅读《登鹳雀楼》,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景象。
- 解读诗中的情感,探讨诗人登高远望时的胸怀和感慨。
3.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选定的古诗。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互相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强调阅读古诗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发言等,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热爱程度。
3. 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估:通过学生的作文、诗歌创作等,评估学生在阅读古诗过程中的文学素养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作品。
2. 阅读指导资料:有关古诗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等。
3. 辅助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为学生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诗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古诗文的朗读、解析、品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古诗文解析:介绍古诗文的语言、意象、节奏、韵律等特点,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 古诗文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如介绍诗人李白、杜甫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好奇心。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古诗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3. 解析:分析古诗文的语言、意象、节奏等特点,讲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
4. 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感,如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情感、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实践: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或仿写,如编写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解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
2. 示范法:教师进行朗读、品鉴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或仿写,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古诗文创作或仿写,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古诗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语文古诗教案初中语文古诗教案(精选6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方法8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重要的一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呢?以下是几点方法供参考。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独特,往往充满了修辞手法和意境,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和体会。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解析诗句的意义和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去品味和理解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注重古诗词的欣赏和朗诵。
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名家朗诵古诗词、品味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和音韵感。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开展古诗词的创作和欣赏活动。
古诗词虽然充满了传统的韵味和情感,但并非死板的模式,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创作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创作比赛或活动,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创作,并提供指导和辅导。
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选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注重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古诗词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但其本质是人类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来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人生价值和情感体验,让古诗词与现代生活产生关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古诗词的时代价值和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只有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情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初中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文的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式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基础知识:介绍古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等特点,使学生对古文有基本的了解。
2. 古文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古文阅读的方法,如注释、翻译、推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经典古文选读: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古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文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古文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式等,让学生对古文有全面的认识。
3. 示范:以一篇简短的古文为例,示范阅读方法,如注释、翻译、推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文阅读的乐趣。
4. 练习:布置一些古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古文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性、专注度等。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练习成果,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心得体会: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对古文阅读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 古文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古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古文阅读材料。
2. 辅助工具:如词典、翻译软件等,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3. 教学多媒体: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 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素养,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然而,古诗词的教学需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和情感,并将其铭记在心中。
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或背诵古诗词。
二、赏析和解读古诗词中的语言典故、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表达等都需要通过赏析和解读来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来呈现古诗词,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其中的美好。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等方面来解读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文化和生活背景,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三、写作和创作古诗词不仅需要欣赏,还需要用心体悟并付诸行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或话题,让学生针对古诗词进行写作或创作。
比如,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写一篇文章,或让学生以古诗词为灵感进行创作。
通过写作和创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创造能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四、演讲和朗诵比赛演讲和朗诵比赛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的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段古诗词的演讲或朗诵,然后进行班级或校级的比赛。
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染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语文学习氛围。
以上就是几种常用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体验和收获。
古诗词是传统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古诗词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学生从中受益,长时间、深入地与古诗词这份瑰宝相伴。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下面介绍几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1. 先导式教学法在开始学习具体的古诗词作品之前,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先导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欣赏一首古代名画、听一段古代音乐或者观看一部与古代有关的电影,让学生对古代的社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后续的古诗词学习打下基础。
2. 先读后解法让学生首先通读整首古诗词,了解整体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然后,逐句解读句子的字义、句式、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再整理出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对比分析法选取几首主题相似或者表现手法相似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
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古诗词之间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
选取几首描写月亮的古诗词,让学生对比分析它们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从而深入理解古诗词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
4. 创作赏析法让学生通过创作一首与古诗词主题相关的短诗,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技巧。
先给学生展示几幅图片或者播放一段音乐,让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来写一首与之相关的短诗。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几首古诗词,让他们对比自己的创作和古诗词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5. 综合活动法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综合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配乐创作比赛、古诗词情景演绎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培养他们欣赏和创造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何郁(北京朝阳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对中考试卷中古诗文考查的基本认识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
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
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
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中考古诗文是怎样考的呢?这里以2011年中考试卷为例,作一点说明,也算是一个抽样调查。
我们一共选了40套试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广东七个省,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十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深圳、黄冈、荆州、金华等十六个教育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区域较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有说服力。
这四十套试题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都有名篇名句的考查。
分数不等,最少的也有5分,如北京卷,最多的有10分,如重庆卷、安徽卷等。
这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内的积累。
第二,都有文言文的阅读考查。
分数也不等,最少的也有7、8分,如北京卷、上海卷,最多的达到16分,如天津卷、陕西卷。
文言文考查又分课内、课外、课内外结合三种,也就是说有的省市区只考课内的,有的只考课外的,有的课内外相结合。
试题类型有基础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等,也有文意理解题,如人物品质的概括、思想感情的把握等。
第三,一部分省市区没有诗词赏析的考查。
共19家,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安徽、陕西、哈尔滨、福州、武汉、广东、沈阳、贵阳、南宁、呼和浩特、包头、深圳、苏州、青岛、烟台和安徽芜湖。
既有教育发达地区,也有教育欠发达地区。
没有设置古诗词阅读考查的省市区占抽样调查的将近一半,比例很大的。
这三个特点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第一,都重视古诗文的积累考查。
说明大家对古诗文阅读的积累有一致的理解。
这种思想是符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的,也是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的。
第二,文言文考查较全面。
既重视对基础的考查,也重视对感悟、理解的考查。
这样的考查导向,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告诉学生读文言文,既要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重点词句,又要做到有理解,有感悟。
这一点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
新课标强调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对此,老师们深有体会。
第三,削弱古诗词的阅读考查或许不太妥当。
湖北黄冈一直坚持设置古诗词阅读考查题,北京卷一直坚持不设置古诗词阅读考查题,笔者刚好在这两个地区都担任过高中语文教研员,有一些体会,这里跟老师们交流一下。
在北京的高中听老师讲古诗词时,老师几乎都会埋怨学生对古诗词赏析是“一穷二白”,脑子里什么也没有,就是会背一些诗词名句。
至于诗词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如唐诗与宋诗有什么分别,赏析诗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都不太知道。
大多数老师都要给学生补讲一些诗词赏析的常识。
以前在黄冈听高中老师讲古诗词时,几乎就没有这方面的埋怨,老师带着学生作诗词赏析题,要轻松得多。
这说明中考考诗词赏析,对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赏析的知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三年下来,这些学过古诗词赏析的学生,比那些只知道背诵名句的学生,赏析能力一定要高出一大截。
三年里,该要赏读多少优秀诗词作品,这样的积累是不可忽视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中考试卷中没有设置古诗词赏析题的省市区,可能会留有一些遗憾。
或许有人要问,中考设置古诗词赏析是不是太难?作用到底有多大?对此,我们最好用一道题目来说明问题。
比如2011年上海卷,考查的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有两道题,第一道题解释词语,“浓睡”在词中的意思,第二道题客观选择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对整首词的把握。
一共四个选项: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老师们看看,这题目难吗?或许对初中生来说,还是要费点思量。
而这正是考查和引导的意图。
它告诉学生,平时学习古诗词,一定要读懂读透,不能囫囵吞枣,比如“浓睡”是什么意思,比如“海棠依旧”到底是词人回答的还是“卷帘人”回答,比如“绿肥红瘦”表面上是在说什么,其实实质又是在说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等。
这都是学习这首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这些内容都没搞懂,又谈什么初步赏析呢?看看,这是不是最基础的考查呢?这样的题目设置对学生平时阅读古诗词,有着很好的警醒和导向作用;同时这样的训练,对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积累一些赏析方法,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初中古诗文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它还必须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必须对学生的精神底色负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只是学习古诗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甚至都不是主要问题。
初中古诗词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主要是读写能力。
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学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颗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而这就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这里,新课标连用三个“打下基础”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打底”功能。
一是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二是语文课程是学习做人的基础,学语文同时也是在学做人,三是语文课程是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语文学好了,学生才能健康地继续发展和完善。
三个基础把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说得十分透彻了。
对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一些学者和名师也以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作了回答。
北大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就特别重视语文教育的“打底”功能。
他说,“语文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与意义。
语文教育所用的教育材料是语言文字,是各类文体的文章,文学作品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都无一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我想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灌注、文化熏陶也是影响终生的。
这就是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反复强调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非常强调语文教育的“打底”功能。
她说,“语文教育要在学生心田‘植根’。
”于漪老师说,学语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魂立根”。
她说,“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学者和名师的阐述,不仅具体细化了新课标的精神,而且对我们也是一种警醒和鞭策。
在“打底”方面,古诗文有着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古诗词,不仅都是经典之作,而且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
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就仿佛是同古代那些伟大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就是直接从他们的文字气象里,感受博大的胸襟,和丰沛的人文情怀。
所以,我们不仅要启发学生多注意积累,也应该在赏析方面做点初步工作。
如果我们的眼光只盯住那点分数,那我们就矮化了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也有负教育的崇高使命。
三.明确在2011版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哪些问题得以强调现在,2011版新课标刚颁布,我们理应认真学习,吃透基本精神,理解基本理念,探索基本方法,矫正以前某些错误的做法。
我们要以这个标准作为从事古诗文教学的指南针。
为了方便老师们学习和研讨,我把新课标中凡是涉及到古诗文教学的一些理念,作了一个梳理,共整理出五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就讲一讲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强调语文的运用能力和综合实践性,但不轻视知识学习。
新课标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特别强调“实践运用”。
又说,“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强调“语文实践能力”要“着重培养”。
新课标这样强调,意在避免有些老师过度跟学生讲解语文知识。
但新课标又不轻视知识的学习,相反,它仍然强调知识的学习。
它说,“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我想,新课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语文知识不是不学习,也不是可以轻视,而是要“随文学习”,不要系统地讲解,更不要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一条有矫正的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有轻视甚至忽视知识学习的倾向。
比如讲文言文,碰到虚词,就不敢讲用法。
碰到特殊句式,也不敢讲。
可是学习虚词,只讲意义不讲用法,讲得清楚吗?特殊句式如果不从语法角度讲,学生又如何能理解?比如“之”字。
《狼》里有一个句子,“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如果只讲意义,这个“之”字就没有意义,可以删掉,但它在这个句子中,又的的确确有作用,它是音节助词,常常用在时间词语后面,起强调的作用,在本句中,还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你看,不讲用法行得通吗?还比如,“而”字。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这个句子实际上是互文见义,前后两个部分内容可以并列理解;“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前一个部分表修饰,修饰如何“望”;“出淤泥而不染”,前后两个部分发生转折关系了,用“而”字相连。
这三个句子,都用连词“而”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的内容,如果不讲清楚区别,学生的理解肯定是不深入的。
特殊句式更是如此。
比如“徐喷以烟”(《童趣》),介词宾语后置;“何陋之有”(《陋室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用“之”字帮助提前;“马之千里者”(《马说》),定语后置,这些现象,都刚好和现代汉语相反,如果不讲清楚,势必也会影响理解。
而且,事实上,我们的中考题目也考虚词啊!比如2011年河北省卷第10题,就考了一个“与”字。
题目是这样出的,跟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中“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这四个选项中,ACD中“与”字都和例句相同,都是介词,意思是“跟,和”,B项中“与”字是动词,作“给”字讲。
你看,中考命题人还是很注重虚词的学习的。
学习文言文是这样,学习古诗词也是如此。
古诗词学习中,也有许多知识,比如学生如果知道了唐诗重视抒情,而宋诗重视说理,那么理解唐诗和宋诗可能就有个大概面貌。
还比如,南宋偏安一隅,因此诗词大都涉及到爱国问题,涉及到沦落异乡回望故乡的问题,因此大部分诗词都比较沉痛,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无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