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2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程的学习主题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学习,理解凸透镜的基本性质,掌握其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凸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变化,分析并总结规律。
3. 思维与运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规律总结能力,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凸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考核,评价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应用评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的作用和成像规律。
2. 新课学习:(1)讲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通过实验器材展示实验装置,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变化。
(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交流总结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实践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凸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并阐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小型凸透镜并尝试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
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前测评: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二、温故而知新: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三、引入课题: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2、猜想和假设: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远近有关,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等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的内容,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根据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讨论实验过程中各种器材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什么、测量什么、所记录的数据或内容是什么实验器材:概念: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4、设计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5、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请同学们根据交流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将所要记录的内容填在课本中的表格中。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讨论其特点四:实验归纳总结:(一)、两个分界点:(针对于物距)(1)焦点:实像(大于焦距)和虚像(小于焦距)的界限,(2)2倍焦距处:缩小(大于2倍焦距)和放大(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界限。
第3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
一、几个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2.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光心的距离,也即成最清晰的像时光屏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3.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用字母f表示。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观察像时应以最清晰、最明亮时为准。
1.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
①焦点: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内(u<f)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外(u>f)时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上(u=f)不成像。
②二倍焦距点:成放大实像还是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二倍焦距内(f<u<2f)成放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外(u>2f)成缩小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处(可以用来测焦距)(u=2f)成等大实像。
③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且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④对于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对于虚像,物体向透镜移动,像也向透镜移动,且像变小。
△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都是物体越靠近焦点,像离焦点越远,但所成的像越大。
2.判断像是放大还是缩小,除了用物距和焦距比较外,还可以用像距和物距比较。
如果像距大于物距,即v>u ,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反之,即v<u ,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注意】①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有两个一致性:像随物体移动方向的一致性;像的大小随像距大小变化的一致性。
△②透镜一部分被遮挡,仍能生成完整的的像,只不过像变暗。
透镜破裂去掉一半后也能成完整的像,相当于遮挡了一部分,像大小、位置不变,只是变暗些。
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i.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ii.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iii.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iv. 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例 2.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2课时第一课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锻炼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兴趣.【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7-98,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的范围,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的范围.2.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18 cm、15 cm、13 cm、11 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在f与2f之间,像距的共同点是大于2f,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4.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的范围.【合作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所需实验器材有哪些?答: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2.实验器材的安装规则是什么?答: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或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答:需要记录物距、像距及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答:(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3)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4)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5)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以及像的特点.【教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有:(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当物体在焦点外侧处于靠近焦点处时,物体成像很远,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光屏接收不到像.(3)烛焰正好在焦点上,凸透镜不能成像.(4)当烛焰在焦点以内时,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跟进训练】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1.知道物体成缩小实像的条件.2.知道物体成放大实像的条件.3.知道物体成放大虚像的条件.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过程与方法】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归纳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8,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照相机.2.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3.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放大镜.【合作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1.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应用有照相机.2.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应用有复印机.3.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应用有幻灯机和投影仪.4. 当u=f时,不成像.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5.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有放大镜.6.分析论证: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4)u>v,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大,物远像近且小.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即成虚像时,物近像小,物远像大.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6)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放大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教师点拨】1.凸透镜成像规律(1)要使照相机成的像变大,则物体靠近透镜,伸长暗箱.(2)要使投影仪成的像变大,则投影片靠近镜头,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增大.(3)要使放大镜成的像变大,则放大镜应距物体远一些.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认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其调节方法.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假设:。
3.制订计划①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②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4.进行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并记下物距u和相距v,(此步骤做两次)。
③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
如果不能,试着观察到蜡烛的像,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下物距u和像距v(像距只需估测)(此步骤做两次)。
④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5.数据收集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6.数据收集①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②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成实像时,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③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注意: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在同一直线上、且在同一水平高度)
4、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地方,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5、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4)。
6、继续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小于焦距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定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像距”用“v”表示
四、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它可以在光屏上显现出来,可使照相机底片感光;
虚像:是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它不能在光屏上显示,也不能使照相机的底片感光。
学生实验
展示,演示,讨论小结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1.全效学习。
作业批阅反馈: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必须手写)。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方法过程目标1.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这个游戏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教师:我们现在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箭头,就用我们的小水珠先离得近一些来观察箭头,然后逐渐离开,注意你在移动过程中,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一开始我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头,后来我把凸透镜向上移,看到箭头变小了,而且是倒像。
教师:其实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学生:不是的。
教师:的确通过上节的学习和我们刚才的小游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有时成正立的像。
那么凸透镜的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关系呢?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新课:(一)提出问题教师: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想教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教师: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在变,结果看到的像就不一样。
教师:同学把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着,分别通过两个凸透镜来看箭头,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学生:一开始我移动凸透镜看到两个箭头一起放大,再移动,小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而大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仍然是放大、正立的。
教师: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使你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这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教师:凸透镜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还可能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二、预习学案:知识回顾:1.照相机镜头是一个镜, 它能成的、的、像。
2.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它成的是立的、的、像。
3.放大镜就是一个镜,它能成立的、的、像。
4.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也可用眼睛观察到)5.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课前预习:1.当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2.当f<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3.当u<f时,能成的、的、像,应用。
4、从左向右依次放置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自主学习】:1、提出问题:凸透镜能成各种不同的像,应满足什么条件呢?(1)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利用身边器材合作探究(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 5㎝。
)。
4、引导学习器材组装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
5、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一:将蜡烛移到大于2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像距。
实验数据:凸透镜的焦距ƒ= cm实验结论:当物距_________焦距时,成、的____( 实/虚 ) 像。
实验探究二:将蜡烛移到2倍焦距位置,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像距。
实验数据:凸透镜的焦距ƒ= cm实验结论:当物距_________焦距时,成、的____( 实/虚 ) 像。
实验探究三:将蜡烛移到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像距。
实验数据:凸透镜的焦距ƒ= cm实验结论:当物距__________________焦距时,成、的____( 实/虚 ) 像。
实验探究四:把物距调到小于焦距时,你能在光屏上找到它的像吗?用眼睛从光屏这侧通过透镜观察烛焰,你能看到它的像吗?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呢?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呢?实验结论:当物距____焦距时,成____________像。
实验探究五:轻轻的吹一下烛焰,观察像会像向哪摆动;把蜡烛向上、向下移动,观察像向哪移动。
实验结论:它的会像向___________摆动;当把蜡烛向上移,烛焰的像_____移;反之,向____移.1)将凸透镜的一半用纸或手指挡住,像有何变化?实验结论:在光屏上____ 成完整的烛焰像, 但像的亮度变____【评估交流】1)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蜡烛变短,像往移。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能够猜测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物距有关。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使用光具座成像,能够设计出实验表格和实验方案。
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课内探究】(一)、观察实验做出猜想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可能与有关。
(二)、设计实验步骤以及记录表格1、认识光具座。
2、利用光具座在光屏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3、讨论设计实验表格。
4、实验步骤:(1)由远到近逐渐减小物距,观察所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2)记录物距、像距以及像的性质。
(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三)、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发光体“F”的大小=3cm)结论:(1)当u>2f时,凸透镜成、、像。
(2)当u=2f时,凸透镜成、、像。
(3)当f<u<2f时,凸透镜成、、像。
(4)当u=f时,凸透镜像。
(5)当u<f时,凸透镜成、、像。
2、再次观察实验结论你还能发现什么?(1)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像也会。
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
(2)成虚像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
(2)一倍焦距点是像和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点是像和的分界点。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照相机是利用的规律工作的。
2、投影仪是利用的规律工作的。
3、放大镜是利用的规律工作的。
小试牛刀: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五)、课堂小结:梳理本节所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课堂达标】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 凸透镜是否能够成像D. 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有什么关系2、镜头焦距为25m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是()A.超过50mmB.正好50mmC.在25mm与50mm之间D.小于25mm3、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离凸透镜15cm,则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4、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A.实物B.等大的实像C. 放大的虚像D. 放大的实像5、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该采取的方法是()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B.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D. 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课后提升】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如果用黑色的卡片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挡起来,像会怎样?。
庙渠初中“三环四步”导学案导学过程四步设计交流展示【求助交流】(我愿意分享)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补助练兵】(我能用新知)1、我们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__处,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处。
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______、______,然后调节它们的______,使它们的位置大致在同一______。
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可以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减小,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上升”、“下降”)。
当物体距透镜5cm时,可以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4、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师生互动设计)反馈检测教后反思。
第五章第2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主备人: 课型:新授 课时:3 使用时间:______ 课标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4.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课堂活动:一、介绍凸透镜成像所用的器材引入新课 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后,记录u 和的性质物距(u )像距(v )二、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附后)1.学生看实验报告单,熟悉实验步骤及要求。
2.教师对照报告单背面的评分要求,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开始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完善报告单内容,交回检查。
三、利用作图,再次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1.课件播放凸透镜成像动态光路图,让学生学习作图的方法。
2017/11/202.学生自主作图,并完成表格内容。
(导学表格附后)3.教师引导学生记忆成像规律4.学生小组讨论表格背面的拓展问题教师精讲分析:四、课堂小结再次利用导学表格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五、课堂检测导学方案中第121页1---4题六、布置作业导学方案中第124---125页七、教学反思。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3、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3、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学习难点: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3、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课前预习: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u<2f,u<f三个不同位置上成像光路。
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与那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有关。
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一、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如右图,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 .二、调节装置调节和,使、和在同一。
目的:使像成在 .注意:如在桌面实验,应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三、实验步骤与记录表格(一)评价:1、应在每一个区间内, ;2、还应对时的成像特点进行探究。
(二)动态连续观察现象: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透镜,像逐渐。
凸透镜学成像的规律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结构。
2、知道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光线,并能利用其确定像的位置。
3、深刻理解凸透镜的焦点、焦距,以及像等相关概念。
4、熟练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知识结构】一、三条特殊光线练习1. 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2. 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在1、2图中画出出射光线;在3、4图中填上合适的透镜【迁移练习】《全程》P13—2,3 P14—11 P19—18,19二、概念理解与运用(重点)(一)透镜相关概念(透镜、焦点、焦距、主光轴等):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意味着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能会会聚到一点。
()2)凸透镜的焦点一定在主光轴上。
()3)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会聚的一点是焦点。
()4、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纸面与凸透镜的截面平行,将白纸从靠近凸透镜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观察到的现象是【迁移练习】5.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C.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B.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全程》P 14—12 P15—1(二)凸透镜成像6、观察与实验:(1)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观察到的现象是:正立放大的字,逐渐变大,到某点模糊,无字,继续增大物具,像变成倒立放大,像逐渐变小,缩小倒立,其中的规律是(2)把凸透镜正对着窗户外,并且在凸透镜另一侧比较靠近的位置前后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窗外景物的像?像的大小、倒正与原物体比较(3)在光屏上观察到窗外景物的倒像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一部分,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为什么?【迁移练习】7、如下图,物体从距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a,逐渐向凸透镜移动,物体在不通过位置成像的位置和性质有差异,请在下图物体成像的大致位置和性质。
《全程》P13—4,5,8,14,15(三)透镜成像应用8、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 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一倍焦距点F;二倍焦距点P。
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实验设计]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三心同高”目的是像落在光屏中心,便于观察。
凸透镜焦距f=10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成像的特点像距v/cm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应用举例正倒缩放虚实同侧或异侧u>2fu=2f2f>u>fu=fu<fFP F P102030302010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FP F P201020103030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P F P201020103030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P F PF201030302010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记忆口诀】口诀1: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口诀2: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第五章第三节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
106张英娇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课前导学:
1.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所不同的是:物距________,像.
大小________。
2.放大镜要求物距________,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
(1)提出问题:
(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距________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
①;
②;
可把物距相对于焦距分出不同的区域分析成像。
物距较远处u>2f;物距较近处f<u<2f;物距很近处u<f。
(3)设计实验(根据猜想设计)
①选择一定焦距的凸透镜,如何测定未知焦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悄承接最小最亮点,用刻度尺测亮点到透镜的距离)。
选择适当大小焦距离的凸透镜(方便做实验),最好在10cm—20cm。
(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安装器
①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三心同高)。
②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填入表。
③按要求依次做出表格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
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
像的正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u=2f,u=f的成像;
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u<2f,u<f三个不同位置上成像光路。
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
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
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
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
盘,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
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
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