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模型,巧解四边形折叠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概述2.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和方法3.如何应用技巧和方法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4.总结正文(篇1)一、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概述四边形折叠问题是指在四边形上选择若干个点,将这些点折叠起来,使得四边形的形状发生变化。
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中学数学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和推理能力。
二、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和方法1.找到关键点:确定需要折叠的点,这些点通常具有特殊的几何性质,如对称中心或对角线交点等。
找到这些关键点是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第一步。
2.连接关键线段:连接关键点之间的线段,这些线段通常是关键点保持不变的。
通过这些线段,可以推断出其他点的位置。
3.运用几何定理:根据几何定理,如全等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等,推断出点的位置和形状。
三、如何应用技巧和方法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1.确定关键点:首先确定需要折叠的点,通常可以通过四边形的性质或特殊点来寻找。
2.连接关键线段:连接关键点之间的线段,这些线段通常是关键点保持不变的。
通过这些线段,可以推断出其他点的位置。
3.运用几何定理:根据几何定理,如全等三角形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等,推断出点的位置和形状。
四、总结四边形折叠问题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和推理能力。
目录(篇2)1.引言2.折叠问题技巧介绍3.折叠问题技巧的应用4.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在初二数学的学习中,四边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四边形折叠问题作为四边形学习中的难点,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折叠问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
二、折叠问题技巧介绍1.观察图形特征:在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图形的特征,包括边长、角度、对角线等。
通过观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运用对称性:四边形具有对称性,可以利用对称性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从而解决问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的的图形变换模型之翻折(折叠)模型几何变换中的翻折(折叠、对称)问题是历年中考的热点问题,试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折以矩形对称最常见,变化形式多样。
无论如何变化,解题工具无非全等、相似、勾股以及三角函数,从条件出发,找到每种对称下隐藏的结论,往往是解题关键。
本专题以各类几个图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为背景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知识储备】折叠问题的解决,大都是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作为切入点,而数形变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有了“折”就有了”形”--轴对称图形、全等形;有了“折”就有了“数”--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折” 就为“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搭起了桥梁。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还要考虑特殊平行四边形本身的性质,有时也需要用到计算工具:相似和勾股定理。
折叠的性质:重合部分是全等图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知识储备】1)矩形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1(2023春·辽宁葫芦岛·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将△DEC沿DE翻折得到△DEC ,延长DC 交AB于点M,若AB=4,BC=6,则BM的长度为()A.94B.32C.12D.3【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连接ME ,证明△BME ≌△C ME ,得出MC =BM =4-x ,在Rt △AMD 中运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连接ME ,∵AB =4,BC =6,ABCD 为矩形,∴AD =BC =6,DC =AB =4.∵E 是BC 的中点∴BE =CE =3∵△DEC 由△DEC 翻折得到,∴C ′E =CE =3,DC ′=DC =4,∠DC E =∠C =90°,∴∠MC E =180°-∠DC E =90°=∠B ,设AM =x ,则BM =4-x .在Rt △BEM 和Rt △C EM 中ME =ME BE =C ′E =3∴△BME ≌△C ME ∴MC =BM =4-x 在Rt △AMD 中AD 2+AM 2=MD 2即62+x 2=(4+4-x )2解得:x =74∴BM =4-x =94故选A【点睛】该题考查了矩形知识点和勾股定理的运用,掌握矩形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2(2023春·陕西西安·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AD =4,E 是AB 上一个动点,F 是AD 上一点(点F 不与点D 重合).连接EF ,将△AEF 沿EF 翻折,使点A 的对应点A 落在边CD 上,连接EC ,若A E =CE ,则△A DF 的面积为()A.1B.1.5C.2D.2.5【答案】B【分析】由折叠可知AE =A E ,AF =A F ,设AE =A E =CE =x ,则BE =8-x ,在Rt △BCE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建立方程8-x 2+42=x 2,解得x =5,则AE =A E =CE =5,BE =3,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 C =2CG =6,进而算出A D =2,设AF =A F =a ,则DF =4-a ,在Rt △A D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建立方程4-a 2+22=a 2,解得a =52,则DF =32,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E 作EG ⊥CD 于点G ,∵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8,AD =4,∴AD =BC =4,AB =CD =8,∠B =∠D =90°,由折叠可知,AE =A E ,AF =A F ,∵A E =CE ,∴AE =A E =CE ,设AE =A E =CE =x ,则BE =AB -AE =8-x ,在Rt △BCE 中,BE 2+BC 2=CE 2,∴8-x 2+42=x 2,解得:x =5,∴AE =A E =CE =5,BE =3,∵∠B =∠BCG =∠CGE =90°,∴四边形BCGE 为矩形,∴CG =BE =3,∵A E =CE ,EG ⊥CD ,∴A C =2CG =6,∴A D =CD -A C =8-6=2,设AF =A F =a ,则DF =AD -AF =4-a ,在Rt △A DF 中,DF 2+A D 2=A F 2,∴4-a 2+22=a 2,解得:a =52,∴DF =32,∴S △A DF =12A D ⋅DF =12×2×32=1.5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2023春·安徽安庆·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长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C 处,BC 与AD 相交于点E ,若AB =3,AE =1,求BC 的长.【答案】10+1【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证明△AEB ≅△C ED ,然后求出ED ,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结果.【详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在△AEB 与△C ED 中,∠A =∠C∠AEB =∠C ED AB =C D∴△AEB ≅△C ED ∴AE =EC ,∵AB =3,∴BE =AB 2+AE 2=10,∵ED =BE ,∴AD =AE +ED =10+1,∵长方形ABCD ,AD =BC ,∴BC =10+1.【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和矩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2023春·湖北·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8,BC =6,P 为AD 上一点,将△ABP 沿BP 翻折至△EBP ,PE ,BE 与CD 分别相交于点O ,F ,且OE =OD .则AP 的长为()A.4.5B.4.6C.4.7D.4.8【答案】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得出EP=AP,∠E=∠A=90°,BE=AB=8,证明△ODP≌△OEF(ASA),得出OP=OF,PD=FE,设AP=EP=x,则DP=FE=6-x,DF=x,求出CF=8-x,BF=8-6-x=2+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D=∠A=∠C=90°,AD=BC=6,CD=AB=8,根据题意得:△ABP≌△EBP,∴EP=AP,∠E=∠A=90°,BE=AB=8,∵∠D=∠E,OD=OE,∠DOP=∠EOF,∴△ODP≌△OEF(ASA),∴OP=OF,PD=FE,∴DF= EP,设AP=EP=x,则DP=FE=6-x,DF=x,∴CF=8-x,BF=8-6-x=2+x,根据勾股定理得:BC2+CF2=BF2,即62+8-x2,解得:x=4.8,∴AP=4.8,故选:D2=x+2【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熟练掌握翻折变换和矩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2023春·陕西商洛·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BC=24,将矩形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则AF的长为()A.20B.18C.16D.15【答案】D【分析】设BE=x,则CE=BC-BE=24-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122+x2=24-x2,据此即可求解.【详解】解:设BE=x,则CE=BC-BE=24-x,∵沿EF翻折后点C与点A重合,∴AE=CE=24-x,在Rt△ABE中,AB2+BE2=AE2,即122+x2=24-x2,解得x=9,∴AE=24-9=15,由翻折的性质得,∠AEF=∠CEF,∵矩形ABCD的对边AD∥BC,∴∠AFE=∠CEF,∴∠AEF=∠AFE,∴AE=AF=15,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6(2023春·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点E为边AB上的动点,连接EO并延长交CD于点F.将四边形AEFD沿着EF翻折,得到四边形A EFD ,边A E交边BC于点G,连接OG、OC,则△OGC的面积的最小值为()A.18-3B.92+37 C.12-372D.6+372【答案】D【分析】在EA上截取EM=EG,连接OM,证明△MOE≌△GOE,所以OM=OG,即可得OM最短时,OG也就最短,而当OM⊥AB时,OM最短,且OM=4=OG,再过点O作OH⊥BC,得OH=3,又因为OC=5,就可以根据勾股定理计算GH、HC的长,从而计算出最小面积.【详解】解:在EA上截取EM=EG,连接OM,由折叠得:∠MEO=∠GEO,又∵EO=EO,∴△MOE≌△GOE SAS,∴OM=OG,∴OM最短时,OG也就最短,而当OM⊥AB时,OM最短,此时,∵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OM=12BC=4=OG,即OG的最小值是4,在△OGC中,∵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OC长度是矩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即是5,定值,∠BCO度数也不变,是定值,∴当OG=4最小值时,ΔOGC面积最小.过点O作OH⊥BC,∵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 ∴OH=12AB=3,∴Rt△OGH中,GH=OG2-OH2=42-32= 7,Rt△OHC中,HC=OC2-OH2=52-32=4,∴GC=GH+HC=7+4,∴△OGC面积的最小值是12×GC×OH=12×(7+4)×3=327+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关键是找到OG最小值.7(2023春·浙江金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D=3,AB=5,点P,Q分别为AB,AD上的动点,将△PBC沿PC翻折得到△PEC,将△PAQ沿PQ翻折得到△PFQ在动点P,Q所有位置中,当F,E,P三点共线,CF=10时,AP=.【答案】3【分析】利用矩形和翻折的性质求出CE =CB =3,BP =EP ,AP =FP ,∠CEP =∠B =90°,在Rt △CEF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1,设BP =x ,则EP =x ,AP =5-x ,FP =1+x ,根据AP =FP 可构建关于x 的方程,然求解即可解答.【详解】解:在矩形ABCD 中,AD =3,AB =5,∴BC =AD =3,∠B =90°,∵翻折,∴CE =CB =3,BP =EP ,AP =FP ,∠CEP =∠B =90°,∴∠CEF =90°,又CF =10,∴EF =CF 2-CE 2=1,设BP =x ,则EP =x ,AP =5-x ,FP =1+x ,∴1+x =5-x ,∴x =2,∴AP =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8(2023秋·山西·九年级专题练习)综合与实践: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纸片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在矩形ABCD 中,E 为AB 边上一点,F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CE 、CF ,分别将△BCE 和△CDF 沿CE 、CF 翻折,点D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 、H ,且C 、H 、G 三点共线.(1)如图1,若F 为AD 边的中点,AB =BC =6,点G 与点H 重合,则∠ECF =°,BE =;(2)如图2,若F 为AD 的中点,CG 平分∠ECF ,AB =2+1,BC =2,求∠ECF 的度数及BE 的长;(3)AB =5,AD =3,若F 为AD 的三等分点,请直接写出BE 的长.【答案】(1)45;2(2)∠ECF =45°;BE =22-2(3)2或97【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可得出∠ECF =12∠BCD =12×90°=45°;设BE =x ,用x 表示出Rt △AEF 的三条边,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得出BE 的长;(2)如图,由折叠性质和CG 平分∠ECF ,得出∠1=∠2=∠3=∠4,即可求出∠ECF 的度数;先证明△CBM 和△EH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BM =BC =2,EM =2BE ,即可求出BE 的长;(3)根据F 为AD 的三等分点,分两种情况:当AF =2DF 时,过点E 作EP ∥GH ,交FG 的延长线于点P ,连接EF ,证明Rt △EFP ≌Rt △FEA ,得出AE =FP ,进而求出BE 的长;当DF =2AF 时,点E 作EP ∥GH ,交FG 的延长线于点P ,连接EF ,根据EF 2=AF 2+AE 2=EP 2+FP 2,计算即可求出BE 的长.【详解】(1)∵AB =BC ,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BC =6,∠BCD =90°,∵将△BCE 和△CDF 沿CE 、CF 翻折,点D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 、H ,∴∠BCE =∠GCE ,∠DCF =∠GCF ,∵∠BCD =90°,∴∠ECF =12∠BCD =12×90°=45°,∵F 为AD 的中点,∴DF =12AD =3,∵将△BCE 和△CDF 沿CE 、CF 翻折,点D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 、H ,∴BE =EG ,DF =FG =3,设BE =x ,则AE =6-x ,∴EF =3+x ,∵EF 2=AE 2+AF 2,∴3+x 2=6-x 2+32,∴x =2,∴BE =2.故答案为:45;2;(2)如图2,延长CG ,交AB 于点M ,∵CG 平分∠ECF ,∴∠2=∠4,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2,∠3=∠4,∴∠1=∠2=∠3=∠4=14∠BCD =22.5°,∴∠ECF =45°,∵CD ∥AB ,∠EMH =∠DCM =45°,∴△CBM 和△EHM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M =BC =2,EM =2BE ,∴BM =BE +EM =2,即BE +2BE =2,解得BE =22-2.(3)分两种情况:①当AF =2DF 时,如图3,过点E 作EP ∥GH ,交FG 的延长线于点P ,连接EF ,则四边形GHEP 为矩形,GH =EP ,EH =GP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D =CG =5,BC =CH =3,∴HG =CG -CH =2,∵AF =2DF ,∴AF =2,DF =FG =1,∴AF =EP ,在Rt △EFP 和Rt △FEA 中,AF =EP EF =EF ,∴Rt △EFP ≌Rt △FEA (HL ),∴AE =FP ,设BE =EH =a ,FP =GP +FG =a +1,AE =FP =5-a ,∴a +1=5-a ,解得a =2,∴BE =2.②当DF =2AF 时,如图4,过点E 作EP ∥GH ,交FG 的延长线于点P ,连接EF ,则四边形GHEP 为矩形,GH =EP ,EH =GP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D =CG =5,BC =CH =3,∴EP =HG =CG -CH =2,∵DF =2AF ,∴AF =1,DF =FG =2,设BE =EH =a ,FP =GP +FG =a +2,AE =5-a ,∵EF 2=AF 2+AE 2=EP 2+FP 2,∴12+5-a 2=22+a +2 2,解得a =97,∴BE =97.综上可知,BE 的长为2或97.【点睛】本题主要综合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涉及到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压轴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菱形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9(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将菱形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G处(不与B、D重合),折痕为EF,若DG=2,BG=6,则BE的长为.【答案】2.8【分析】作EH⊥BD于H,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G=EA,根据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BD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BD,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作EH⊥BD于H,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G=EA,由题意得,BD=DG+BG=8,∵四边形ABCD是菱形,∴AD=AB,∠ABD=∠CBD=12∠ABC=60°,∴△ABD为等边三角形,∴AB=BD=8,设BE=x,则EG=AE=8-x,在Rt△EHB中,BH=12x,EH=32x,在Rt△EHG中,EG2=EH2+GH2,即(8-x)2=32x2+6-12x2,解得,x=2.8,即BE=2.8,故答案为:2.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转变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翻转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2023·安徽·统考一模)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点M是AD边的中点,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结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 ).A.7B.7-1C.3D.2【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在N的运动过程中A′在以M为圆心、AD为直径的圆上的弧AD上运动,当A′C取最小值时,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此时M、A′、C三点共线,得出A′的位置,进而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A′C的长即可.【详解】如图所示:∵MA′是定值,A′C长度取最小值时,即A′在MC上时,过点M作MF⊥DC于点F,∵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为AD中点,∴2MD=AD=CD=2,∠FDM=60°,∴∠FMD=30°,∴FD=12MD=12,∴FM=DM×cos30°=32,∴MC=FM2+CF2=7,∴A′C=MC-MA′=7-1.故选B.11(2023·山东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60°,将菱形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CD 的中点P处,折痕为MN,点M,N分别在边AB,AD上,则BM:AM的值为()A.18B.17C.16D.15【答案】B【分析】连接BP ,BD ,证明ΔBCD 是等边三角形,证得∠ABP =∠CPB =90°,由折叠可得AM =MP ,由MP 2=BM 2+BP 2可求出MP 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BP ,BD ,∵四边形ABCD 为菱形,∠A =60°,∴AB =BC =CD ,∠A =60°=∠C ,∴ΔBCD 是等边三角形,∵P 是CD 中点,∴DP =CP =12CD ,BP ⊥CD ,∠PBC =30°,∴CP =12BC ,BP =3CP ,∵CD ⎳AB ,∴∠ABP =∠CPB =90°,由折叠可得AM =MP ,设AB =BC =CD =2a ,∴BP =3a ,∵MP 2=BM 2+BP 2,∴MP 2=3a 2+(2a -AM )2,即MP 2=3a 2+(2a -MP )2∴AM =MP =74a ,∴BM =AB -AM =AB -MP =14a ,∴BM AM=17.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2(2023秋·广西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 中,∠A =60°,P 为AB 中点.折叠该纸片使点C 落在点C 处且点P 在DC 上,折痕为DE ,则∠CED 的大小为()A.40°B.45°C.60°D.75°【答案】D 【分析】连接BD ,易得△DAB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易得∠DPA =90°,利用菱形的性质,易得:∠PDC =90°,∠C =60°,根据折叠的性质,易得∠CDE =12∠PDC =45°,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ED 的度数即可.【详解】解:∵在菱形纸片ABCD 中,∠A =60°,∴∠C =∠A =60°,AD =AB ,AB ∥CD ,连接BD ,∴△DAB 为等边三角形,∵P 为AB 中点,∴DP ⊥AB ,∵AB ∥CD ,∴PD ⊥DC ,∴∠PDC =90°,∵折叠该纸片使点C 落在点C 处且点P 在DC 上,折痕为DE ,∴∠CDE =12∠PDC =45°,∴∠CED =180°-∠CDE -∠C =7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个定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春·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的菱形ABCD 如图所示,点O 为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 折叠菱形,使B ,B 两点重合,MN 是折痕.若B M =1.5,则CN 的长为()A.3.5B.4.5C.5.5D.6.5【答案】A【分析】连接AC 、BD ,利用菱形的性质得OC =12AC =3,OB =OD =12BD =4,∠COD =90°,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CD =5,由ASA 证得△OBM ≌△ODN 得到DN =BM ,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M =B M =1.5,则DN =1.5,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连接AC 、BD ,如图,∵点O 为菱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OC =12AC =3,OB =OD =12BD =4,∠COD =90°,在Rt △COD 中,CD =OC 2+OD 2=32+42=5,∵AB ∥CD ,∴∠MBO =∠NDO ,在△OBM 和△ODN 中,∠MBO =∠NDOOB =OD ∠BOM =∠DON,∴△OBM ≌△ODN ASA ,∴DN =BM ,∵过点O 折叠菱形,使B ,B 两点重合,MN 是折痕,∴BM =B M =1.5,∴DN =1.5,∴CN =CD -DN =5-1.5=3.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与折叠问题,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和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2023·山东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折叠千纸鹤时,其中某一步需要将如图所示的菱形纸片ABCD 分别沿AM ,AN 所在直线进行折叠,使得菱形的两边AB ,AD 重合于AO .若此时∠MON =80°,则∠AMO =.【答案】30°/30度【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B =∠D ,∠B +∠BAD =180°,再由折叠的性质得∠B =∠AOM ,∠D =∠AON ,∠BAM =∠OAM =∠DAN =∠OAN =14∠BAD ,所以∠AOM =∠AON =12(360°-∠MON )=140°,所以∠B =∠AOM =140°,从而可求得∠BAD =40°,继而求得∠OAM =10°,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为菱形,∴∠B =∠D ,∠B +∠BAD =180°,由折叠的性质得:∠B =∠AOM ,∠D =∠AON ,∠BAM =∠OAM =∠DAN =∠OAN =14∠BAD ,∵∠MON =80°,∴∠AOM =∠AON =12(360°-80°)=140°,∴∠B =∠AOM =140°,∴∠BAD =40°,∴∠OAM =10°,∴∠AMO =180°-140°-1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正方形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15(2023·湖南郴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是AD 边的中点,连接BE ,将△ABE 沿直线BE 翻折至△FBE ,延长EF 交CD 于点G ,则CG 的长度是()A.23B.34C.43D.32【答案】C【分析】连接BG ,根据折叠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 =BF =BC =4,AE =FE =12AD =2=DE ,∠A =∠BFE =90°=∠C ,即可证明Rt △BFG ≌Rt △BCG 得到FG =CG ,设CG =FG =x ,则DG=4-x ,EG =2+x ,在Rt △DEG 中,由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BG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DC =4,∠A =∠ABC =∠C =9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BF=BC=4,AE=FE=12AD=2=DE,∠A=∠BFE=90°=∠C,∵∠BFE+∠BFG=180°,∴∠C=∠BFG=90°,又∵BG=BG,∴Rt△BFG≌Rt△BCG(HL),∴FG=CG,设CG=FG=x,则DG=4-x,EG=2+x,在Rt△DEG中,由勾股定理得,EG2=DE2+DG2,∴(2+x)2=22+(4-x)2,解得x=43,即CG=43,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6(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将△AED沿着AE翻折得到△AEF,点D的对应点F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连接BF.若EF=2,则BF2=()A.42+4B.6+42C.12D.8+42【答案】D【分析】点F作FG⊥BC交于G点,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AC=2x,由折叠可知,DE=EF,AD= AF,∠D=∠EFA=90°,可得DE=2,EC=x-2,AC=2x,在Rt△EF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x-2)2 =4+(2x-x)2,解得x,即为正方形的边长为22+2,再求出FC=2,由∠ACB=45°,可求FG=CG =2,BG=2+2,在Rt△BFG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F2=(2+2)2+2=8+42.【详解】解:过点F作FG⊥BC交于G点,由折叠可知,DE=EF,AD=AF,∠D=∠EFA=90°,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EF=2,∴DE=2,EC=x-2,AC=2x,在Rt△EFC中,EC2=FE2+FC2,∴(x-2)2=4+(2x-x)2,解得x =22+2,∴FC =2x -x =2,∵∠ACB =45°,∴FG =CG =2,∴BG =2+2,在Rt △BFG 中,BF 2=BG 2+GF 2=(2+2)2+2=8+4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性质,翻折的性质,熟练掌握翻折的性质,灵活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7(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CD 是一张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纸片,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沿过点D 的折痕将A 角翻折,使得点A 落在EF 上的点A ′处,则EG =cm .【答案】43-6【分析】由ABCD 是一张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纸片,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可得AE =DF =2cm ,EF =AD =4cm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AG =A ′G ,AD =A ′D ,在Rt △DFA ′与Rt △A ′EG 中,用勾股定理可求得答案.【详解】解:∵ABCD 是一张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纸片,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AE =DF =2cm ,EF =AD =4cm ,∵沿过点D 的折痕将A 角翻折,使得点A 落在EF 上的点A ′处,∴AG =A ′G ,AD =A ′D =4cm ,在Rt △DFA ′中,A ′F =A ′D 2-DF 2=42-22=23cm ,∴A ′E =4-23 cm ,在Rt △A ′EG 中,设EG =x ,则A ′G =AG =(2-x )cm ,∴A ′G 2=A ′E 2+EG 2,即2-x 2=x 2+4-23 2,解得x =43-6.故答案为:43-6.【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及图形的翻折问题;利用相关知识找出等量关系,两次利用勾股定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2023·山西朔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2,将其沿EF 翻折,使∠EFC =120°,顶点B 恰好落在线段AD 上的点G 处,点C 的对应点为点H .则线段AE 的长为.【答案】23【分析】设AE =x ,则BE =2-x ,由翻折性质,得EG =EB =2-x ,∠GEF =∠BEF =60°,所以∠AEG =60°,在Rt △AEG 中,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x ,从而得到线段AE 的长.【详解】解:设AE =x ,∵正方形ABCD 中,AB =2,∴BE =2-x ,AB ∥CD ,∵∠EFC =120°,∴∠BEF =60°,∵四边形EFHG 是四边形EFCB 折叠得到,∴∠GEF =∠BEF =60°,EG =BE =2-x ,∴∠AEG =180°-∠GEF -∠BEF =60°,在Rt△AGE中,cos∠AEG=AEEG,即cos60°=x2-x=12,解得x=23,经检验x=23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x=23,∴AE=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正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熟练运用相关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2023·广东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则下列结论:①△ABG≌△AFG;②∠AGB+∠AED=135°③GF=3;④AG⎳CF;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答案】①②③④【分析】根据折叠,得到AD=AF,∠D=∠AFE=90°,推出AB=AF,∠AFG=∠B=90°,可证明Rt△ABG≌Rt△AFG,即可判断①正确;根据∠DAE=∠EAF,∠BAG=∠FAG,进而可得∠GAE=4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AEF+∠ADF=135°,得到∠AGB+∠AED=135°,进而判断②正确;设BG=GF=x,则CG=6-x,EG=x+2,CE=4,在Rt△EGC中,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x+2)2= (6-x)2+42,解方程可得GF=3,即可判断③正确;根据BG=FG=3,得到CG=BC-BG=6-3=3,得到CG=FG,推出∠GCF=∠GFC,根据∠AGB=∠AGF,得到∠BGF=2∠AGF=2∠GFC,得到∠AGF=∠GFC,推出AG∥CF,即可判断④正确【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BC=∠DAB=∠BCD=90°,AB=BC=CD=AD=6,∵CD=3DE,∴DE=2,∴CE=4,∵将△ADE沿AE对折至△AFE,∴∠AFE=∠ADE=90°,AF=AD,EF=DE=2,∴∠AFG=∠ABG=90°,AF=AB,在Rt△ABG和Rt△AFG中,AB=AF AG=AG,∴Rt△ABG≌Rt△AFG(HL),∴①正确;∵将△ADE沿AE对折至△AFE,∴∠DAE=∠EAF,∵Rt△ABG≌Rt△AFG,∴∠BAG=∠FAG,∵∠DAE+∠EAF+∠BAG+∠FAG=∠DAB=90°,∴∠EAG=∠EAF+∠FAG=12∠DAB=45°,∴∠AEF+∠ADF=135°,∴∠AGB+∠AED=135°,∴②正确;设BG=GF=x,则CG=6-x,EG=x+2,∵CE=4,∴(x+2)2=(6-x)2+42,解得x=3,∴BG=GF=3,∴③正确;∵BG=FG=3,∴CG=BC-BG=6-3=3,∴CG=FG,∴∠GCF=∠GFC,∵∠AGB=∠AGF,∴∠BGF=2∠AGF=2∠GFC,∴∠AGF=∠GFC,∴AG∥CF∴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性质,折叠图形全等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0(2023·江苏扬州·校考二模)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着BE、BF翻折,点A、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 、C ,若∠A BC =14°,则∠EBF=.【答案】38°【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可得∠ABC=90°,∠ABE=∠A BE,∠CBF=∠C BF,利用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可得2∠A BE+2∠C BF=90°+∠A BC =104°,进而求得∠A BE+∠C BF=52°,再利用∠EBF=∠A BE+∠C BF-∠A BC 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由折叠可知,∠ABE=∠A BE,∠CBF=∠C BF,∵∠A BF=∠C BF-∠A BC ,∠ABE+∠A BE+∠A BF+∠CBF=90°,∴2∠A BE+2∠C BF-∠A BC =90°,即:2∠A BE+2∠C BF=90°+∠A BC =104°,∴∠A BE+∠C BF =52°,∴∠EBF=∠A BE+∠C BF-∠A BC =52°-14°=38°,故答案为:38°.【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与折叠的性质,利用正方形与折叠的性质得到∠A BE+∠C BF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2023春·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问题情境: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AB=6,点F是边AD上一点(点F不与A,D重合),将△CDF沿直线CF翻折,点D落在点E处.(1)如图2,当点E落在对角线AC上时,求DF的长.(2)如图3,连接AC,BD,BD分别交CF,AC于点M,点O,连接OE并延长交AD于点G,当M为OD中点时,试判断OG与C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4,在线段CE上取一点Q,且使CQ=2,连接AE,BQ,则在点F从点A运动到点D的过程中,AE+BQ的值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其值;若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62-6(2)CF∥OG,理由见解析.(3)213【分析】(1)可证得△FE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2EF,结合DF=EF,可得AD=DF+AF=DF+ 2DF.(2)连接DE,交FM于点H,可知DH=EH,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得OG与CF的位置关系.(3)在线段CB上取一点P,使CP=CQ=2,连接AP,EP,可证得△CBQ≌△CPE,则AE +BQ=AE+EP,观察图形可知,当点A,E,P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E+EP最小,最小值为AP.【详解】(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DF=EF,∠D=∠FEC=90°,∴∠FEA=90°.∵∠FAE=45°,∴△FE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EA.∴AF2=EF2+AE2=2EF2.∴AF=2EF.∴AF=2DF.∴AD=DF+AF=DF+2DF=6.∴DF=62-6.(2)CF∥OG,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连接DE,交FM于点H.根据题意可知CF 为线段DE 的垂直平分线,∴DH =EH .∵M 为OD 中点,∴MH ∥OE ,即CF ∥OG .(3)如图所示,在线段CB 上取一点P ,使CP =CQ =2,连接AP ,EP .在△CBQ 和△CPE 中,CQ =CP∠QCB =∠PCE CB =CE∴△CBQ ≌△CPE .∴BQ =EP .∴AE +BQ =AE +EP .观察图形可知,当点A ,E ,P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E +EP 最小,最小值为AP .∴AP =AB 2+BP 2=62+42=2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课后专项训练1(2023·湖北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 中,AB =4,∠A =60°,将菱形纸片翻折,使点A 落在CD 的中点E 处,折痕为FG ,点F ,G 分别在边AB,AD 上,则EF 的长为()A.72 B.94 C.196 D.733【答案】A【分析】连接BE ,BD ,则△BCD 是等边三角形,则求出BE 的长度,由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F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连接BE ,BD ,∵AB =4=BC =CD ,∠A =60°=∠C ,∴△BCD 是等边三角形,∵E 是CD 中点∴DE =2=CE ,BE ⊥CD ,∠EBC =30°,∴BE =3CE =23,∵CD ∥AB ,∴∠ABE =∠CEB =90°,由折叠可得AF =EF ,∵EF 2=BE 2+BF 2,∴EF 2=12+(4-EF )2,∴EF =7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关键是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2(2023春·江西新余·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E 是BC 上的一点,连接AE 并延长,交射线DC 于点F ,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落在点N 处,AN 的延长线交DC 于点M ,当AB =2CF 时,则NM 的长为()A.12B.1C.32D.54【答案】A【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N =AB =6,∠BAE =∠NAE ,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E =∠F ,则可证明∠NAE =∠F 得到AM =FM ,设CM =x ,则DM =6-x ,AM =FM =3+x ,在Rt △ADM 中,由勾股定理得3+x 2=62+6-x 2,解方程求出AM =132,则NM =AM -AN =12.【详解】解:∵△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落在点N 处,∴AN =AB =6,∠BAE =∠NAE ,∵正方形ABCD 中,AB ∥CD ,∴∠BAE =∠F ,∴∠NAE =∠F ,∴AM =FM ,设CM =x ,∵AB =2CF =6,∴CF =3,∴DM =6-x ,AM =FM =3+x ,在Rt △ADM 中,由勾股定理得,AM 2=AD 2+DM 2,即3+x 2=62+6-x 2,解得x =72,∴AM =3+72=132,∴NM =AM -AN =132-6=12.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M =FM 是解题的关键.3(2023春·江苏宿迁·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在边CD 上,且CE =1,连结AE ,点F 在边AD 上,连结BF ,把△ABF 沿BF 翻折,点A 恰好落在AE 上的点G 处,下列结论:①AE =BF ;②AD =3DF ;③S △ABF =6;④GE =0.2,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B 【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证△ABF ≌△DAE (ASA ),得出AF =DE =3,BF =AE ,即可判断①正确;根据DF =AD -AF =4-3=1,即可判断②错误;由勾股定理得出BF =5,由S △ABF 求出即可求得③正确;根据S △ABF =12AB •AF =12BF •AH ,求出AH ,即可判断④正确,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AD =CD =4,∠BAD =∠D =90°,∵CE =1,∴DE =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BF ≌△GBF ,BF 垂直平分AG ,∴BF ⊥AE ,AH =GH ,∴∠BAH +∠ABH =90°,∵∠FAH +∠BAH =90°,∴∠ABH =∠FAH ,在△ABF和△DAE中,∠BAF=∠D AB=AD∠ABF=∠DAE,∴△ABF≌△DAE(ASA),∴AF=DE=3,BF=AE,故①正确;∵DF=AD-AF=4-3=1,∴AD=4DF,故②错误;在Rt△ABF中,∵BF=AB2+AF2=42+32=5∴S△ABF=12AB•AF=12×4×3=6,故③正确;∵S△ABF=12AB•AF=12BF•AH,∴4×3=5AH,∴AH=125,∴AG=2AH=245,∵AE=BF=5,∴GE=AE-AG=5-245=0.2,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4(2023春·山西长治·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将边AB沿AF折叠得到AB ,AB交CD于点E,当E为CD中点时,∠EFC的大小为()A.28°B.75°C.40°D.30°【答案】D【分析】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H,过点A作AI⊥BH于点I,可证△ADE≌△HCE,故CH=AD= BC=AB,即BH=2AB,即可求解.【详解】解: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H,过点A作AI⊥BH于点I∵AD∥BC,∴∠D=∠ECH,∵E为CD中点,∴DE=CE,∵∠AED=∠HEC,∴△ADE≌△HCE,∵在菱形ABCD中,∴CH=AD=BC=AB,∴BH=2AB,∵AI⊥BH,∠B=60°,∴∠BAI=30°,BI=12AB,AI=AB2-BI2=32AB,∵HI=BH-BI=2AB-12AB=32AB,∴在Rt△AIH中:AH=AI2+HI2=3AB,∴AH=2AI,∠H=30°,∴∠BAH=90°=∠BAF+∠HAF,由折叠可知:∠BAF=∠HAF=45°,∴∠BFE=2∠AFB=2180°-∠B-∠BAF=150°,∴∠EFC=180°-∠BFE=3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折叠的性质.掌握相关几何结论是解题关键.5(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EF为折痕,∠BAE=30°,AB=23,折叠后,点C落在AD边上的C 处,并且点B落在EC 边上的B 处.则BC的长为()A.6B.43C.4D.33【答案】A【分析】由勾股定理得出232,求出BE=2,AE=4,根据翻折和对边平行可得△AEC2+BE2=2BE和△CC E为等边三角形,那么就得到EC=EC =AE=4,相加即可.【详解】解:连接CC ,在Rt△ABE中,∠BAE=30°,AB=23,AB2+BE2=AE2,∴AE=2BE,∠AEB =∠AEB=60°,∴232+BE2=2BE2,∴BE=2,∴AE=4,∵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 AE=∠AEB=60°,∴△AEC 为等边三角形,同理△CC E也为等边三角形,∴EC=EC =AE=4,∴BC=BE+EC=2+4=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6(2023春·浙江杭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将菱形ABCD沿AE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F,若E、F、D刚好在同一直线上,设∠ABE=α,∠BAE=β,∠C=γ,则关系正确的是()A.γ=α+2β-180°B.3β+γ=180°C.3α+2β=360°D.2α+γ=180°【答案】C【分析】可求∠AEB=180°-α-β,∠CED=2α+2β-180°,可求∠ADF=∠CED=2α+2β-180°,可证∠ADF=∠AFD,即可求解.【详解】解:∵∠ABE=α,∠BAE=β,∴∠AEB=180°-α-β,根据折叠可知,∠AEF=∠AEB=180°-α-β,∠AFE=∠ABE=α,AB=AF,∴∠CED=180°-2(180°-α-β)=2α+2β-180°,在菱形ABCD中,AD∥BC,AB=AD,∴∠ADF=∠CED=2α+2β-180°,AD=AF,∴∠ADF=∠AFD,∵∠AFD =180°-α,∴180°-α=2α+2β-180°,∴3α+2β=360°.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关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2023·广东江门·统考二模)如图,在矩形片ABCD 中,边AB =4,AD =2,将矩形片ABCD 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图中阴影部分.给出下列结论:①四边形AECF 是菱形;②BE 的长是1.5;③EF 的长为5;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 【分析】根据矩形、折叠性质即可得出CF =CE =AE =AF ,则证明结论①正确;设DF =x ,故DF =BE =x ,在Rt △ADF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结论②正确;过点F 作FH ⊥AB 于点H ,利用矩形判定与性质并结合勾股定理求得EF 的长,则可推出结论③正确;由DF =BE 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一半与△CGF 面积的和,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果,证明结论④正确.【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EF =∠CFE ,由折叠性质可知:AE =CE ,AF =CF ,∠AEF =∠CEF ,∴∠CFE =∠CEF ,∴CF =CE ,∴CF =CE =AE =AF ,∴四边形AECF 是菱形;故①正确;∵四边形AECF 是菱形,∴CF =A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4,AD =2,∴AB =CD =4,∠D =90°,∴AB -CF =CD -AE ,即DF =BE ,设DF =x ,则CF =AF =4-x ,在Rt △ADF 中,DF 2+AD 2=AF 2,即x 2+22=(4-x )2解得x =1.5,即BE 的长是1.5;故②正确;过点F 作FH ⊥AB 于点H ,∴四边形ADFH 是矩形,∴FH =AD =2,AH =DF =1.5,∵AE =AB -BE =2.5,∴HE =AE -AH =1,由勾股定理得EF =FH 2+HE 2=22+12=5;故③正确;∵DF =BE ,AD =GC =2,DF =GF =32,∴S 阴影部分=S 四边形BCFE +S △CGF ,=12S 矩形ABCD +S △CGF ,=12AB •AD +12CG •GF ,=12×4×2+12×2×32,=4+32=112;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及折叠的性质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021年第2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抓不变,巧构造,悟本质—例谈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徐敏亚(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摘要:折叠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问题互相转化的集中体现,处理这 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折叠前后图形的特征关系,弄清折叠前后哪些量和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哪些量和 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这些未发生变化的已知条件就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关键词:立体几何;折叠问题;不变量文章编号:1002-2171 (2021)2-0037-0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节中提道:把握数学 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江苏省作为第二批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对立体几 何的考查提高了要求,其中就提高了对空间几何体的 图形变换的考查。
折叠(旋转)和展开是两种常见的 图形变换形式。
折叠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空间几 何问题与平面几何问题相互转化的集中体现,处理这 类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折叠前后图形的特征关系。
折叠问题是立体几何中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较好素材。
解答折叠问题的关 键在于画好折叠前后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弄清 折叠前后哪些量和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哪些量和位 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这些未发生变化的已知条件就 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例1如图1是正四面体的平面展开图,G,H,分别是D£,B£,£F的中点,在这个正四面体中有以下结论:①B D与£F垂直;②B E与M N为异 面直线;③G H与A F所成角为60°;④M N//平面A D F。
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为________。
解:先把对应的正四面体画出来,如图2,对照选项就可知答案为①③④。
A(B,C)说明: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想象平面图形折叠 后的图形进行判断,也可以利用手中的纸片画出相应 的图形进行实际操作。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数学中的几何形状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边形作为一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其折叠问题技巧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初二数学中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一、矩形的折叠问题技巧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其两对边相等且平行。
在处理矩形的折叠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 折叠对角线:将一个矩形沿对角线方向折叠,可以得到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矩形面积、周长等问题时很有用。
2. 平行线折叠:我们还可以将矩形沿其中一对平行边折叠,使得另外一对平行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来矩形相似且大小相等的矩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矩形相似性质的问题时很有帮助。
二、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在处理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1. 对折: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两对平行边分别对折,使得两对对折线上的点重合。
这样可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 平移: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平移,使得相邻两边重合,从而得到一个与原平行四边形相似的形状。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平行四边形相似或面积问题时很有用。
三、菱形的折叠问题技巧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四条边相等且对角线垂直。
在折叠菱形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1. 中点折叠:可以将菱形沿对角线方向折叠,使得两个对角线的中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菱形相似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对称折叠:可以将菱形沿其中一条对称轴折叠,使得两个顶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菱形相似的小菱形。
四、梯形的折叠问题技巧梯形是一种具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在折叠梯形时,有如下技巧可用。
1. 平行线折叠:可以将梯形沿长边折叠,使得两个平行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梯形相似的矩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梯形相似性质的问题时很有帮助。
2. 对称折叠:可以将梯形沿对称轴折叠,使得两个底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梯形相似的小梯形。
【问题背景】小明和小华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动手实践有较大的兴趣,一天两各组的同学对折纸展开了研究。
两人各取一张矩形纸片,开始了各自的活动。
【问题发现】小华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活动:(1)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B 于CD 重合,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平。
(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D 落在EF 上,并使折痕经过点A,得到折痕AM.同时得到了线段AN.小华组的同学发现tan ∠NAB= .小明组的同学的活动别具一格:(1)首先用矩形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把纸片展平。
(2)把正方形对折成两个相等的矩形,再把纸片展平。
(3)折出内侧矩形的对角线AB ,展平纸片后折叠纸片使AB 落在矩形纸片的AD 边上.(4)展平纸片,按照所得的点D,折出DE,得到矩形BCDE.小华组的同学发现tan ∠EBC= .【问题解决】1.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AD 的中点,折叠矩形的边AB,使点A 落在矩形内部F 点处,延长BF 交边DC 于点G,求证:EG ꞱBE .2.如图,点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一点,将矩形的边AB 沿BE 折叠 ,使点A 落在CD 边上的F 点处,(1)已知折痕BE=10√5,且tan ∠DEF=43,求AB 的长.E图1 图2(2)连结AC,过点E 做EG ꞱAC 交AB 于点G,求证:四边形ADFG 为矩形.参考答案:问题发现:小华组的同学发现tan ∠NAB=33 小华组的同学发现tan ∠EBC=21-5 问题解决:1、证明:∵E 是矩形AD 的中点。
∴AE=DE,∠D=90°∵ΔABE 折叠到ΔBFE∴AE=FE,∠BEF=∠A=90°,∠AEB=∠FEB∴DE=EF,∴ΔEDG ≌ΔEFG∴∠DEG=∠FEG∴∠GEF+∠FEB=21(∠DEF+∠AEF)=90° 即EG ⊥BE2.(1)∵∆ABE 折叠到∆BFE∴AE=FE,∠BFE=∠A=90°在直角三角形DEF 中tan ∠DEF=43,设DF=4x,DE=3x,则可得:EEEF=AE=5x,BC=AD=5x,∵在矩形ABCD 中∠D=∠C=90°, ∴∠DEF+∠DFE=90°, ∵∠DFE+∠BFC=90° ∴∠DEF=∠BFC.∴∆DEF ∽∆BFC ∴DF DE =BCFC ∴FC=6x ,∴BF=AB=DC=DF+CF=10x, 在直角三角形BFE 中,BE 2=EF 2+BF 2 即(105)2=(5x)2+(10x)2 解得x=2,所以AB=10x=20(2)易证∆AEG~∆BAC, 得ABBC AE AG = 易证∆DEF~∆BFC,得ABBC BF BC EF DF == 由折叠可知AE=EF∴AG=DF又∵∠D=90°,DF ∥AG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折叠问题涉及6种解题方法梳理本文将概述折叠问题并介绍六种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解题方法。
折叠问题是指在纸张的折叠过程中,出现曲线和线段的交叉情况。
以下是六种常见的解题方法:1. 几何解法该方法通过几何定理和推导,分析折叠过程中的几何关系。
可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将折叠问题转换为几何问题进行求解。
2. 数学解法数学解法通过数学模型和方程求解折叠问题。
可以利用代数方程、函数关系和不等式等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求解方程或优化函数得到折叠问题的答案。
3. 图论解法图论解法通过将折叠问题转化为图的问题进行求解。
可以将折叠过程中的曲线和线段抽象为图的节点和边,利用图论中的算法和定理,求解出最优的折叠方式。
4. 逻辑解法逻辑解法通过推理和演绎,分析折叠问题的逻辑关系。
可以从条件和前提出发,运用逻辑规则和推理方法,得出折叠问题的解答。
5. 模拟解法模拟解法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折叠过程,通过迭代和模拟的方式求解折叠问题。
可以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写程序,模拟纸张的折叠过程,并通过不断迭代求解最优的折叠方式。
6. 统计解法统计解法通过统计和分析大量的样本数据,得出折叠问题的概率和分布。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收集大量的折叠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折叠问题的解答。
以上是六种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折叠问题解题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折叠可以带来全等图形,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把它分成全等的三角形,因此在四边形中经常会遇到折叠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观察折叠前后的图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到边、角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寻找全等三角形,同时还会经常综合运用到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一、例题讲解例1 如图,将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先沿EF 折叠,点A 、B 分别落在'A 、'B 处,线段FB '与AD 交于点M ,再将纸条的另一部分CFMD 沿MN 折叠,点C 、D 分别落在'C 、'D 处,且使MD '经过点F .(1)求证:四边形MNFE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翻折角BFE =∠ 度时,四边形MNFE 是菱形.(将答案直接 填写在横线上)(1)证明:由题意可知21∠=∠,∵AD ∥BC , ∴31∠=∠. ∴32∠=∠. ∴MF ME = 同理 FM FN =. ∴FN ME =. 又∵ME ∥FN ,∴四边形MNFE 是平行四边形.(2)60例2 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EC 与AD 相交于点F.(1)求证:△FAC 是等腰三角形;(2)若AB=4,BC=6,求△FAC 的周长和面积.(1)证明:由题意可知△AB C ≌△ACD ≌△ACE, 所以∠DAC=∠ACE,所以△FAC 是等腰三角形; (2)解:设CF=AF=x ,且AD=BC=6,CD=AB=4 Rt △CDF 中,DF=AD-AF=6-x 由勾股定理得,2224(6)x x +-= 133x =ABC DABC D6-x=53Rt △ABC 中,AC=213 △FAC 的周长=263+213 △FAC 的面积=△ACD 的面积-△CDF 的面积=263例3如图,将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F 点处,已知cm CE 6=,cm AB 16=,求BF 的长. 解:由题意可知△ADE ≌△AFE . ∴AF AD =,FE DE =.在矩形ABCD 中,16==AB CD ,CB AD =,︒=∠=∠=∠90D C B ,∵6=CE ,∴10=-==CE CD DE EF .在Rt △CEF 中,822=-=CE EF FC .设x BF =,则x BF FC BC +=+=8, ∴x BC AD AF +===8.在Rt △ABF 中,222AF BF AB =+, 即222)8(16x x +=+,解得 12=x ,即12=BF (cm ).例4 在梯形纸片ABCD 中,AD BC ∥,AD CD >,将纸片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C 落在AD 上的点C '处,折痕DE 交BC 于点E ,连结C E '. (1)求证:四边形CDC E '是菱形;(2)若BC CD AD =+,试判断四边形ABED 的形状, 并加以证明.(1)证明:根据题意可知CDE C DE '△≌△,CD C DC DE CDE CE C E '''∴===,,∠∠. AD BC ∥,C DE CED '∴=∠∠.CDE CED ∴=∠∠.CD CE ∴=. CD C D C E CE ''∴===.∴四边形CDC E '为菱形.(2)解:当BC CD AD =+时,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由(1)知CE CD =.又BC CD AD =+,BE AD ∴=.又AD BE ∥,∴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FEDCB A。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摘要:1.引言2.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3.解题步骤与技巧4.常见题型分析5.总结与建议正文:【引言】四边形的折叠问题一直是初二数学中的热点和难点,很多同学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就可以变得不再神秘。
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助你轻松应对这类题目。
【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四边形折叠问题是指在平面几何中,将一个四边形通过折叠变换成为一个平面图形,并在此基础上求解相关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包括四边形的折叠、展开、切拼等操作,以及与这些操作相关的性质和定理。
【解题步骤与技巧】1.分析题意:首先要对题目进行仔细阅读,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2.画图辅助:对于复杂的题目,可以通过画图来辅助理解和解题。
画出四边形折叠后的图形,有助于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
3.寻找关系:分析题目中所给条件,找出四边形折叠前后的关系,如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4.运用定理和公式:根据找出的关系,运用相关定理和公式进行计算和证明。
5.归纳总结:在解题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以便在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常见题型分析】1.四边形折叠后的对边相等问题:根据折叠性质,折叠前后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以通过这一性质求解相关问题。
2.四边形折叠后的角度问题:根据折叠性质,折叠前后四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通过这一性质求解相关问题。
3.切拼四边形问题:通过对四边形进行切拼操作,将其变为已知图形,进而求解相关问题。
【总结与建议】四边形的折叠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要想掌握这类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熟练掌握相关定理和公式。
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和规律,提高解题速度。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摘要:
一、折叠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二、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
1.观察特殊图形法
2.相对面不相邻法
三、折叠问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
正文:
一、折叠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折叠问题是指将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折叠的方式,转变成另一个平面图形的问题。
它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折叠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出一个平面图形,要求在四个备选的图形中选出可以由左侧图形折叠而成的一个;另一类是给出一个立体图形,要求通过折叠将其变成一个平面图形。
二、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
1.观察特殊图形法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可以先观察题目所给出的目标图形中的特殊面,或者特殊图形连接的位置。
然后对比选项,与之不符的直接排除。
这样可以缩小答案范围,提高解题效率。
2.相对面不相邻法
空间折叠类题目要结合排除法解题,最常用的排除技巧是相对面不相邻原则。
即一定要抓住某两个相邻面或对立面的图形特征,从而可以利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
违背这些特征的,便是错误选项。
三、折叠问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折叠问题是我国中考数学判断推理的一个必考题型。
它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掌握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总之,折叠问题作为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题型,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解题技巧。
通过观察特殊图形法和相对面不相邻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折叠问题时更好地把握答案,提高解题正确率。
数学折叠问题解题思路折纸问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分支,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深入理解数学的几何概念,还能够启发我们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数学折叠问题因其直观、有趣和实用而备受瞩目。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学折叠问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折叠问题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一、什么是数学折叠问题?数学折叠问题(origami),顾名思义,是指利用折纸来模拟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这些问题中,我们通常会用一张平面纸或一条带子,通过折叠或切割等方法,构造出具有一定几何形状或特性的结构。
同时,这些结构也可以被视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具有一系列性质和关系。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折纸的方法构造出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等几何图形。
我们也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来解决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例如黄金分割、对称性和模等等。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数学折叠问题也常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包装设计、建筑结构和无人机机翼设计等等。
二、解决数学折叠问题的思路要解决数学折叠问题,我们需要把它们抽象化,转化为数学模型。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求解这些模型。
解决数学折叠问题的具体步骤如下:1. 构造模型在解决数学折叠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构造一个几何模型。
这个模型应该直观易懂,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实际问题的本质。
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误解和模糊,我们需要确保模型的各个细节都被准确地描述出来。
2. 定义问题一旦我们有了几何模型,我们就需要明确问题,即要求解的目标。
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定义方式,通常需要我们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精确描述。
3. 分析问题在定义问题之后,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模型和问题,来找到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法和路径。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例如计算几何、向量和三角几何等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处理问题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边界条件。
4. 求解问题一旦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我们就可以开始具体的求解过程。
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折叠问题是中考中常见类型,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应用到的知识较多,如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勾股定理等,折叠前后的部分全等,注意总结“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出现,折叠全等见勾股”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折纸的情境中,建立现实生活问题与几何的联系,培养联想、类比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的思考方式,渗透转化与划归的数学思想,能较为综合运用角平分线、平行线及与三角形,多边形相关角的一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做数学(实践),思考,再合情推理的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通过观察一探索一猜想一验证的学习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一些活动(折纸)与几何世界的多种联系,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
感受到运动中蕴涵着静止,变与不变得辩证关系,在折纸中加强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折叠图形的中几何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让学生提问与质疑、尝试与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
促使学生思维开放,在积极探索中形成创新性的思考与看待问题的方式,并藉此获得知识.四.教学难点:折叠运动变化中存在的等量关系的发现和如何利用折叠中的不变量解决具体问题五.教学方式:探索式,启发式六.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几何画版课件,flash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折纸与几何解题例1:如图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1折叠,其中EF, FH为折痕,试判断∠EFH的度数?说明理由。
2.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将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折叠后,直角的结论明显,并积极思考理由。
3.教师活动设计:此题结论明显,易操作,主要目的使学生感受折叠过程中表现出重合(全等)的特性,从而造成的折痕为角平分线,从此题中得出本题实质是临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进一步得到思想方法,化复杂图形为基本图形;运动中有静止。
(板书)解答:∠EFH=90°理由:由折叠过程可知: ∠1=∠2, ∠3=∠4又∠1+∠2+∠3+∠4=180°所以∠1+∠3=90°即∠EFH=90°小结:折叠过程所呈现出的几何等量是由于重合。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四边形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图形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其中一个有趣且常见的问题就是四边形的折叠问题。
本文将介绍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什么是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是指给定一个四边形,在保持边长不变的情况下,把它折叠成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段。
常见的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
这类问题常常涉及如何折叠和旋转四边形,并要求计算折叠后的形状、面积、体积等数值。
基本概念在解决四边形的折叠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1.边长:四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通常用a、b、c和d表示。
2.对角线:连接四边形的两个非相邻顶点的线段,通常用e和f表示。
3.高度:以顶点为基点,垂直于底边或顶边的线段的长度,通常用h表示。
4.面积:四边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通常用S表示。
折叠技巧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形状的变化和如何利用对称性质。
下面将介绍常见四边形的折叠技巧。
正方形折叠技巧正方形是最简单的四边形之一,它的所有边长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当折叠一个正方形时,我们可以沿着对角线折叠,从而使正方形折叠成一个边长等于对角线长度的等边三角形。
长方形折叠技巧长方形是另一种常见的四边形,它拥有两组相等的边长,且相邻边互相垂直。
当折叠一个长方形时,我们可以沿着较短的一组边折叠,从而使长方形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折叠技巧平行四边形具有两对平行边,对角线互相交叉,但长度不相等。
当折叠一个平行四边形时,我们可以选择沿着任意一条对角线折叠。
如果选择沿着短对角线折叠,平行四边形会折叠成一个与原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的直角梯形;如果选择沿着长对角线折叠,平行四边形会折叠成一个与原平行四边形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梯形折叠技巧梯形的特点是两边平行,而另外两边不平行。
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要找到一种折叠方式,使得折叠后的形状尽可能接近原始外形。
折叠是指将平行四边形的不同边折叠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图形。
我们的目标是使得折叠后的图形尽可能接近原始外形,而且要保持对称。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要折叠的边和折叠的方向。
我们可以选择折叠平行四边形的相邻边,保持对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外形的相似性。
2.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每个边折叠的比例。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每个边的长度按比例减小,以适应折叠后的形状。
这样可以确保折叠后的图形更接近原始外形。
3.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折叠。
根据先前确定的折叠方向和比例,将平行四边形的边折叠到一起。
在折叠过程中要小心,确保折叠后的图形保持对称。
4. 最后,我们可以调整折叠后的图形,使其尽可能接近原始外形。
我们可以微调每个边的位置和角度,以使整个图形更接近原始形状。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解决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
通过选择合适的折叠方向和比例,并进行适当的微调,我们可以使折叠后的图形尽可能接近原始外形。
这个问题涉及了几何学中的对称性和相似性概念,同时也考察了我们的折叠技巧。
希望这个文档对你理解和解决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折叠问题模型折叠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中的热门话题,它既考验了学生的几何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折叠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折叠问题的基本概念折叠问题是指在平面几何中,将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线段折叠,使其两部分重合或变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阶段,折叠问题主要涉及到几何图形的折叠、计算和分析。
二、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折叠问题类型1.图形折叠:将一个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沿着某一条线段折叠,求解折叠后的图形面积、周长等。
2.角度计算:在折叠过程中,涉及到角度的计算与证明。
如折叠前后的两个角度相等、互补或互余等。
3.线段长度计算:折叠前后的线段长度关系,如折叠后的线段长度是折叠前的一半、两倍等。
4.几何图形的组合与分解:通过折叠将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成一个复杂的图形,或反之,将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
三、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与技巧1.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如角度、边长、面积等关系。
2.画图辅助,直观地展示折叠过程,帮助分析问题。
3.运用方程、比例等数学方法求解未知量。
4.熟练运用折叠过程中的不变量,如折叠前后的角度和、周长等。
四、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一个正方形为例,将其沿对角线折叠,可以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折叠后的三角形,我们可以求解原正方形的边长、面积等参数。
五、总结与建议初中数学折叠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
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学方法,以及画图辅助分析。
建议同学们多做练习,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一、引言在初二数学的学习中,四边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又是四边形中的一个难点。
很多同学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就能轻松解决这类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技巧一:明确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在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
通常,折叠后会有折痕,而折叠前后的图形可以通过折痕进行重合。
因此,要仔细分析折叠前后的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技巧二:利用轴对称性解题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折叠问题通常可以利用轴对称性来解题。
通过分析折叠前后的图形,找出轴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四、技巧三:掌握常见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四边形的折叠问题通常有几种常见题型,如折叠后一个角的大小变化、折叠后四边形的形状变化等。
对于这些常见题型,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折叠后各角度的大小,来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可以通过比较折叠前后的边长关系,来判断折叠后是否重叠。
五、技巧四:善于运用辅助线在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时,有时候需要添加辅助线来帮助解题。
辅助线的添加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但只要善于运用,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六、例题解析通过以下例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上述技巧。
【例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点F在BD上,将四边形ABFC沿BD折叠,点A、C恰好落在点F处,已知∠ABC=60°,BD=8cm。
求:沿BD折叠后四边形ABFC的形状。
分析:首先需要明确折叠前后的图形关系,即BD是折痕。
根据题意可知,沿BD折叠后点A、C落在点F处,因此可以得出∠AFB=∠ABC=60°。
另外,根据已知条件可知BD=8cm,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各角度的大小来得出四边形ABFC的形状。
与四边形有关的折叠问题
折叠问题是指在平面上给定一个四边形,并将其沿着边线进行折叠得到不同形状的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要求确定折叠后形状的性质或变化。
下面列举几个与四边形有关的折叠问题的例子:
1. 四边形折叠成三角形:给定一个四边形,将其沿着某条边折叠,使得折叠后的形状成为一个三角形。
问题可以是确定折叠时需要选择的边线以及折叠后得到的三角形的性质。
2. 计算折叠后的面积:给定一个四边形,将其沿着某条边折叠,重叠的部分消失,计算折叠后形成的新四边形或其他形状的面积。
问题可以是确定折叠时需要选择的边线以及如何计算折叠后形成的形状的面积。
3. 重叠与不重叠的问题:给定一个四边形,将其沿着某条边折叠,使得折叠后的形状与原始四边形重叠。
问题可以是确定是否存在这样的折叠方式以及如何找到重叠的位置。
4. 物体折叠问题:给定一个四边形的平面模型,通过折叠改变其形状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这包括例如将平面模型折叠成一个立体模型或通过折叠实现特定的结构。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几何学的原理、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解决。
它们既有理论的数学性质研究,也有实际应用的工程问题。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背景介绍2.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3.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方法和技巧4.总结正文(篇1)一、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背景介绍四边形折叠问题是初二数学几何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性质和几何变换。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法1.确定折叠后图形的形状2.确定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3.利用几何变换的性质解决问题三、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方法和技巧1.确定折叠后图形的形状:首先,需要明确折叠后四边形的形状,可以通过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或通过几何变换得到。
2.确定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在确定形状的基础上,需要找到折叠前后的边、角之间的关系。
可以利用全等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或通过几何变换得到。
3.利用几何变换的性质解决问题:在解决四边形折叠问题时,可以利用几何变换的性质,如平移、旋转、对称等,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几何问题。
四、总结四边形折叠问题是初二数学几何知识中的难点,需要学生掌握几何变换的性质和对应边、角的关系。
目录(篇2)1.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概述2.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和方法3.运用技巧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总结正文(篇2)一、初二数学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概述四边形折叠问题是初二数学几何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该问题通过折叠四边形,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理解四边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四边形折叠问题的技巧和方法1.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四边形的形状和特点,分析其边长、角度和周长等几何性质。
2.归纳和演绎:通过对已知的四边形折叠问题的归纳,运用演绎法推导出新的结论。
3.归纳法:通过对大量四边形折叠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4.类比法:将已知的四边形折叠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进行类比,推导出新的结论。
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解题技巧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解题技巧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是一种数学问题,要求将一块平行四边形纸张折叠成特定的形状。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可以帮助你解题。
技巧一:注意对称性•在折叠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纸张的对称性。
利用对称性可以简化问题,并找到更快的解决方案。
•如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纸张具有对称性,可以根据对称性进行折叠,将问题简化为更小的子问题。
技巧二:利用角度相等•在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中,角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角度相等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折叠的方式。
•如果已知某个角度相等,可以通过将纸张折叠使得两个角度重合,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位置。
技巧三:利用边长比例•平行四边形的边长比例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通过观察边长比例,可以推导出纸张的折叠方式。
•如果已知两个边长的比例,可以利用这个比例关系进行折叠,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位置。
技巧四:分析折痕•折痕是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中的关键点。
分析折痕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折叠的方式。
•观察折痕的位置、形状和角度,可以推断出纸张的折叠方式,并找到最终的解答。
技巧五:尝试反向思考•在解决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时,有时候可以尝试反向思考。
即从最终的形状出发,逆向推导出折叠的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问题,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题方法。
技巧六:多练习、多实践•最后,最重要的是多练习、多实践。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可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的理解,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
•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或参考相关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以上是解决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技巧,相信你能够轻松解决各种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
祝你成功!(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文章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
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巧解折叠问题名师点金: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是指将四边形按照某种方式折叠,然后在平面图形内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计算和证明.折叠的本质是图形的轴对称变换,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1.在▱ABCD中,AB=6,AD=8,∠B是锐角,将△ACD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点D落在△ABC所在平面内的点E处.如果AE恰好经过BC的中点,那么▱ABCD的面积是________.2.如图,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所在直线折叠,点D落在点E处,AE 恰好经过BC边的中点.若AB=3,BC=6,求∠B的度数.(第2题)矩形的折叠问题3.【中考·衢州】如图①,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顶点A落在DC上的点A′处,然后将矩形展平,沿EF折叠,使顶点A落在折痕DE上的点G处.再将矩形ABCD沿CE 折叠,此时顶点B恰好落在DE上的点H处.如图②.(1)求证:EG=CH;(2)已知AF=2,求AD和AB的长.(第3题)菱形的折叠问题4.如图,将菱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菱形的对角线交点O处,折痕为EF.若菱形的边长为2,∠A=120°,求EF的长.(第4题)正方形的折叠问题5.【中考·德州】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1)求证:∠APB=∠BPH.(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第5题)答案1.127 点拨:如图,设AE ,BC 的交点为O ,连接BE ,已知O 是BC 的中点.(第1题)∵在△ABC 和△CDA 中,AB =CD ,BC =DA ,AC =CA ,∴△ABC ≌△CDA ,则△ABC ≌△CEA ,∴∠ACB =∠CAE ,同时,BC =AE ,即在四边形ABEC 中,两条对角线相等.∵在△AOC 中,∠ACB =∠CAE ,∴AO =OC ,易得O 是AE 的中点.∴四边形ABEC 是矩形,在Rt △AEC 中,CE =AB =6,AE =AD =8,由勾股定理得AC =AE 2-CE 2=82-62=27.∴▱ABCD 的面积=AB ·AC =6×27=127.(第2题)2.解:设AE 与BC 相交于点F ,如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1=∠3.∵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所在直线折叠,点D 落在点E 处,∴∠2=∠3,∴∠1=∠2.∴FC =F A .∵F 为BC 边的中点,BC =6,∴AF =CF =BF =12×6=3. 又∵AB =3,∴△ABF 是等边三角形.∴∠B =60°.(第3题)3.(1)证明:由折叠知∠ADE =∠A ′DE ,AE =EG ,BC =CH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B ∥CD .∴∠A ′DE =∠AED .∴∠AED =∠ADE .∴AE =AD .∴EG =CH .(2)解:∵∠ADE =45°,∠FGE =∠A =90°,AF =2,∴DG =2,DF =2.∴AD =2+ 2.如图,由折叠知,∠1=∠2,∠3=∠4,∴∠2+∠4=90°,∠1+∠3=90°.∵∠1+∠AFE =90°,∴∠3=∠AFE .又∵∠A =∠B =90°,由(1)知,AE =BC ,∴△EF A ≌△CEB .∴AF =BE .∴AB =AE +BE =AD +AF =2+2+2=2+2 2.4.解:如图,连接BD ,AC .(第4题)∵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AC 平分∠BAD .∵∠BAD =120°,∴∠BAC =60°.∴∠ABO =90°-60°=30°.∵∠AOB =90°,∴AO =12AB =12×2=1. 由勾股定理,得BO =DO = 3.∵点A 沿EF 折叠与点O 重合,∴EF ⊥AC ,EF 平分AO .∵AC ⊥BD ,∴EF ∥BD ,易得EF 为△ABD 的中位线,∴EF =12BD =12×(3+3)= 3. 5.(1)证明:∵PE =BE ,∴∠EBP =∠EPB .又∵∠EPH =∠EBC =90°,∴∠EPH -∠EPB =∠EBC -∠EBP ,即∠BPH =∠PBC .又∵AD ∥BC ,∴∠APB =∠PBC ,∴∠APB =∠BPH .(2)解:△PDH 的周长不变且为定值8.证明如下:过B 作BQ ⊥PH ,垂足为Q .如图.(第5题)由(1)知∠APB =∠BPH ,又∵∠A =∠BQP =90°,BP =BP ,∴△ABP ≌△QBP .∴AP =QP ,AB =BQ .又∵AB =BC ,∴BC =BQ .又∵∠C=∠BQH=90°,BH=BH,∴Rt△BCH≌Rt△BQH,∴CH=QH.∴△PDH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
构建数学模型,巧解四边形折叠问题
作者:文/黄广川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5期
将矩形按不同要求进行折叠,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几何问题,而这些问题中往往融入了丰富的对称思想,综合了三角形、四边形的诸多知识,千变万化,趣味性强,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越来越受到各省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在解决这类问题中,运用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强,如轴对称性、全等思想、相似思想、勾股定理等,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然而通过合理的归纳总结利用现有的数学模型能解决大部分此类问题。
这就包括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
模型一: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有一个基本的应用就是已知一边和另外两边的关系求边。
如图1,已知AC=5,AB比BC大1。
我们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得到方程(x+1)2=x2+52,解得x=12,求得三角形的未知边。
■
模型二:平分+平行中必然得到等腰三角形
如图2,AB∥CD,CE平分∠ACD,就可以得到三角形ACE是等腰三角形。
∵AB∥CD ∴∠2=∠3
∵CE平分∠ACD∴∠1=∠2
∴∠1=∠3
∴△ACE是等腰三角形。
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体会这两种模型在折叠问题中的巧妙应用吧。
例1.(2012深圳)如图3,将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交AD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AF、CE.
(1)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
分析:由平分+平行必然得到等腰三角形,我们可以轻松得到
△AFE是等腰三角形,AF=AE,又因为折叠对应线段相等,所以AF=CF,AE=CE,所以可以由四边相等得到四边形AFCE为菱形。
证明:∵折叠
∴AF=CF,AE=CE,∠AFE=∠CFE
又∵AD∥BC
∴∠AEF=∠CFE
∴∠AFE=∠AEF
∴AF=AE
∴AF=AE=CF=CE
∴四边形AFCE为菱形。
例2.(2012湖北黄石)如图4所示,矩形纸片ABCD中,AB=6cm,BC=8 cm,现将沿EF对折,使得点C与点A重合,则AF长为()
A.■cm
B.■cm
C.■cm
D.8cm
分析:因为折叠对应线段相等,所以,可以得到AF+D′F=8,根据勾股定理的应用,已知一边AD′,和另外两边的关系AF+D′F=8求边。
解:设AF=x cm,则DF=D′F=(8-x) cm,
∵矩形纸片ABCD中,AB=6 cm,BC=8 cm,现将其沿EF对折,使得点C与点A重合,∴DF=D′F,在Rt△AD′F中,∵AF2=AD′2+D′F2即x2=62+(8-x)2解得:■cm。
例3.(宝安二模)如图5,在矩形ABCD中,AB=3,BC=9,把矩形ABCD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与点F重合,BF交AD与点M,过点C做CE⊥BF于点E,交AD于点G,则MG的长是。
分析:利用平分+平行模型可以得到△BMD是等腰三角形,故BM=DM;再根据勾股定理利用已知一边和另两边的关系求得边AM,由△AMB~△DCG利用边的比例关系求得DG,可得MG=AD-AM-DG
解:设AM长为x.
在Rt△ABM中,AB2+x2=BM2,BM=MD=9-x
则32+x2=(9-x)2,
解得x=4,
BM=MD=9-x=5,
∵△ABM∽△EGM,△EGM∽△DGC,
∴△ABM∽△DGC,
∴AM∶DC=AB∶DG,即4∶3=3∶DG
解得GD=■,所以MG=MD-GD=5-■=■
故答案为:■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把知识转换为能力,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小小启示提高学生观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