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70.91 KB
- 文档页数:2
2010年第13期(总第204期)世纪桥Shi Ji Qiao No.13,2010(General No.204)
·哲学研究·
关于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思考
王彦有
(大庆师范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人们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必然性理论具体解释历史问题上存在许多分歧,主要是对历史和必然性以及历史决定性因素、必然性和决定性因素之间的区别等问题上存在教条主义理解和泛化的运用,造成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困难和混乱,
因此有必要澄清在这些问题上的错误认识,还历史本来面目。关键词:历史;必然性;决定性因素
收稿日期:2010-04-06
作者简介:王彦有(1962-),男,吉林农安人,大庆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理论、中国近代史。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
学习和运用这一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时,由于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不同,
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对这一观点的教条主义理解,生搬硬套,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理论困难,败坏了理论的声誉。把人类鲜活的历史变成了僵死
的教条,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献一孔之见。一、历史必然性之
“历史”在表述历史必然性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叙述是历史发展本身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那么,对这里的历史做如何理解,就成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从广义的角度,
这里的历史当然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狭义的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自然界发展的历史一般比较好理解,当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理解起来就大不同了。笔者认为:首先,这里的历史并不是指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也不是指某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而是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时空的宏观角度的高度概括。这里的历史只能是从和自然界发展历史相区别的人类历史,
超越这个内在的规定性,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个别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某个历史发展阶段,
个别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这里的历史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前者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偶然性,后者呈现出规律性、可预测性和必然性。其次,历史必然性之历史,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类历史研究的理论自觉。马克思把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这里出发,马克思找到了解决历史问题的突破口,比较清晰地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性特征。如果我们把
这里的历史做一狭隘的理解,
去套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乃至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研究,就会出现相当的混乱和矛
盾,就会造成历史决定论的泛滥。个别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个别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这里
的历史,
只有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二、历史必然性之
“必然性”关于必然性,一般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认识事
物的必然性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跟
“偶然性”相对)。历史必然性说明了历史的发展受内在规律的支配,具有可预
测性。这里的必然性也不指具体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不是指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因为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来观察历史,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具有必然性,有因必有果。这里的必然性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历史前进的基本方向。它不是对历史具体环节的描述,而是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逻辑的理论论证。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推广到所有的历史事件的具体研究,就会造成对人类发展的选择性和人的能动性的蔑视。就会把历史变成抽象、空洞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机械决定论者往往只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忽视了作为历史主体人的存在,把人仅仅当作历史的工具;而唯心主义者则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夸大主体的意志作用,把历史当做人或神的意志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人类现实生活的的生产与再生产出发,从实践出发,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又承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的巨大的能动性和选择性。认为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而已”
。决定性和选择性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辩证统一的过程。两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人们只有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同时,充分
发挥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才能为我们自己创造出光明的未来。
三、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历史发展决定性因素
面对在历史必然性的理解问题上存在的种种差异,甚
·
24·
至是歪曲的理解,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和这个斗争的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建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权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1](P.477)从恩格斯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理解到:第一,在这段话中恩格斯用的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并没有直接说历史的必然性。其实,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并不就直接是历史的必然性。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导致历史发展进程和面貌的多样性和曲折性。这里并不存在像自然界的规律一样,可以复制的程序和过程。笔者理解的决定性因素就好比是戏剧的舞台,没有舞台当然不能演出,但是,有了舞台,戏剧的效果如何就看演员的水平高低了。同一个舞台可以演出丰富多彩的戏剧。没有地基,大楼当然要倒塌的,同样的地基可以建造风格各异的大楼。第二,作为历史发展的经济因素,并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历史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历史发展中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是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历史的发展都因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而呈现出千差万别。这里面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其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特别是领袖人物的作用就更大。学者朱孝远说:“历史是一门理解人的学问,我们所寻求的不是一种机械的理解,而是企图对人的社会、人的生活以及人的内心、思想、欲望、个性等做出广泛的理解”。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我们既是历史的结果更是历史的前提。我们是带着全部的人类文明的成果进行历史的创造活动,我们并不是历史必然性的奴仆,而是历史的主人。所以对于历史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和意义上使用,不可无限夸大它的作用。正如哲学家李泽厚所指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只是就人类总体生存发展的存在本体亦即从千百年历史鸟瞰的角度而言,它只是哲学提示,并非某种可以直接搬用的公式和教条。”[2](P.22)我们决不可把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同历史的必然性等同起来,这样对历史的理解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四、历史必然性的主要依据
首先,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第二,历史的结果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是从许多单个的一致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是我们在创造历史的时候,是在既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这就如同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一样,我们是在前人的给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由于各个个人的意志由各自特殊的生活条件所决定,因而这些个人的意志和意向往往相互交错,甚至相互冲突。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相同地位、从而利益基本一致的人们,一般具有共同的意志和意向。他们或者反映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或者反映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生产关系的要求。无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形成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与历史发展方向相符合的个人的意志和目的在合力中起推动作用;与历史发展方向相对立的个人意志和目的在合力中起阻碍作用。历史的前提无可逃避,历史的结果只能是合力,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
其次,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3](P.574)无论人类社会怎么发展,人类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解决吃饭问题,然后才能从事各种物质和精神的生产,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科技和社会的所有发展和创造都是为了满足人的这两个需要。这应该是在历史的背后一只既能看见,但很容易被忽视,为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手。抓住了这只手,我们就不至于迷失历史方向,就不会把历史解释成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所研究的领域愈是远离经济领域,愈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思想领域,我们在它的发展中看到的偶然性就愈多,它的曲线愈是曲折。如果您划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觉,研究的时期愈长,研究的范围愈广,这个轴线就愈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愈是跟后者平行而进。”[4](P.507)历史是认真的,历史也是充满迷雾的,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的历史理论,就很容易被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所蒙蔽;不具备大量的实证材料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就很容易把历史变成抽象的死人的骨骼,这两方面都是历史研究工作者必须避免的。这就需要历史的研究者下一番苦功夫,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真正从科学和求实的角度去研究历史,而不是躺在决定论的温床上只满足于抽象、僵死的教条;或是钻到故纸堆里做烦琐哲学的论证,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要坚决的摒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李泽厚.历史本体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王建武]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