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进展与评述—长沙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3
长沙的发展与变革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长沙的发展与变革,既有着历史的延续,也蕴含着现代的活力。
在过去几十年中,长沙经历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成为了中国内陆城市中的璀璨之星。
一、经济的腾飞长沙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农业为主,到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兴起。
如今,长沙已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据统计,长沙市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各项经济指标居于全国前列。
二、城市建设的提升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长沙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旧城改造、市容整治、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投入,使得长沙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绿化带等景观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同时,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为长沙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技创新的助力科技创新是引领一个城市走向未来的重要驱动力。
长沙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湖南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创新平台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科技创业人才和项目落户长沙。
科技创新的力量为长沙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文化繁荣的氛围长沙以独特的文化优势和传统底蕴闻名于世。
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名人故居、博物馆等文化资源丰富多样。
同时,长沙坚持文化自信,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挖掘。
戏曲、文学、音乐、美食等方面的繁荣,使得长沙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五、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的改善,使得长沙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向往的城市。
同时,城市的宜居环境、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也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六、社会进步的成果长沙在社会进步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人民生活水平的增加、社会治安的改善、社会福利的提供等,使得长沙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社会稳定和谐的大环境为长沙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调研报告长沙引言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的省会,位于长江和湘江的交汇处。
作为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长沙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长沙的发展现状、经济特点、文化风貌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背景长沙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长沙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岳麓山、橘子洲头、窑洞等许多著名景点。
长沙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之一,拥有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
此外,长沙还是中国的一座工业城市,汽车、冶金、电力等多个产业在长沙有较为发达的基础。
经济特点长沙的经济发展得益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崛起政策的推动。
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1. 城市建设进展迅速:长沙市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如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2. 服务业蓬勃发展:长沙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现代化金融、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迅速发展,成为长沙经济的重要支柱。
3. 制造业持续发展:长沙的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冶金、电力等行业产值不断增加,推动了长沙经济的快速发展。
4. 科技创新驱动:长沙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级人才。
近年来,长沙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果。
文化风貌长沙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长沙的文化风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的传承:长沙传统文化主要以湖湘文化为代表,包括湖南腔、湘绣、湖湘菜等。
这些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融入了湖南独特的风土人情。
2. 文化艺术的繁荣:长沙是中国的文化艺术重镇,有很多知名的文化和艺术节目。
长沙不仅有中国歌唱家协会湖南分会、国家大剧院湖南分院,还有湖南卫视等知名媒体机构。
3. 旅游文化的推动:长沙的旅游文化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长沙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区、历史遗迹等。
未来发展前景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目录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着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03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2011年6月,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的议案》;2011年9月,由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召开了专家和省直职能部门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总规修改成果;2012年11月,住建部组织召开了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原则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成果;2014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4]45号,原则同意《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
长沙现代城市发展历程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
长沙的现代城市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长沙成为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长沙迅速实施了一系列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
首先,长沙开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系统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人才来到长沙。
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后,长沙着力发展产业经济。
长沙不仅加大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还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方面,长沙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长沙的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成为了吸引外资和人才的重要载体,为长沙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沙还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建设质量。
长沙的市中心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提升,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公共设施相继建成。
长沙的城市规划也相应调整,更加注重绿化和环保,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城市。
同时,长沙还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长沙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长沙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这对于长沙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长沙还加强了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
特别是与益阳、岳阳、株洲等城市的合作,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将长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说,长沙的现代城市发展历程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改善城市形象和环境,以及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长沙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城市的转型和发展。
未来,长沙还将继续迈进,不断努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沙的战略与技巧分享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
在城市发展中,长沙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与技巧,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为您分享长沙在城市发展中的一些战略与技巧。
一、创新驱动战略长沙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将创新作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长沙积极引进科技创新资源,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吸引优秀人才。
通过构建创新型城市,长沙提升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吸引力,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开放合作战略长沙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
通过举办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和会议,如“湘江论坛”,长沙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与此同时,长沙积极开展与外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往,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动长沙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三、重点产业战略长沙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长沙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加大力度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培育壮大这些产业,长沙提升了产业链水平,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城市品质提升战略长沙注重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长沙注重生态环保、文化保护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长沙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和智能城市建设,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五、优化政府服务战略长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服务的智慧化和便民化。
通过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长沙实现了政务服务的在线化和一站式办理,方便了企业和居民办事。
同时,长沙还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资和创业条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到长沙发展。
六、城市治理创新战略长沙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长沙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推动城市社会服务智慧化。
长沙还加强社区治理,建设和谐社区,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pdf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上版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55。
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
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第四条规划空间层次: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87[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空间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对于成果应用的研究比较薄弱,其不足表现在研究成果多为总结性、描述性和一般性,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
寻求适宜于中国发展需要的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及其规划调控机制,是将来城市空间研究的重点。
应积极探讨新的城市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从城市空间设计转向城市空间政策的制定,开展城市空间规划的比较研究,进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
[关键词]城市空间;空间规划;研究综述Progres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on Urban Spatial Planning in China/He Zizha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research on urban spatial planning.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nough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achievements. That lack is shown by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ore summing-up,descriptive and general researches tha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es. The focu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urban space is to look for a structural growth pattern of urban spac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s planning regulating mechanism.It is necessary to look for new technical methods for urban spatial planning and star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rban spatial planning, shifting from the design of urban space to working out policies for urban space, so as to establish an urban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Urban space, Spatial planning, Research review我国城市空间规划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何子张[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7-0087-04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城市空间研究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城市研究的成果无法落实到城市空间上,则说明其已经超过了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范围。
长沙城市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综合过程。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则是工业化的载体,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实现现代化的两大驱动力量。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挥动,城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长沙的城市化率达65.0%,长沙城市化发展将进入城市发展的成熟期,对于城市化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长沙城镇化发展现状城市化是从产业结构相对松散的、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向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结构相对复杂的中高级阶段发展过程。
城市化发展既有节奏性,又有连贯性,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长沙城镇人口达到455.55万人,城镇化率为65.0%,比2000年“五普”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长沙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多年来,全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619.33亿元,十年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4位跃升到第7位,科学发展为长沙经济加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2、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长沙按照“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构想,以湘江为轴,一江两岸、互动共进、两翼齐飞的长沙城市新格局正变得更加清晰。
2003-2011年,长沙城区面积由2002年的556.33平方公里扩展到2011年的1909.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129平方公里扩展到306.39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由595.46万人提高到709.07万人;城市房屋建筑面积由6132.40万平方米提高到16619.67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由1150公里提升到2173公里;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11.72平方米提升到32.2平方米。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上版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55。
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
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第四条规划空间层次: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目录前言 (1)一、总则 (7)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三、城市性质及规模 (10)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1)五、城市形象规划 (13)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4)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17)八、综合交通规划 (20)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4)十、防灾减灾规划 (26)十一、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 (27)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 ,素有“楚汉名城” 、“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03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简称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 03 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 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 2009 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 2008 年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 03 版总规提出的 2020 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 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长沙道路规划长沙道路规划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成为支撑城市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
下面是我对长沙道路规划的建议。
首先,长沙市应该加强城市主干道的规划和建设。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的动脉,通常是连接市中心和各个区域的重要道路。
我们可以通过扩建现有的主干道,提高路段的车道数和道路容量,以缓解交通拥堵。
另外,还可以考虑新建一些主干道,以分散交通压力,提高道路网络的覆盖率。
其次,长沙市应该加强快速路网的建设。
快速路是连接城市主要区域的高速公路,通过提供高速通行和分流交通的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在快速路网的规划中,应该注重合理布局和连接性,使快速路能够连接到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目的地,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长沙市应该加强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道路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公交车的通行需求,为公交车设置专用车道,减少公交车的拥堵时间。
此外,还应考虑建设更多的公交站点,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车,并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
除了上述规划,长沙市还应该注重非机动车道的建设。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出行。
因此,建设安全、便利的非机动车道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划设专用的自行车道和行人通道,能够提高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安全,并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
最后,长沙市还应考虑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交通信号灯控制、车辆监控和路况信息发布等功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来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减少交通堵塞和拥堵。
总结起来,长沙道路规划应该注重主干道和快速路网的建设,加强公共交通发展,设立更多的非机动车道,并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长沙城市化的现状,指出城市化率逐年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城市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接着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等。
同时展望长沙城市化未来发展,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出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等建议。
长沙的城市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在规划和管理上加强,为长沙城市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长沙、城市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成果、展望、影响、关键性、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长沙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沙将会成为湖南省以及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城市化可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力生产率的提升,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也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长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得到提升,城市生活和交通环境将逐步改善,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环境。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更在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地域代表性和示范效应,对湖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启示,促进全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长沙是一个典型的中等城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特殊问题和挑战。
研究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中等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第3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3.1 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3.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长沙市各阶段的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3.1.2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3.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
共分10大类、48中类、84小类。
3.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3.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和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各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本分类代码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3.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3.1.6的规定。
3.2 城市建设用地标准3.2.1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
3.2.2 在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应结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且都市区各片区之间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指标。
3.2.3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用地汇总表宜采用表3.2.3的格式。
备注:年现状城镇人口万人年规划城镇人口万人3.2.4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宜采用表3.2.4的格式备注:年现状城镇人口万人年规划城镇人口万人第4章居住用地规划标准4.1 布局准则4.1.1 居住用地应相对集中布局,避免零星小规模开发,形成一定规模的居住区、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
4.1.2 适度降低城市中心片的居住用地比例和人口密度。
旧城区以改造棚户区为主,居住用地比例不再增加,人口应逐渐向外疏散,以此提高人均居住用地标准。
4.1.3 在保证安全、卫生、效率的前提下,尽量实现居住与就业就近平衡。
4.1.4 居住用地的建筑布置,应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以及管理要求,避免烟、气(味)、尘和噪声等造成的污染和干扰;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本标准与准则第11章11.3的规定。
湖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南一、引言城市设计是指根据城市的空间发展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空间形态、景观特色等进行统筹和设计的过程。
作为湖南省的城市设计技术指南,我们旨在为湖南省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总体规划在制定城市设计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湖南省的特点,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同时要保留和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
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湖南省的城市设计中,要注重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建设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
合理规划道路网,提高交通流动性,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四、生态环境规划湖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增加绿地和森林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合理规划水系和湖泊,保留湖泊和河道的自然特色,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同时,要加强城市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五、建筑设计规划在城市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应该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文化特色,同时要注重节能和环保。
要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建筑设计要考虑人性化设计,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办公环境。
六、景观设计规划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在湖南省的城市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规划景观资源,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景观元素。
要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提供丰富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
景观设计要与城市的建筑和道路相协调,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
七、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在湖南省的城市设计中,要注重社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优秀的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
城市规划概述古城长沙,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无城市发展规财记载。
民国建立后,拆除城墙,兴建马路,城区建设开始向城外发展。
城市计划工作始于1917年由长沙商埠局筹备处主编的《长沙北关外商埠马路工程计划书》。
尔后,直至1947年,市政当局曾多次编拟城市计划,其中以1932年和1941年编制的《长沙市新市区计划》和《长沙新市区计划书》较为全面。
1947年编制的《长沙市建设计划修正草案》,是新中国建立前长沙最后一个市政计划文件。
民国时期历次编制的城市计划,大多未能付诸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城市规划工作起步较早,是国务院批准城市总体规划的首批省会城市。
1950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即编制完成《长沙市规划原则草案提纲》、《道路系统草图》及《区域规划草图》,并以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
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初步形成北郊和南郊工业区,城市布局逐步改善,建成区扩大到12.8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38万增至56万。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原编规划草案的基础上,为争取国家在长沙定点建设大中型项目,曾多次对规划进行调整,但均未实现,仍以1950年编制的规划草案、草图为依据进行建设管理。
1958年,为适应经济建设大发展的形势,根据“压缩大城市,控制中等城市,发展小城镇”的方针和“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提出“压缩旧市区,控制近郊区,发展远郊区”的指导思想,开始修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出《长沙市城区规划方案》和《长沙市母城规划》、《卫星城镇规划》,于1960年提交中共长沙市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报经中共湖南省委于同年召开的南岳会议批准,成为其后直至1979年止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
在此期间,东南郊工业区、高塘岭、坪塘、暮云市、捞刀河等工业镇开始发展和形成,并开始规划建设砂子塘、建湘新村住宅小区,着手改变“一个单位、一个大院,生产、工作和生活混杂在一起”的状况。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进展与评述—长沙
撰稿人: 201117020110
指导老师:唐常春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从城市规划导引课开始,我们就开始不断的接触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从城郭之制到厢坊街巷制,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让我们了解了城市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特征,把握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城市的主体是人,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这很好的说明了城市的产生。
但城市的产生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人们居住于此地就能形成,影响的因素很多,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
首先,地理位置很重要。
在古代中国,交通非常不方便,运输主要是靠水运,所以都城都一般沿河建造,交通枢纽成为经济发展中心。
随着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多城市的没落。
比如洛阳城,唐朝时期,世界上最繁华的的城市,现在作为个三线城市;开封,北宋时期,是当时世界最繁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如今落寞。
这都说明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所属位置,比如广州。
广州跟历朝古都相比,作为一名后起之秀,现在已作为引领中国发展的领头羊,跟它处于沿海地带,靠近香港、澳门的优越地理并非无关系。
经济、政治因素,最基本的影响就是国家的政策。
1979年邓小平的一个圈决定了广东建立经济特区,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
国家政策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吸引人才的到来。
当整个城市被带动发展时,教育、医疗、养老等体系的不断完善,让人们更加安于生活在此城市。
经济发展的迅速,各种资源条件不断的积累,让人们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从而使城市不断的进步。
文化因素,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引擎”。
一座城市的功能分“硬件”与“软件”两部分。
城市和文化二者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城市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则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城市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
因此,城市文化是拉动“城镇化”发展的不可忽视的
强大力量。
由于没有城市文化的指导,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走向趋同化。
在城市文化理论的指导下,一旦我们能够抓住那些关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基本元素,就会知道哪些奄奄一息的尚存的历史遗存必须严加保护,哪些特征应该在新建造的城市肌体中体现出来,从而千方百计地守护与发扬自己独有的城市个性与形象。
当今的长沙在城市空间结构上,总体构筑“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六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轴”为湘江服务功能轴,“两带”为北部发展带和南部发展带,“多中心”为由城市主中心、副中心和组团中心构成的多中心体系。
“一主”为河东主城,“两次”为岳麓片区、星马片区,六组团为坪浦组团、高星组团、金霞组团、暮云组团、黄黎组团和空港组团。
主城区,北至捞刀河、南至南三环、西至湘江、东至京珠高速公路的地区,由芙蓉区、开福区南部和天心区、雨花区北部为主体组成;规划建设用地177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80万。
河西片区,即湘江以西、谷山以南、岳麓山以北的地区,是长沙大河西两型示范区的核心区;规划建设用地112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10万。
星马片区,包括浏阳河以东、机场高速以北地区,以长沙县城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
规划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80万。
六组团依次是:
(1)暮云组团,位于主城区以南,北至南三环,西至湘江,东南至都市区边界,包括天心区、雨花区、暮云镇全部、大托乡部分及洞井镇部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为24万。
(2)金霞组团,包括捞刀河以北、北横线以南地区,规划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75万。
(3)高星组团:包括高塘岭镇和星城镇,位于河西地区的北部,规划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85万。
(4)坪浦组团:包括湘江以西、岳麓山以南地区,主要由坪塘、含浦两镇组成,规划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40万。
(5)空港组团,包括长株高速以东、机场高速以北地区,规划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20万。
(6)黄黎组团:包括京珠高速以东、机场高速以南地区,由雨花区东部、黄
兴镇和梨镇组成,规划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5万。
市内道路将建设湘府路大桥、南湖路过江隧道等7条过江通道,全面畅通湘江两岸联系。
除了在建的营盘路湘江隧道、福元路湘江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湘府路湘江大桥,5年内还计划新建劳动路、人民路、万家丽路三条过江通道,对橘子洲大桥进行拓改;新建红旗路、营盘路、劳动路和荷花路等浏阳河通道,对芙蓉北路浏阳河大桥进行改造。
十二五期间,长沙还将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升城市通畅效率。
重点将推进东二环改造、人民路东延线、京珠高速连接线、坪塘联络道、黄桥大道二、三段、星沙联络线、东四线、劳动路、芙蓉路等快速通道建设;加快西部先导区、南部暮云片、东部黄兴镇的骨架路网建设;打通黄兴北路、蔡锷南路、曙光南路、车站南路、韶山北路等断头路。
公路方面,抓好长浏、浏醴、大浏、长湘、益娄衡、宁韶株、长韶娄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国省道改造、高速公路连接线、干线公路、重要旅游公路以及对外通道建设。
我理解的长沙规划是一种改良式的发展模式,它有点类似于田园城市,将城区划分成不同区域发展,但是又没有田园城市的环境与区域之间结合的好。
个人感觉是有点混乱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李德华
2 、《谈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