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21.93 KB
- 文档页数:5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制程检验是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制程检验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为了提高制程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了本文档,旨在规范制程检验的操作过程、管理方法及责任分工,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提供有力保证。
二、制程检验的分类制程检验主要分为线上检验和线下检验两种类型:1.线上检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检验,通过对每道工序中不同质量参数的测量、检查、判定,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不合格品的发生。
2.线下检验:在生产过程结束后进行的检验,对产出品质量进行查验,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和稳定性。
三、制程检验作业流程1. 制定检验计划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制定检验计划,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检验方法和指标,明确检验人员、设备等资源配备和分工,形成检验计划文档,并在生产现场明确通知。
2. 执行检验操作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检验计划执行检验操作,包括取样、检验、记录等过程,同时及时发现并记录不合格品情况,通知生产责任人采取纠正措施。
3. 处理不合格品如果检测中发现某批次或某个工序的产品不满足质量标准,立即对其进行标记和处理,通知生产责任人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追踪记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4. 形成检验报告在生产过程结束后对所有产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归纳成检验报告,反馈给设计、生产和品质等相关部门,用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四、制程检验管理方法1. 设立制程检验责任人制定检验工作的责任分工,划分明确的责任区域和人员,责任人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知识,对检验过程和质量标准有充分的了解。
2. 建立制程检验档案建立相关的检验记录和档案,包括检验计划、检验报告、质量文件等等,以便于日后进行追溯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定位问题。
3. 提高检验员技能和素质加强检验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能的同时,加强其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摘要】制程检验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做好制程检验作业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
本文将从制程检验的目的和原则出发,介绍制程检验的流程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办法,旨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体系。
【关键词】制程检验;作业管理;流程;方法一、引言制程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制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制程检验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而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则是指对制程检验的组织、计划、执行和监督等过程进行科学化管理,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保证制程检验的有效实施。
二、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制程检验的有效性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制定科学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制程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规范性原则:建立规范的作业流程和标准,确保制程检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制程检验的操作简便、方便和易于掌握,减少操作差错和失误。
(4)持续改进原则:通过对制程检验作业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保持作业的竞争力。
三、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流程与方法1. 流程:(1)编制制程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制程检验计划,明确制程检验的内容、方法和标准。
(2)建立制程检验作业流程:根据制程检验计划,制定作业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作业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组织执行制程检验作业:根据作业计划,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制程检验作业,确保作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监督和评估制程检验作业:对制程检验作业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持续改进制程检验作业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和改进需求,对制程检验作业管理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2. 方法:(1)制定制程检验方法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合适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制程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一、引言制程检验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对企业的稳定生产和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建立相应办法的必要性,并提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
二、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制程检验是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的过程,通过对关键节点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保证产品的稳定质量。
制程检验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质量,还关系到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控制。
因此,建立科学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具有以下重要性。
1.提高产品质量:制程检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有效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
2.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制程检验,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不良产品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
3.降低生产成本:制程检验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减少废品和返工,降低生产成本。
4.持续改进:通过制程检验,能够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为持续改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三、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具体要求为了保证制程检验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以下是其中的具体要求:1.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制程检验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
2.制定检验标准:制定合理的检验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为制程检验提供明确的目标和依据。
3.制定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节点和对象。
4.培训和加强操作技能: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5.建立检验记录和数据分析体系: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数据分析体系,对各类检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提供依据。
6.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检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形成问题报告和纠正措施,确保问题的追踪和解决。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一、制定目的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规范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制程检验工作,有效地防范和纠正制程中的缺陷和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客户需求。
二、适用范围三、内容要点1.制程检验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和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制程检验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细节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2.制程检验方法和标准:明确制程检验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检验设备的选择、校准,检验指标的制定,以及缺陷分级和判定标准等,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制程检验记录和报告:规定制程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和格式,包括检验结果、异常情况、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内容,便于制程质量的追溯和问题的处理,为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有效的依据。
4.制程异常处理和改进措施:规定制程异常的处理流程和措施,包括问题的报告、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协作要求,确保制程异常及时得到解决和改进,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5.制程检验数据分析和监控:建立制程检验数据的分析和监控机制,利用统计方法和工具对制程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变化和异常,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和质量改进措施。
四、实施流程1.制订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的初步草案,并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修改和完善初稿,形成正式的制程检验管理制度文件。
3.组织内部培训,培训相关人员掌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制程检验管理水平。
4.制定制度执行计划,明确制度实施的时间、地点和相关注意事项。
5.定期评估和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改进。
五、注意事项1.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制程检验管理制度需要与其他质量管理制度相互配合,形成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
3.制程检验管理制度要求明确,简明扼要,避免冗余和模糊,便于执行和理解。
制程检验和实验管理规定1.0作业目的1.1确保尺寸及外观符合图纸和客户要求。
2.0作业适用范围2.1每道工序在生产前的检验---首检;2.2所有产品在各工序生产中的巡回检验---巡检;2.3所有产品在完成所有工序后的包装前检验。
3.0作业前的准备3.1作业前对所需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点检,并确认是否在使用有效期范围内;3.2按《编排产品生产及维修记录》所提供的送检产品编号、版本号核取相对应的图纸。
3.3参考图纸的相关要求取用计量器具、辅助器具。
4.0作业流程4.1首检4.1.1根据图纸检测材质及料厚是否与图纸一致;4.1.2检测产品表面之划伤、压痕、毛刺等外观缺陷是否符合图纸及客户的要求; 4.1.3检测所有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之公差范围,其工序包括剪切下料的尺寸;4.1.4点焊前监督和确认是否使用合理的定位夹具,以确保点焊配件与主体的尺寸;4.1.5检测点焊配件与CASE接合后的相关内容。
4.1.5.1点焊出之毛刺的高度不得大于0.1㎜,且不能影响喷涂或电镀之效果;4.1.5.2点焊处不得有针孔;4.1.5.3点焊边不得显现波浪状起伏;4.1.5.4CASE点焊接合面,所能承受之拉力、压力及剪力最小值为16KG,并要求能持续一分钟;4.1.5.5点焊时接触点之直径规定:(单位:㎜)T=0.50㎜D=3(Min.)T=0.70~1.20㎜D=5(Min.)T=1.60㎜D=6(Min.)T=2.0~2.6㎜D=8(Min.)T=3.2㎜D=10(Min.)备注:以上“T”代表料厚,“D”焊点直径。
4.1.6检验所有螺钉规格与型号是否与图纸相符。
4.1.7检测螺钉与CASE接合后之相关内容。
4.1.7.1钉头端面是否与接触面相平行;4.1.7.2钉头与产品接触面不可有缝隙;4.1.7.3螺钉与产品接合(如铆合、压合)其接合处之破坏强度(压力、推力与扭力)之检验。
其具体值如下:。
制程检验管理程序1. 简介本文档的目的是制定和说明制程检验的管理程序。
制程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各个制程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预定要求。
本程序旨在确保制程检验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2. 检验责任制程检验应由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包括以下主要职责:- 制定制程检验计划并定期更新;- 指定合格检验员进行制程检验;- 确保检验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监督和审查制程检验结果;-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3. 检验流程3.1 制程检验计划制程检验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检验的制程列表;- 检验方法和标准;- 检验频率;- 检验记录的保存期限;-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制程检验计划应在每个新制程开始之前制定,并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
3.2 检验员培训为了确保制程检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质量控制部门应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内容包括:- 检验方法和标准的理解;- 检验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 检验记录的填写和保存。
所有进行制程检验的检验员必须通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合格证书。
3.3 制程检验操作制程检验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根据制程检验计划,选择相应的制程进行检验。
2. 根据检验方法和标准,执行制程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 如果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则将产品送往下一个制程。
4. 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3.4 检验结果审查质量控制部门应定期审查制程检验的数据和结果,以确保制程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发现问题或异常,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
4. 附则本制程检验管理程序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以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5. 相关文件- 制程检验计划模板- 检验员培训记录- 检验结果记录以上为《制程检验管理程序》的内容。
请质量控制部门和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此程序执行制程检验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程检验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作业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制程检验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制程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项工作。
第四条制程检验作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确保作业结果准确可靠。
第五条制程检验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 高效性原则:高效完成检验任务,提高作业效率。
2. 公正性原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验,不偏袒、不徇私。
3. 独立性原则:独立进行制程检验,不受其他利益影响。
第六条制程检验作业管理负责制度:1. 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本办法。
2. 由制程检验部门负责具体的作业管理和执行。
第二章作业流程第七条制程检验作业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 检验计划编制: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制定检验计划。
2. 检验标准制定:制定产品合格标准。
3. 检验仪器设备配备:配备适当的检验仪器设备。
4. 检验程序制定:制定产品检验的具体程序。
5. 检验执行:按照制定的计划和标准进行检验。
6. 检验结果分析:分析检验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
7. 检验报告编制:编制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和分析意见。
8. 检验结果反馈: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生产部门,提出改进措施。
第八条制程检验作业流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作业要求第九条制程检验作业人员要求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严格遵守作业规程,熟悉相关检验标准和流程。
3. 熟练使用各种检验仪器设备。
4.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第十条制程检验作业应严格遵守以下要求:1. 保持检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 检验样品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遵循统计学原则。
3. 检验操作应准确无误,结果可靠。
4.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检验记录应真实可靠,保密性要求得到保护。
制程检验管理规范1.目的为保证产品在生产制程中得到有效检验作业,控制制程品质,降低制程批量返工、报废,提升产品合格率,提高不良问题解决的时效性,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制程检验作业,在产品有关本文件的管理范围内,如与其它文件相冲突,请以此文件为准。
3.部门职责3.1 生产部:3.1.1 生管:负责生产指令的下发,参与品质异常的处理;3.1.2 线长:3.1.2.1负责填写“首件确认单”送IPQC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首件检验确认。
3.1.2.2负责填写“送检确认单”送FQC对产品进行成品检验确认。
3.1.3 维修人员:负责对不良品进行具体维修。
3.2 质量部:3.2.1负责编制生产过程产品和成品检验规范。
3.2.2 负责对首件、制程、成品、包装等过程根据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检验确认。
3.2.3负责对品质异常不良品的反馈,品质异常的协助分析,品质异常的处理追踪确认。
3.3 工程部:3.3.1提供并判定产品规格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3.3.2 负责对不良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4.检验4.1 首件检验4.1.1首件检验的触发:当有下列情况发生时,需进行首件确认。
●产线每个工作班开始生产时●批量生产之前●工艺参数变更之后(含关键工装、设备)●更换操作员之后●停产达24小时之后●升级程序之后●切换编码/机种●更换标签纸/碳带●版本切换(结构变更)●生产发生异常,停线(机)超过2小时以上再次恢复生产时4.1.2首件检验的发起:当达到首件检验的触发条件时,由生产车间填写相应的《首件确认单》,并进行自检,依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确保各测试站测试程序或测试参数合格后签字,并连同当批次生产的前5PCS产品一起送交IPQC人员进行专检确认。
4.1.3首件检验的实施:IPQC接到《首件确认单》后,依据《首件检验规范》实施检验、确认;无《首件确认单》不予进行检验。
4.1.4依据生产通知单核实《首件确认单》的产品信息,确认是否为要生产的产品;4.1.5依据相应产品的《检验规范/规格书/图纸/作业指导书/变更通知单》等确认产品是否符合要求;4.1.6当产线未做首件检验、未完成首件检验或经首件检验不合格时,禁止产线进行批量生产作业;4.1.7 IPQC进行首件检验确认合格后,在《首件确认单》上签字;4.1.8 IPQC需要将首检合格的5PCS样品与《首件确认单》共同暂存在首件摆放区,保存到班次结束;4.1.9首检中发现不合格项,可直接反馈至生产车间进行对策改善;当二次对策改善无效时,可开具《品质异常单》处理;4.1.10首件检验记录的归档:当批次产品生产完毕后,产品质量部须及时将《首件确认单》归档,并按月整理后封存保管。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生产制程的检验管理,规范生产制程的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合格率和产品出厂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部门对生产制程的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并健全制程检验管理制度,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所有员工熟知本制度内容和要求。
第四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检验档案,并对每一次检验工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第五条生产部门应当加强对产线巡检和工艺管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制程中的不良现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整改工作。
第六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质量指标的要求和检验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可控。
第二章制程检验工作第七条生产部门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制程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和检验标准。
第八条生产部门应当在生产制程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第九条生产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对生产制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检验,确保产品合格率。
第十条生产部门应当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入厂检验和出厂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识,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第十一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仪器台账,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和维护,保证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和实施合格产品标识和不合格产品处置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置和追溯,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进入市场。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保证生产制程的可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三章物料进场检验第十四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物料进场检验机制,对进场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测,确保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第十五条生产部门应当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指标和符合性进行检验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第十六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并维护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档案,记录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检验结果和追溯信息,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合格率和可追溯性。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制程检验作业,提高制程检验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制程检验的生产和加工工序。
第三条制程检验作业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每个工序进行定期、抽样或全检,以判断该工序的合格性和相应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的检验活动。
第四条制程检验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工序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不良问题。
第五条制程检验作业应依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方案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制程检验作业应由专门的检验人员执行,确保其技术水平和素质要求。
第二章制程检验作业的组织与管理第七条制程检验作业应由生产或加工工序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产品生产和加工工序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制程检验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九条制程检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工序的检验项目、方法和标准;(二)检验频次和抽样方案;(三)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四)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第十条质量管理部门应确保制程检验作业的实施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第十一条质量管理部门应与生产或加工工序的相关责任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及时处理制程检验中的问题和反馈意见。
第十二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制程检验的绩效评估,不断改进检验方法和流程,提高制程检验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制程检验作业的流程和方法第十三条制程检验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制程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工序准备:对即将进行检验的工序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获取检验所需的样品和数据等。
(二)工序执行:按照检验计划和标准对工序进行检验,对样品进行抽样、检测、记录和分析。
(三)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判断工序的合格性,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处理。
(四)问题处理:对不合格的产品或工序,进行问题分析、控制和改进措施的制定,并记录和追踪其整改情况。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制程检验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对产品的关键环节进行检测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一种管理方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是指针对制程检验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改进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和管理的文件。
本文将对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包括制程检验的定义、目的、作业流程及关键要素等方面内容。
一、制程检验的定义制程检验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对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和测试,以保证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二、制程检验的目的1.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制程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2.提高生产效率:制程检验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再加工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改善过程控制:通过监控制程检验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三、制程检验的作业流程制程检验作业流程主要包括策划、准备、实施、控制和改进五个环节。
1.策划1.1 制定制程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制造过程的要求,制定制程检验计划,明确制程检验的内容、方法、频次和要求。
1.2 制定制程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制定制程检验标准,明确产品的关键特性和参数,并确定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1.3 制定制程检验流程:根据产品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要求,制定制程检验流程,明确每个制程节点的检验点和检验方法。
2.准备2.1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制程检验计划和标准,准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有效可靠的检验结果。
2.2 配备合格的检验人员:根据制程检验计划和标准,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验人员,确保其能够正确并有效地执行制程检验工作。
2.3 确定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案: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制程检验的要求,确定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案,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实施3.1 进行制程检验:按照制程检验流程和标准的要求,对产品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和测试,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ISO9001认证制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第十三条制程质量异常的定义(一)不良率高或存在大量缺点。
(二)管理图有超连串,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及周期时。
(三)进料不良,前工程不良品纳入本工程中。
第十四条制程质量检验1.质检部门对各制程在制品均应依“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2.在制品质量检验依制程区分,由质量管理部IPQC负责检验:3.质量管理工程科于制程中配合在制品的加工程序、负责加工条件的测试。
(1)钻头研磨后“规范检验”并记录于“钻头研磨”上。
(2)切片检验分PIH、一次钢、二次铜及喷锡镀铜分别依检验规范检验并记录于(QAEMicrosectionReport)、(AQESolderabilityTesReport)等。
4.各部门在制造过程中发现异常时,组长应即追查原因,并加以处理后,将异常原因、处理过程及改善对策等开立“异常处理单”呈(副)经理指示后送质量管理部,责任判定后送有关部门会签后再送总经理室复核。
5.质检人员于抽验中发现异常时,应反应单位主管处理并开立“异常处理单”呈经(副)理核签后送有关部门处理改善。
6.各生产部门依自检查及顺次点检发生质量异常时,如属其他部门所发生者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7.制程问半成品移转,如发现异常时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第十五条实施要点1.发现单位于制程中发现质量异常,立即采取临时措施并填写异常处理单通知质量管理单位。
2.填写异常处理单需注意:(1)非量产者不得填写。
(2)同一异常已填单在24小时内不得再填写。
(3)详细填写,尤其是异常内容,以及临时措施。
(4)如本单位就是责任单位,则先确认。
3.质量管理单位设立管理簿登记,并判定责任单位,通知其妥善处理,质管理单位无法判定时,则会同有关单位判定。
4.责任单位确认后立即调查原因(如无法查明原因则会同有关单位研商)并拟定改善对策,经厂长核准后实施。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制程条件的正确性及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并为制程检验和制程的异常处理提供依据,防止不良品流人下一道工序,规范工作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从产品投产至包装完成产成品的所有管理工作。
第三条权责。
1.品质部负责按要求执行从产品的投产至产品包装的品质检验、产品的状态标识、生产过程中不良信息的反馈、不良品的跟踪处理、限度样品的制作和确认作业,并协同生产部对制程不良问题进行改善等。
2.生产部负责组织产品生产、首件的制作及送检、完工品的送检、不良品的隔离/返修处理、生产过程中的自检等工作。
第二章制程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第四条制定品质检查标准,并实施。
第五条管理与分析、处理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与异常。
第六条对造成成本较高或发生频率较多的制程进行研究、分析及改善,预防再发。
第七条半成品库存的抽验及鉴定报废品。
第八条对作业标准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第九条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第三章制程检验管理第十条制程检验的作用。
1.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
2.判定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
第十一条制程检验的形式。
1.首件检验:通过首件检验,发现存在的系统性原因,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1)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或每班开始生产时。
(2)停机后重新启动或调整设备时。
(3)更换材料时。
(4)人员变更时。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即操作人员自检,班组长进行复检,质检员进行专检。
2.巡检(巡回检验):检验人员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到生产现场,用抽查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样、工艺或检验指导书所规定的要求。
当检验人员巡检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寻找异常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态。
(2)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并要求生产部重检、筛选,防止不合格品流人下道工序。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程检验作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制程检验作业。
第三条制程检验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产品的各道工序进行检验的过程。
第四条制程检验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五条制程检验的责任主体为相关部门的质量部门。
第六条制程检验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由质量部门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流程确定,并予以执行。
第七条制程检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原则,即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对产品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 全面性原则,即对产品的各道工序都要进行检验,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3. 规范性原则,即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制程检验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第八条制程检验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制程检验结果应当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第十条制程检验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章制程检验作业流程第一节检验准备第十一条在进行制程检验作业之前,需要对相关设备和仪器进行校验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制程检验前,相关人员应当进行培训,了解检验标准和要求,熟悉操作流程。
第十三条制程检验前,应当准备好检验样品和检验记录表,确保检验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制程检验第十四条制程检验应当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制程检验应当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制程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三节检验结果处理第十七条制程检验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产品质量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制程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应当进行追溯,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十九条制程检验结果合格的,应当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并通知相关部门。
制程检验规定
为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损失成本,制定以下规定,生产、检验部门必须遵照执行。
一、机加过程:
1.生产员工必须自检,自检合格后再交检验员检验,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在《自检报告》上签字判定,对不合格产品需进行改善,改善后由组长进行检测合格交由QC确认OK进行生产 .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良,立即停止生产并分别进行不良品标示,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处理。
2.批量生产时,生产员工必须做首件报检,检验员检验后在《首件检验记录》做好记录,合格品才能继续生产,不合格品需由生产员工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首件检验程序。
3.检验员必须定时在现场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出与纠
正。
二、焊接过程:
1、参照机加过程进行自检与首检。
2、现场检验焊接产品时参照JB/T5943-91工程机械焊接通用技术
标准进行操作。
三、为了有效纠正质量问题,当生产现场出现了品质异常,检验员有
权暂时停止现场生产,立即向生产主管部门、技术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并监督纠正措施的实施。
以上规定从2012年2月20日开始执行。
编制:审核:批准:。
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1 目的和适应范围
为预防制程发生质量隐患,监督制程各环节合理运作,规范制程检验要求和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制程检验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ISO 2859-1:199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Q/XXX CZ002 清料和盘点工作标准
Q/XXX DG002 设备使用管理标准
Q/XXX GG007 标准化文件编制、发放、实施、修订标准
Q/XXX GG010 标准化稽核、考核办法
Q/XXX GG019 危险品管理规定
Q/XXX JZ002 产品作业指导书制作规范
Q/XXX RG020 利器管理制度
Q/XXX SG001 注塑质量考核细则
工作责任追究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3.1 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是指对每个组别或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后生产的第一件或前几件成品进行的质量检验。
过程发生改变主要包括人员变动、物料换料、机台调整、工装夹具调换等。
3.2 制程检验
制程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依据检验标准或《产品作业指导书》(见“Q/XXX JZ002”中表单)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参数、物料摆放、物品标识、环境要求等进行质量检验。
3.3 特殊工序
特殊工序是指无法直接控制工艺参数的工序。
3.4 重要工序
重要工序是指加工或装配过程中关键的工序。
3.5 工位
工位是指某个人或某一设备完成某一道工序的工作位置。
4 权限
4.1 质检部质检员(IPQC)负责制程检验中的首件检验和制程巡检。
4.2 生产部门(含生产部、注塑部)线(组)长负责首件成品制作及送验,并配合质检部质检员(IPQC)开展制程巡检。
4.3 技术部技术员负责在首件检验和制程巡检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4 生产部门经理(副经理)负责依据公司质量承诺、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逐步提升产品生产质量。
4.5 质检部经理(副经理)负责协助生产部门开展质量提升工作。
5 工作程序
5.1 首件检验
5.1.1 生产部门线(组)长应在生产刚开始或过程发生改变后加工出第一件或前几件成品时,立即通知质检部质检员(IPQC)开展首件检验,并主动提供完整的首件成品。
5.1.2 质检部质检员(IPQC)首件检验的顺序应先放在各工序的首件生产工艺检验上,以便生产可以正常开展。
当生产出首件完整的成品时,再完成成品首件检验,使产品顺利产出,满足质量要求。
质检部质检员(IPQC)在收到完整的首件成品后,应在30分钟内完成首件成品检验。
5.1.3 质检部质检员(IPQC)对各工序的首件生产工艺检验应依据《产品作业指导书》要求开展检验。
5.1.4质检部质检员(IPQC)对完整的首件成品检验应依据检验标准中检验项目逐项开展检验,并在检验完成后30分钟内如实填写《首件检验记录报告单》。
5.1.5质检部质检员(IPQC)在首件成品检验合格时,应立即在首件“物品标识卡”上加盖蓝色圆形【QC ** PASS】印章(**为质检部质检员编号),并将检验合格的首件成品转交生产部门线(组)长。
生产部门线(组)长应将合格首件成品摆放到生产线或工作台的首件摆放区域。
5.1.6 质检部质检员(IPQC)在首件成品检验不合格时,应立即将检验信息反馈质检部经理(副经理)。
经质检部经理(副经理)确认确属不良的,应要求生产部门线(组)长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