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勇敢的鄂伦春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3
《勇敢地鄂伦春》教案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一、◆教学目标:1、学习重音记号f和轻音记号P,并学习渐强和渐弱记号,通过“弹舌”的方法感受音响的魅力。
2、引导学生用自信、乐观的声音学唱《勇敢地鄂伦春》,培养学生自主创编的兴趣。
3、了解鄂伦春族,增强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钦佩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渐强渐弱知识,尝试用“LU”音模唱旋律。
三、教学难点:学唱简谱,尝试用“LU”音模唱旋律,引导学生后面的即兴创编。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聆听原唱: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曾经到哪些地方旅游过?(学生回答……)师: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多。
今天,老师也向你们推荐一个地方。
在中国黑龙江省的最北部,有一个茂密的天然森林,叫大兴安岭,那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景观奇秀、民风淳朴,真是“遍地皆为宝,天下也难找”。
同学们,这样一个美丽像人间仙境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
老师也很想去,今天我们可是去不了了,我们就来通过一个短片欣赏一下大兴安岭的美妙吧。
(展示:大兴安岭的图片)师:虽然今天去不了了,那我们就来一起学首歌,通过歌声来更多的了解大兴安岭,好吗?《勇敢地鄂伦春》(聆听原唱)(二)、分析歌曲,教师范唱:同学们,大兴安岭有珍贵的动植物,那是谁在保护着这片大森林呢?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品质呢?伴随着问题我们再来聆听一遍。
(再次聆听原唱)师问:同学们,是谁保护着这片大森林?(鄂伦春人)他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勇敢、性格彪悍)(或者请同学们自己说听后的收获?)师简介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从前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他们通过捕捉猎物来养活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
而现在的鄂伦春人成了护林使者,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
现在老师也想把这首歌唱给你们听听,好吗?(教师弹琴示范唱)。
(三)、学唱简谱,用“LU”音模唱旋律:1、师问: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好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活波、自豪)那老师现在要看同学们用什么样的坐姿和表情唱歌?现在,你们来猜一猜老师弹的是哪一句?好吗?(教师先逐句弹琴教唱一遍,再分别巩固,简单两遍让学生感受音高)2、采取“旋律唱法”用“LU”音完整模唱,让同学熟悉旋律。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3)一. 教材分析《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善良、热爱生活的民族特点,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对音乐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律性、合作能力和音乐基础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律性和音乐基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学会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唱法。
3.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律性。
3.游戏教学法:将音乐教学融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音频设备。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
4.巩固(5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5.拓展(5分钟)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勇敢、善良、热爱生活的民族特点。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4)一. 教材分析《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第五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热情的生活态度,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准、节奏、唱名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集体合作意识还需要加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学会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少数民族特色音阶和节奏。
2.学生对鄂伦春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或其他乐器。
3.分组标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鄂伦春族的生活特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音阶,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鄂伦春族民歌为素材,歌词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善良、热情的形象。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的精神。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一定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演唱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和自信心。
4.使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拓宽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少数民族音阶和节奏。
2.重点: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法:创设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4.视听法:观看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音频、视频资料,少数民族图片。
2.教学乐器:吉他、民族打击乐器。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民俗表演,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如音阶、节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在春天骑马打猎的情景,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欢快激昂,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阅读和节奏感知较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特色,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学习简谱阅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2.简谱阅读和识谱能力。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范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音频、简谱、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关于鄂伦春族的介绍。
4.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随后,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简谱,引导学生认识简谱,讲解简谱的读法和意义。
同时,为学生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练习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衣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育学生酷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惜丛林、爱惜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3.运用冲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教学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冲击乐器敲打节拍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预备:教师:节拍卡片、录音机、磁带、冲击乐器:铃鼓、碰钟、双响筒、串铃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欢乐的罗嗦》律动,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师:咱们在“五十六朵花”那个单元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还记得刚学唱过的湖南土家族民歌叫什么吗?《乃哟乃》2.学生跟琴温习演唱《乃哟乃》,请在音高相同的地址“53 1”加入鼓掌。
3.咱们一路回味了南方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以后,要带大伙儿学唱一首北方的少数民族歌曲,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板书)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认真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请同窗们打开书,观看鄂伦春族小朋友的衣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域天气怎么样?(严寒)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酷寒、不怕困难,在茂盛的丛林里干什么呢?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拍地朗诵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拍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拍及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师:持续八分音符的节拍,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
(3)学生跟琴有节拍地朗诵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的少数民族。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舞蹈的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分组自学将歌词按节奏贴出来。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做律动,激发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兴安岭漠河,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你最喜欢的呢?为什么喜欢它呢?又有什么是漠河独有的?”(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播放视频《魅力漠河》。
3、师:“你们知道我们漠河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习惯,谁能介绍一下。
”(同学举手发言)4、(教师播放鄂伦春族视频)师生共同总结鄂伦春族风俗特点。
三、讲授新课1、师:“鄂伦春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播放勇敢的鄂伦春歌曲视频)2、师生共同讨论歌中唱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小朋友怎样的心情?师:“歌词是歌谣让鄂伦春小朋友谱上了旋律就变成了动听的民歌,好听吗?让我们再听一遍体会鄂伦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3、复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跟随拍手打节奏体会歌曲情绪。
4、再次福听音乐学生分四组,每组一句自己按节奏吟读歌词,并按节奏贴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5、将各组贴好的节奏型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什么动物在奔跑?如果选择乐器,用什么乐器呢?”6、再次复听歌曲,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八分节奏部分。
7、学唱歌曲①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习一句歌曲,教师巡视。
②分组进行接唱歌曲。
教师纠正其错误之处。
③师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8、情感处理,教师伴奏。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教学内容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关于《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精选8篇)《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民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
许多80、90后在上小学的音乐课上,都曾学到过这首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民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难点: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师: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老师给予肯定。
师:你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呢?生:答。
老师也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看完后问学生知道了什么?2、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民族。
老是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
课件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了鄂伦春的这么多知识,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想不想听?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打开书p6,观察鄂伦春民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6.生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7.生生交换接唱歌曲。
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XX,请回座位上。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勇敢、豪放的个性,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应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如节奏、音高,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能在集体演唱中保持音准和节奏的统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意识,提高集体演唱效果。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3.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范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互动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
3.体验法:让学生参与民族文化活动,深入了解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
4.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乐谱和录音。
2.准备相关民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安排适当的场地,便于学生集体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勇敢的鄂伦春》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然后,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鄂伦春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接着,教师范唱《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一年级音乐《勇敢的鄂伦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我国鄂伦春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2. 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鄂伦春族人民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歌词及旋律。
2. 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 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
2. 对鄂伦春族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介绍鄂伦春族的音乐和文化。
2. 音乐教材或乐谱:《勇敢的鄂伦春》。
3.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4. 音频播放设备。
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鄂伦春族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民族特色等。
2. 播放鄂伦春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
二、新歌学习(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背景和歌词。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准和节奏。
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三、歌曲演唱(5分钟)1. 让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演唱,表达出鄂伦春族人民的勇敢和坚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歌曲和鄂伦春族的音乐特点。
2. 强调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活动(10分钟)1. 学生听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讨论,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勇敢、坚强的精神。
3.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接龙比赛,增强学习乐趣。
七、音乐实践(10分钟)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并结合歌曲进行表演。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展示对歌曲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5唱歌勇敢的鄂伦春1、新设计1.多媒体课件。
2.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三角铁,沙锤,木鱼,双响筒,串铃。
3.电子琴。
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使学生初步了解鄂伦春族人的一些人情风俗。
2.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并能背唱歌曲。
3.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
3、学情、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上的这个班级学生是本校一(3)班的学生,由于不是在本班录的课,录课教室在另一栋楼的六楼,考虑到方便管理学生问题,学生连续录了两节课,第一节是录语文课,第二节课才录的这节音乐课,当时不知道里面没有空调,录课确实很辛苦,学生和录课老师都坚持了两节课,六月份又是特别的热的天气,又闷热又不通风,所以学生难受,教师也难受,师生是在那样的一个不理想的状态下录的课,效果确实不太令人满意。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论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自治区的呼论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论春”一词的原意是“山岭上的人”。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情感,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论春人雄健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卫山林的神圣职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规整。
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的八分音符节奏,令人仿佛听到了马蹄声。
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论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4、重点难点重点:背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自豪骄傲的音乐情绪。
难点:用打击乐伴奏时,乐器间能够很好的相互合作。
5、教学过程5.1 第一个学时5.1.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使学生初步了解鄂伦春族人的一些人情风俗。
2.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并能背唱歌曲。
3.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5单元勇敢的鄂伦春
人教新课标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如此,就会在有限的时刻、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儿童的勇敢形象,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音乐充满热情。
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节奏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较少,影响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背景,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歌曲《唱歌勇敢的鄂伦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变化,以及鄂伦春族的语言特点。
2.重点: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主题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3.互动法:分组练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借鉴。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歌曲带来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资料。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伴奏。
3.乐谱:分发给学生,便于学习与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鄂伦春族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文化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唱歌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2.用打击乐器敲打节奏并尝试三个声部的敲击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教师:节奏卡片、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铃鼓、碰钟、双响筒、串铃
学生: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快乐的罗嗦》律动,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我们在“五十六朵花”这个单元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还记得刚学唱过的湖南土家族民歌叫什么吗?《乃哟乃》
2.学生跟琴复习演唱《乃哟乃》,请在音高相同的地方“53 1”加入拍手。
3.我们一起回味了南方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之后,要带大家学唱一首北方的少数民族歌曲,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板书)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
(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范唱录音轻声练唱,听完后问:谁会唱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学的?请你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好吗?
6.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
7.看学生掌握情况:(小老师(或教师)教得好吗?请你再教一遍。
)
8.生生接唱歌曲。
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9.生生交换接唱歌曲。
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 X X ,请回座位上。
10.分两大组接唱歌曲。
11.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12.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13.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四、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能一起把歌唱下来,如果你能把歌词背下来唱那就更棒啦!同桌之间背歌词!一会儿要进行男、女生的歌唱比赛。
1.同桌之间背歌词练唱
2.男、女生分别演唱,老师评价。
3.一组男生、女生到前面演唱。
跟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演唱,看这轮比赛谁最棒。
4.个别反馈,一男生、一女生……其他同学评价。
看谁自己敢到前面唱一遍。
为“小歌手”鼓掌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几个同学唱得这么好,看来大家已经学会了。
想一想:鄂伦春人骑马巡逻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声音?你想用什么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
1.出示三种节奏型卡片贴黑板上,请一名学生自己选择双响筒,你想用那种节奏伴奏? XX XX 提示结尾处用XX X,学生选择后老师在伴奏型XX XX前画双响筒图。
2.老师弹琴,一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学生边唱边模仿骑马的动作或模仿敲双响筒动作。
为“小乐手”鼓掌
3.大家再想像:马脖子上还会有什么发出声音?铃铛声用什么乐器演奏好呢?学生自选乐器并选择伴奏型:铃鼓:X X 碰铃:X –老师画出乐器图标。
4.请三位同学一起为大家伴奏,我听听大家的歌声是不是更好听了,脸上更有表情了。
碰铃: X - |
铃鼓或串铃: X X |
双响筒: X X X X|
5.为几个“小乐手”鼓掌,学生回座位。
6.闫老师再给大家提高点难度,如何接好前奏23 23 |56 52 |32 32 |1—|111 51|111 51| 再请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学生演唱。
7.有了打击乐的伴奏歌曲生动多了,但是老师认为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你们认为呢?
——赶快为歌曲编配动作表演鄂伦春骑马守林的情景吧!
8.跟电子琴的范唱录音学生自编动作。
9.全体起立,师生一起跟范唱录音演唱全曲并表演。
注意:接好两小节的|111 51|111 51|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