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机构为购买消费品的客户提供的一种信贷业务,它以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为放款基础,旨在通过信贷方式预支远期消费能力,来刺激或满足个人即其消费需求。
个人消费信贷通常按偿还形式划分为分期付款和非分期付款两大类。
分期付款一般按周、月偿还贷款款项。
这种贷款最主要的用途是支付消费者购买汽车、家电等高档耐用消费品。
非分期付款即为在规定的期限内一次还清贷款。
住房贷款消费信贷中最重要的一种。
1998年以来,为支持广大内需,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已经开办的消费贷款种类主要有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贷款和助学贷款等。
目前在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中,消费信贷比例明显上升,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先消费后生产为特征。
个人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近年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非经营目的)的贷款。
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是国有商业银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系列全方位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个人与银行单向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特别是个人短期信用贷款的开办,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经营观念,开拓业务新领域,对传统业务模式的突破;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顺应了国民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多元化需要,优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创利渠道,也有利于启动市场、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品生产,形成生产-消费-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对引导个人有计划消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也有着积极意义。
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机制、个人经济行为尚不规范,加之个人消费信贷开办的时间不长,尚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此项业务有着许多新的课题尚待研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处于起步阶段,种类还不是很多,主要有:1、个人短期信用贷款是贷款人为解决由本行办理代发工资业务的借款人临时性需要而发放的,期限在一年以内、额度在2000元至2万元且不超过借款人月均工资性收入6倍的、毋须提供担保的人民币信用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的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使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银行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等。
本文简述了消费信贷的概念和特征,谈到了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消费信贷;中国;商业银行;问题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0011-01一、消费信贷的概述(一)消费信贷的概念消费信贷,又称信用消费,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以特定商品为对象,用于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周转,用未来收入做保证需要还本付息的信贷行为和消费方式。
需指出的是,消费信贷是和生产信贷相对的,前者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个人,后者的服务对象是企事业单位。
消费信贷和超前消费也是两个不同概念,应当区分开来。
消费信贷是消费者个人以未来收入作保障的有计划性的消费贷款,这种消费模式是值得提倡的;超前消费是脱离自己收入水平的不计后果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商品为特点。
(二)我国消费信贷的特征1.增长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大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消费贷款余额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市场规模在2010年达到了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个人消费信贷贷款余额最大国。
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品种日益丰富、结构更加完善中国消费信贷的品种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由汽车消费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和旅游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贷款业务体系。
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信贷占绝对比例;汽车信贷成为仅次于住房信贷的消费信贷品种;信用卡消费信贷金额较小,但是发展势头良好。
3.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中国各地区消费信贷发展很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信贷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
一名词解释1.消费不可逆性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
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
2.替代品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3.互补品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4.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5.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要受到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
这种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7.社会阶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为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
8.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9.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10.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11.流动性约束,是指经济活动主体(企业与居民)因其货币与资金量不足,且难以从外部(如银行)得到,从而难以实现其预想的消费和投资量,造成经济中总需求不足的现象。
12.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13.市场有效性;价格能根据信息不断迅速地进行调整的市场14..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一、引言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它是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巨大的转变,消费信贷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在总量还是在品种上都在逐渐的增加。
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信函。
从消费领域看,发展到住房、助学、汽车等多个消费领域;从信贷工具看,发展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多种方式;从消费信贷业务的服务机构看,不仅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可以开办,其他的银行只要符合准入条件也可以开办信贷业务。
消费信贷适应我国当期经济的发展、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它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个人和银行单方面融资的局限性,新辟了一个个人与银行之间可以互相进行融资的全新的债权与债务关系新的渠道。
消费信贷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转型。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消费信贷,经济的增长、结构的转型也和消费信贷的发展息息相关。
消费信贷可以减缓居民当期所面临的资金困难,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又会促进我国消费的增长。
但随着我国的经济转轨,以及存在着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造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下降的首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要扩大我国的消费信贷规模,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得以转变,并我国消除消费者在理念上流动性的约束。
因此,研究我国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影响消费信贷需求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之参考,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制约消费信贷需求的因素1.消费观念“提前消费”把未来的收入拿到今天来用这一点是和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相违背的,中国人一直崇尚节俭,更多的更传统的消费模式是把今天的收入储蓄起来拿到未来进行使用。
中国人喜欢把钱存入银行是世界上闻名的。
因为这是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的结果,特别是我们老一辈的人,他们把节俭养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有事为例省下那可怜的一点钱宁可让自己多走走弯路,让自己多受苦,也不愿意通过消费信贷来是自己活得更方便、更潇洒。
也许这是他们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即时他们很有钱,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任然不会改变。
现代营销上旬刊经济速度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有所变化,在人们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影响之下,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改变,影响了市场格局和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加,为了尽快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应当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不断释放人民群众的消费潜力。
消费信贷可以满足人们的购房需求、购车需求以及其他消费需求,属于零售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零售业务类型之一。
消费信贷可以结合信贷政策要求为消费者提供贷款,可以有效提升商品的销售量,加快商品周转速度,改善消费者的现有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消费信贷发展受到了各种不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的态度出现了变化。
只有创新消费的发展模式,促进消费的改革和发展,才能让消费信贷在广大消费者中站稳脚跟。
一、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发展消费信贷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利用各种不同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贷款,常见的消费信贷提供方式包括抵押、质押担保或者信用保证等。
消费信贷近年来呈现出了独特的发展特点。
(一)消费信贷发展规模扩大,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消费信贷余额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3月,我国居民消费贷款规模达39.2万亿元,占境内贷款的比重为27.3%,其中短期消费贷款和中长期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8.7万亿元和30.5亿元,占境内贷款的比重分别为6.1%和21.2%。
自从1998年开始发展消费信贷之后,消费信贷余额为172亿元,在经过仅仅几年的发展后,2003年消费信贷余额高达15732.6亿元。
由此可见,在5年间消费信贷余额规模扩大90倍,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高达112%。
自从进入21世纪后,我国消费发展速度持续增加,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开始形成了互联网消费放贷的模式,2017年放贷规模4.38万亿元,2018年9.78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122.9%,消费信贷规模的发展速度大幅度加快。
(二)消费信贷产品类型增加,结构体系得到了优化消费信贷的主要产品类型是房贷和车贷,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新型消费需求,金融行业开始提出了信息化金融产品,人们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完成贷款。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一、含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众筹创富通宝等模式。
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与新业务。
二、六大模式1.第三方支付目前,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的第三方网关模式,如快钱、易宝支付等等;二是有电子交易平台且具备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网关模式,如支付宝、财付通。
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主要针对企业客户,后者则主要对接个人客户。
2.P2P网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了一个媒介,借款人在相应的平台发放借款指标,投资者在平台上进行投资。
目前,P2P网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线上模式,此类模式典型的平台有拍拍贷、人人贷等,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完全通过线上进行,对其借款人的资质审核完全依靠公司风控团队。
另一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如新兴的O2O模式,此类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平台,结合线下体验,将网络数据这种“虚”的东西给予真实化,让整个环节都清晰可见。
3.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
其中,消费信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一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的定义、特点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消费信贷的定义消费信贷是指消费者向金融机构贷款用于个人消费,以满足生活和消费需求的一种金融服务。
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申请、审批和放款等交易流程的一种新型消费信贷模式。
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更加便捷、高效。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的特点1. 简化的申请流程: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轻松申请贷款,无需填写繁琐的纸质申请表格;2. 快速的审批速度:互联网金融行业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更快地对申请人的信用进行评估,从而缩短审批时间;3. 灵活的还款方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如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款等;4. 多样化的产品: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了多种消费信贷产品,如个人微贷、分期付款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的影响1. 促进经济活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能力,进而拉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 降低融资成本: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运营成本较低,因此可以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个人获得贷款的便利性;3. 引领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模式打破了传统金融的边界,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与进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4. 加强金融监管: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维护了行业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消费信贷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如个人信息泄露、合规问题等。
金融科技创新对消费金融影响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金融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创新。
本文对金融科技创新对消费金融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包括移动支付、P2P借贷、消费信贷等。
然后从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拓宽渠道、减少风险等方面探讨金融科技创新对消费金融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金融科技创新对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包括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1 引言金融科技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改变金融传统的产品、服务和业态的创新活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金融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
消费金融作为金融科技应用领域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金融科技创新对消费金融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2 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2.1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移动支付,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完成支付,无需携带现金或刷银行卡。
移动支付减少了支付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移动支付还可以帮助商户拓展销售渠道,增加交易量。
2.2 P2P借贷P2P借贷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借贷双方直接连接起来,消除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环节。
P2P借贷提供了更低的贷款成本和更快的贷款速度,满足了一部分没有信用记录的人群的借贷需求。
P2P借贷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如信息不对称、资金流动性等。
2.3 消费信贷消费信贷是一种提前为消费者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服务。
传统的消费信贷需要较高的门槛和繁琐的申请流程,而金融科技创新使得消费信贷更加便捷和可得。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金融科技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并提供个性化的信贷产品。
3 金融科技创新对消费金融的影响3.1 提升用户体验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了消费者的金融体验。
移动支付、P2P借贷和消费信贷等金融科技应用使得消费者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创新还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备考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公务员省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二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图形推理(6题)1.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人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3.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人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4.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二、定义判断(10题)7.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的贷款。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消费信贷的是:A.丁某夫妇用两人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向农业银行申请了房款的70%的贷款B.小马大学毕业后,自己注册了一家网络公司,并申请了小微企业贷款C.张某以自住房产为抵押,向银行申请5万元,期限为两年的旅游贷款,D.小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大学期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于交学费及大学生活费等消费支出8. 流言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流言对个人心理与行为造成的消极影响现象,称之为流言效应。
流言即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有关某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不确切消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流言效应的是:A.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有网民称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核辐射,随着消息被不断转载,引起一些市民疯狂抢购食盐B.某知名公司在网络上撰写、炒作虚假消息,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质量缺陷.煽动消费者抑制购买该产品,从而使该产品的销售量直线下降C.某市地震局根据预案进行地震应急演练,部分市民误以为该地区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纷纷赶到空旷地区躲避即将发生的地震D.法网开赛前专家预测李娜是最有可能被提前淘汰出局的种子选手.引起了不少中国球迷的担忧,但事实并非如此,李娜一路杀进了决赛,并最后捧起了冠军奖杯9.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是描述机器设备价值下降的概念。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每题均显示答案和解析中级银行从业资格_银行管理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3套(120题)***************************************************************************************中级银行从业资格_银行管理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3套1.[单选题]下面关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具有的主要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B)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C)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D)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市场竞争答案:C解析: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2.[单选题]( )就是实施法人监管,注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
A)管法人B)管风险C)管内控D)提高透明度答案:A解析:所谓“管法人”,就是实施法人监管.注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
3.[单选题]银监会对银行业的监管措施中,市场准人不包括( )准入。
A)信息B)机构C)业务D)高级管理人员答案: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调整业务范围和增加业务品种,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许可。
4.[单选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整改,经验收符合有关审慎经营规则时,监管部门应当自验收完毕之日起()内解除对其采取的有关措施,防止监管机构滥用监督管理权力。
A)7日B)15日C)3日D)10日答案:C解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整改,经验收符合有关审慎经营规则时,监管部门应当自验收完毕之日起3日内解除对其采取的有关措施,防止监管机构滥用监督管理权力。
“智能时代”银行服务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作者:陈荣贵来源:《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第13期陈荣贵收稿日期:2014-01-01(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随着智能终端在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借助其平台发展的业务也紧跟步伐。
移动互联网金融便是顺应“智能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严重冲击着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迫使传统的金融服务行业不得不开始创新其发展方式,力求在“智能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但在这样一个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金融企业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对等的,因此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角度,分别阐述其在科技浪潮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能时代;移动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5-0053-03一、引言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向3G时代的迈进,智能手机成为应用3G服务越来越重要的终端。
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 2012年 2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到4.72亿部,预测到 2016 年,智能手机出货数量将增至 8.70亿部。
根据《2012年第3季度中国手机终端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第3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为4 917万台,同比增长121%;智能手机销售份额升至77.1%。
不难预想,智能手机将占据整个手机市场,我们将迈进“智能时代”。
移动互联网是指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为一体。
移动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服务。
随着3G网络的普及与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从概念层面逐步落地,为我国银行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一)金融业务方面的创新目前的“消费信贷”是金融业务创新的一个亮点,是商业银行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个人消费目的的贷款。
开办个人消费信贷,是国有商业银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措施之一,打破了传统的个人与银行单向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借贷关系。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住房建设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住房建设对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社会有效需求,解决居民住房困难,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国家在推行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同时,个人住房消费却“热”不起来,如何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动我们房地产市场发展,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关键字】个人消费信贷、住房信贷、存在的问题、发展个人住房信贷对策、住房市场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非经营目的)的贷款。
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是国有商业银行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系列全方位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个人与银行单向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处于起步阶段,种类还不是很多,主要有: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旅游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
住房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面对现在的房市,我们应该了解哪些,又应该有哪些应对措施呢?以下我谈谈个人的浅见。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住房贷款,住房贷款是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或者城镇居民修房、自建住房,以贷款人认可的抵押、质押或者保证,在银行存入首期房款,借款金额最高为房款的70%、期限最高为30年的人民币专项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又分为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委托性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住房组合贷款三种。
我国买房贷款的政策在1988年第一次住房体制改革会议召开后,1991年住房信贷业务开始了起步,各项住房信贷政策出台。
1991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都成立了房地产信贷部,办理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并制定了职工住房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2010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住房建设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住房建设对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社会有效需求,解决居民住房困难,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国家在推行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同时,个人住房消费却“热”不起来,如何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动我们房地产市场发展,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刺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包括降低利率、制订相关法律、降低贷款条件等等。
一、住房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实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不能脱离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房价仍然居高不下,相对于现有的经济水平,房价显得过高,增长过快,导致个人购买住房无力应对。
(二)消费者方面一是观念问题。
由于过去传统的福利分房体制的长期影响,使得居民心理上对住房商品化存在抵触情绪。
究其原因,一是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性分房,职工对低租金住房、优惠价购房习以为常,心理上在短期内难以克服“自己掏钱买房”的障碍;二是我国居民历来崇尚节俭,多年“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妨碍负债够房;三是目前的住房租金较低,许多低收入居民宁肯租房也不愿意买房;四是部分职工对国家的房改政策心存疑虑,住房的解决和改善仍寄希望于福利分房等。
二是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比国外住房抵押贷款的经验,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在3-6倍之间,否则就会因为居民的承受力不足而导致住房信贷风险加大,而我国的这一比例高达10倍以上,即使按“安居工程”房价计算也大致为12倍,一些大城市甚至超过15倍。
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城市拆迁安置费用过多,地皮炒卖情况严重;二是政府干预过多、政策不稳定,对房地产业采取限制措施,各种税费偏高,税种较多;三是房地产商追求高额回报等。
(三)银行方面贷款手续过于繁琐,耗时过长。
在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从申请到批准,往往要经过许多环节,办理许多手续。
而且,由于个人办理这些手续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程序不熟悉,经常要往返地跑。
一是简单的贷款申请手续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有时历经几个月,且在审查时,条件还较为苛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居民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积极性。
二是贷款业务品种单一,选择余地小。
目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有四类,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即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住房自营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住房组合贷款。
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发放范围还较小,个人住房自营贷款由于风险较大比重也不是很多,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这一新型贷款近年来发展很快。
但纵观我国目前的按揭贷款,基本上都是单一品种即业主付了首期款后,每月偿还固定的本息。
众所周知,个人的收入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个人在供楼时,往往需要十几年,这中间收入会有较大的波动。
年轻人供楼,开始时还款能力较弱,但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收入不断提高,还款能力不断丰富,其收入不断提高,还款能力不断增强。
中年人供楼,开始时还款能力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减弱,其收入将呈下降趋势,还款能力自然降低。
由于银行住房贷款品种的单一,就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不同需求,这也阻碍了银行这类业务的开展。
三是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评估难度大。
目前,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很不健全,个人的收入及信誉不能在银行体系中反映出来。
银行无从取得个人信用状况的背景资料,很难对个人信用状况作出准确评价,而社会上也没有专门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
为了减少风险,银行不得不提高贷款条件,或者要求单位提供附加担保,以在个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承担连带责任,这自然就会抬高个人住房贷款的门槛,制约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
四是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时间不配套,加大银行风险。
由于住房单体价值大,个人住房贷款通常期限较长,一般都是10年以上,有时长达30年。
而银行的资金来源则以活期存款为主,其定期存款期限也不长,多是一到五年。
这样,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之间就有一个时间差,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出现挤兑风波,就可能导致银行信用的降低,甚至破产。
因而,银行在作出个人住房贷款决策时,就得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会减小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
(四)社会法律方面相关法律不健全,法制环境还不完善。
尽管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但这方面的法律尚未建立。
有些操作有较大的随意性,有关各方的利益难以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
(五)住房市场住房二级市场不发达,住房流动性差,变现难。
近年来,国家规定要全面开放住房二级市场,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刺激二手房市场的发育,但整体上住房二级市场还相当滞后。
一方面它制约了住房一级市场的发展,从而阻碍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得银行在处置抵押物时变现困难,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发展我国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对策:(一)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这是衡量一个家庭信贷消费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标。
只有具备相当的信贷承受能力,居民才有扩大消费需求的能力,变消费意愿为有效消费需求。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居民消费结构,也决定了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对住房消费信贷的需求实际上是居民消费需求的一种反映,一般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换代之时,对住房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将提高一个新台阶。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最终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当一国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时,居民基于对未来前景的良好预期,将会增加消费支出,对信贷消费的需求也会上升。
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住房信贷消费的信心,使我国信贷消费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会在短期内有助于缓解最终消费需求的转换问题,但不足以根本解决潜在最终消费需求的现实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还需要加快市场化转轨进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明确居民对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就业和养老保险支出的预期。
(二)更新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转变传统观念。
根据国外的经验,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发展信贷消费的重要因素。
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低收入,低消费”的决策思想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消费观念必须改变,否则将成为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瓶颈,由于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地区差异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我国消费者对于信贷消费的观念转变将经历一个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从东部—中部—西部、从高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低收入户的一个发展过程。
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宣传媒体要加大信贷消费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普及信贷消费知识,逐步转变广大消费者先积累、后消费的传统习惯,引导广大居民树立借助信贷工具,适度超前消费的新观念,以有效增加即期消费。
(三)银行方面一是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银行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简化个人在办理时的手续。
同时还要加强有关贷款程序、条件的宣传,使它们为广大居民所熟悉,以避免或减少跑冤枉路。
此外,银行还要加强对其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
二是开展业务创新,增加业务品种。
银行也要面向市场,不断进行市场调查,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进行业务创新。
当前,银行可将整个个人住房信贷市场按照收入、职业、年龄等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然后再根据各个子市场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业务品种,提供不同的贷款服务。
如对年轻人提供累进型的个人住房贷款,即先期还款少,以后逐渐增多;对中年人提供累退型的个人住房贷款,即先期还款多,以后逐年减少。
三是利用存款实名制,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实行存款实名制,可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监督,为评价个人信用状况打好基础。
同时,还可先由政府指导成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然后带动民间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的发展。
在这些中介机构成长起来后,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也会不断健全。
四是推进房地产证券化,分散银行风险。
将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差的住房抵押贷款划分为很多等额面值的证券,然后让广大的群众进行投资,这样就将银行的金融风险通过房地产证券分散给了社会,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拓宽了其投资领域,增加了投资渠道。
(四)社会制度方面加快相关立法,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应制定一个较为完备的个人住房贷款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贷款银行的经营、住房抵押程序、抵押权人的权利保证、抵押物的处置以及个人住房贷款保险等方面和层次。
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有关信贷消费的担保制度,发展信贷消费信用保险业务,降低贷款风险。
(五)住房市场加快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增强住房流动性。
一要政策上给予优惠,包括减免相关税费、允许公房上市等等;二要成立大型房屋置换公司,“买旧卖新”,为住房流动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三要金融支持,给二手房购买者提供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