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524.90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
教学成果奖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3.08.08
•【字号】教职成[2013]733号
•【施行日期】2013.08.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
果奖的通知
(教职成〔2013〕733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省直有关厅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13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通知》(教职成〔2013〕204号)精神,我厅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择优推荐的教学成果进行了认真评选,共评出获奖成果217项,其中一等奖47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92项。
现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这次评选活动中,评选出一批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成效明显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
省教育厅将在全省择优推广这些优秀成果,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动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河南省教育厅
2013年8月8日附件:
2013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汇总表。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作者:陈立福马瑞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9期摘要:现阶段高等学校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采用深度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
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意义,并对目前校企合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述。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只是走走过场。
以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专业为例,提出了以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的实施方法、路线及可行性,以期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巨大能量,培养高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电子;大学生作者简介:陈立福(1979-),男,河北沧州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瑞(1971-),男,甘肃秦安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湖南长沙 410004)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2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28-03《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然而,现阶段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创新能力较低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10年人才培养的总体安排,[1]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也实施了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内的一系列人才培养创新试验,旨在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适合工业界需求的合格工程师。
其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2011年7月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建设期为两年。
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预定建设目标,开展建设工作,现将两年的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情况1、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确立“工(农)学结合、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由行业专家、企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项目建设调研论证机制,组建调研组,制定调研计划,先后组织3批60余人次对本地农业生产、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公司、农机合作社进行广泛调研,收回调研表格、问卷150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4份。
通过分析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经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了主要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典型性、重要程度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式归纳、整合形成行动领域;按行动领域所包含的知识、能力的相互关系构建学习领域;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确定学习领域能力目标,依托“校企社”共建平台,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实施“工(农)学结合、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轮实践(协岗实习):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农机作业季节,学生到合作企业、农机合作社(部分农机户学生安排回村)进行第一轮生产实践。
在每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实训之前,安排相关课程的学习。
在生产实践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学生农业机械的生产、使用、销售及基本维护能力。
第二轮实践(顶岗实习):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农机作业季节,学生到合作企业、农机合作社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第二轮顶岗生产实习。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主要进行农机作业标准、农机机务管理、农机新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第二轮生产实习做准备。
在生产实习中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农业机械操作、机务管理、农机检修等项目的生产实习,强化学生的农机操作和使用维护、农机标准化作业、机务管理、农机检修和故障排除的能力,为下一步的选岗打下基础。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
、,,,[l]。
,,,,。
,,,,,,,,。
,、,“,”,、,。
、。
,,,,,。
,,,,,、、、,,、、。
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定义和内涵,,,,,,、。
1.1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
,,,,。
,,,、、。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徐群英(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培养学生多维度知识体系构建为目的,能较好的被企业认可并发展成为有系统设计思维能力、整体设计观、跨界整合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企业真实项目操作流程的技能为依据,全面梳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性、落地性、时效性、课程以促进学生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24.73作者简介:徐群英(1976.0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副教授,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167. All Rights Reserved.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
1.2协同教学属于团队教学、合作教学、共同教学,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行,构建以协同育人为目标的联合教学方式,,,、、,,,。
,,、、,,,、、。
,,[3]。
,,,,,。
,,,,,,,,、。
1.3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协同教学,共建育人模式,,,,,,,,、,,。
2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2.1协同育人师资团队的组建,,,,,,。
、,。
、、。
、、,,、、。
,,,。
2.2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定,“,,、”。
、、。
,,,,,,。
、,,,、,、、、。
企业参与下的高校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现状,总结了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发挥的引领作用、保障作用、促进作用以及示范作用,得出了企业深度参与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顺利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的综合结论,探讨了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认证(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进行评估的首例[1]。
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NBCEA)成立于1993年,截止到2012年6月,全国共有66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点通过了NBCEA组织的专业评估。
虽然通过评估的专业目前仅占18%,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我国土木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工程界和教育界的深度合作,成为我国土木工程注册师制度的坚实基础[2]。
目前我国结构工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73%是来自通过评估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充分说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贡献。
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已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历程,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回顾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走过的历程,取得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非常不易,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评估工作,对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非常必要。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值得和需要总结的方面很多,其中企业深度参与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最重要保证之一,本文对其背景、现状、作用及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一、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现状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结合工程实践培养,而这个结合必须要有企业的积极和深度参与。
招聘培训文/崔艳清探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行业产生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网上交易信息、客户评价信息等。
亚马逊是较早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推荐的电商网站。
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引擎,同时也加速了电子商务人才结构的重大变革。
作为供给人才的高校和需求人才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人才要求《2019年度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80%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近30%的电商企业有大规模招聘计划,被调查企业中的30%的急需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但电子商务人才就业对口率只有20%。
企业用工荒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存,反映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不匹配的问题。
电商人才培养应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商大数据人才。
电子商务平台在交易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懂大数据技术、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与利用,也是电商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以下要求。
●大数据安全意识的培养数据的安全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信息安全,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对数据安全进行专项立法,但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已经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在数据的获取和使用等方面要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大数据事件的感知力、识别力和防护力。
●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培养面对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管理、商务结合的需求,高校需对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进行重新定义,使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具时代特性,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理解云计算系统架构层次逻辑,掌握数据库原理、数据挖掘等技术。
●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商行业中个性化推荐、数字营销、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等,都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数据分析能力成为电子商务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高等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产教深度融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界共同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本文将就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产教深度融合的概念及其意义产教深度融合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界在教学过程中深度合作,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实践基地和项目,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产教深度融合的本质在于将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实践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产教深度融合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校来说,产教深度融合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强学校办学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对于企业来说,产教深度融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培养和吸纳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
1. 课程设置创新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是课程设置的创新。
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将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融入到课程设置中,建立起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机制。
通过对企业实践需求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和教学资源,开发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与企业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基地建设创新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第二步是实践基地建设的创新。
学校需要与企业共同设立实践基地,在校外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了解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 34 卷 第 1 期2021 年 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4 No.1Jan.2021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以广西高职药学专业为例周丹丹梁春贤(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摘 要:对广西高职药学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开展研究,提出创新广西高职药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共建产学研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途径,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方位融合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药学;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1)01-0104-020 引言广西高职药学专业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为探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广度和深度,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学校及企业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研发技术与产品、职业培训等方面开展了更深层次的合作;推动学校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促进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提升专业内涵;同时要大力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社会教育公益事业的影响力,解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问题,推广先进企业标准和卓越企业文化,为产业升级储备职业人才;发挥区域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借鉴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2]。
1 广西高职药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1.1 协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教学资源(1)协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理论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方向。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对于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大学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旨在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发展。
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校企对接不够紧密、实践环节不足等。
对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可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设计更适合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对改革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关键成功因素,以便为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密结合。
1.3 研究意义产业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中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接着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其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然后阐述了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展示了其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结指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成效评估、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育人、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培养已成为各个高校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在过去,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相互独立,学校只关注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而企业则注重生产经营和商业利润。
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和企业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补关系。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提出和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创新,推动学生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的无缝衔接。
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专业培训和实习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以及成效评估等方面的探索,从而全面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第一条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部署,深化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形成全校共同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机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第二条总体目标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设目标,注重顶层设计,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运行机制,推动各专业群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逐步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力争通过5年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建设成果,学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建设成效突出。
第三条构建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将产教融合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学校建设与发展各个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落实学校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围绕区域产业链和产业发展新技术,建立行业和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科学设置新专业的机制。
集中力量办好地方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第四条推进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办学实践1.实施“引企入教”改革实践。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工作常态化,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工作,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实施引企入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建设项目,开展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课程教学与企业等多层次合作办学,推动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及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完善。
组织落实二级学院与企业共建企业工作室、工程中心、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基地与项目建设。
2.组织开展产教融合生产性实习实训。
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和区域“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者:卜立新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02期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
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近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方式有校企互为基地形式,赋予全新理念的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合作培训的形式,还有以教学工厂(校办企业)为基地实施的全真培训,以及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着眼点,要放在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上,放在学生群体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上。
培养人才不仅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而且还能满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行业、企业不断变化更新的技能要求。
为此,寻求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之路,将以学校为主的“一元”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为政府统筹主导、行业专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具体实施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一条有效途径: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是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主线,为此学校不断探索与创新。
在校企合作方式上,学校既有多年传承下来的校企互为基地形式,又有赋予全新理念的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合作培训的形式,还有以教学工厂(校办企业)为基地实施的全真培训,以及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互为基地学校是企业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是校方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
这一合作形式近年来又有所改进:一是优选企业,由过去的100多家,优选为40家。
其中包括:首钢公司、北汽集团、北京安德建奇集团、天津大港石油公司、中粮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唐山中材、河北钢铁集团承德分公司、承德颈复康药业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
产教融合视域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作者:宋冬萍于霜王英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9期[摘要] 随着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持续快速发展,智能控制技術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有利于快速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为例,校企协同创新“五教合一,团组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技术模块+X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校企融合、多元发展”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挖掘“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个性化教学内容,构筑“基础+核心+综合+创新”实践实训体系,建设“德技并修、产出高效”的教师创新团队。
[关键词]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061-03产教融合是指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有机结合,教学与产业密切联系,形成相互支持促进、互惠互利、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2019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以产教融合为引领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和双高专业群特色发展的“助推器”。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明确提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
可见,高职院校与企业协作育人契合当下国家提倡的产教融合发展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是当今高职院校的一个改革创新发展方向。
一、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随着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逐渐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与升级,期望能够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到适合自己公司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为了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高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深度融合是指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深度合作的形式,包括企业提供实践场景和导师经验,高校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培养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两者相结合,就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式创新1.实习制度改革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学校内获取知识,而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结合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与应对问题。
传统的实习模式只是简单地做记录或帮忙,不能体现实习的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将学生分组完成实习任务,并由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导师现场指导。
2.创新讲座与讨论在讲座与讨论方面,不仅仅需要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问题的敏锐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以邀请企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在讲座中讲解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3.团队实践与创新项目团队实践与创新项目有助于学生提高对问题解决的能力,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项目可以由产学合作共同推动,由企业提供现实的项目课题和导师经验,学院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成果等,由学生分组完成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并由企业专业人士进行验收,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等。
三、模式实践1.校企合作实习高校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周末时间安排实习活动,接受企业的委托,把学生派往企业进行实习,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基于整理的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此举不仅切实提高了学生们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到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TheSocialAngle 社会广角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7行业协会深度参与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文/刘力铭 陈俊涛 时东晓摘要:本文主要提出一种行业协会深度参与的产业学院(以某物联网产业学院为例)的可行的育人模式,拓展延伸至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行业协会深度参与的产业学院的育人模式,为此类研究提供行业协会深度参与的产业学院的研究支撑依据,为高职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提供实践行业协会深度参与的产业学院操作指南和理论分析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产教融合已成为国家推动教育改革和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顶层制度安排中的重要内容。
针对目前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从操作层面力图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
然而,办学体制及育人模式的新突破仍有待各地从理论上、实践上予以积极探索。
产业学院作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高职院校等多主体合作兴办的集学历教育、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实体化职业教育机构, 在提升企业重要办学主体地位,推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产业学院已成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1 行业协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1)探索完善行业协会深度参与的产业学院及产教融合育人体制机制。
产业学院要实体化运行必须具备创新的体制和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通过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采用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理事会制等产教深度融合的形式,与高职院校开展深度合作,以资金、设备、无形资产(专利、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建立与多主体办学、协同育人相适应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治理机构,实现多元办学主体对产业学院的共建共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的学历教育、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生产服务等功能实现。
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深度融合高校、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相辅相成,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文章就实施高校与社会各类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培养人才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和改善建议进行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下降,老龄化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劳动力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制造业“蓝领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需求存在的差异,学校人才在进入企业后,企业还需投入很大的资源去进行二次培养,所以,如何把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能达到学生走出校门便成为企业合格员工的目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成为学校、企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关注的焦点。
李克强总理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也作出了重要批示:强调要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要实施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要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
因此,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瓶颈和提升学校就业数量和质量,就成为了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发展区域经济平衡的重要抓手。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的是办学任务和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追求的是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
目标不统一和长久以来形成的理念和价值观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包括:1.大部分家长的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应该有“铁饭碗”,成为社会上层管理者,不应该在生产一线工作。
传统观念的误导使得多数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切实际,不安心于生产一线工作,在企业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实习结束不愿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同时由于没有深度参与到企业一线的实践,导致在从事研发设计、管理等等工作时往往浮于表面,作出的工作空中楼阁,难以和实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