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电与热2
- 格式:ppt
- 大小:383.50 KB
- 文档页数:17
八年级物理电和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形成、电源的作用以及电路的概念,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形成及电源的作用2. 电路的概念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3.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电源的作用、电路的概念、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教学难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流的形成及电源的作用:介绍电流的产生原理,解释电源对电流的作用。
3. 介绍电路的概念:讲解电路的组成,让学生理解电路的作用。
4. 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验和图示,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性质。
5.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故障,如短路、断路等,让学生了解电路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电流的形成、电源的作用、电路的概念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强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调查生活中的电路应用,如家庭电路、工厂电路等,了解电路的实际应用。
八年级物理《电与热》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电与热》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电与热》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焦耳定律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知识储备,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a、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b、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c、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安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生活上,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入手,理解电流的热效应;学习上,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累积,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探究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2.演示实验3.谈话教学六、学法1.探究学习2.合作学习3.理论联系实际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用5分钟时间细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八年级物理电和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和热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对电和热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电和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电和热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关系电阻、导体、绝缘体的特点电能、电功率的计算2. 第二节:电和热的关系电流的热效应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应用3. 第三节:电热器电热器的原理及分类电热器的优缺点及选择电热器在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节:电流的热量计算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方法电能与热能的转化电流的热效率5. 第五节:电和热的实验探究实验一: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验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三:电热器的制作与测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和热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和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热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和热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物理》2. 实验器材:电阻、电压源、电流表、电热器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电和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第六节:电与磁的联系1. 教学内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使学生直观理解。
使用案例分析,探讨电磁铁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3.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观察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电与磁联系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简单的电磁铁应用实例,检验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与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焦耳定律,并能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关系,提高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能与热能的转化。
2. 难点:焦耳定律的运用,电能与热能转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电流的热效应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灯泡、热水瓶等。
2. 教学课件: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能与热能转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流的热效应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热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介绍焦耳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电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热现象,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等,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问题。
4.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焦耳定律。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电能与热能转化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毯、电暖器等。
2. 探讨如何减少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能量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计算一个家庭电器在工作时的热能损耗。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电热现象,分析其原理及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小结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现象。
初二物理电与热、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电与热、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二. 规律方法指导1. 由导体产生热量的功率公式P=I2R还可以看出,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2. 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方法:纯电阻电路中,电流通过电路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这时W=Q=I2Rt,非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的电能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这时有W=Pt=UIt>Q=I2Rt。
3. 为了安全用电,应注意不要让干路电流超过家里供电线路和电能表所允许的最大值,为此,要防止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的用电器。
如果家里要添置新的大功率用电器,应先算一算它的电流,看电路中总电流是否超过供电线路和电能表允许的最大值。
4. 选用保险丝时,其规格与电路的额定电流相比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起不到保险作用,过小则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三. 知识点分析:学法点拨学习本节的知识内容,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节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电流通过电炉会发热,通过电灯也会发热,寻找更多的例证,有助于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的能量转化关系,加深对电流热效应的理解,从而认识到,即使是一根导线也有发热的问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本节中提出的问题是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实验探究是围绕着这一个前提条件来进行的,选取的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等,但电阻不相等,只要发热快慢不同,则就可确定是电阻不同导致的,发热功率与电阻大小有关。
实际上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也是影响发热功率的因素,但这样研究控制了这两个变量,可以将问题简化。
这个探究实验的结论,只适用于电流相同的情形,因为它是在这个条件下得出的。
事实上对于不同的家用电热器而言,由于供电电压一定,情形正好相反,电阻小的发热功率恰好大。
因此理解物理规律不能脱离它产生的具体物理环境,否则就不能成立。
第四节电和热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将公式P=I2R的呈现做了处理,用阅读探究的方式出台,并以“探究卷”为桥,完成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我们建议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得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社会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子、电饼铛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定性关系;再通过阅读探究;电热功率P与导体的R及通过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式。
第三环节:应用与创新。
用结论解答课前实验现象,继而再观察多媒体的两个演示实验,根据结论判断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并对课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个变量电流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即对于同一个用电器热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探究,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 说出几种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巨大作用。
2. 领悟从生活走进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这一基本课改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难点:P=I2R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教学准备】电池组、带蜡油的铅笔芯、带蜡油的铜丝、导线、“探究卷”、课件。
《电与热》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电与热》教学设计___________ (省、市、区、县)(省、市、区、县)汉光中学柴斌课题第八章:电功率第四节:电与热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过程方法: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学习重点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学习难点实验操作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媒体电流的热效应演示器一台,220V电源、火柴、电阻丝、泡沫塑料块等及多媒体。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①比较它们有何不同?②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③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④电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发热?影响它们发热的因素是什么?⑤它们发热时有什么规律?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学生观察学生回答学生尝试回答学生回答师生讨论注意从众多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中把电与热抽出来发动学生猜想越充分越好【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转换的思想)〖方案〗第一次实验: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或密闭的空气盒中,使之它们产生的热对煤油或空气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