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格式:docx
- 大小:13.19 KB
- 文档页数:1
课时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重、难点)一、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 18~P 19)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3.传递特点及原因 (1)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存在的部位: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二、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阅读教材P 19~P 20)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大脑皮层、B.小脑、C.脊髓、D.下丘脑和E.脑干等,它们分别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阅读教材P 20~P 21)1.人的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如S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不同区域名称的英文字母,分别对应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W(write)、S(speak)、H(hear)、V(vision)。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连一连判一判(1)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分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分析:通过胞吐方式。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图中共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甲代表的低级中枢受乙代表的高级中枢的控制【参考答案】C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d时,a处不能测出局部电流C.在缩手反射中,f仅指手臂肌肉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2.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b的某处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膜便处于外正内负状态B.若图中的c受损伤,则刺激图中的b仍能实现反射活动C.当Ⅰ处有神经冲动传来时,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D.Ⅱ处的神经递质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3.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B.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有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C.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是兴奋性的D.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1.【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答案】D【解析】刺激b的某处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使该处膜处于外负内正状态,A错误;图中的c为感受器,受损伤则不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刺激图中的b,因为反射弧不完整,所以不叫反射,B错误;当Ⅰ处有神经冲动传来时,会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错误;Ⅱ处的神经递质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
每日一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图是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若刺激A点,图B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参考答案】B的本质是蛋白质或者糖蛋白,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或者物质,并且明白刺激A点,电流会先后经过B的两侧,所以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
学霸推荐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d时,a处不能测出局部电流C.在缩手反射中,f仅指手臂肌肉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2.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3.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B.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有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C.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是兴奋性的D.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1.【答案】C【解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A正确。
因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结合b和c突触的结构,可知兴奋由左向右传递,故图示a 处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传导至d点,但d处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至a处,B、D正确。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
2.【答案】C【解析】图示兴奋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C错误;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D正确。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 简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 说出突触的结构。
(生命观念)3. 通过兴奋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教学重难点重点:突触的结构及类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吸毒为什么会上瘾》。
多巴胺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知道。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第二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引出本节课主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板书)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提出问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吗?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末端时,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通过什么结构?【概念讲述】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电信号形式移动叫兴奋的传导,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借助化学物质,叫兴奋的传递。
【预习反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预习p28-29页,了解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等结构,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突触结构图的名称及突触常见类型的填写。
板书:突触结构图,画出突触的常见类型: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轴突—树突型,表示为讲述兴奋传递过程播放动画,理解本节课重点。
传递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思考:突触小泡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通过什么方式?由动画可以看出,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注意:突触间隙内为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通过扩散的方式运输。
师生共同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转换模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中信号是如何转换的?2.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打开Na+通道,突触后膜电位将怎样变化?如果打开的是Cl-通道,突触后膜电位如何变化呢?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分析归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目标1.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简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知识|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
①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互接触,并发生信息传递和整合的部位。
②结构基础: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传递过程:神经元兴奋――→传导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传递方向:单方向。
原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再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1.脑的组成及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2)小脑: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3)脑干:内部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语言中枢(1)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语言功能,左侧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
(2)组成及受损症状①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失写症。
②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失读症。
③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④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关系及其意义各自具有不同的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调控机体各部分的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自查自纠|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间都是双向传导的(×)2.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3.听觉性言语区(H区)受损伤后听不见别人说话(×)4.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是脑干、脊髓、大脑皮层(√)5.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图解图说|★某些神经抑制或阻断类药物作用于突触处,能够抑制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
★醉酒后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呼吸急促等症状。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高二必修三生物课本要学的重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点1.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将信息传递2.突触:神经元的轴突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的特点类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数图型⊙–〈–⊙–〈突触后膜的面积较大的意义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3.传递过程①递质的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③特点①单向传递②突触延隔(突触的数量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时间)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④神经递质作用效果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性递质乙烯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抑制性递质甘氨酸谷氨酸等⑤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⑥突触小题内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多⑦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水解否则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麻醉药主要是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作于部位在突触间隙高二生物学习方法指导1、掌握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
2、观察比较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
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
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3、综合归纳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
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3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学习目标] 1.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2)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突触的常见类型A.轴突—胞体型,表示为。
B.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3.传递过程4.传递特点(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慢,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判断正误(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2)突触由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3)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因此神经递质是大分子有机物()(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以及通过突触间隙都消耗能量()(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6)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1)√(2)×(3)×(4)×(5)×(6)×特别提醒(1)神经递质是小分子化合物。
(2)神经递质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不需要消耗能量。
(3)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任务一:分析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1.不同的神经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传递不同的信息。
根据图1和图2分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的结果分别是什么?提示图1中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图2中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您好!本微课介绍兴奋在神元之间的传递,在完成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传入、传出等多个神经元,在传入、传出神经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那么信息是如何从前一个神经元传到后一个神经元的呢?在一个神经元内信号的传导一般为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至细胞体,神经冲动再从细胞体传至轴突末稍进而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相联系呢?神经元轴突末端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的分支末端膨大成杯状或球状的小体,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突触的具体结构如何呢?我们来看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突触在结构上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为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由于存在突触间隙兴奋在神经元间就不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可能怎么传递呢?我们进一步观察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有许多线粒体和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有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充当信息分子将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具体如何实现传递呢?当神经末稍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在线粒体供能的前提下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产生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传递模式的转换。
同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体现单向传递的特点,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传递的都是兴奋性的信号吗?我们进一步了解总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存储的结构为突触小泡,分泌结构为突触前膜,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本质为糖蛋白。
神经递质的种类多样,按功能分,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当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提高膜对离子,特别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电位倒转产生兴奋;当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提高膜对离子,特别是对氯离子的通透性进一步加大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不易产生兴奋即表现为抑制;所以神经递质的作用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之后去向如何呢?从图中分析可知:递质发挥完效应之后,要么被酶破坏降解或被移走而停止作用,这样可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者抑制。
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综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为:神经冲动刺激突触后小泡使得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