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发布时间:2021-02-19T10:53:45.95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作者:罗振盛[导读]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养成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切合学生发展实际,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广东珠海市唐国安纪念学校罗振盛 519082摘要: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养成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切合学生发展实际,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体质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会一直伴随学生学习生涯的学科,而小学数学又是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学科,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合适不过的。
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升创新能力人类创新思维的基本条件是想象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提供基础。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为严重,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进而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不高。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禁锢,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述发布时间:2021-07-02T09:34:35.540Z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3月作者:田永锋[导读] 在核心素养理念科学指导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不论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还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麻街镇小学田永锋 726001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科学指导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不论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还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述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引言作为新时代小学数学老师,如果教育教学视角只局限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上、纪律和习惯的培养上,教学思想就会显得比较狭隘,甚至会让教学的整体效益大打折扣。
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视角和思想,在教学中首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性、全面发展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的思维、能力、意志、意识等得到培养与提升,而不能只盯着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线性教学。
这样不但会让数学教学的价值显现不出来,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导致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成绩而努力,思想狭隘,认识受限,学习起来既累,效果还不理想。
有大视野、大环境,学生才能有大胸怀,才能淡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压力,而且在轻松学好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意义。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灵敏性体现为:首先是思维的迅速,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加强思维开发,促使学生的大脑运转,从而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次是采用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式,能够让学生由形见数,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
也就是让学生具有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快速地思考并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呢?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或完整,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一,利用数学游戏和活动。
数学游戏和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猜谜、数学竞赛、数学魔术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其二,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创新能力培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下面是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 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学生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才能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数学练习题,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者具有多个解法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可能性。
可以设计一些类似于数学游戏的活动,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寻找隐藏的规则和模式。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让学生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等。
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创设情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情境或者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新能力。
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活动,让学生在限定的预算下购买商品,要求学生计算商品的价格、找零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
5.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合作项目,让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培养彼此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活动,让学生在解题和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一、核心素养是指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判断的核心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通过教育教学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未来社会活动的中坚力量的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核心素养与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是人们面对不同的问题所需具备的能力,其中也包括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能够灵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中,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全面思考、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分为直觉性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性思维,通过比较、测量等方式,认识数的大小关系,进而观察数的大小规律。
对于外形相近但大小不等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比较,结合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相应的数学概念。
2.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比较等操作,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到了分数的知识后,在解决分数加减乘除运算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分数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综合考虑分子和分母的关系以及运算顺序等因素,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1.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创造情境,营造学生乐于思考的氛围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初,应尽量营造出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时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要真正做到和蔼亲切,这样学生才乐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的张扬个性,唤起创造的热情,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其次,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应给予他们期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这样学生会更大胆一点。
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
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索思维。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让学生自行发现科学道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让学生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概括出圆面积的意义。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摘要:本文了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利用游戏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思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将数学视为一种机械的计算和记忆活动,缺乏对数学思维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实际问题和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关键,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他们对知识和问题保持一种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复杂且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有助于学生将来在面对各种实际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和灵活应对。
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发散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他们开拓思维空间,提高问题解决的创新性和独立性[1]。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发和思考,从而促使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与方法(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者太中心学校连心完小周余祥2011年11月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创新思维居于核心地位,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开阔学生智力;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
创新思维是通过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 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创新思维不再令人陌生。
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 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传统的教育由于过于严谨、死板, 已不适应时代发展。
发展学生个性,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是培养时代人才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智力价值的学科,要想在课堂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挖掘和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评价和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创新和突破。
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这些要求,则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在新课程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设计各种符合学生具有创新、科学合理的质疑,并且要结合实际,使学生对质疑的问题产生兴趣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更多的思考、讨论、操作,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新知、形成技能,以此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主动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智力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当今社会,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力。
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数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以及数学创新思维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这种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如果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创新思维,那么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就能够灵活应对,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其次,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记忆和机械运算,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组织数学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购物时可以让孩子计算商品的折扣和总价,或者在做饭时让孩子参与食材的比例计算等等。
这些简单的活动都能够激发孩子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劳动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取代。
而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拥有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小学生将更容易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问题、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学习需要,更是为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小学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启迪灵活多变的直觉思维,培养大胆猜想的求异意识,拓宽思维时空,暴露思维的过程,在实践发展中创新思维,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拓宽思维时空。
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空,既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遵循生理和心理周期性起伏变化的规律,防止出现“高原现象”,还要“处处留心搜求,把进行的其它活动或接触到的其它事物有意无意地和自己思考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因此要布设问题悬念,创设问题情景,激启学生积极思考。
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使其拓广思维角度,跨越学科界线,对问题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二、让学生主动感悟。
“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
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彻悟”的境界,提高数学直觉能力。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先提供一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商都是4,于是觉得非常奇怪,产生探索的欲望,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时再让学生根据已给出的式子,自己编出商是9的算式。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从人人动手编题中体验到了除法中各数间的变化,悟出商不变的规律,教师应当提供机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悟”透数学知识。
三、开拓思路,诱发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发表时间:2015-01-22T14:34:58.06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12月总第166期供稿作者:徐丽[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徐丽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建设小学吉林松原 138000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各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教学的独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但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
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皮亚杰指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数学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断思考独立地发现了他前所未知的事实或者找到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特殊方法。
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解决方法是一种创新,独立地发现或者是证明了某一定理也是一种创新。
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让他们那种潜在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限度发挥、挖掘和培养,而不能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的重大负荷下压抑和消亡。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说过:“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吴静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围绕小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从数学学科本身、学生自身特点、课堂教学以及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创造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
它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从而形成新概念或新成果。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
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正常人经过培养是可以具备这种思维能力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各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教学的独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挖掘数学自身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充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图形,有的来源于几何图形本身或几何图形的组合,也有的来源于重要数学理论的具体化。
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数学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把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令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项长期任务。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比教会他如何做题更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篇2]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贯彻教学大纲的思想,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以下我们谈谈看法。
一、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应当强调数学的“过程”与“结果”的平衡,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只注意数学活动的结果。
这里,“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其实质是要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概括活动,去探究和发现数学的规律。
概括是思维的基础。
学习和研究数学,能否获得正确的抽象结论,完全取决于概括的过程和概括的水平。
数学的概括是一个从具体向抽象、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概括是有层次的、逐步深入的。
随着概括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概念的发展过程,及时向学生提出高一级的概括任务,以逐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数学概念、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数量适当的具体材料,并要给学生的概括活动提供适当的台阶,做好恰当的铺垫,以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并归纳出抽象结论。
这里,教师铺设的台阶是否适当,主要看它是否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似会非会”、“半生不熟”的状态。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评价和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创新和突破。
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这些要求,则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设计各种符合学生具有创新、科学合理的质疑,并且要结合实际,使学生对质疑的问题产生兴趣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更多的思考、讨论、操作,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新知、形成技能,以此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主动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
由于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
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
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
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
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25×2
……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变换角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些数学问题,尤其是思考题,它所呈现的条件和问题的方法与平时所说的有一定差异,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往往不能透过语言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时,不妨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
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
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
如,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甲、乙两人沿着400米的圆形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
甲每分钟跑280米,乙每分钟跑240米。
经过多少分钟甲追上乙?”这个问题学生较难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甲追上乙,其实就是甲比乙多跑一圈,而甲比乙多跑一圈,也就是甲比乙多跑400米,改变了思维的角度,学生就能轻松地解题了:400÷(280-240)。
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
练。
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
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
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
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四、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
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
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
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
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
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因此,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放开手脚,动脑探索,动手创作,真正成为探索、创造的急先锋。
参考文献
[1] 秦俭.浅谈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2]朱秀敏;.谈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3]李文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