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里乡亲》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思品《我的邻里乡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知道邻里乡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帮助邻里乡亲。
二、教学重点:1. 邻里乡亲的概念。
2. 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帮助邻里乡亲。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论自己的生活邻里,引出邻里乡亲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邻里乡亲的含义和重要性。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里乡亲的互动经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邻里乡亲之间和谐相处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点,从而学会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
5. 情景模拟: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与邻里乡亲互动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学习邻里乡亲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互助精神。
2. 理解邻里乡亲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体谅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1. 邻里乡亲之间的互助精神。
2. 互相尊重、互相体谅的实践方法。
八、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在与邻里乡亲互动中体现出互助精神。
2. 引导学生理解和实践互相尊重、互相体谅。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邻里乡亲的互助精神以及互相尊重、互相体谅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邻里乡亲之间互相帮助和互助精神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互相尊重、互相体谅。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邻里乡亲之间的互助经历,分享彼此在与邻里乡亲互动中的感悟。
我的邻里乡亲【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假如有了冲突【教学思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如以前这样融洽,有的邻里之间可能同住在一幢楼里连姓啥都不知道,有的连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成了奢侈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我的邻里乡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了解各种邻里之间的关系,懂得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难点: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与邻居和睦相处,文明健康的生活。
【教学准备】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一)教师活动: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
(二)学生活动: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一)教师活动: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
(二)学生活动: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教师活动:设置情境,播放录像:(一)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
我的邻里乡亲教学目标:1.体验邻里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快乐。
2.知道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3.了解各种邻里关系,学会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
教学重难点: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调查周围熟悉的邻居情况。
教师准备: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好邻居》(播放歌曲)2、听完歌曲,谁能说说歌里唱了些什么?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的邻里乡亲》。
活动一:夸夸我的好邻居。
1、师:我们无论生活在宁静的乡村还是繁华的城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你对你的邻居了解吗?能把你最熟悉的邻居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可以介绍他们的年龄、名字、工作,家庭成员等。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邻居。
)师可以跟进问一问,你认识你这个邻居多久了,是怎么认识的?你们相处得怎么样?2、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介绍中能够看出你们和邻居间已经彼此熟悉,彼此了解了,感受到了你们和邻居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帮助)相处的很快乐,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活动二:谈谈我和邻里乡亲是怎样相处的。
1.师: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朋友一般相距较远,不常见面,左邻右舍几乎每天都会见到,生活中肯定离不开你来我往,互相帮助。
生活中你或者你们家得到过邻居哪些帮助?你和你的家人又是怎样帮助邻居的?下面把你和邻里乡亲互相帮助的故事说给小伙伴听。
小伙伴之间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2.全班汇报交流。
(1).师:谁愿意把你和邻里乡亲相处中互相帮助的故事给大家说一说?其他的同学认真听。
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谈谈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得到邻居帮助后,或者邻居得到你的帮助后,结果怎样?预设生1:家里没人时,被好心的邻居叫到家里吃饭。
师:孩子,当你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而自己又饿又冷的在家门口等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生:很委屈,很着急师:正在你孤独无助时,你的好邻居主动邀请你去他家吃饭时,你又是什么心情?生:很感激。
《我的邻里乡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中的第三课——《我的邻里乡亲》。
教材主要安排了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假如有了冲突和小小调解员、生活瞭望台和法律常识六个板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
学情分析《品德与社会》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如以前那样融合,事先调查了学生,发觉学生所住的小区之中,邻里之间交往还较密切,但学生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自觉性认识不强,这也是品德导行的主要难点所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邻里关系,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些正确处理邻里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技巧,不给给邻里添麻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邻里和睦相处的重要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正确了解各种邻里之间的关系,懂得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与邻居和睦相处,文明健康的生活。
四、活动准备:1、准备一张邻居的照片或与邻居的合影;与家人聊聊与邻里之间发生的故事。
2、收集有关邻里和睦相处的名言名句。
3、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完成话题“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假如有了冲突”的教材内容。
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猜猜他们是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我们的亲戚,却和我们住的很近,有时甚至近得就在一个屋檐下;他们不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却和我们朝夕相见,好像一开门就能见到他。
他们是谁呢?生:邻居师:是的,他们就是咱们的邻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我们的邻里乡亲。
(板书课题“我的邻里乡亲”)(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1、介绍图中的关系:师: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邻里关系也不尽相同。
我的邻里乡亲教案【篇一:《我的邻里乡亲》教案】我的邻里乡亲一、导入:最近老师升官了---居委会主任,你先别忙着贺喜,别提了,天天让我配上烦心事,不信你听听:1、大前天,张三说邻居家的狗半夜把她家的孩子惊醒了2、前天,李四说,邻居家的鸽子和她家的鹦鹉争食吃,鹦鹉伤的不会说人话了3、今天,更可气的是,王嫂,刘嫂从柴草了捡来一个鸡蛋,都说是自己家的鸡下的,你说,我怎末知道这个鸡蛋是谁家的鸡下的呢?4、明天,还不知道又有什么稀奇事发生的?你说我这当居委会主任的愁不愁?二、居委会办公室1、你们同学附近,邻里乡亲有矛盾吗?2、同桌扮演二位邻居去居委会主任办公室会诊三、做个小小调解员1、观看课本图片2、碰到这种事,你怎么处理呢?四、辩论会1、调查同学们喜不喜欢养狗2、分成正反方3、“养狗好不好”辩论会五、续编故事1、老师读故事前半部分2、续编故事结果3、总结: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结果六、才艺大比拼1、为创建文明生态村,打算到社区义演,搞宣传活动,你想准备什么节目2、才艺展观3、师生合演自编三字半七、送名言,齐共勉【篇二:品德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家庭、学校、社区与家乡等几大板块为主要范域,按照从个人到社会的线索,设置了珍爱生命、合理消费、关爱他人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主题。
与其他各册相比,本册教材在体现新课标理念、新教材观的同时,还突出表现在对主题内容理解上的创新。
因此,我将针对:教材体现的课标理念、教材内容的创新点、教材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教材改编、改进的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不成熟的分析:一、教材体现的课标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
本册教材突出“范例”的特点,意在引导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让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儿童真实存在的问题。
四年级思品我的邻里乡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邻里乡亲,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分享和互助。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分享和互助。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邻里乡亲的重要性。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3.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故事、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学习。
3. 教室准备一些与邻里乡亲相关的物品,如邻里乡亲的照片、生活用品等,用于展示和教学。
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邻里乡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邻里乡亲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与邻里乡亲互动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尊重、关爱、分享、互助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与邻里乡亲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邻里乡亲相关的活动,如邻里乡亲运动会、邻里乡亲文化节等。
2.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进与邻里乡亲的感情,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的邻里乡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认识到邻里乡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邻里乡亲的定义与特点2. 邻里乡亲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 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与技巧4.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5. 社会公德心的培养三、教学重点1. 邻里乡亲的概念与特点2. 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与技巧3. 团队协作与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1. 理解邻里乡亲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 学会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团队协作与社会公德心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邻里乡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邻里乡亲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团队协作与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公德心。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与邻里乡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堂小游戏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 提前通知学生带一些与邻里乡亲相关的物品,如邻居送的礼物、与邻居一起活动的照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邻里乡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邻里乡亲的概念和特点。
2. 讲授新课:介绍邻里乡亲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邻里乡亲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5. 课堂小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公德心。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邻里乡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和谐相处的意识。
八、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关于邻里乡亲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课后回家填写,了解自己与邻里乡亲的关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的邻里乡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认识到邻里乡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点1. 邻里乡亲的概念及重要性。
2. 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2.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邻里乡亲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素材:邻里间的感人故事、社交礼仪示例等。
3. 小组讨论话题:如何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邻里乡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邻里乡亲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邻里乡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吗?Step 2: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邻里乡亲的重要性,如互助、关心、共享等。
2. 举例说明邻里乡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邻里乡亲之间的温暖。
Step 3: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小组讨论话题:如何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Step 4: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邻里间的纠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纠纷的方法。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解决纠纷的经验。
Step 5:社交礼仪示范1. 教师展示社交礼仪的示例,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提高社交礼仪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与邻里乡亲相处中做得更好。
Step 7: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邻里乡亲的画,表达自己对邻里乡亲的理解和祝福。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与邻里乡亲相处的情况。
六、教学拓展1. 邀请邻里乡亲代表来课堂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邻里乡亲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活动,如邻里乡亲聚会、社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邻里乡亲的互助和团结。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社交礼仪示范等环节,评价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方面的表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的邻里乡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认识到邻里乡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邻里乡亲的定义与意义2. 邻里乡亲之间的互动关系3. 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与技巧4. 学生身边的邻里乡亲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邻里乡亲的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学生身边的邻里乡亲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邻里乡亲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在与邻里乡亲互动中的尊重、关心、互助、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邻里乡亲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邻里乡亲话题的兴趣。
2. 讲解邻里乡亲的意义:讲解邻里乡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邻里乡亲的作用。
3. 分析邻里乡亲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邻里乡亲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尊重、关心、互助、合作等。
4. 案例分析:分享学生身边的邻里乡亲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邻里乡亲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互助、合作。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邻里乡亲的实践作业,如帮助邻里乡亲解决问题、参加邻里活动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邻里乡亲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邻里乡亲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
3. 学生在与邻里乡亲互动中的尊重、关心、互助、合作的表现。
4. 学生对邻里乡亲实例的分析能力。
5.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邻里乡亲的相关图片。
2. 邻里乡亲的实例视频。
3. 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相关文章。
4. 课后作业的实践场地。
四年级思品《我的邻里乡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认识到邻里乡亲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2.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邻里乡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故事等。
2. 学生准备与自己邻里乡亲相关的信息或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邻里乡亲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乡亲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邻里乡亲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邻里乡亲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邻里乡亲之间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与邻里乡亲之间的互动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强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探讨如何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并将自己的体会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邻里乡亲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邻里乡亲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认识。
3. 学生在与邻里乡亲互动中的表现,如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邻里乡亲来班级分享他们的互动经验。
2. 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邻里乡亲做家务、照顾老人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邻里乡亲的榜样。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不要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 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教学活动的种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邻里乡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我的邻里乡亲”,主要围绕邻里乡亲的特点、生活、关系等方面展开,通过对邻里乡亲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邻里乡亲的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邻里乡亲的基本特点和生活情况,认识邻里乡亲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邻里乡亲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邻里乡亲的关爱和尊重,促进邻里乡亲间的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生活情况和特点,培养对邻里乡亲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意识。
2. 难点: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邻里乡亲的生活,学会发现邻里乡亲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邻里乡亲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邻里乡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邻里乡亲的生活场景,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相互关系以及邻里乡亲对学生的影响。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自己对邻里乡亲的认识和感受,分享他们在观察和体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感悟。
4.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邻里乡亲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5. 总结: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教师对邻里乡亲的关系和重要性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邻里乡亲抱有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五、教学手段1. 图片或实物展示: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关注和投入到学习主题中来。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邻里乡亲的生活场景,增强对邻里乡亲的认识和了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互动,加深对邻里乡亲的感知和理解。
4. 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加深对邻里乡亲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情况,评价他们对邻里乡亲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邻里乡亲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定。
四年级思品《我的邻里乡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乡亲的概念,明白邻里乡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邻里乡亲的概念。
2. 邻里乡亲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与邻里乡亲相处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心邻里。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邻里乡亲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素材:邻里之间的互动故事、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正能量事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关于邻里乡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邻里乡亲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邻里乡亲是什么意思吗?邻里乡亲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邻里乡亲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邻里乡亲是指住在周围的邻居。
强调邻里乡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发生在邻里之间的互动故事,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关爱与帮助。
提问:“这些故事中,邻里之间是如何相互帮助的?你们平时是如何与邻里相处的?”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与邻里乡亲相处,列出一些建议。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与邻里相处的注意事项。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心邻里。
提问:“你们觉得邻里乡亲之间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如何做到与邻里和谐相处?”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观察邻里之间的互动,下周分享观察心得。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邻里互动活动,如邻里运动会、邻里文化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邻里之间的友谊和温暖。
2.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邻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观察邻里互动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邻里乡亲的认识和与邻里相处的能力。
2. 通过邻里互动活动,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邻里乡亲的重要性等。
我的邻里乡亲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二、重点难点1、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猜猜他们是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我们的亲戚,却和我们住的很近,有时甚至近得就在一个屋檐下;他们不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却和我们朝夕相见,好像一开门就能见到他。
他们是谁呢?(邻居)是的,他们就是咱们的邻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我们的邻里乡亲。
(板书课题)(二)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1、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住在什么地方,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预设(1):住在小区楼房,平时大家都关着门,偶尔会串门。
预设(2):住在农村平房或大院,大门都敞开着。
引导学生具体说说这样的邻里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如吃百家饭、夏天一起乘凉聊天。
2、小结:我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邻居,邻里关系也不尽相同。
有的邻里亲密得像一家人,有的则是点头之交。
无论关系如何,邻居都是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
(三)远亲不如近邻1、最近老师升官了,当上了小区的居委会主任。
同学们先别忙着贺喜,老师这个官儿可不好当,好多街坊邻居都来找我帮忙,我都快忙不过来了。
同学们能帮帮老师吗?2、出示图一:萍萍的妈妈要出差了,小萍萍没人照顾,该怎么办呢?预设1:学生回答找亲戚照看。
进一步设限条件:老师也这么说,可是萍萍妈妈说她们家是外地人,亲戚都在外地呢。
预设2:学生回答找朋友同事帮忙照顾。
再次限制条件:萍萍妈妈说朋友同事住的地方离萍萍的幼儿园太远了,不方便。
预设3:学生回答请邻居帮忙照看。
师: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老师把这个主意告诉了萍萍妈妈,萍萍妈妈请了隔壁的李阿姨帮忙,萍萍到了李阿姨家,可高兴了。
3、出示图二:小丽放学回家忘记带钥匙了,可是离爸爸妈妈下班还有好长时间呢,小丽来找老师,可是老师有事要出门,怎么办呢?预设1:学生回答小丽到公园去玩打发时间。
《我的邻里乡亲》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邻里间和睦相处给生活带来的愉快。
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
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兼顾邻居的利益,学会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
知识: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知道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通过谈话,引发学生思考:你们那里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板书:我的邻里乡亲)学生讲一讲与邻居的故事。
可以说好的,也可以说不好的。
教师采访:1.对邻里关系十分亲密的同学进行采访。
启发引导:你熟悉你的邻居吗?他们有哪些家庭成员?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2.对邻里关系十分疏远的同学进行采访。
启发引导:你对你的邻居熟悉吗?为什么你们邻里关系这么疏远呢?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不一样的邻里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活动二:远亲不如近邻1.[播放动画:远亲不如近邻]“夸夸我们的好邻居”。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回忆邻居对自己的帮助,感受到的其中的快乐。
2.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曾经帮助邻居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帮助给邻居带去了什么。
事情不一定大,也许是一句节日的问候,也许是一次帮忙拿东西的主动,侧重在点滴中感受邻里和睦的关系。
可以讲述,也可以和小组同伴把故事表演出来。
小结:和睦的邻里之间就像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
)。
《我的邻里乡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二、重点难点1、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猜猜他们是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我们的亲戚,却和我们住的很近,有时甚至近得就在一个屋檐下;他们不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却和我们朝夕相见,好像一开门就能见到他。
他们是谁呢?是的,他们就是咱们的邻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我们的邻里乡亲。
(板书课题)(二)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1、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住在什么地方,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预设(1):住在小区楼房,平时大家都关着门,偶尔会串门。
预设(2):住在农村平房或大院,大门都敞开着。
引导学生具体说说这样的。
邻里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如吃百家饭、夏天一起乘凉聊天。
2、小结:我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邻居,邻里关系也不尽相同。
有的邻里亲密得像一家人,有的则是点头之交。
无论关系如何邻居都是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
(三)远亲不如近邻1、最近老师升官了,当上了小区的居委会主任。
同学们先别忙着贺喜,老师这个官儿可不好当,好多街坊邻居都来找我帮忙,我都快忙不过来了。
同学们能帮帮老师吗?2、出示图一:萍萍的妈妈要出差了,小萍萍没人照顾,该怎么办呢?预设1:学生回答找亲戚照看。
进一步设限条件:老师也这么说,可是萍萍妈妈说她们家是外地人,亲戚都在外地呢。
预设2:学生回答找朋友同事帮忙照顾。
再次限制条件:萍萍妈妈说朋友同事住的地方离萍萍的幼儿园太远了,不方便。
预设3:学生回答请邻居帮忙照看。
师: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老师把这个主意告诉了萍萍妈妈,萍萍妈妈请了隔壁的李阿姨帮忙,萍萍到了李阿姨家,可高兴了。
3、出示图二:小丽放学回家忘记带钥匙了,可是离爸爸妈妈下班还有好长时间呢,小丽来找老师,可是老师有事要出门,怎么办呢?预设1:学生回答小丽到公园去玩打发时间。
《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邻里间和睦相处给生活带来的愉快。
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
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兼顾邻居的利益,学会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
知识: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知道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
通过谈话,引发学生思考:你们那里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板书:我的邻里乡亲)学生讲一讲与邻居的故事。
可以说好的,也可以说不好的。
教师采访:
1.对邻里关系十分亲密的同学进行采访。
启发引导:你熟悉你的邻居吗?他们有哪些家庭成员?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2.对邻里关系十分疏远的同学进行采访。
启发引导:你对你的邻居熟悉吗?为什么你们邻里关系这么疏远呢?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不一样的邻里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
活动二:远亲不如近邻
1.[播放动画:远亲不如近邻]
“夸夸我们的好邻居”。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回忆邻居对自己的帮助,感受到的其中的快乐。
2.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曾经帮助邻居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帮助给邻居带去了什么。
事情不一定大,也许是一句节日的问候,也许是一次帮忙拿东西的主动,侧重在点滴中感受邻里和睦的关系。
可以讲述,也可以和小组同伴把故事表演出来。
小结:和睦的邻里之间就像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
)
活动三:假如有了冲突
[播放动画:假如有了冲突]
学生交流研讨: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些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可用多种形式表现,引发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
小结:邻里好,赛金宝。
和睦的邻里关系要靠大家来创造,多一些宽容,就会少一些矛盾;多一些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和谐!(板书:和睦谦让宽容)(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
)
板书设计
我的邻里乡亲
和睦谦让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