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 格式:rtf
- 大小:35.47 KB
- 文档页数:4
《统计》教学反思《统计》教学反思1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亲身经历,我换牙了这一情景进行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都经历了换牙,也知道自己换了几颗牙,统计同学换了几颗牙,相对就容易多了。
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摸索统计学生的换牙情况,初步收集数据,再引导学生探索更好的方法,然后出示图和表格为学生提供方法,最后把准备好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由学生自主进行统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因此,课堂上学生能较快地统计完成同学换了几颗牙。
我在教学中没有涉及到从统计图到统计表的转化问题,而是根据情境图,直接将统计表作为统计的一种方法来呈现的。
而在有的练习题当中是没有情境图的,所以应该把这个问题补充进去,使学生明白统计图和统计表之间存在的关联。
另外,还出现了一个问题:这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
课的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总结阶段,注意拓展知识,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
《统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了学习统计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统计过程的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
不足之处:一、课堂秩序,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是他们一会儿就做不住了,显得有点乱。
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没有像平时那样把握好课堂,没有过硬的驾于课堂的能力,面对较多的同事,自己的感觉是有点紧张。
实话说,有点差强人意。
六年前,我在全镇老师面前上过两节课,一节是四年级的复习课《平行与相交》另一节就是这节课《我换牙了》。
本节课教学时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帮助学生迁移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并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水平,力图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利用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探索、分析解决等过程,特别是通过联系对比,使学生对“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题型、解题关键(确定单位“1”)、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都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
学生能用基本的模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当题目有变化的时候不能较好的对题目进行分析,今后练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尽量开发课堂,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思考、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讨成数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用分数基本相同。
教学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反思:学生在解决百分数乘法问题或者百分数除法问题过程中都比较容易,当两种问题在一起时,遇到的困难比较大,今后教学要加强对比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设计从资料开始,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探究纳税与折扣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生活—数学—生活的过程,不断运用生活经验理解公式,利用公式解决问题,从初步认识到真正懂得,并增强纳税意识。
章建跃博士的文章《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的观点:“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课改的三大基石”。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复习,是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的必要教学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复习课,一直以来就是教学环节中被教师们认为是很重要但是却不被重视的一环。
说重要,是因为再教学中大家都发现,提高和巩固成绩学生的四分之一的功劳源于复习过程中的全面提升,说不被重视,是因为“复习”在很多时候被教师们认为是大量习题机械重复的一种在线过程。
其实。
复习课,特别是数学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再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温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进一步归纳概括,达到熟练、透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从而达到从知识到能力的一个飞跃。
注意了适时、准确的复习评价。
及时进行复习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窥视学生的解题思维心理、准确把握复习节奏。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然而,由于想做到尽善完美,在一节课中尽量容纳更多的复习知识,所以部分习题的练习过程略显简单,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只做到了让中等偏上的学生充分展示,对于“面向一切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做更好。
⼩学数学_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青岛版⼩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内容教学⽬标:1.知识⽬标:使学⽣在亲⾝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统计。
2.能⼒⽬标: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3.情感⽬标:通过对现实⽣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体会数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活中的应⽤;培养学⽣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合作的能⼒。
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互动流程:⼀、复习引⼊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那么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学⽣回答。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统计图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统计图的选择。
⼆、探究新知1. 理解题意探究新知Ppt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哪些信息?⽣根据情境图,说出⾃⼰知道的信息是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2: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银牌情况如何?⽣3:第27——30届奥运会中中美两国⾦牌的变化情况如何?⽣4: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常好,那么你想解决哪个问题,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表⽐较好呢?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组合作研究选择哪种统计图表⽐较合适。
⼩组活动。
集体交流。
⽣1:我们研究的第⼀个问题,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统计表统计⽐较好,统计表可以清晰、明了地反映每⼀届奥运会获得各种奖牌的多少以及变化情况。
《统计》总复习【教学内容】青岛六年级下册第111页“统计与概率”之“统计”知识板块复习整理。
【教材解读】“统计总复习”是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总复习的第一课时。
关于统计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2021年版)》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由此可见,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
六年级总复习中,复习“统计”和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不同的是,统计的复习关注的不能仅仅是静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意识,关注的是对统计的全面、正确认识。
关注的是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应当比正确解答教科书中那些有关统计的习题更为重要。
仔细阅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提供的是以静态文本的方式呈现表格,创设了近视原因调查的数学情境。
并提出了3个问题:分别指向“统计问题的提出”,“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这样的内容安排,编者旨在引导学生动态收集数据,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积累用统计解决问题的经验,分析统计结果, 预测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近视率的发展趋势, 提出预防和扼制近视率上升的措施与建议, 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学情分析】为了解学生真实学情,笔者设计问卷,调查我校91位六年级学生。
回收有效问卷91份。
C、统计与概率D、综合与应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低段学生普遍喜欢的调查统计领域知识,到高段并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
通过面谈了解学生不喜欢统计的原因主要有:①做图很麻烦。
②题目都差不多,没有挑战性。
③教师教学认为统计简单,不重视。
选择题2 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的统计知识?()(可多选)A、数据的收集、整理B、统计图和统计表C、数据的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片面认识统计领域知识,%的学生将统计知识等同于统计图表。
六年级《统计》数学教学反思六年级《统计》数学教学反思「篇一」《比例尺》中的内容,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一。
这部分内容还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计算的启蒙点。
另外,这部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谓中流砥柱也!所以,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意义重大也!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学教学法,老师适时点拨,注重让学生用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后反思如下一、就地取材,自主探究可取教室里有现成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问:中国地图是凭借什么把幅员辽阔的960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大地画在了仅80平方分米的图纸上?因为有自学任务在前,学生知道从地图上找比例尺,初步感知比例尺。
比例尺的产生过程则以以下方式由学生自主“创造”出来:请学生将学校的旗杆画在一张纸上。
旗杆高15米,质疑:按实际长度画能画得下吗?小组合作,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学生不可能按原来的长度画,只有想办法缩小。
请学生用一句话说明用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多少米,学生标注。
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图上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1厘米相当实际300厘米”;“用1厘米代表15米”摘抄下标注。
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我认为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比例知识绚丽多彩如果我们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必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提供可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比例尺在绘图时的运用,我收集了学校平面图的一组数据,有教学楼、办公楼、自行车车棚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分组计算出比例尺。
在教学六年级数学《统计》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和总结,我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并认识到了一些改进方向。
首先,我的引入不够生动。
在本节课的引入部分,我只是简单地讲解了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应该采用一些活动和例子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例如用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其次,我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本节课的主体部分,我只是简单地讲解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我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差异化。
在本节课的巩固部分,我只是简单地布置了一些练习题,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我还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在本节课的结束部分,我只是简单地讲解了一些解题技巧,没有进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我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指导,并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进行个性化的反馈和评价。
综上所述,通过这节课的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六年级数学《统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找到了一些改进方向。
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说课设计(1)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求常见的百分率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这种问题的实质仍然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所给信息先算出来。
(2)学情分析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求常见的百分率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教学目标《新课标》突出用分析、比较、类比、转化、推理等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并能正确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重点、难点重点:准确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表述。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5)教法、学法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和引导探究法、类比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雏鹰杯”教学课后反思:
备课过程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精心备课首先应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喜好。
我在初稿设计了“复习导入”,设计了三个“旧知识点”铺垫引入。
后征求组长看法后,感到枯燥的复习会在开场就让自己的学生感到了这节课的艰难,这就极易引起部分学生的思维疲惫,影响学习新课的探究兴趣。
所以,二稿改为“情境导入”,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引起心中的美好记忆,激发他们继续研究的兴趣。
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
老师在教学中从“为什么同学们那么肯定地认为A牌彩电销售情况最好”到“为什么事实情况和我们的直观感受不同”再到“直观形象的特点到底是统计图的优势呢?还是劣势?”一连串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在很大的程度上“教会学生什么”始终是教师经常关注的,而被动的学会同样面临遗忘的窘境。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关注“教会”的同时,经常问问自己“学生为什么要学”,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时,也许他们学习的感受、效果、持久性都会有所不同。
课后,望着“板书设计”,忽然感到失误大大。
自己设计的板书忽略了“简洁、醒目、明了”的特点,由于顾忌学生的理解能力,弄成了“讲解词”。
深思后感悟到了“教会学生”的前提是“教师自己首先会学”,读懂教材,挖掘出重要知识点,梳理好教学条理,才能“教会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乐学、善学的探究者。
六年级统计教学反思六年级统计教学反思(精选5篇)六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求可能性。
活动二,体验可能性大小的实验活动。
活动一,学生对可能性的求法没有感到什么困难,但是在质数合数的区分上,还是有同学掌握得不够好。
活动二,有些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带来小正方体,所以只好应用了一部分同学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是5――9的结果出现的频率比和是2、3、11、12的结果的频率要大得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探讨出现所有结果的可能性成为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们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有用列表法来表示结果的,有用算式来表示结果的,有用列举法来表示结果的所有的方法都得到一种结论:和是2、12的可能性是1/36,和是3、11的可能性是1/18,和是4、10的可能性是1/12,和是5、9的可能性是1/9,和是6、8的可能性是5/36,和是7的可能性是1/6。
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孩子们的眉头舒展了,我笑了。
通过《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学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实践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相信对于他们来说,收获是巨大的。
对于老师来说,每一届学生都会留下不同的学习体验,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
六年级统计教学反思2今天我和孩子们上了节《统计》课,在备课中我将本课内容理解成一节活动课,既然是活动课,我想着就要让孩子有极高的积极性,并且充分的动起来。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做到使我的教学内容接近生活,教学课堂活动起来,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轻松的学习。
我们组数学活动的开展一直都遵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熟悉的事情、生活经验出发,并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因此,本课从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开始,到观看老师制作好的动画视频,都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就设计了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看哪部动画片人数最多的活动,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六年级统计教学反思六年级统计教学反思(精选11篇)六年级统计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求可能性。
活动二,体验可能性大小的实验活动。
活动一,学生对可能性的求法没有感到什么困难,但是在质数合数的区分上,还是有同学掌握得不够好。
活动二,有些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带来小正方体,所以只好应用了一部分同学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是5——9的结果出现的频率比和是2、3、11、12的结果的频率要大得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探讨出现所有结果的可能性成为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们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有用列表法来表示结果的,有用算式来表示结果的,有用列举法来表示结果的……所有的方法都得到一种结论:和是2、12的可能性是1/36,和是3、11的可能性是1/18,和是4、10的可能性是1/12,和是5、9的可能性是1/9,和是6、8的可能性是5/36,和是7的可能性是1/6。
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孩子们的眉头舒展了,我笑了。
通过《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学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实践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相信对于他们来说,收获是巨大的。
对于老师来说,每一届学生都会留下不同的学习体验,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
六年级统计教学反思篇2今天我和孩子们上了节《统计》课,在备课中我将本课内容理解成一节活动课,既然是活动课,我想着就要让孩子有极高的积极性,并且充分的动起来。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做到使我的教学内容接近生活,教学课堂活动起来,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轻松的学习。
我们组数学活动的开展一直都遵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熟悉的事情、生活经验出发,并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因此,本课从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开始,到观看老师制作好的动画视频,都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就设计了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看哪部动画片人数最多的活动,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统计》教学方案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使同学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同学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育同学初步的统计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
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4.在统计过程中,对同学进行良好思想品德训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4页。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水彩笔、水果图片、统计表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美丽的大森林里可喧闹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春季投篮竞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播放竞赛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师:竞赛终止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生:看不清晰。
师:大家来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投进的球最多?让同学自由发言,老师对于同学想的方法赐予充分确定。
师:就是要把小动物投进的球记录下来。
师在黑板上贴出竞赛的三种小动物的图片。
师生合作,当谁投进一球时,就在谁的上面贴一个篮球图。
(边播放课件边贴篮球,强调篮球最好对齐,这样便于比较)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通过课件演示,让同学在收集、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师生共同统计出:师: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1:可以知道小熊投进2个球,小猴投进3个球,小象投进4个球。
生2:可以知道小象投进的球最多,小熊投进的球最少。
生3:可以知道小象是投篮冠军。
课件演示竞赛结果。
以同学为本,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师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每种小动物进球的数量及胜败状况,像刚才这样的记录过程就叫做“统计”。
(板书:统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是最优秀的“小小统计员”。
二、教学例1师:小伴侣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鲜花)师:为了把我们的校内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的鲜花。
《统计---扇形统计图》教学案例实验小学:黄金发一、教学设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统计并不是教学新的统计方法,而是要求学生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1.注重知识联系,培养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仔细综合分析,从而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在教学例1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也可能没有。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数学信息。
2.通过认真观察,产生认知冲突。
学生通过初步观察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从第一感觉中得到的数学信息不一定是对的,懂得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在汇报中产生结论的冲突,从而保证所得结论是真实的和有价值的。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8~69页例1及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具体信息,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意义,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3.体验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具体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准确提取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卡片。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做好铺垫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过哪些统计图呢?其实,统计图在我们身边经常用到。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调查了一些品牌冰箱的市场占有率的扇形统计图。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市场占有率吗?你说说?师:市场占有率也就是指各种品牌的销售量占所有品牌销售量的百分比。
《统计图赏析与数据分析》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2-76页,第3课时。
教材简析:“统计图欣赏”部分选取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情况、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地球陆地面积分布情况等现实性很强的社会素材。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各种统计图的优越性。
之后,可以结合内容适当延伸,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关注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加深入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更加深入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表格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表,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都有哪些?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2、思考: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鼓励评价。
)3、大家学习的真不错,这节课就我们赏析一下我们所学过的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图赏析与数据分析)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先让学生自己回顾学习到的知识点,然后,教师结合2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对于本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二)信息窗二第二课时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老赵庄镇联校张桂新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题目:2004年“十一”黄金周来青岛旅游的约102万人,比2003年同期增长2%,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有多少万人?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读题,思考:(1)比2003年同期增长2%,这里的2%是哪个量占哪个量的2%?(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3)2003年的2%是哪个数量?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学生回答得出:(1)这里的2%是2004年比2003年同期多的人数相当于2003年的2%。
(2)这道题是把2003年黄金周来青旅游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是未知的数量。
(3)2003年的2%也就是增长的人数。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4.让学生列方程解答解:设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x万人。
X+2%X=102=102X=100答: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100万人。
5.思考: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吗?学生回答得出: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人数×(1+2%)=2004年来青岛旅游的人数。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3题(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足球场座位总数×5%=送出的门票数)(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2.自主练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小学数学优质课《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科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并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策略与方法:采用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1、小松鼠图片。
2、例1鲜花图及涂好的条形统计图各一份。
3、画“正”字的数据统计图片。
4、五张图片:香蕉、苹果、梨、桃、其它学生:1、每生自备两份画有红、黄、蓝、粉四色小花的纸片,其中一份正反面都要画。
2、例2统计图、统计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陈出新教学例11、情境引入教师(神密的):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
出示小松鼠图片。
教师:它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欢迎吗?(学生兴奋的说:欢迎)小松鼠说:“今天森林里正举行鲜花会呢。
同学们想去看看吗?闭上眼睛老师带同学们去。
出示93页的鲜花图。
教师:笛笛,到了,请同学们下车吧。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们纷纷提出问题,教师不做回答。
教师: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让我们先来做一项工作吧。
打开课本93页,同学们能在这幅图上表示出各种花的多少吗?学生:能!教师:那就拿起笔来,开始行动吧!看谁的作品又对又漂亮、整齐。
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把小松鼠恰当引入课堂,足以使学生们眼前一亮,注意力尽被吸引,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图,意在给学生提供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的空间,以开发孩子的潜能。
2、展示成果。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指名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操作步骤。
注意引导学生讲清图中每一部分,如:“()盆”表示什么?数据从何来?小格子表示什么?怎么知道哪一条表示什么花?其它同学到讲台前面来听、看。
《统计》教学反思《统计》教学反思1“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
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舞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
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
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氛围。
老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
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老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
这是我呼唤学生“乐观参加”与“合作沟通”的成功之处。
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加意识增强了,合作沟通的效果渐佳了。
《统计》教学反思2我教授的《统计》一课是人教版四班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复习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使学生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
本节课精心设计,集体备课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阅历。
1.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如:我校近年来学生近视眼人数的变化,同学们跳绳的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乐观的情感。
第五单元、奥运奖牌
——统计
信息窗1:认识扇形统计图
逸夫实验小学于景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表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其中,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
(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29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谈话: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合作探究,构建薪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
(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
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射击9. 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休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民族人口8. 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
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
回想一下,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交流: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自主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重点谈一谈扇形统讦图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回顾“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二)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百分比进行比较,明确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三)自主练习第5题。
这是一道根据统计图进行决策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弄清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解决第1题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喜欢乒乓球运动的人数,需要先求出被调查的总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可以根据喜欢排球的人求出。
解决第2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进行决策并说明理由。
(四)出示课本第73页地球陆地面积分布图。
教师提出问题:
1.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2.地球陆地总面积大约是1.5亿平方千米,亚洲陆地总面积大约是多少亿平方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懂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即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然后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有关地理知识。
三、课堂反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梳理知识,构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