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生态文明水平为全国提供示范——《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关键字:生态青海省示范区先行建设核心提示:加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近日,我省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于10月29日获国家发改委加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近日,我省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于10月29日获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批复。
青海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意义何在?《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制度建设、保障措施具体是怎样的?在记者的独家采访中,省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问:我省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什么重大意义?答: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国土面积72.2万平方公里,90%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提供着长江25%、黄河49%、澜沧江17%的径流量,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我国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加快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处理好生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完善生态保护体系,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夯实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基础;加快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决策、评价、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符合青海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激发各类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建设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纲要下,实现整个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规划,构建统一的生态安全体系,促进国土空间保护和发展平衡,推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土空间规划应将生态文明作为地区发展的首要考虑因素,通过提升民众生态保护意识,筑牢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科学识别规划地区资源禀赋,精准判断自然环境承载力极限,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张图”系统动态检测并定期评估,及时预警与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以便后续进行生态修复并实时监督落地,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为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规划体系构建引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和根本遵循,其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遵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
协同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局面。
基于以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核心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落实,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要点,合理制定规划、管理策略,共同提高工作质量,统筹空间的规划目标,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环境收益,确保规划工作前瞻性。
1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构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态文明自2012年写入党章、2019年写入宪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确立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指导地位。
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将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概念纳入五大建设主题之一的“生态文明”篇章。
报告中提出的“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等内容,是国家层面首次出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阐述。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等关于开展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15]3214号【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日期】2015.12.31【实施日期】2015.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3214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大连市、宁波市、青岛市、深圳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水利厅(局)、农业厅(局、委)、林业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工作要求,按照《关于请组织申报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1447号)的安排,近期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第二批申报地区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了集中论证、复核把关,并向社会公示。
现同意北京市怀柔区等45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目标责任。
先行示范地区要对《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制度建设重点进行系统梳理,细化任务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时间要求,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和目标任务实现。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北京人事考试网 / 北京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之我国将开展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北京三支一扶:2014年各省市三支一扶考试已陆续拉开序幕,中公教育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提供备考指导,对考试中的各个详细问题作出详细解答,同时还对一些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祝各位在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职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明确北京市密云县等首批57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围绕破解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制约,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通知明确,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制度创新重点是,在地方实践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生态补偿机制、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创新性制度。
通知要求,先行示范地区要明确工作分工和时间要求,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和目标任务实现。
同时,有关地区要做好区域和流域协调,特别是先行示范区涉及的武陵山地区、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等要做好相关工作衔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指导、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
去年12月,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印发《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启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
方案提出了多项目标,包括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区节能减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等。
北京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三支一扶考试阅读资料:北京三支一扶考试招考信息汇总北京三支一扶考试报考指导汇总北京三支一扶考试阅读资料汇总 北京三支一扶考试考试题库汇总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十三五”规划之绿色发展郭兆晖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各位,大家好。
我们现在给大家分享的一个题目是“十三五”规划中的绿色发展的概念。
我是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的郭兆晖。
之前我们刚召开的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其中建议有一大亮点是提出了五个新的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及绿色发展。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绿色发展,我们这节课就跟大家来分享一下绿色发展的内涵。
绿色发展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来梳理一下深化的过程。
首先是十六大的时候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初步设想,当时就提到了要走生态良好的道路,在十七大的时候,我们党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的报告当中。
十八大的时候,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并列在一起,形成了“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提出了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当中非常鲜明地提出,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这一法律制度。
所以,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实践越来越深化,而到今年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总体方案,如今年3月份的时候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意见》,其中就提出了“绿色发展”这一新概念。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绿色发展的理念主要是从这一建议当中归纳出来的,而我们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这是今年9月份中办和国办联合发布的,这是非常少见的,两个部门一起发布。
这当中就提出的生态文明要进行体制改革,体制改革要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的“组合拳”。
而国家为什么会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高到这么高的高度,这与“十三五”时期的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相符合。
其中关键的一条,这也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当中提到的,现在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的这么一种态势。
一、我国资源环境现状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发展当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质量不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地突出。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决定推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
本文将就该方案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措施进行阐述。
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决定启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
三、目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 构建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3. 加强环境治理,消除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四、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1)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落实,严禁违规开发建设。
(2)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提高土地、水资源利用效率。
(3)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2.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1)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清洁能源利用和高效利用资源。
(2)扶持和引导绿色创新企业,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加强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 增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1)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和监测环境问题。
(2)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打击违法排放和环境破坏行为。
(3)建立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环境意识。
4.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1)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开展环境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环境素养和保护意识。
(3)引导媒体积极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典型经验。
五、总结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实施,将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经验和示范。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背景与意义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中。
其中,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意义1. 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通过在示范区内推广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带动区域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示范区内建设新型产业、推广绿色技术等举措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向该地区集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提升城市形象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在示范区内建设绿化带、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对于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示范区内探索先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结论总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在示范区内推广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加大对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必然选择2》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经济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低碳经济被定位为“所有市场的母体”,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不亚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由于这一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不少发达国家政府在最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都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02x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
202x 年,胡锦涛主席又在g8峰会、日本“暖春之旅”及国内会议等多种重要场合提倡和肯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发展低碳经济实际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怎么样发展低碳经济。
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低碳经济是全球性能源革命什么是低碳经济。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现有的各种定义和解释还不尽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
而推行低碳经济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种观点可称之为“方法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也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这种观点可称之为“形态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运行的深刻反思,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是XX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小组组长,今天我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近期的工作情况。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XX市积极响应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提出了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
我市致力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环境,为全国其他地区树立典范。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们成立了建设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工作计划与进展情况1. 制定规划和政策建设工作小组首先制定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重要任务和时间节点。
同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了污染治理、水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形成了联动效应。
2. 生态修复与保护在生态修复与保护方面,我们实施了多项措施。
首先,加强了生态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完善了植被恢复计划,增加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面积。
其次,加强了水源地保护,修复了一批河流和湖泊,提高了水质。
同时,我们还对重要湿地进行了生态修复,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污染治理与环境监测为了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加大了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与处罚。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对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进行了实时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提高了环境透明度。
4. 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为促进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项目,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了有机农业和生态产业,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的工作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了政府和企业的环保责任。
此外,还有《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专门法律,针对不同领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了详细的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订,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为保护环境提供了严格的法律约束。
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加大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
例如,中央财政设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支持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环境治理工作。
同时,还实施了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财政补偿,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此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优惠,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的引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
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目录,明确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和限制淘汰的产业类型。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
科技创新政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的科研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环境治理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环保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一、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
本文将就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生态环境优美、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生活文明和谐的样板区,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 任务:(1)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生态修复和恢复生态功能,努力实现生态系统健康。
(2)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 培育绿色产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培育绿色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 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推动绿色生活理念的普及,提倡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文明习惯和良好行为。
(5) 加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1.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1)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2) 推动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和森林覆盖率提升,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3) 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大对大气、水环境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2. 资源循环利用:(1) 加强资源勘查与评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 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鼓励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和绿色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3) 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3. 绿色产业发展:(1) 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吸引和培育绿色企业,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业绿色化水平。
(2) 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促进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龙源期刊网 生态文明贵州先行作者: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02期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批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标志着我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实施。
通知明确,贵州省要抓紧做好《方案》组织实施,按照《方案》确定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
同时,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把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高度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大胆实践、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利于探索资源能源富集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新道路,有利于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形成可借鉴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新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贵州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革为动力,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完善制度体系,弘扬生态文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探索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是指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
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具体举措,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还需要推动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在资源环境负担重的领域先行先试,推动相关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需要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发展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等内容。
在绿色产业方面,示范区要率先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绿色金融方面,可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和生态保护项目倾斜。
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绿色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还应包括促进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示范区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
可以探索建立符合区域特点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模式,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样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还应当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样板。
要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形成一套成熟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为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范本和经验。
还应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总结回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包括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绿色发展体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和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样板。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
【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
【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14]1667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
【发布日期】2014.07.22
【实施日期】2014.07.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生态文
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4]16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厅)、国土资源局(厅)、水利局(厅)、农业局(厅)、林业局(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根据《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2420号)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委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地区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
案》)进行了集中论证、复核把关,并向社会公示。
现原则同意北京市密云县等55个地区《方案》的思路与框架,并将此前国务院印发的《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2号);经国务院同意,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962号),一并纳入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750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03•【文号】•【施行日期】2021.08.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750号建议的答复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议收悉。
经商国家统计局、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生态安全屏障区欠发达省份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形成实践重点实施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委先后支持浙江丽水、江西抚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点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供需精准对接、可持续经营开发、保护补偿、评估考核等方面开展探索,并明确我委统筹抓好试点示范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综合考虑生态安全屏障区欠发达省份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基础,统筹研究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等生态产品丰富的生态安全屏障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二、关于研究出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规范指导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基础,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就是要构建行之有效的价值核算办法,形成一套各方认可的共同的话语体系。
我委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有关工作,指导地方探索实践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
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基本形成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框架;加快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有序推进统一确权登记,推动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作者:
来源:《财经界》2015年第03期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定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中“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201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6部委印发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发改环资[2013]2420号),启动了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区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全国或本省(市)前列,城镇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有: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立足于服务地方,在专家论证、修改完善、社会公示等工作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于7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1667号),在57个地区开展第一批先行示范区建设。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侧重于将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将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落实到有关地区开展实践,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
为基本要求,尊重地方首创精神,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主体功能定位的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
其中,《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以国发[2014]12号文件印发实施,《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江西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由6部委联合印发。
在地方省级人民政府推荐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组织专家对有关地区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并经修改完善、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先行示范地区名单及制度创新重点。
在建设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先行示范地区的工作支持,重点对制度建设与创新予以必要的指导,凝练有效模式、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推广力度,引领带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先行示范地区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定位、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推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倡导生态文化和绿色生活方式等重点任务落实,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完成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确定的各项目标;着力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力争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和问责、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先行示范区的工作面广量大,各地情况不同,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推进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组织“专家问诊”行动,开展先行示范地区工作人员培训,召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现场会,查找先行示范中的困难和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和有效做法,国家对试点地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适时启动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将加大对有关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指导和支持,凝练典型模式,加大推广力度,及时将有关地区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上升为国家法规制度、改革方案、政策措施中,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长效保障。
(本刊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