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第 4单元:第4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1)
- 格式:doc
- 大小:943.5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课时主题长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V=abh,V = a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意识。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推理的活动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为此,教科书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实验、验证的思考过程。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第二个问题是通过猜想与验证,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第三个问题是探索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以及体积和容积的计量单位,并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尽管有些学生课前耳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但是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是欠缺的,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操作、实验的方式经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物体所占()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3.右面的长方体是由1立方厘米的小正体组成的,我知道它的体积是()。
小结:求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就是求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教师活动11、创设前置性复习作业,引导学生回顾体积的内涵和体积单位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体积概念的理解。
2.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模型或实物。
2. 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如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等,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长方体的体积。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体体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体积是用来描述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模型或实物,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长方体体积计算案例,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体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长方体体积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长方体的体积概念:描述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2.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 = 长× 宽× 高。
3. 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先测量长、宽、高,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水池的容积等。
3. 拓展题:研究长方体体积与其他几何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长方体的体积》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性质,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 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抽象成长方体体积计算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模型或实物。
2. 白板或黑板,白板笔或粉笔。
3. 学生用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推导体积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涉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3. 拓展题:研究长方体体积与其他几何体体积的关系。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性质,理解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导语】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学⽣已经掌握了长⽅体和正⽅体的主要特征,表⾯积计算等有关⽴体图形相关知识后,探索长⽅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使学⽣理解长⽅体和正⽅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公式进⾏计算。
2、培养学⽣空间和空间想象能⼒。
教学重点: 长、正⽅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公式计算。
教学⽤具: 1⽴⽅厘⽶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厘⽶、l⽴⽅分⽶、l⽴⽅⽶? ⼆、导⼊新课 1、导⼊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数体积单位的⽅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师⼿中的这个长⽅体和正⽅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将它切成1⽴⽅厘⽶(1⽴⽅分⽶)的⼩正⽅体后数⼀数的⽅法。
) 说明:⽤拼或切的⽅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但是在实际⽣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体和正⽅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个1⽴⽅厘⽶的正⽅体在⼩组⾥合作摆出⼀个长⽅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体的什么? 因为每⼀个⼩正⽅体的棱长是l厘⽶,所以,每排摆⼏个⼩正⽅体,长正好是⼏厘⽶;摆⼏排,宽正好是⼏厘⽶;摆⼏层,⾼也正好是⼏厘⽶。
(4)如何计算长⽅体的体积? 板书:长⽅体体积=长×宽×⾼ 字母公式:V=a b h篇⼆ ⼀、开门见⼭,直奔主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体积单位的换算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体积单位的换算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的第4课时,主要是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以及能够运用体积单位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灵活的换算。
难点是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换算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体积单位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种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找出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对于体积单位换算的理解和掌握。
我会对学生们进行作业布置,让他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为了更好地展示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体积单位换算的知识,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答案:体积是150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体积单位换算问题,或者运用体积单位换算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就是我对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体积单位的换算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换算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体积单位的换算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道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毫升、立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解决具体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问题。
3.培养学生具体计算能力,训练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各种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理解和掌握数学实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5min课堂预热教师提问20min理论授课讲授20min实例分析与交流互动探究10min练习时间个人练习5min总结与反思讨论课堂预热在开始本节课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们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
理论授课•教师通过数据给出数学中具体的体积单位,包括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毫升和立方米。
并给出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并示范如何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操作。
实例分析与交流•在体积单位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探究,通过举例,来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介绍,如:机场停车场的计价器上显示的是升还是立方米等。
练习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配合相关的练习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其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也要在课后认真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总结与反思•教师在最后阶段通过个案介绍,为学生们总结本课的重点,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回顾,同时针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解答。
学生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言和对今天课程的反思。
教学建议•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前可为学生们准备相关的实物来展示和演示。
•通过实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
•对于初学者来说,梳理和理解各种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需要一些时间,建议教师多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
•提供相关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公式、数学题库等,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同时,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方体体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准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学生对长、宽、高概念的准确理解。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计算器、投影仪。
2. 学具:直尺、铅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 探究发现: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验证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4. 深化理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体积计算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2. 体积公式:V = 长× 宽× 高3. 注意事项:单位换算、精确计算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3. 拓展题:研究长方体体积与其他几何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46—P47,长方体的体积二、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课件、每小组3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师:同学们,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体积以及常见的体积单位,现在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学生回忆并进行回答)师:同学们都能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那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呢?谁能大胆的猜测一下?(学生进行猜测,并说明理由,也可能有同学会直接说出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师: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下图)师:认真观察三组图形的变化,与小组同学说一说,你现在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条件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有关,并且发现长、宽相等,高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宽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长越长体积越大)师:上面我们判断三组图形中哪个体积更大,是用眼睛观察后来比较的,但有一些图形体积亲近,我们无法用眼睛判断,这时就需要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2、推一推,说一说师:刚才大家在操作中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是不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也有所发现呢?哪一组来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摆成的小正方体每行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排的行数就是长方体的宽,叠的层数就是长方体的高。
立方厘米。
生3:我摆的长方体长:3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小正方体:24个,体积:24立方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三个长方体的数据整理在表格里吧。
师:
师: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中含有几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
师:所以这两组数据是相等的。
师:我们在来仔细看看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数据。
师:第一个长方体,3乘2乘1=6。
师:第二个长方体,2乘2乘4=16。
师:第三个长方体,3乘2乘4=24。
师: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生1:那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体积是多少,就看长方体中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师: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长是几厘米,就说明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宽是几厘米,就说明摆了几排。
高是几厘米,就说明摆了几层。
师:长、宽、高相乘就得到了长方体厘米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也就知道它的体积了。
师:也可以这样理解。
先算出第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再看有几层,也能得到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同学们,相信你也已经了解了其中的道理。
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长方体的体积的公式为,长×宽×高,还可以用字母表示,体积一般用V表。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执教班级:大虎山小学五年级四班执教老师:汤佳慧教学目标:1、通过对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应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的方法;3、同时能利用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掌握求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的方法.难点:理解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教学过程:一、猜想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生: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
师: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生:我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系。
(师出示几个不同的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模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生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生2: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生3: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二、操作师:同学们很棒!大胆地猜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系,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需要我们大家来探索。
师:请同学们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和体积的相关数据,并完成下表。
(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发给学生)(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反馈。
(师把统计的结果汇总在黑板上)三、归纳师: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有几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
生2::我们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数等于长乘宽乘高的积,例如: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1厘米、2厘米时,它的体积是6×1×2=12(立方厘米)。
一、导入1、出示长方体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二、做一做1、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46页表格略)2、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教师带领学生逐一对数据进行分析三、说一说1、引导学生分析数据2、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 a ×b×h3、测量自己的文具盒,找出长、宽、高并计算文具盒的体积四、迁移推导,再次尝试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2①学生体会“长、宽相高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②体会越宽,体积会怎样?”③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反馈自己的数据,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进行反馈,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长6厘米,宽6米,高6米,求体积。
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你怎样想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 a3五、算一算1、求下列图形的体积。
(单位:分米)2、填一填六、全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说:考过程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尝试练习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
集体进行反馈,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全班汇报交流填一填并说一说计算方法谈一谈一、复习导入提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二、探究操作练习你还记得上节课的这道题吗?1、求下列图形的体积。
(单位:分米)2、应用公式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 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60cm2,高7cm.(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长方体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标: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土豆(或其他物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例如,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
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二、探究新知感知体积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①哪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板书:物体……大小。
②你们带来的口杯谁的放东西多,谁放东西少?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
容器……多少。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薯和土豆谁占的空间大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生1:红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看来,光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
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谁占的空间大呢?小组内的同学商量商量。
(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容器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师: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红薯和土豆哪个大,应该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
4.4 长方体的体积(1)(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长方体的体积(1)》。
我们将通过教材的第五章第三节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立方体模型和一些长方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书架,让他们注意到书架是一个长方体,然后我会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知道书架的长、宽、高,我们如何计算书架的体积呢?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长方体的数据,让他们计算这些长方体的体积。
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我会邀请一些学生来黑板上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
4. 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体积= 长× 宽× 高。
然后我会用一些图示来解释这个公式的原理。
5. 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留一些长方体的数据,让他们计算这些长方体的体积。
我还会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他们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他们能否找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让学生反思一下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会让学生思考一下,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否只适用于长方体,它是否也适用于其他几何体。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书架,让他们注意到书架是一个长方体。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精品资料
第4课时长方体的体积(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那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探索新知
1.长方体的体积探索: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2.填写教材P41填一填中的表格可以发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可推导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即
V=a×a×a=a3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学生回答)
四、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区分长方体和其他几何体。
2.了解长方体的三个面和六个面,分清长方体的长、宽、高。
3.能正确使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区分长方体和其他几何体。
2.了解长方体的三个面和六个面,分清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1.能正确使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PPT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一)过渡环节1.唤起兴趣(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知识,长方体在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是需要求解的。
那么,你们是否对长方体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呢?如果有,欢迎大家分享一下。
(3)目标提示今天我们将会学习到以下知识点:1.能够正确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区分长方体和其他几何体。
2.了解长方体的三个面和六个面,分清长方体的长、宽、高。
3.能正确使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二、知识讲授:(1)长方体的基本概念1.问:什么是长方体?答:长方体是一种几何体,它是指长方形按照一个方向延伸形成的几何体。
2.长方体的特征:(1)有六个矩形面;(2)三对面两两平行;(3)它们的长度与宽度均在垂直方向上延伸。
(4)体的大小由长度、宽度和高度决定,它通常表示为LxWxH。
(2)长方体三面介绍①头面、尾面:难以辨别,是两个平行的矩形。
②左右两侧面:也是两个平行矩形,中间有一条共同的边。
③上下底面:两个平行矩形,是长方体的上下两部分,面积相等。
(3)长方体的体积①体积定义:长方体的体积是指这个长方体所包含的三维空间的量大小。
②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 = l x w x h。
其中:V代表长方体的体积L代表长方体的长度W代表长方体的宽度H代表长方体的高度即V=LWH,单位为立方厘米。
(4)长方体的表面积①表面积定义: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外表面所占据的平面的量大小。
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学生的量感意识,积累图形测量的活动经验。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长方体的体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关于图形测量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积单位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学情分析:本课前学生已经会用数体积单位正方体的个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体积,知道了物体里包含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几。
部分学生已初步形成了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的计算方法的认识,但对于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并不清楚。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模型若干个、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你能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吗?2.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3.明确研究方向和方法,提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活动一:探究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活动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提出猜想。
(2)明确活动要求。
(3)活动探究: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
第4课时长方体的体积(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究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41页内容和第42~43页“练一练”的第1、2、3、6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若干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体积及体积单位。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约是15()。
(2)汽车车厢的体积约是4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长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长方形……想一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1)保证长方体的宽和高不变,将长变短后,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变小了,由此可知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有关;
(2)保证长方体的长和高不变,将宽变短后,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变小了,由此可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宽有关;
(3)保证长方体的长和宽不变,将高变矮后,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变小了,由此可知长方体的体积与高有关。
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2.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猜一猜……的猜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组织学生尝试用16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体,把每种摆法的相关数据填在表格中。
学生组内交流摆法,观察表格,汇报发现。
教师总结:
结合图形特征和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由此可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体积用V表示,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V=abh。
3.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如何计……的想法”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提问:我们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呢?学生交流各自想法,指名回答:正方体可以看作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指出:棱长用字母a表示,那么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为V=a×a×a=a3。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9分钟)1.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6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课堂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究,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