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精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1
《信陵君窃符救赵》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的概述和分析。
人物关系的梳理和解读。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讲解和运用。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国之间的关系。
信陵君的身份和地位。
2.2 故事情节概述信陵君为何要窃符救赵。
信陵君如何窃符救赵。
救赵后的结果和影响。
2.3 故事情节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矛盾。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第三章:人物关系梳理3.1 信陵君形象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信陵君的形象塑造和意义。
3.2 信陵君与赵王的关系信陵君为何要救赵王。
赵王对信陵君的态度和反应。
3.3 其他人物关系分析信陵君与其他臣子的关系。
信陵君与百姓的关系。
第四章:关键词汇和句式讲解4.1 关键词汇讲解讲解故事中重要的关键词汇。
举例说明关键词汇在故事中的运用。
4.2 句式讲解讲解故事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举例说明句式在故事中的运用。
第五章:阅读理解练习5.1 练习题设计设计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阅读理解题目。
设计关于关键词汇和句式的练习题目。
5.2 答案解析提供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
解释答案的来源和依据。
第六章: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训练6.1 故事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寓意。
分析信陵君形象在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
6.2 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讨论故事中存在的争议性和开放性问题。
第七章:创意性写作与表达7.1 写作任务设计设计以《信陵君窃符救赵》为灵感的写作任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或散文。
7.2 写作指导与反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创作。
学生互评和教师反馈,提升写作能力。
第八章:课堂互动与小组讨论8.1 互动环节设计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的课堂活动。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
(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是否值得肯定。
(3)学会从历史背景出发,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有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及其背景。
2. 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
3.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
2. 评价信陵君的行为是否值得肯定,以及如何看待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
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信陵君的行为进行评价,探讨其价值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讲解分析: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重点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评价其行为是否值得肯定。
5.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对信陵君的行为进行评价,探讨其价值意义。
6. 总结提升: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理解程度。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侯嬴是一个头脑冷静却又热血满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辞行赴军时提出将以自刭送公子,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时“侠义”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
这主要是激励朱亥,同时也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抗秦救赵的决心——且告信陵君他是不会泄秘的。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2 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3 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4 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设想1 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教学目的的第1、4点。
2 教学难点是对“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的理解。
3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
4 教具:绘制一幅信陵君礼待侯生,亲自给他驾车的场面图,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文章的主题。
课文原插图有三处失真:车错、马错、座次错。
据王力先生《古代汉语·车马》一节说,战国时供贵族出行的人坐的马车叫小车,运载货物的叫牛车。
小车只有一根或直或曲的辕(当时称为“轅”),这根独辕上应有挂马具的“衡”。
但书上插图中的车,却有两根辕木,辕木上也没有“衡”,却有轭,这是运货的牛车上才有的物件。
其次,插图上马的数量错。
战国时,驾人乘小车的马,或是二匹,或是三匹,或是四匹,分别称为骈、骖、驷。
插图中的车前只有一匹马。
信陵君为礼贤下士,专程亲自去接侯生,自然应该是用骈马、骖马甚至驷马。
另外,插图所绘座次也错了,课文明确写着:“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从插图上看,实际是“虚后”。
正确的座次排列,应该是信陵君和侯生同在车厢前部,侯生居左。
(摘自《语言知识》1991年11期李瑞琴文)教学时数 3教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指导预习,讲读第一、二部分。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史实。
(2)掌握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分析信陵君的英勇、智慧和忠诚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信陵君的英勇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英雄,学习信陵君的英勇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信陵君的英勇、智慧和忠诚品质。
2. 教学难点:(1)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时代特点。
(2)对信陵君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提问:“信陵君窃符救赵”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信陵君的品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英勇、智慧和忠诚品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景模拟(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情景。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价表演效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强调信陵君的品质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2. 制作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手抄报,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信陵君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其他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如“孟尝君的鸡鸣狗盗”、“平原君的门客”等。
(2)分析这些故事之间的异同,探讨战国时期士人的忠诚与智谋。
2. 文化传承(1)介绍信陵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
(2)探讨信陵君形象在后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传承与发展。
《信陵君窃符救》教案一、教学目(一)了解人物的写法。
(二)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以及“⋯⋯ ⋯⋯”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三)了解本文中一些的多象。
(四)理解信陵君礼下士的虚作和急人之困的勇精神。
二、点、重点分析(一)第 1、2 自然段怎介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析:文章首先按的一般体例,概括介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信陵君”,然后介他的品德特点:“ 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士。
”最后介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之”,“(侯)不敢加兵魏十余年”。
(二)作者怎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他“仁而下士”的?分析:作者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侯生是个士,并不及他是一个看管城的老,家境寒,地位低下,而“往,欲厚之”。
当侯生不肯受,:“臣修身行数十年,不以因故而受公子” ,信陵君反而更厚地以礼相待。
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客,⋯⋯自迎夷侯生并遍客”。
(三)作者在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分析:作者通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客”,等客坐定,他才“从”“自迎夷侯生”且“虚左”以待。
而侯生毫不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敝衣冠,直上公子上坐,不,欲以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侯生“愈恭”“ 色愈和”;写“市人皆公子”“从者窃侯生”,信陵君“色不”。
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客”。
通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比、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同所的几个,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若渴,仁而下士的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
(四)平原君在怎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分析:当,“秦昭王已破平,又兵邯”(平之,国重用只会“ 上兵”的括,而使 40 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外国的援兵)。
国局非常。
信陵君的救就成国生死存亡的关。
(五)于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度?分析:魏王“使将晋鄙将十万众救”,“恐,使人止晋鄙,留壁,名救,持两端以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力,而取望度。
《信陵君窃符救赵》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分析信陵君的忠诚、智谋和胆识等品质。
1.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深入理解文本内容;(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信陵君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学习信陵君的忠诚、智谋和胆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1.2.2 文言文阅读技巧: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方面的分析;1.2.3 文化内涵:信陵君、魏王、赵国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1.2.4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掌握《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深入理解文本内容;(3)感受信陵君的爱国情怀和忠诚、智谋、胆识等品质。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等方面的理解;(2)对历史文化背景和相关事件的解读;(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品质和事件意义;(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2)纸质教材:提供文本阅读材料;(3)网络资源:查询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和事件资料;(4)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文化及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政治文化及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
•掌握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讲解“信陵君”在历史上的地位和“窃符救赵”故事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基础知识学习(15分钟)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文化,了解一些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如春秋战国、列国、封建社会等。
3. 阅读故事(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历史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问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故事中的“信陵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为什么信陵君会窃取符号来救赵国?•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是什么?4. 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行为和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分析能力。
5. 拓展思考(30分钟)让学生对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练习描述人物形象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写出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并配以说明。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强调了历史故事的重要性和对人物形象的描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更能够提高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学问传授与力气培育点)七、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实际,留意引导自学,留意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构造,说明教学进展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预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预备,说明帮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二、《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1【学习目标】一、学问与力气:能联系已学学问,自主整理积存文言根底学问,觉察问题能娴熟把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战国时期形势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信陵君在忠君爱国与兄弟友情之间的困难选择。
能结合文本特别情景理解侯赢与朱亥的性*格与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育高尚的人际关系与是非观念,培育对国家、对友情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媒体帮助【教学过程】一、速读全文,把握文意。
1、信陵君为什么要救赵国?2、信陵君救赵国得力于几方面的帮助,为什么能得到帮助?3、信陵君救赵国后为什么要留在赵国?4、你认为侯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哪些细节刻画他的共性?二、整理积存以下字词在文中的不同用法与意义过微乃故就独下辞存从资约通假字:坐通座座位;俾倪通睥睨斜眼看;决通诀诀别;乡通向向着。
同形异义:胜之所以自附于婚姻者及来宾辩士说王万端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三、练习与实践1、稳固字词学问2、找出词类活用与特别句式特点,翻译并归纳其特点。
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语文教案教案主题:人教版高三下册《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使学生能够理解古代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斗争和智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扮演的角色,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小说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辅助材料、复印好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兴趣。
Step 2 阅读故事(1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
2.学生回答一些阅读理解问题,提高对故事的理解。
Step 3 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通过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身份、性格和作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谈论他们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Step 4 理解历史意义(15分钟)学生通过分析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思考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智谋斗争如何影响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Step 5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并展示自己的归纳总结。
Step 6 练习与展示(10分钟)1.提供一些类似的历史故事或者政治智谋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结果,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
Step 7 总结反思(5分钟)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历史文化和智慧。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第一章: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1.1 战国时期的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各国之间争夺领土和人民,战争不断信陵君生活的时代背景1.2 信陵君其人信陵君的身份和地位信陵君的才智和品德信陵君与魏国的关系1.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起因赵国遭遇秦军入侵,形势危急信陵君得知赵国困境,决心相助信陵君决定窃取魏国的兵符,调动军队支援赵国第二章:信陵君的策划与准备2.1 信陵君的策划信陵君思考如何成功窃取兵符信陵君评估风险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信陵君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2.2 信陵君的准备信陵君收集情报,了解兵符的存放地点和守卫情况信陵君挑选可靠的和同伴信陵君进行体能和武艺训练,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第三章:信陵君窃符的过程3.1 信陵君潜入魏国宫殿信陵君和他的同伴穿越宫殿的防范措施信陵君避免被发现,成功潜入存放兵符的地方3.2 信陵君成功窃取兵符信陵君巧妙地避开守卫,取得兵符信陵君在窃取兵符过程中展现出的智勇双全3.3 信陵君逃离魏国宫殿信陵君在窃取兵符后迅速逃离宫殿信陵君成功躲避追捕,安全撤离第四章:信陵君调度军队支援赵国4.1 信陵君返回赵国信陵君带着窃取的兵符返回赵国信陵君向赵王说明情况和救援意图4.2 信陵君调度军队信陵君利用兵符调动赵国的军队信陵君安排军队前往前线支援赵国4.3 信陵君的军队与秦军作战赵国军队与秦军展开激战信陵君的智勇和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得到展现第五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评价5.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成功信陵君成功窃取兵符,调动军队支援赵国赵国在信陵君的帮助下取得战争胜利5.2 信陵君的英勇和智谋受到赞扬信陵君的英勇行为受到各国的称赞信陵君的智谋和策略被后世传颂5.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意义信陵君窃符救赵被视为战国时期的英勇事迹信陵君的行为体现了忠诚和爱国精神信陵君窃符救赵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第六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争议与质疑6.1 信陵君窃符行为的合法性争议一些人认为信陵君窃符是违法行为,不符合道义另一些人认为在特殊情况下,信陵君的行为可以理解6.2 对信陵君忠诚与爱国精神的质疑有人质疑信陵君的忠诚,认为他可能有自己的目的有人对信陵君的爱国精神表示怀疑,认为他可能只是为了个人荣誉6.3 对信陵君智谋的质疑有人质疑信陵君的智谋,认为他可能只是运气好有人对信陵君的军事才能表示怀疑,认为他可能只是偶然取得了胜利第七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启示7.1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战国时期的影响信陵君的行为对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影响信陵君的行为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势力格局7.2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后世的影响信陵君的行为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和戏剧的题材信陵君的行为对后世的忠诚和爱国教育产生了影响7.3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启示信陵君的行为教会我们在特殊情况下要勇于担当信陵君的行为教会我们要有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第八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深远意义8.1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个人品质的塑造信陵君的行为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忠诚信陵君的行为对他个人的品质和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8.2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社会道德的启示信陵君的行为对社会道德产生了积极影响信陵君的行为鼓励了人们的忠诚和爱国精神8.3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信陵君的行为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信陵君的行为对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九章: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传颂9.1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文学作品的传颂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文学作品中的英勇事迹信陵君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赞美和传颂9.2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戏剧表演中的呈现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戏剧表演的题材信陵君的行为在戏剧表演中得到了生动展现9.3 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民间传说中的流传信陵君的行为成为民间传说中的英雄故事信陵君的行为在民间传说中得到了广泛流传10.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整体评价对信陵君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10.2 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学到的教训反思信陵君的行为,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信陵君的智慧10.3 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思考与启示思考信陵君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探索如何将信陵君的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中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二、信陵君的策划与准备三、信陵君窃符的过程四、信陵君调度军队支援赵国五、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影响与评价对于每个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信陵君窃符救赵背景介绍重点关注战国时期的背景,赵国遭遇秦军入侵的情况,以及信陵君与魏国的关系。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史记》中的一个描写战争的篇章,描写了齐国信陵君窃去了赵国用于制符文的石碑,从而救了齐国于水淹之中、又获得了战争胜利的事迹。
文章所包含的文化、人物、战争等方面的知识,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良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史实和人物形象,了解战争、战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分析信陵君获胜的原因;2. 难点: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讨论、问题导入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
(1)你是否知道什么是“计策战争”?(2)你听说过哪些历史战争的胜利是靠计谋赢来的?(3)这些计谋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思想智慧?2.预习:以小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介绍“计策战争”的概念、特点和方法和社会重要性,以及与本文主人公信陵君的背景和其他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每组指派一名同学代表进行简要汇报。
3.讲授讲解本文的内容、人物和历史背景等。
提问、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4.学案分享与小组合作,按指定课本要求进行共同制作讲义,形式多样,设计文艺、趣味性强的学案PPT、H5等。
5.学案讨论讨论如何把文本融入教学活动中,解决各种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互相启示和鼓励。
6.拓展结合生活、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计策战争”的智慧和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信陵君窃符救赵》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信陵君的忠诚、智谋和胆识,以及他窃符救赵的动机和意义。
提高学生对古代历史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注意生僻字的发音和含义。
故事情节分析: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动机和过程,分析他的智谋和胆识。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信陵君、赵王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看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历史故事中类似的情节,进行对比讨论。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
历史地图: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域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增强体验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角色扮演的相关材料。
安排学生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
3.2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注意生僻字的发音和含义。
故事情节分析: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动机和过程,分析他的智谋和胆识。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信陵君、赵王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看法。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交流能力。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齐国与赵国的关系以及信陵君的历史背景;2.理解并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情节和思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情节;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入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法:通过讲解作品的情节和思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3.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文背景: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各种思想观念混杂的时期;2.讲解作品背景:齐国与赵国是战国时期关系比较紧张的两个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上演了。
第二步:讲解情节(40分钟)1.具体讲解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2.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思想。
第三步:分组讨论(25分钟)1.小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整理和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结合自身经历理解作品中的思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了故事中的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设想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二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介绍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二、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
2、教师读课文。
三、集中学习1—4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第二课时一、集中学习5—12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二、难句解析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
《信陵君窃符救赵》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分析信陵君的忠诚、智慧和勇敢品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人物行为和故事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领悟忠诚、友谊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信陵君窃符救赵》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了信陵君为救赵国,窃取魏王符节,调动兵马,成功击败秦军的故事。
2.2 人物介绍信陵君:魏国公子,英勇聪明,具有高尚品质。
魏王:魏国国君,对信陵君有猜忌,最终被信陵君所感动。
赵国使者:代表赵国向信陵君求救,展现了赵国对信陵君的信任。
2.3 课文难句解析解析课文中的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信陵君的画像和相关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信陵君的历史背景和评价。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忠诚、智慧和勇敢品质。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文翻译练习,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魏公子列传》原文。
课文注释和翻译。
5.2 辅助材料信陵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布置。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信陵君与其它历史人物的异同。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忠诚、正义、勇敢等品质。
(3)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2)如何评价信陵君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信陵君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2)全班交流:评价信陵君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
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 思考:如何评价信陵君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掌握信陵君的智谋、英勇和忠诚的品质。
(3)理解故事中反映出的仁义、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崇尚忠诚、勇敢、仁义等传统美德。
(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
(2)信陵君、赵王等人物形象的分析。
(3)故事中体现出的传统美德。
2.2 教学难点(1)对信陵君智谋、英勇、忠诚品质的理解。
(2)故事背景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填写人物关系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突出信陵君的智谋、英勇、忠诚。
(2)分析故事中反映出的仁义、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3.5 情感体验(1)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传统美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课堂讨论、提问的表现。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决心。
(3)能够领悟到友谊、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深入剖析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教案、参考资料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提前准备好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解答。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救赵的决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学生分享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古代成语、典故或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谈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抄写课文和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信陵君窃符救赵》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经典故事,领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道德观念,提升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包括对《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的背景介绍、故事梗概和人物分析。
1.3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阶段学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故事背景介绍2.1 历史背景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七雄争霸的局势和赵国的处境。
2.2 人物背景详细介绍信陵君、魏王、朱亥等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第三章:故事梗概3.1 信陵君请缨救赵讲述信陵君听闻赵国困境后,决意窃符救赵的经过。
3.2 魏王不肯借符描述信陵君向魏王借符却遭到拒绝的情景。
3.3 信陵君窃符讲述信陵君在朱亥的帮助下,成功窃取兵符的过程。
第四章:人物分析4.1 信陵君分析信陵君的勇敢、智慧、忠诚和仁义等品质。
4.2 魏王分析魏王的昏庸、多疑和固执等性格特点。
4.3 朱亥分析朱亥的机智、果断和忠诚等品质。
第五章:故事启示5.1 仁义之道通过故事中信陵君的仁义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仁义的重要性。
5.2 忠诚与勇敢强调信陵君的忠诚和勇敢精神,激发学生对忠诚和勇敢的追求。
5.3 道德抉择引导学生思考在面临道德抉择时,应如何正确判断和行事。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详细描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故事背后的意义。
利用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
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细节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故事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理解并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概述: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主题。
人物分析:分析信陵君、赵王等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行为动机。
情节理解: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以及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
语言特色: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用词特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案例分析法:学生分析具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课文内容分析2.1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斗争。
讲解信陵君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在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
2.2 情节分析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讲解重要情节的转折点和原因,以及与主题的关联。
2.3 人物分析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如勇敢、聪明、机智等。
分析赵王的个性特点,如昏庸、自私、薄情等。
探讨其他人物角色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语言特色分析3.1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解释修辞手法的效果和表达作用。
3.2 句式结构分析分析文中的长句、短句、疑问句等句式结构。
探讨句式结构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3.3 词汇特点分析筛选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词组。
解释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第四章:教学活动设计4.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布置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阅读,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2 课堂活动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组织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3 课后活动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学参考0205 1901《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士无贤不肖(xiào才能低的)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公子往,数请之(shuî多次地)公子姊为赵惠文王……(zǐ姐姐)冠盖相属(zhǔ连续)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 劝说)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ï揣测,估计)约车骑百余乘(shèng量词)今有难(nàn危难)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g使人退避。
jiàn秘密地,悄悄地)椎杀晋鄙(chuí动词用铁椎打)矫杀晋鄙(jiǎo动词假托……命令)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jiàng统帅。
lē文中作“检阅”讲)嚄唶宿将(sùjiàng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jǐng用刀割脖子)②通假字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动词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留军壁邺(营垒──驻扎)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B、形容词作动词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公子怪之(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D、名词作状语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皆谦而礼交之(礼貌──以礼)④一词多义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今公子故过之(特意)朱亥故不复谢(有意)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所以)引:公子引车入市(带领)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复引车还问侯生(退回)为公子先引(引路)就:乃谢客就车(上,登上)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使归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战》)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旦暮且下(攻下,打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辞:辞决而行(辞别)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近者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存:公子亲数存之(问候)却秦存赵(保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⑤古今异义以公子为长者(古:有德行的人。
今:年长的人)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句式解析A、省略句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遍赞(于)宾客(省介词)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可使(之)击之(省宾语,“之”代朱亥)B、倒装句请救于魏(介宾短语后置)何功之有(“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C、判断句赢乃夷门抱关者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xi,音希)王异母弟也D、被动句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难句解析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
“以”,“因为”的意思。
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
②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
“所以”表示“……的原因”。
“秦军”前省略“于(跟,同)”。
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者”是“用来……的”意思。
全句译作: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恨”字有“遗憾”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
句中带了宾语“之(我)”可以解释为“不满意”。
“恨之”就是“对我很不满意”。
“以是”是“因此”的意思。
⑤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求”字的宾语应该是“人”如姬想找到一个能帮她报父仇的人,但一直没能找到。
因此可以理解为“欲求极其父仇(之人)。
”⑥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行日”,行程。
“以”后省“公子”。
全句译作:让我计算公子的行程,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报答公子。
【内容主旨】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3~4),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
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
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5~12段),具体叙写“窃符救赵”的故事。
故事发生(5~6段)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救赵。
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
故事发展(7~8段)信陵君四见侯生①信陵君私约车骑,欲死秦军,行过夷门,见侯生。
②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
③信陵君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
④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过谢侯生。
故事高潮(9段)破秦救赵故事结局(10~11段)信陵君得胜归来,侯生北乡自刭。
故事尾声(12段)信陵君留赵不归。
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
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
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很鲜明。
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
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
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
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
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
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
第二,可以看作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
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
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
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
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
欺君是不忠的。
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
【写作方法】1、对材料的处理上,精心安排详略。
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
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
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
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
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
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
2、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
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时,除了直接写他的言行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作侧面烘托。
如“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
市人对侯生的傲慢态度难以忍受,就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
【资料窗】关于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信陵君为何厚待侯嬴《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史记》人物传记名篇之一。
文中写信陵君听说魏国有一个叫侯蠃的穷隐士,立刻去用财物接济他,遭到谢绝后,对侯嬴很是器重,“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其礼遇之高,不仅表现在赴会的宾客地位,“皆魏宗室将相宾客”,更表现在魏公子信陵君对侯嬴态度的谦恭上。
侯嬴提出要公子“枉车骑”去拜访在市中当屠夫的朋友朱亥,公子就“引车入市”,在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以及家中客人“待公子举酒”的惰况下,耐心等着侯赢与朱亥谈话。
在宴席上,公子将侯嬴向魏国的头面人物一一加以介绍,“酒酣之际”,又特地走到侯嬴面前,举起酒杯为他祝寿。
一般认为,这段描写,是公子好客的典型事例,表现了信陵君“仁而下士”、“不以富贵骄士”的品质。
诚然,这段描写确能突出信陵君的性格,又为后文的“窃符救赵”张本。
但细细分析,不难发现信陵君如此厚待侯嬴的内心深处,还有一层不宜说出的用意,即借厚待侯嬴,制造一些好士的广告效应。
信陵君生活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以逐鹿中原,兴起了前所未有的养士之风,养士的数量以及士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实力的一个标准。
魏国就是因为信陵君“贤,多客”,诸侯才不敢“加兵于魏十余年”。
因此,士的身价大增。
如何将优秀的人才延揽到自己门下,已成为统治阶级认真考虑的问题。
统治阶级内部,也必然存在着争夺士的激烈斗争。
侯嬴为信陵君所知的时候,年七十, 已是“中寿”,到了被秦穆公视为“尔墓拱矣”的年龄,而才华又不外露,无一功一业可作引起信陵君重视的资本。
信陵君“往请”,“欲厚遗之”,这样的礼遇已足以表现他“仁而下士”的品德,即使侯嬴谢绝,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帮助他,而至于要“置酒大会宾客”,“待客坐定”,才亲自驾车带人去请侯嬴,让侯嬴坐上座,又在魏宗室将相宾客面前“遍赞”,似乎未免小题大做,过于张扬。